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焕发,感到真正享受 了人生。
在这种情形下,推理和论证是毫无用处的。也许在未来某个时候,他会真正对感官 的快乐感到厌腻,或某一偶然事件会唤醒他的智力,这种经历在一个月内所起的作用, 是40年最为耐心细致的劝说也甭想做到的。
人口原理 第十四章
葛德文先生整部书的基础,是关于政治真理的五个命题,这五个命题是不成立的 我们何以能根据人口原理带来的苦难而认为,人间的罪恶和人类的道德弱点永远不会被 根除葛德文先生所说的尽善尽美不适用于人类人类究竟能达到何种尽善尽美的境界。
倘若上一章的论断是正确的,那么葛德文先生根据人类的自觉行动源于信念这一命 题推论出的那些政治真理,显然就是不能成立的。他的五个推论是:〃正确的推理和真理, 若能适当地传达,必将战胜谬误;正确的推理和真理是能够适当地传达的;真理是全能 的;人类的罪恶和道德上的弱点并不是不可战胜的;人是可以完善的,换言之,是可以 不断改善的。〃
前三个命题可以说是一完整的三段论。如果所谓〃适当地传达〃指的是能对行为产生 适当影响的信服,则就承认了大前提而否定了小前提,在这种情况下,结论即真理是全 能的,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如果所谓〃适当地传达〃指的仅仅是人由于有推理能力而相 信真理,那就否定了大前提,而小前提只有在能够加以证明的情况下才是真的,因而结 论还是不能成立。据葛德文先生说,第四个命题即是前一个命题,只不过叙述方式略有 改变而已。若是这样,则它必然也就和前一个命题一样是不能成立的。尽管如此,还是 应该结合本书的主要论点探究一下,我们到底依据哪些特殊原因而认为,人类的罪恶和 道德弱点在这个世界上绝不会被根除。
按照葛德文先生的说法,人是一种生物,之所以会成为现在这种样子,完全是从胚 胎开始发育的那一时刻起接受的连续不断的印象所造成的。假如能使人处于这样一种环 境,在该环境下,人不受坏印象的影响,那么尽管在该环境下是否会有美德是令人怀疑 的,可是罪恶肯定会被根除。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葛德文先生论述政治正义的本书 的主旨是要证明,人类的罪恶和弱点大都产生于不公正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如果能废除 这些制度,能进一步启发人的理智,则这个世界上便会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诱人作恶的 事情。然而(至少在我看来),正如前面已经证明了的,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观念,不 管政治或社会制度如何,大多数人在固定不变的自然法则的作用下,必然会受到作恶的 诱惑,这种诱惑除了产生于情欲外,还产生于匮乏;根据葛德文先生对人的定义,此种 印象以及印象的组合,在这个世界上的散播,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坏人。按照葛德文 先生关于品格形成的见解,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使所有的人品德高尚,就如同掷一百次 骰子,想要得到一百回六点那样不可能。连续不断地掷骰子,可以得到很多很多不同的 组合,在我看来,这可以恰当地代表这个世界上必然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品格,因为按照 葛德文先生的假设,人成为现在这种样子,是自从其存在的那一时刻起接受的各种不同 印象造成的。这种比喻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假设例外将成为通则,假设极其罕见的组合 会经常出现,假设各时代凤毛麟角式的大仁大智者会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是荒谬透顶的。
我猜想得出,葛德文先生肯定会说,这种比喻在以下一点上是不准确的,就掷骰子 来说,前因或更准确他说前因出现的概率总是相同的,因而没有理由认为后掷的一百次 骰子会比先掷的一百次骰子有更多的六点。但是,人却或多或少具有某种力量,可以影 响那些形成品格的原因,凡来到世间的品德高尚者,通过其必然具有的影响力,会增加 产生另一个有德者的可能性,而后掷的一次骰子肯定不会比先掷的一次色子更有可能得 到六点。我承认,就这一点来说,我的比喻是有点不准确,但却不能由此完全推翻我的 比喻,经验已一再告诉我们:品德最为高尚的人虽然是有影响的,但影响力却很少能抵 御强烈的作恶诱惑。毫无疑问,有些人会受到影响,但比这多得多的人却不会受影响。 假如葛德文先生能证明,可以通过人为的努力消除作恶的诱惑,我就将放弃我的比喻, 或至少承认,人们掷骰子的方法会大有长进,以致每次都能得到六点。但只要影响品格 的大多数印象与掷骰子的方法一样,不受人类意志的支配,那么,虽说试图计算未来世 界上善与恶的相对比例,是极端愚蠢、极端狂妄的,可却可以十分有把握他说,从整体 上来看,人类的罪恶和道德弱点是不可克服的。
