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6-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梁河一役,为宋、辽胜败之所由分。宋太宗挟师数十万, 
乘胜伐辽,而卒为辽将所乘,几至身命不保,宋军自此胆落矣。 
镇州之捷,雁门关之胜,均不过却敌之来,不能入敌之境,且 
皆由用智徼功,然则全宋兵力,不能敌一强辽,可断言也。德 
昭之自刎,本应与廷美之死,联络一气,然事相类而时有先后, 
太原之赏不行,德昭之言不纳,于是德昭愤激自刎,作者依时 
叙入,免致混乱。坊间旧小说中,有称德昭为八大王,至真宗 
时尚辅翊宋廷,此全系臆造之谈,固不值一辩也。 

… Page 123…

宋史演义                                                              ·117· 

                第十五回 弄巧成拙妹倩殉边 

                                 修怨背盟皇弟受祸 

      却说辽相耶律沙,与辽将耶律斜轸等,因部兵溃散,也落 
荒遁走,黑暗中自相践踏,伤毙甚多。杨业父子,杀退辽兵, 
便整军入雁门关,检查兵士,不过伤了数十人。当即休息半日, 
驰回代州,露布奏捷,不消细说。惟辽人经此一挫,多号杨业 
为杨无敌,自是望见杨字旗号,当即引去。辽主贤闻将相败还, 
勃然大怒,竟亲自督军,再举侵宋,命耶律休哥为先行,入寇 
瓦桥关。守关将士,因闻辽兵两次败退,料他没甚伎俩,竟开 
关迎敌,面水列阵。耶律休哥简率精锐,渡水南来,宋将欺他 
兵少,未曾截击,待至辽兵齐渡,万与交锋,哪知休哥部下, 
是百炼悍卒,横厉无前,宋军不是对手,被他杀得七零八落, 
连关城都守不住,一哄儿弃关南奔,逃入莫州。休哥追至莫州 
城下,饬兵围攻,警报飞达宋廷,太宗复下诏亲征,调集诸将, 
向北进行。途次,又接官军败绩消息,忙倍道前进,到了大名, 
才闻辽主已退,乃令曹翰部署诸将,自回汴京,还汴数日,尚 
欲兴师伐辽,廷臣多迎合上意,奏称应速取幽、蓟,左拾遗张 
齐贤,独上书谏阻,略云: 
      方今天下一家,朝野无事,关圣虑者,莫不以河东新平, 
屯兵尚众,幽、蓟未下,辇运为劳,臣愚以为此不足虑也。自 
河东初下,臣知忻州,捕得契丹纳粟典吏,皆云自山后转粟以 

… Page 124…

宋史演义                                                              ·118· 

授河东,以臣料契丹能自备军食,则于太原非不尽力,然终为 
我有者,力不足也。河东初平,人心未固,岚、宪、忻、代, 
未有军寨,入寇则田牧顿失,扰边则守备可虞,及国家守要害, 
增壁垒,左控右扼,疆事甚严,乃于雁门、阳武谷,来争小利, 
此其智力可料而知也。圣人一事,动在万全。百战百胜,不如 
不战而胜。若重之慎之,则契丹不足吞,燕、蓟不足取。自古 
疆场之难,非尽由敌国,亦多边吏扰而致之。若缘边诸寨,抚 
驭得人,但使峻垒深沟,畜力养锐,以逸自处,宁我致人,此 
李牧之所以用赵也。所谓择卒不如择将,任力不如任人,如是 
则边鄙宁,边鄙宁则辇运减,辇运减则河北之民获休息矣。臣 
闻家六合者以天下为心,岂止争尺寸之事,角强弱之势而已乎? 
是故圣人先本而后末,安内以养外 。陛下以德怀远 ,以惠勤 
民,内治既成,远人之归,可立而待也,何必穷兵黩武为哉? 
谨此奏闻! 
      这张齐贤系曹州人,素有胆识,称名远近。先是太祖幸洛 
阳,齐贤曾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四说称旨,尚有六条,太 
祖以为未合,齐贤坚称可行,惹动太祖怒意,令武士将他牵出。 
既而太祖还汴,语太宗道 :“我幸西都,惟得一张齐贤,他日 
可辅汝为相,汝休忘怀 !”既已器重齐贤,胡不立加擢用,而 
必留遗与弟,人谓其友,我谓其私。太宗谨记勿忘,至太平兴 
国二年,考试进士,齐贤亦在选中,有司将他置诸下第,太宗 
不悦,特开创例,令一榜尽赐京官,齐贤乃得出仕,历任知州, 
入为左拾遗,至是上疏直谏,太宗颇为嘉纳,乃暂罢出师。 
      且说前同平章事赵普,当出任河阳节度使时,接第十一回。 
曾上表自诉,略言:“皇弟光义,忠孝兼全,外人谓臣轻议皇 
弟,臣怎敢出此?且与闻昭宪太后顾命,宁有贰心?知臣莫若 
君,愿赐昭鉴”等语,这表文经太祖手封,同藏金匮。太祖崩 

