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等相约入宫。临行时语家人道 :“谨守吾舍!待上有嫡嗣,
我即归来了 。”及既入宫中,谒见清居殿,赐名曰曙,自是每
日一朝,有时或入侍禁中,过了一月,受封为巨鹿郡公。转瞬
间已是嘉祐八年,正月中无事可表,一到二月,仁宗复患疾卧
床,不能视朝,令中书枢密奏事,须至福宁殿内的西閤中。旋
经太医调治,稍有起色,三月初旬,曾亲御内殿二次,嗣复寝
… Page 276…
宋史演义 ·270·
疾不起,渐加沉重,竟至驾崩。遗诏皇子曙即皇帝位,皇后曹
氏为皇太后。总计仁宗在位四十二年,寿五十四岁,改元多至
九次,两宋诸帝,要算仁宗享国,最号长久。仁宗恭俭仁恕,
出自天性,治术尚宽,刑决尚简,所用枢要诸臣,虽贤奸直枉,
迭为消长,究竟君子多,小人少,因此力持大体,没甚变故。
就是庆历年间,党议蜂起,韩、范、富、欧等为一派,吕、夏、
宋、陈等为一派,互相排斥,各是其是,但也不过内外迁调,
未尝妄兴大狱,所以宋史上称为仁主,极力颂扬,这且不必絮
述。
且说仁宗已崩,皇后曹氏即命将宫门各钥,收置身旁,俟
至黎明。命内侍召皇子入宫,且传集韩琦、欧阳修等,共议皇
子即位事宜。皇子哭临已毕,遽欲退出。曹后道 :“大行皇帝
遗诏,令皇子嗣位,皇子应承先继志,不得有违 !”皇子曙变
色道 :“曙不敢为。”韩琦忙掖留道:“承先继志,乃得为孝,
圣母言不可不从 !”皇子乃遵即帝位,御东楹见百官,是为英
宗皇帝。英宗欲循行古制,谅阴三年,命韩琦摄行冢宰。琦奏
称古今异宜,不应遵行,乃尊皇后为皇太后,请太后权同处分
军国重事。太后因御内东门小殿垂帘,宰辅等逐日复奏,由太
后援经据史,处决事件,遇有疑难,每语辅臣道 :“公等妥议,
应该如何处置,便可解决了 。”自是韩琦等悉心赞议,太后未
尝不从。独对待曹氏懿戚,及宫中内侍,丝毫不肯假借,内外
为之肃然。既而立皇后高氏,后系故侍中高琼曾孙女,母曹氏,
为太后胞姊,既生女,幼育宫中。既长出宫,为英宗妃,封京
兆郡君,至是册为皇后,与太后如母女一般,当然爱敬有加。
太后复重富弼名,召为枢密使,忽英宗偶然不豫,渐渐的举措
乖常,左右有所陈请,辄遭暴怒,甚且杖挞相加。内侍等受虐
不平,遂交诉内都知任守忠。守忠初为仁宗所黜逐,嗣复召入,
… Page 277…
宋史演义 ·271·
累擢至内都知,仁宗欲立英宗,守忠恐英宗明察,拟援立庸弱,
谋攫内权,旋因计不得逞,未免失望。适内侍等入诉帝状,遂
乘间设法,谗构两宫。看官!试想天下有几个慈明不昧的贤母,
诚孝无私的令主,能不听亲幸媒么?守忠等日夕浸润,惹得
两宫都动疑起来,由疑生怨,由怨成隙,好好的继母继子,几
乎变成仇雠。知谏院吕诲,亟上书两宫,开陈大义,词旨恳切,
多言人所难言,两宫意终未释。
一日,韩琦、欧阳修奏事帘前,太后呜咽涕泣,具述英宗
变态。韩琦道 :“皇躬不豫,因致失常,痊愈以后,必不至此。
