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敢与战,惟横阳堡守将孙贵,多次以奇兵袭击获胜,迫使夏军撤退。
在梁乞逋入侵宋朝边界的同时,河西塔坦利用西夏空虚,率部袭击
贺兰山以北的罗博监军司(指白马强镇监军司、驻地娄博贝),劫杀人
户千余,掠牛羊孳畜万计。梁乞逋闻讯急忙回师救援。十一月,宋环庆
经略使章楶(jie 音节)命都监张存率兵入韦州(在内蒙古河套东部),
攻安州川、霄柏川诸处,蕃部被杀者千余人”①。
公元1092 年(夏天祐民安二年,宋元祐七年)正月,梁乞逋在辽大
将萧海里驻兵宋北部边境、对宋起牵制作用的情况下,派兵攻绥德城,
以重兵压泾原境,大肆掳掠50 余日而还。
三月,梁乞逋于韦州静塞军司点集军队,打算进攻环州、庆州。环
庆四路经略使章楶侦知夏国边砦每砦不过800 余人,而且人马羸瘦,不
堪一击,命大将折可适率泾原骑兵8000 人,进攻韦州(内蒙古河套东部),
夏兵大败而逃。死首领2 人,士卒死伤无数,丧失甲马千计。
七月,梁太后为了挽回败局,企图大举攻宋,为了得到辽的声援,
派遣使者请求出兵协助攻宋,辽道宗不许。
十月,梁太后亲帅10 万大军,进攻环州和永和诸塞,围城7 日,不
克而退兵。知庆州章楶在梁太后将攻环州之时,命骁将折可适率领1 万
精兵潜伏于洪德砦,切断夏军退路。当梁太后军路过洪德砦时,促不及
备地遭到伏兵的袭击,夏军大败,梁太后几乎被活捉,人马死伤不可胜
计。
公元1093 年(夏天祐民安四年,宋绍圣元年)四月,梁乞逋一面遣
使谢罪请和,一面乘宋沿边无备,纵兵分道进犯延、鄜二州,大掠党项
熟户而去。
三、梁氏的败亡
梁氏统治集团凭借着手中的权力,不断发动对宋战争,使宋夏两国
边界人民饱受战争灾难,“悉被荼毒”。梁乞逋每得宋朝岁次金帛,就
在众大臣面前夸耀道:“嵬名家有如此功否?中国曾如此畏否?”同时
为了美化对外战争,给自己脸上贴金混淆视听,自我夸耀道:“吾之连
年点集,欲使南朝惧吾,为国人求罢兵耳”!群臣因害怕他的权势,敢
怒而不敢言,只好听之任之。梁乞逋自恃功高,“潜谋篡夺”①,连梁太
后都不放在眼里,这就必然要加深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环庆之战,
梁乞逋请求将兵出战,梁太后不许,从而引起了梁乞逋心怀不满,矛盾
逐步发展到白热化。
公元1094 年(夏天祐民安五年,宋绍圣元年)十月,梁乞逋的“叛
状益露”后,大首领嵬名阿吴、仁多保忠、撒辰等率兵出其不意地将其
① 《西夏书事》卷29。
① 《西夏书事》卷29。
逮捕处死,并杀了他的全家。
梁太后处死了梁乞逋后,独揽夏国军政大权,继续入侵宋朝边境。
公元1096 年(天祐民安七年,宋绍圣三年)二月,梁太后鉴于宋朝
罢诸边划界,派兵攻绥德城东面的义合堡,大掠而还。三月,派兵数万
围塞门砦,相持数日,因闻鄜延经略使派兵增援,只好撤兵。八月,派
兵入侵宋德靖、宁顺二砦,因中泾原宋将张蕴的埋伏而大败,损失士兵
数百人。
十月,梁太后以夏宋连年划界未定,夏国“于境内立数堡以护耕,
而鄜延出兵悉行荡平,又数入界杀掠,国人共愤”①为藉口,亲率50 万
人马,分三路入寇。东自黑水、安定堡 (今陕西子长县西北),西自
顺宁、招安砦(今陕西安塞县西北),中自塞门、龙安砦(今陕西安塞
县西北),大举入侵鄜延路。梁太后意欲首先以重兵攻下延州,然后南
掠鄜州。见延州防备固若金汤,于是转攻金明砦。梁太后与其子乾顺亲
自指挥督战,宋军大败,金明砦被攻占。宋兵2800 人,除5 人逃脱外,
其余全部战死或被俘,“城中粮五万石、草千万束皆尽”②。即被夏兵抢
运走。
公元1097 年(夏天祐民安八年,宋绍圣四年)四月,宋知渭州章楶
会合熙河、秦凤、环庆、鄜延四路军队,在葫芦河川修筑城堡,以便控
扼有利地形,阻止夏国南侵。梁太后闻讯,急忙派兵前往袭击,被章楶
率兵击败。修筑完毕,赐名“平夏城”(今宁夏固原县北)。由宋将郭
成率兵防守。宋修筑平夏城后,接着又于沿边要害之地继续修筑了一些
堡塞。如熙河守将王文郁等筑汝遮为安西城,知太原孙觉筑葭芦城,等
等。由于这些相继进筑的城堡多为沿边膏腴之地,因此,引起夏国党项
贵族酋豪和汉族地主的议论纷纷。他们制造反宋舆论道:
“唱歌、作乐田地,都被汉家占却”。“(宋人)夺我饭碗”
①梁太后见有机可乘,于是准备点集全国军队,夺取这些地区。
公元1098 年(夏永安元年,宋元符元年)十月,梁太后为夺取宋进
筑的沿边堡塞,与乾顺计议道:“平夏视诸垒最大,郭成最知兵”②,兵
法攻其坚则瑕自破。于是选择平夏城作为攻坚目标。梁太后亲自将兵40
万,自没烟峡迅速赶赴平夏城,声势浩大,连营百里。梁太后命用夏国
建造名曰“对垒”的战车攻城。每次使用百辆,载数百人,填沟壕而进,
飞石激火,昼夜不息。围城13 昼夜,死伤1 万余人。由于宋将郭成守城
有方,未能攻破。一夕,忽起西北风,吹折战车,夏兵不战自溃。梁太
