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奠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此后对微积分的奠基作出重要贡献的,便是牛顿的
老师巴罗,巴罗在1669年出版的《几何讲义》一书中,已经找到了求曲线上
任意一点的切线的数学方法。可以说,17世纪初期的这些数学家与微积分的
最后发明都只相距一步之遥,而牛顿的老师巴罗直接把牛顿送到了微积分发
明的前沿。
在数学研究中,牛顿不仅广泛地阅读和研究笛卡尔、费尔玛、华里斯和
巴罗等人的数学著作,而且善于吸收和综合他人的数学成果。正因为如此,
这就使牛顿有可能在综合当时的数学成果的基础上,跨出最高的和最后的一
… Page 49…
步,从而最终完成微积分的发明。
据牛顿自己说,他最初发明微分方法是在1665年11月,而最初发明积
分方法是在1666年5月,这两年正是牛顿在他的故乡逃避瘟疫的时期。当然,
牛顿所说的时间,是他最初发明这一数学方法的时间,而真正较为系统的建
立起微积分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是在此后十年左右的时期。
在最初的发明微积分方法之前的1664—1665年间,牛顿曾运用华里斯的
分析方法,对二项式进行过研究。这一研究是由曲线形面积的求积问题引起
的。在研究中,牛顿尝试用无穷级数的方法进行计算。随着研究的深入,牛
顿发明了著名的二项式定理。而这一定理作为曲线形面积的最直接最简便的
求积方法,对牛顿发明微积分方法起了直接的推进作用。
1669年,即牛顿继任卢卡斯讲座数学教授的当年,牛顿即着手进行微积
分的研究。同年,他写出了记述微积分的第一部重要论著:《运用无穷多项
方程的分析学》。在这一论著中,牛顿在他初步引入的无穷小量的基础上,
找到了求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瞬时变化率的普遍方法,并因此初步地建
立起微积分的基本原理。但这一论著的原稿在当年送交皇家学会登记备案
后,直到1711年才公开发表。
1671年,牛顿写出了研究微积分的第二部重要著作:《流数法与无穷级
数》,即《流数术》。在这一著作中,牛顿改变了变量由无穷小量组成的看
法,从力学的瞬时速度的角度对微积分方法进行了研究。他从力学的运动观
念出发,把两个变量称为“流”,而把两个变量的变化率称为“流数”。同
时指出:微分的基本问题,乃是由已知的两个流之间的关系,求它们的流数
之间的关系。而积分不过是微分的逆运算。在《流数术》中,牛顿还讨论了
流数术的一些应用,如用它微分隐函数,求曲线的切线,求极大值与极小值,
求曲线的曲率等。在《流数术》中,牛顿还附入了一个积分的简表。但《流
数术》在牛顿生前也未能出版。直到1736年,即牛顿逝世9年后,这一著作
方从拉丁文原稿译成英文出版。
1676年,牛顿写出了研究微积分的第三部重要论著:《曲线求积法》(一
译《求曲边形的面积》)。早在1672年,牛顿在研究华里斯的求积方法时,
就发现了曲线的作法及其计算方法。在研究求积问题的基础上,牛顿在《曲
线求积法》中进一步改变了对无穷小量的看法,并试图进一步消除甚至完全
抛弃无穷小量的概念,以建立起不用无穷小量的微积分。他说:“我认为数
学中的量并不是由非常小的部分组成的,而是用连续的运动来描述的。直线
不是一部分一部分的连接,而是由点的连续运动画出的,因而是这样生成的;
面是由线的运动,体是由面的运动,角是由边的旋转,时间段落是由连续的
流动生成的。”牛顿在放弃无穷小量的概念之后,代之以另一新的观念:最
初的和最终的比 (亦译为基本的和最终的比)。他说:“流数可以任意地接
近于在尽可能小的等间隔时段中产生的流量的增量,精确地说,它们是最初
增量的最初的比。”同样,牛顿的这一著作也直到1704年才公开发表。
尽管牛顿在对无穷小量这一基本概念的表述中,经历了前后不同的演
变,并因此引起了这一概念自身的混乱。但是,正是在持续十年左右的探索
中,微积分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都由牛顿较为完整地建立起来了。
后来,牛顿把微积分的基本原理写入他在1686年底完成的《自然哲学的
数学原理》这一总结性的著作中。在《原理》的第三版中,牛顿似乎已在微
积分的极限理论周围徘徊。他说:“量在其中消失的最后比,严格说来,不
… Page 50…
是最后量的比,而是无限减少的这些量的比所趋近的极限,而它与这个极限
之差虽然能比任何给出的差更小,但是在这些量无限缩小以前既不能越过也
①
不能达到这个极限。”当然牛顿只是提出了最初的极限概念,并未能最终建
立起极限理论。但是,牛顿的极限概念无疑是后来法国著名数学家柯西(1789
—1857年)建立极限理论的思想起点。所以,尽管牛顿的微积分方法本身还