第五个命题是前四个命题的一般推论,既然其基础已坍塌,它也就不攻自破了。按 葛德文先生对〃可完善的〃这个词的理解来说,决不能宣称人类是可完善的,除非能明白 无误地证明前四个命题是正确的,可完善性这个词还有另一种意义,在这个意义上,可 以说人类是可以完善的。我们可以确信无疑地说,人类是可以不断地加以改善的,可以 确信无疑他说,人类过去决未达到过,将来也不会达到完善的顶点。但却决不能因此而 说,我们改善人类的努力总是会取得成功,更不能说,人类在绝大多数时代都以突飞猛 进的速度趋于完善境界。所能得出的唯一推论是,我们不可能知道这种改善的确切界限。 此处,我禁不住要提醒读者看到一个区别,这个区别我认为就目前讨论的这个问题来说 应特别加以注意。我指的是,无限的改善与无法确定界限的改善有本质上的区别。前一 种改善就人类现有本性来说,不适用于人类,后一种改善则无疑适用于人类。
如前所述,人类真正的尽善尽美可用植物的尽善尽美来加以说明。富有雄心的花匠, 据我看,是想把花的大小、比例和颜色统一起来。即使是最为成功的改良者,恐怕也不 敢说他栽种的石竹花在这些方面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完美程度。他栽种的花再美。若加 以更细心的照料,改换土壤,变换阳光的照射,也会得到更美的花。不过,尽管他也许 知道宣称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是荒谬的,尽管他也许知道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现在这 么美丽的花朵的,但他却不敢肯定,采用同样的方法,花费更大的力气,是否会得到更 美丽的花朵。尽力改善某一品质,或许会损害另一品质。他若用更肥沃的土壤来使花朵 长得更大,这也许会破坏花萼,立即破坏其匀称。同样,使用高效力的肥料诱致法国爆 发大革命,使人类的心灵得到更大的自由,更具有活力,已胀破了人类的萼,致使社会 不再具有约束力;尽管单个花瓣长得很大,尽管少数花瓣很壮很美,但现在却是一个松 懈的、畸形的、互不相联的整体,没有统一、匀称和颜色的和谐可言。
假如改良石竹花是有意义的,则尽管不能指望把石竹花养得和洋白菜一样大,但无 疑却可以指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得比现在更好的品种。谁也不会否认增加人类的幸福是 重要的。在这方面,每一极微小的进步都有很大的价值。但有关人的试验与有关无生物 的试验大不一样。一朵花胀裂,是小事一桩,马上会有另一朵花顶替。但是,社会的约 束力被破坏,却会导致社会各组成部分严重分离,致使千百万人遭受巨大苦难,要经过 很长时间,忍受极大痛苦,伤口才能愈合。
上面考察的五个命题,可以看作是葛德文先生构筑的大厦的基石,其实可以视作其 整部书的主旨,因而,不管他那显得不偏不倚的论证多么妙不可言,我们都不能不认为, 他所要达到的宏伟目标完全落空了。人的复合性质,给葛德文先生提出了种种难题,对 此他根本没有能力解决,不仅如此,我不赞成人类和社会的可完善性的论点也未受到其 论证的丝毫损害。我充分相信自己的判断,认为人和社会是不可完善的,不仅就葛德文 先生所理解的这个词的广义来说是如此,而且认为整个社会的状况与结构也不可能向着 好的方面发生明显而惊人的转变。所谓整个社会不可能向好的方面转变,我的意思是, 下层阶级,即人数最多因而从总的观点来看最为重要的那一部分人的生活境况,决不会 得到巨大而显著的改善。我敢断言,在任何古老的国家,不管富人作出多大的牺牲或努 力,下层阶级人民的生活也不会达到30年前美国北方各州人民的那种水平。倘若我能活 一千年,而自然规律又保持不变,则我敢肯定,决不会发生与我的上述论断相矛盾的事 情。
在未来的某一时期,欧洲的下层阶级也许会受到比现在好得多的教育,也许会以更 好的方式利用自己所能支配的那点闲暇时间,而不是象现在这样把闲暇时光都消磨在酒 馆里,也许会在比以往任何时候和任何国家的法律都更好、更平等的法律之下生活,而 且我认为他们或许会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尽管这种可能性不是非常大),但是,从事物 发展趋势上说,他们却不可能很有钱,很富有,以致全都能早婚,确有把握能很容易地 养活一大家子人。
人口原理 第十五章
模式过于完美,有时反倒阻碍改进,而不是促进改进——葛德文先生有关贪欲与浪 费的论述——不可能把社会的必要劳动适当地分配给每一个人承担——嘲笑劳动在当前 会产生恶,将来也不会带来善——农业劳动总量的增加,对劳动者来说永远都是好事。
在《询问者》一书的序言中,葛德文先生讲的一些话似乎暗示,自从他撰写《政治 正义论》以来,他的观点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