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简明西夏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制度,对西夏乐书进行重修。至公元1148 年(夏人庆五年)五月修成,
赐名“新律”①。
四、提倡直言纳谏,崇尚节俭
公元1155 年(夏天盛七年)九月,仁孝到贺兰山狩猎,路上他骑坐
的骏马失足受伤,仁孝大怒,下令要杀死修路之人。其尚食官阿华从容
进言道:
“田猎非人主所宜,今为马多杀,贵畜贱人,岂可闻于四境乎”
②?
仁孝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事后将这番话告诉皇后罔氏,罔后为了提
倡直言,赐阿华以银币,以示奖励。
在提倡直言的同时,对那些刚直不阿的大臣尤为重用。公元1171 年
(夏乾祐二年)五月,仁孝用直言敢谏的斡道冲为中书令,以后又让他
担任国相。此外,仁孝还以“性严毅,守政不阿”①的翰林学士焦景颜兼
任枢密都承旨。“骨鲠有风裁”的热辣公济为御史中丞。
随着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党项贵族的汉化日益加深,其生活日益
腐化奢侈。尤其是夏国的世禄之家,“悉以奢侈相高”②,这对夏国经济
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公元1163 年(夏天盛十五年)五月,仁孝下令“大
禁奢侈”③。对于那些受贿的官吏,则亲自写信批评教育。舒王仁礼“监
军韦州,私受民钱,遣书责之,勉以官箴,仁礼辄还所受”④。
仁孝的上述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公元1183 年(夏乾祐十四年)
八月,斡道冲卒。道冲为国相十余年,但“家无私蓄,卒之日,书数床
而已”⑤。此外,中书令濮王仁忠,其弟舒王仁礼,生活上都堪称节俭。
仁礼卒,“家无担石储,仁忠悉以廪奉给之,己与家人日粗粝而已”⑥。
这说明仁孝推行求直言,禁奢侈和官吏受贿等措施,对于澄清夏国
的吏治,使政治比较清明起了积极的作用。
第七节 任得敬分裂夏国

② 《西夏书事》卷36。
① 《西夏书事》卷37。
② 《西夏书事》卷37。
③ 《宋史》卷486,《夏国传下》。
④ 《西夏书事》卷36。
⑤ 《西夏书事》卷38。
⑥ 《西夏书事》卷36。
一、任得敬窃取夏国军政大权
任得敬原是宋朝西安州(今宁夏海原县西)通判。夏兵攻西安州,
他率领军民投降,被任命为权知州事。公元1137 年(夏元德三年)四月,
任得敬为了在政治上向上爬,将年方17 岁的女儿乔装打扮,献给乾顺为
妃,被提升为静州防御使。接着,为了让其女晋升为皇后,不惜贿赂芭
里祖仁,让他在乾顺面前盛赞任妃的贤德,不久,其女果然被立为后,
得敬则被提升为静州都统军。公元1140 年(夏大庆元年)十二月,任得
敬因镇压哆讹等领导的番部起义有功,被授为翔庆军,封西平公。
公元1147 年(夏人庆四年)五月,任得敬上表请求入朝,妄图掌管
中枢权力。御使大夫热辣公济进谏道:“从古外戚擅权,国无不乱,得
敬虽属懿亲,非我族类,能保其心不异乎”①?中书令濮王仁忠也认为不
可。因此,仁孝没有表示同意其入朝。但任得敬并未因此罢休,他用金
银珠宝贿赂晋王察哥,察哥果然向仁孝进言,让他入朝。公元1149 年(夏
天盛元年)七月,得敬被任命尚书令,不久升为中书令。
公元1156 年(夏天盛八年)察哥死,任得敬晋升为国相,从此大权
独揽,无所顾忌。他千方百计地发展私人势力“广植私党”②。第二年六
月,以弟得知为南院宣徽使,得聪为殿前太尉,得荣为兴庆府尹,侄纯
忠为枢密副都承旨。族弟任得仁为南院宣徽使。这样,以任得敬为首的
任家党已经形成。他们窃据夏国军政要职,滥用职权,贿赂公行,为所
欲为,引起群臣的愤懑。
公元1160 年(夏天盛十二年)三月,任得敬进一步逼仁孝封他为楚
王,出入仪仗如同皇帝。公元1165 年(天盛十七年)五月任得敬准备进
一步篡权,提出“欲以仁孝处瓜、沙,己据灵、夏”。于是,“役民夫
十万,大筑灵州城,以翔庆军司所为宫殿”①。任得敬的所作所为引起了
众大臣的不满。御史中丞热辣公济上疏弹劾任得敬“专恣日甚”,“擅
权宠作威福”,请及早罢斥,“得敬怒甚,欲因事诛之”②。
二、任得敬分裂夏国及其失败
公元1170 年(乾祐元年)五月,任得敬进一步胁迫仁孝分割夏国,
仁孝被迫将西南路及灵州罗庞岭划分给任得敬。并派左枢密使浪讹进
忠,翰林学士焦景颜去奏报金国,代得敬请求封册。金世宗征求群臣意
见,尚书令李石等认为“事系彼国,我何予焉,不如因而许之”。但世
宗以为不可。他说:“有国之主,岂可无故分国与人,此必权臣逼夺,
非夏王本意”③。于是拒绝册封,退还贡物。八月,任得敬因遭金国反对,
便秘密派人与南宋四川宣抚使虞允文取得联络,相约夹攻金人。虞允文
所派的密使被夏兵捕获。仁孝发觉任得敬图谋不轨,“疑其有异”于是
在金朝支援下,命弟仁友等立即逮捕任得聪、任得仁等。同时,又用计
① 《西夏书事》卷36。
② 《西夏书事》卷37。
① 《西夏书事》卷37。
② 同上。