… Page 125…

宋史演义                                                              ·119· 

后,太宗践位,赵普入朝,改封太子太保,因为卢多逊所毁, 
命奉朝请,居京数年,尝郁郁不得志。他有妹夫侯仁宝,曾在 
朝供奉,卢多逊因与普有嫌,亦将仁宝调知邕州。邕州在南岭 
外,与交州相近,交州即交趾地,唐末为大理所并,旋入于唐, 
五代时归属南汉。及南汉平定,交州帅丁琏,曾入贡宋廷。琏 
死,弟璿袭职,年尚幼稚,被部将黎桓把他拘禁,自称权知军 
府事。赵普恐仁宝久居邕州,数年不调,免不得老死岭外,乃 
设法上书,力陈交州可取。太宗本是喜功,阅读普奏,即拟召 
仁宝入京,面询边事。哪知卢多逊刁滑得很,即入朝面奏太宗 
道 :“交州内乱,正可往取,但若先召仁宝,反恐有泄机谋, 
臣意不如密令仁宝,整兵长驱,较为万全 。”太宗也以为是, 
遂命仁宝为交州水陆转运使,孙全兴、刘澄、贾等,并为部 
署,同伐交州。偏出赵普意外。 
      仁宝奉诏,不敢有违,只得整备兵马,与孙全兴等先后并 
发。行至白藤江口,适有交州水兵,倚江驻扎,江面列战船数 
百艘,侯仁宝当先冲入,交兵未及预防,霎时溃散,由仁宝夺 
取战舰二百,大获全胜,再拟深入交地,仁宝自为前锋,约孙 
全兴等为后应。全兴等顿兵不行,只有仁宝一军,杀入交趾, 
沿途进去,势如破竹。忽接到黎桓来书,情愿出降,仁宝信以 
为真,不甚戒备,到了夜间,黎桓率兵劫营,害得仁宝营内, 
人不及甲,马不及鞍,仓猝抵敌,哪里支持得住?仁宝竟死于 
乱军中。实是赵普害他。转运使许仲宣据实奏闻,有诏班师, 
拿问全兴,立斩刘澄、贾。全兴入京,寻亦弃市。后来黎桓 
复遣使入贡,并上丁璿让表,太宗因惩着前败,含糊答应,事 
见后文。本回总旨在叙赵、卢交恶事,故叙交州战史,特从略 
笔。 
      赵普闻仁宝败殁,愈恨多逊,恨不能将他枭首剖心,抵偿 

… Page 126…

宋史演义                                                             ·120· 

妹夫的性命。怎奈多逊方邀主眷,一时无隙可乘。多逊且一意 
防普,只恐他运动廷臣,上章弹劾,所有群臣章奏,必先令禀 
白自己,又须至阖门署状,亲书二语,乃是“不敢妄陈利便, 
希望恩荣”十字,可谓防备严密。所以朝右诸臣,对着多逊, 
大家侧目。连普亦没法摆布,整日里怨苦连声。一日过一日, 
忽有晋邸旧僚柴禹锡、赵熔、杨守一等,竟直入内廷,密奏太 
宗,说是秦王廷美,骄恣不法,势将谋变。卢多逊交好秦王, 
恐未免有勾通情事。史第言讦告秦王,不及多逊,吾谓太宗方 
亲信多逊,胡不问多逊而问赵普,得此揭出,方释疑团。这数 
语触动太宗疑忌,遂召普入见,与他密商。普竟自作毛遂,愿 
备位枢轴,静察奸变,且叩首自陈道 :“臣忝为旧臣,与闻昭 
宪太后遗命,备承恩遇,不幸戆直招尤,反为权幸所沮,耿耿 
愚忠,无从告语,就是臣前次被迁,曾有人说臣讪谤皇上,臣 
尝上表自诉,极陈鄙悃,档册具在,尽可复稽。若蒙陛下察核, 
鉴臣苦衷,臣虽死不朽了 。”太宗略略点首,待普退后,即令 
近侍检寻普表,四觅无着。有旧侍忆及前事,谓由太祖贮藏金 
匮,当即禀过太宗,启匮检视,果得普前表,因复召普入语道: 
 “人谁无过,朕不待五十,已知四十九年的非了。从今以后, 
才识卿忠 。”普顿首拜谢,太宗即面授普为司徒,兼职侍中, 
封梁国公,并命密察秦王廷美事。是时太祖季子德芳,亦已病 
殁,年仅二十三岁,距德昭自刎,只隔一年有余。廷美颇不自 
安,尝言太宗有负兄意,俗语说得好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为了廷美几句口风 ,免不得传入太宗耳中,还有一班谐臣媚 
子,火上加炭,只说廷美即谋作乱,应亟预防。太宗遂罢廷美 
开封尹,出为西京留守,特擢柴禹锡为枢密副使,杨守一为枢 
密都承旨,赵熔为东上閤门使,无非因他告变有功,特别宠眷 
的意思。赵普与廷美无甚宿嫌,不过欲扳倒卢多逊,只好从廷 

… Page 127…

宋史演义                                                              ·121· 

美着手,陷他下阱。卢多逊也曾料着,明知祸将及己,可奈贪 
恋相位,不甘辞职,因此延宕过去。富贵之误人大矣哉!赵普 
怎肯干休?明访暗查,竟得卢多逊私遣堂吏,交通秦王事。这 
堂吏叫作赵白,与秦王府中孔目官阎密,小吏王继勋、樊德明 
等,朋比为奸。秦、卢交好,都从他数人往来介绍。赵白尝将 
中书机事,密告廷美,且述多逊言云:“愿宫车晏驾,尽力事 
大王 。”廷美亦遣樊德明,往报多逊道:“承旨言合我意,我 
亦愿宫车早些晏驾呢 。”又私赠多逊弓箭等物。普一一入奏, 
太宗道 :“兄终弟及,原有金匮遗言,但朕尚强壮,廷美何性 
急乃尔?且朕待多逊,也算不薄,难道他尚未知足,必欲廷美 
为帝么?”普奏对道 :“自夏禹至今,只有传子的公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