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银行法概论(第三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资金融机构与外资、合资金融机构的所得税率。 金融机构的所得税为中央财政固定收入。(6)金融机构经营不善,允许破产,但债权债务要尽可能实现平稳转移。要建立存款保险基金,保障社会公众利益。3。正确引导非银行金融机构稳健发展。要明确规定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本金数额、管理人员素质标准及业务范围,并严格审批,加强管理。 要适当发展各类专业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对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和银行业实现分业经营。(三)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1。完善货币市场。对于货币市场,要进行严格管理,明确界定和规范进入市场的主体的资格及其行为,防止资金从货币市场流向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所有的金融机构均可在票据交换时相互拆借清算头寸资金。 凡向人民银行借款的银行,拆出资金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7天,商业银行、合作银行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拆出资金的期限也一般不得超过7天。

 43

    银行法概论—92—

    人民银行要制定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进一步理顺存贷款利率和有价证券利率之间的关系。 逐步形成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的市场利率体系。 同时,人民银行要严格监管金融机构之间的融资活动,对违反有关规定者要依法查处。2。完善证券市场。首先,要先善国债市场,为人民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创造条件。 财政部停止向中国人民银行借款,财政赤字通过发行国债弥补。 政策性银行可按照核定的数额,面向社会发行国家担保债券,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邮政储蓄、社会保障基金节余和各金融机构的资金中,要保有一定比例的国债。其次,调整金融债券发行对象,停止向个人发行。 人民银行只对全国性商业银行持有的金融债券办理抵押贷款业务。最后,要完善股票市场。 在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规范股票的发行和上市及对交易所和交易系统的管理。3。

    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协调外汇政策与货币政策,建立统一的外汇调节市场。外汇管理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长期目标是实现人民币可兑换。(四)

    加强金融业的基础建设,建立现代化的金融管理体系1。加快会计、结算制度改革。金融机构要按照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改革记帐基础、科目设置和会计核算体系,改革统计监测体系。 要建设现代化支付系统,实现结算工具票据化,扩大信用卡、商业汇票、支

 44

    —03—银行法概论

    票、银行本票等支付工具的使用对象和范围,增强票据使用的灵活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减少现金使用。2。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加快人民银行卫星通讯网络的建设,推广计算机的运用和开发,实现联行清算、信贷储蓄、信息统计、业务处理和办公的自动化。 金融电子化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别实施。3。加强金融队伍建设。要更新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加速培养现代化金融人才,要实行适合金融系统特点的干部人事制度和劳动工资制度,建立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二、我国银行金融体制改革的实施步骤

    进行银行金融体制改革,首要任务是治理整顿金融秩序。192年,我国重点进行了治理“三乱”工作,“三乱”即乱投资、乱拆借、乱经营三种严重扰乱金融秩序的现象。 治理银行工作中的“三乱”现象,整顿金融秩序成为进行银行金融体制改革的基础。193年,银行金融体制改革按原“八五”计划确立的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改革方案,开始全面进行。 随着十四大的召开,加快了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193年11月14日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该决定的第四部分“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强调指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以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促进国

 45

    银行法概论—13—

    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193年12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现代银行金融制度的基本框架和模式,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加速了改革的进程,使原计划十年到十五年要完成的金融体制改革缩短在三五年内完成。 这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起了推动作用。194年开始全面实施银行金融体制改革方案。当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性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金融体制改革的四个重点:整顿非银行金融机构,组建城市合作银行,建立中央托管清算中心,改革配合公开市场操作的国债发行。 提出了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 在这一年里,还完成了四部金融大法的起草工作,并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数次讨论,为195年的金融法制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195年是我国金融法制建设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银行法》,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商业银行法》和《票据法》,6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保险法》和《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这“四法一决定”及一批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需要而出台的金融法规和规章制度,对保证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同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银行业经营管理工作会议,强调各家银行在深化改革的同时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上来,进一步完善和改革金融体制。 为此,会议提出首先要贯彻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和对金融

 46

    —23—银行法概论

    机构实行监管的作用,把国家专业银行改革为国有商业银行。其次要再发展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鼓励银行业之间的竞争,银行业要分业经营。 这次全国银行业经营管理工作会议对完善和提高我国银行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要求和建议,进一步深化了我国银行金融体制改革。

    第三节 我国银行金融体制改革的成就和立法的重大发展

    一、我国银行金融体制改革的成就

    我国的银行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

    初步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其他商业性银行及多种金融机构分工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1979年在原有人民银行一家银行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分设,逐步确立了中央银行体制,形成了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家为主的国有专业银行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在金融领域,也出现了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的改革,并陆续重建和新建了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华厦银行等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并于194年,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等三家政策性银行。 截至194年底,我国已拥有信托投资公司391

 47

    银行法概论—3—

    家,保险公司20家,财务公司54家,融资租赁公司15家,证券公司92家,城市信用社及联社529家,农村信用社及联社50745家,外资金融机构430家。 截至194年底,各类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已达3975。

    99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额达31602。

    9亿元。 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的形成,适应了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筹集融通资金,发展和活跃金融市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

    中央银行体制逐步完善,人民银行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从此确立了人民银行的中央银行地位和体制。在其后的十年间,人民银行稳定币值的货币改革目标和实行对金融机构监管的职责得到确立,金融宏观调控地位日益加强,调控手段日趋完善,并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迈进。 其实质性的改革进展体现为:一是中央银行强化了对货币信贷的集中管理。 人民银行集中掌握货币发行权、信用总量调控权、基础货币管理权和基准利率调节权,保证了全国统一货币政策的实施。 二是拓展了货币政策工具,增加了公开市场业务。195年中央银行首次运用调整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手段,抑制货币需求;并进一步扩大了再贴现手段的运用。194年上海建立了公开市场操作室,通过对外汇市场吞吐货币,稳定了外汇汇率。三是正式将货币供应量作为宏观监测的重要指标并向社会公布。 四是金融监管逐步走向规范,在分业管理的基础上加大了金融稽核监督的工作力度和深度。3。政策性银行正式成立并开始运作。

 48

    —43—银行法概论

    194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相继挂牌运营,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政策性金融业务与商业性金融业务分离的初步完成,为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创造了条件。194年,政策性银行共向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775亿元,支持了国家基础产业的发展,使当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资金全部及时到位,主要农副产品收购没打“白条”。

    4。

    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轨迈开步伐,并且一批新兴的商业银行陆续建立起来,形成了商业银行体系。在多年探索企业化经营取得一些成绩的基础上,专业银行实行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