③ 《金史》卷134,《西夏传》。
将任得敬及其党羽捉拿归案,“得敬以谋篡伏诛”④。
任得敬分裂夏国的阴谋失败后,仁孝任命斡道冲为中书令,不久又
升为国相,夏国也因此转危为安。
三、任得敬分裂夏国的原因及其与没藏氏、梁氏专权的异同
任得敬分裂夏国是西夏历史上的大事件。它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崇
宗乾顺以来推行“尚文重法”以儒治国路线方针所招致的后果。“尚文
重法”固然可以促使西夏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党项族的文化水平,但
随着西夏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党项人汉化的加深,党项贵族也就日益
“以奢侈相高”,贪图安逸享受,逐渐失去昔日“俗习功利,尚忠勇”①,
能骑善射的武风,变成一个文弱的统治者,从而使夏国统治力量削弱,
给任得敬这样的汉人军阀拥兵分国以可乘之机。
从性质上看,任得敬分裂夏国,与没藏氏专权、梁氏专权,虽然同
属外戚干政,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但如果将两者进行比较分
析,则有以下三点不同之处。其一,谅祚统治时期的没藏氏专政,与秉
常统治时期的梁氏专权,是属于党项族内皇室集团与后族集团之间的矛
盾斗争,而这次以仁孝为代表的统治者,同“非我族类”②的以任得敬为
代表的任家党之间的斗争,多少体现了党项贵族同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
和斗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番汉联合统治内部番汉之间的矛盾;其二,
无论没藏氏还是梁氏,均是利用“孤童幼弱”去窃取军政大权的。而任
得敬分裂夏国是利用仁孝的忍辱退让,软弱可欺;其三,无论没藏氏和
梁氏擅权,均有母后做靠山。而任得敬专权分国,太后任氏,不但未予
支持庇护,相反,曾多次进行劝止。“得敬恃权,多行不法,太后屡戒
不听,且以盛满为忧”③。并因为忧伤过度而卒。
总之,通过对任得敬分裂夏国事件的分析,不难看出仁孝时期虽然
西夏社会经济文化十分昌盛繁荣,但此时的统治阶级已经从进取走向保
守,军事力量开始变弱。党项贵族日益走向腐化堕落,在其繁荣昌盛的
背后,隐藏着种种危机。
四、对仁孝的评价
仁孝即位初期,虽然由于自然灾害和西夏农、牧主对人民封建剥削
的加重,激起了哆讹等领导的番部起义,但仁孝却能及时接受起义教训,
采取了诸如放粮赈饥、减免租税等安抚措施,从而使社会矛盾得到缓解,
有利于西夏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采取安抚措施的同时,仁孝继续推行“尚
文重法”的立国方针,内兴改革,外和宋金,振兴文教,崇儒学,禁奢
侈,厘定法律。使夏国“典章文物,灿然成一代宏规。盖几轶辽、金而
上下之矣”①!这些,我们应当充分肯定。
至于任得敬分割夏国,仁孝不能辞其咎,因为这与仁孝的一再忍辱
④ _________《宋史》卷486,《夏国传下》。
① 《西夏书事》卷37。
② 《西夏书事》卷36。
③ 同上。
① 《西夏书事》卷38。
退让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总之,仁孝是西夏历史上一位值得充分肯定的历史人物。第六章 西
夏国家的衰亡
公元1193 年(乾祐二十四年)九月,仁孝卒,年70。谥曰圣祖皇帝,
庙号仁宗,墓号寿陵。长子纯祐立,时年17 岁,是为桓宗。
桓宗纯祐是西夏历史上“能循旧章”的“善守”之君。在他统治期
间,竭力奉行对内安国养民,对外附金和宋的方针,并且收到了“四郊
鲜兵革之患,国无水旱之虞”①的较好效果。但此时的西夏已经由盛转衰。
“夏叶中衰,于是乎始”②。这时的漠北蒙古异军突起,正在打破西夏、
金、宋的割据均势。因此,蒙古的强大,严重威胁着夏国的安全。加之,
自襄宗以后,皇位更替频繁,以及统治者由附金和宋转为附蒙侵金,削
弱了夏国的力量,因此,自桓宗开始,夏国逐渐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已
经初见端倪,每况愈下。
第一节 纯祐被废与蒙古入侵
一、纯祐被废与安全自立
公元1196 年(天庆三年)十二月,仁孝弟越王仁友卒。仁友在挫败
任得敬分裂夏国的斗争中立有军功,因此,其子安全上表请表彰其父之
功,并让他承袭王爵。纯祐不许,并将他降封为镇夷郡王,安全因此怀
恨在心,伺机篡位。
公元1206 年(天庆十三年)正月,“天资暴狠,心术险鸷”的安全
在纯祐母罗太后的支持下,“废纯祐自立”,改元应天。三月,纯祐“死
于废所”①,年30,谥曰昭简皇帝,庙号桓宗,墓号庄陵。七月,罗太后
遣使至金,上表道:“纯祐不能嗣守,与大臣定议立安全为王”②。请求
金朝予以册封。金朝遣使询问废立原因,罗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