不十分完善,而且还缺乏严密的数学理论基础,但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数学
方法,它的发明已由牛顿基本上完成了。
微积分的发明,是继笛卡尔和费尔玛的解析几何发明之后,近代数学史
上的又一大功绩。自此之后,整个数学才真正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高等数学的发展时期。如果说,解析几何的发明还只是高等数学的曙光的
话,那么微积分的发明则是高等数学的光辉灿烂的日出了。自此以后,整个
近代数学的面貌就大大地改观了。
微积分的发明,也使整个近代科学获得了全新的数学方法,因为“只有
微分学才能使自然科学可能用数学来不仅仅表明状态,并且也表明过程:运
②
动” 。
当然,在很少一段时期内,在天文学和力学以外的自然科学领域内,人
们尚未一下看到这一新的数学方法的潜力。直到19世纪70年代初,当英国
著名电磁学家麦克斯韦(1831—1879年)运用微积分建立起关于经典电磁理
论的麦克斯韦方程时,人们才进一步认识到这一数学方法的巨大威力。
(2)莱布尼茨 (1646—1716年)
①非凡的才能。莱布尼茨生于德国的莱比锡。1664年,莱布尼茨在莱比
锡大学毕业,以一篇有关逻辑学的论文获哲学学士学位。1666年,他又以一
篇有关方法论的论文 《论组合的艺术》获阿尔特道夫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同年,获阿尔特道夫大学教授席位。此后,莱布尼茨即任教于该校,开始进
行哲学、数学、力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青年时代的莱布尼茨就十分关注应用数学的发展。当时,在应用数学的
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进展是机械式计算机的发明。早在1649年,法国著名数
学家巴斯噶就发明一种可进行加减运算的机械式计算机。自此之后,法国曾
一度成为计算机技术的研究中心。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莱布尼茨也来到巴
黎,研究了以巴斯噶计算机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
在巴斯噶计算机的基础上,莱布尼茨进行了两方面的改革。其一,莱布
尼茨把巴斯噶计算机中的十进制改为由他发明的二进制。当时,在明末清初
来华的法国传教士曾把中国阴阳八卦与自然哲学思想带回法国。在中国阴阳
八卦中的朦胧的二进制观念的影响下,莱布尼茨最先发明了二进制,并立即
把这种二进制运用到他的计算机中。对于早期的那种机械式计算机来说,虽
然莱布尼茨的二进制未能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但它对后来计算机技术的发
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二,莱布尼茨对巴斯噶计算机的机件设备也进行了
一些改革,如加装了梯形轴等装置。由于进行了上述二进制和机件两方面的
改革,莱布尼茨终于在1671年发明了一台新的机械式计算机。
由于莱布尼茨在哲学和科学上的才华,1672年3月,作为梅因兹选帝侯
① '美'M·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第二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版,第74— 76页。
②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49页。
… Page 51…
的大使,出使巴黎。在出使期间,莱布尼茨结识了在巴黎科学院任职的荷兰
科学家惠更斯,由于惠更斯的影响,莱布尼茨进一步产生了对数学的兴趣。
虽然在此之前,莱布尼茨也读过一些数学著作,但对于当时的数学的最新进
展,莱布尼茨基本上还不熟悉。正是在惠更斯的引导之下,莱布尼茨开始研
究笛卡尔、费尔玛和巴斯噶等人的著作,通过对笛卡尔等人的著作的研究,
莱布尼茨得以迅速地走向当时数学的最前沿。
1673年,莱布尼茨又以梅因兹选帝侯的外交官员的身分出使英国。在伦
敦期间,他结识了英国皇家学会的许多知名人士。在这些知名人士中,对莱
布尼茨影响最大的是英国皇家学会的联络秘书欧登堡,由于欧登堡与英国科
学界有广泛的联系,因此他为莱布尼茨广泛了解英国科学的进展提供了极大
方便。同年,莱布尼茨在英国皇家学会演示了他所发明的二进制的机械式计
算机,并因此在同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英国期间,莱布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