后率领残兵,“惭哭嫠面而遁”③。
公元1099 年(夏永安二年,宋元符二年)乾顺年满16 岁,按理应
该让他亲政。但“梁氏专恣,不许主国事”④。辽道宗对梁太后一向十分
厌恶。梁氏曾多次派使者向辽请求援助,都未允诺。加上夏所上表章往
往出言不逊、流露了对辽国的不满。道宗忍无可忍,于是派遣使臣至夏
① 《西夏纪事本末》卷27,《平夏初城》。
② 《宋史》卷486《夏国传下》。
② 《宋史》卷350,《郭成传》。
③ 《西夏书事》卷30。
④ 《西夏书事》卷31。
国,用毒药酒将她杀死,从而结束了13 年之久的梁氏专政的局面。
第二节 乾顺立国方针的转变及其
巩固封建统治的措施
一、立国方针的转变
梁太后死,乾顺在辽的支持下,开始处理政务。乾顺亲政后,根据西夏
国情的变化,将景宗元昊以来推行的“尚武重法”的立国方针,转变为
“尚文重法”的方针。“国中建学养贤,不复尚武”①。尽管一些大臣如
御史大夫谋宁克任等,上疏对该方针提出异议,认为应当“既隆文治,
尤修武备”,但“乾顺善之,不能用”②。
那么,乾顺为什么要推行“尚文重法”的立国方针呢?这是由当时
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所决定的。
从经济上去看,西夏自元昊建国之时,即已确立了封建制经济,至
乾顺时,这种封建制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作为封建经
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封建土地所有制也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与巩固,封
建农、牧主占有大量土地,残酷地剥削着广大的农、牧民。而一些有钱
有势的大官僚、大农牧主,往往凭借着手中的权力,对贫苦农牧民进行
暴力掠夺。如乾顺时晋王察哥“广起第宅,横征多诛求”③,“有园宅数
处,皆掠之民间者”④。
从政治上看,代表着传统保守势力的专擅朝政的母党外戚集团,与
代表着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的帝党之间长期深刻的矛盾和斗争,至此已
告一段落。乾顺在位期间,除结束外戚梁乞逋集团把持朝政的局面外,
对于国内手握重兵的心怀叵测的悍将,及一般强横难制的部落酋豪,也
取得了实际的控制权。前者如废夺卓罗右厢监军仁多保忠的兵权。后者
如当时有一个号青面夜叉的酋豪,久为夏国患,乾顺命李显忠率领3000
军队“昼夜疾驰,奄至其帐,擒之以归”①。这些措施,对于加强中央集
权,巩固西夏国家的统一,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军事上看,乾顺即位后,宋夏军事斗争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宋朝自灵武之战失败后,对西夏推行李宪的“进筑之策”。何谓“进筑
之策”?就是选将练兵,训练出多支战斗力较强的军队,然后伺机深入
西夏,每夺一地就在那里修筑堡塞,同时推行“降者纳质厚赏,各令安
土,拒者并兵急击”②的剿抚兼施、降其众之策,以此来瓦解夏国军民的
斗志,争取战争的主动权。李宪“进筑之策”的推行,取得了明显的效
果。大体上自公元1096 年(哲宗绍圣三年)秋,至公元1099 年(元符
二年)冬,宋在陕西、河东一带建州一,军二,关三,城九,寨二十八,
① 《西夏书事》卷32。
② 《西夏书事》卷32。
③ 《西夏纪》卷23。
④ 《西夏书事》卷24。
① 《宋史》卷367,《李显忠传》。
② 《长编》卷149,庆历四年五月壬戌。
堡十③。尤其是与宋接壤的西夏南部地区,丧师失地更为严重。
乾顺在“中国建城砦,数遭掩击,部族离散,归汉者益众”④的极端
不利的军事斗争形势下,也“仿中国制,于东北沿边多树砦栅”,即仿
效宋朝大筑堡砦。
同时,在军事上注意吸收宋朝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究竟宋朝
有何长处?而夏国又有何短处呢?对此,晋王察哥进行了十分精辟的论
述:
“自古行师,步骑并利。国家用‘铁鹞子’以驰骋平原,用‘步
跋子’以逐险山谷,然一遇‘陌刀法’,铁骑难施;若值神臂弓,
步奚自溃。盖可以守常,不可以御变也。夫兵在审机,法贵善变,
羌部弓弱矢短,技射不精,今宜选蕃汉壮勇,教以强弩,兼以标牌,
平居则带弓而锄,临戎则分番而进。以我之短,易中国(宋朝)之
长,如此,则无敌于天下矣。乾顺是其策”①。
这说明乾顺的“尚文重法”的立国方针,体现在军事上,并非只讲文治,
不要武备,而是根据新的军事斗争形势,及时吸收宋朝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