且太后为母,皇上为子,子有疾,母可不容忍么?”太后尚流
泪不止。欧阳修复进奏道 :“太后事先帝数十年,仁德昭闻,
天下共仰,从前温成得宠,太后尚处之泰然,如今母子相关,
何至不能相容呢?”太后闻言,方才收泪。修又道 :“先帝在
位日久,德泽在人,所以一旦晏驾,天下奉戴嗣君,无敢异议。
今太后原是贤明,究竟是一妇人,臣等五、六人,统是措大书
生,若非先帝遗命,哪个肯来服从呢?”前以婉言动之,后用
危言警之,欧阳公也算善言 。太后沈吟不答 。琦竟朗声道:
“臣等在外,皇躬若失调护,太后不得辞责。”索性逼进一层。
这数语,引动太后开口,即矍然道 :“这话从哪里说来?我心
更愁得紧哩 。”正要引你此语。琦与修均叩首道 :“太后仁慈,
臣等素来钦佩,所望是全始全终哩 。”叩毕乃退。内侍等听着,
统不禁瞠目咋舌,阴谋为之少懈。
越数日,琦独入内廷,向英宗问安,英宗略谕数语,便道:
“太后待朕 ,未免寡恩 。”琦遽对道:“古来圣帝明王,也
属不少,独称舜为大孝,难道此外多不孝么?不过亲慈子孝,
乃是常道,未足称扬,若父母不慈,子仍尽孝,乃得称名千古。
臣恐陛下事亲未至,尚亏孝道,天下岂有不是的父母么?”英
… Page 278…
宋史演义 ·272·
宗不觉改容。嗣英宗疾已少瘳。命侍臣讲读迩英阁,翰林侍讲
学士刘敞,进读《史记 》,至尧授舜天下事,即拱手讲解道:
“舜起自侧陋,尧乃禅授大位,天下归心,万民悦服,这非由
舜别有他术,只因他孝亲友弟,德播远近,所以讴歌朝觐,不
召自来呢。”借史讽主;语重心长。英宗悚然道:“朕知道了。”
遂进问太后起居,自陈病时昏乱,得罪慈躬,伏望矜宥等语。
太后亦欣慰道 :“病时小过,不足为罪,此后能善自调护,毋
致违和,我已喜慰无穷,还有甚么计较?况皇儿四岁入宫,我
旦夕顾复,抚养成人,正为今日,难道反有异心么?”英宗泣
拜道 :“圣母隆恩,如天罔极,儿若再忤慈命,是无以为人,
怎能治国?”太后亦不禁下泪,亲扶帝起,且道 :“国事有大
臣辅弼,我一妇人,不得已暂时听政,所有目前要务,仍凭宰
相取决,我始终未敢臆断,待皇儿身体复原,我即应归政,莫
谓我喜称制呢 。”如此明惠,即间或被蒙,亦不过如日月之蚀
而已。英宗道 :“母后多一日训政,儿得多一日受教,请母后
勿遽撤帘 !”太后道 :“我自有主意 。”英宗乃退。自是母子
欢好如初,嫌疑尽释。
韩琦等闻知此事,自然放心,惟因英宗久不御朝,中外耽
忧,致多揣测。会值京师忧旱,英宗适御紫宸殿,琦遂请乘舆
祷雨,具素服以出,人情乃安。是年冬,葬大行皇帝于永昭陵,
庙号仁宗,封长子仲缄为光国公,寻复晋封为淮阳郡王,改名
顼。时英宗已生四子,俱系高后所出,除淮阳王顼外,次名颢,
又次名颜,幼名頵。颜甫生即夭,余见后文。越年,改元治平,
自春至夏,帝疾大瘳。琦欲太后撤帘还政,乃就入朝奏事时,
请英宗裁决十余件。裁决既毕,琦即复奏太后,且言 :“皇上
明断,裁决悉合机宜 。”太后一一复阅,亦每事称善。琦因叩
首道 :“皇上亲断万几,又兼太后训政,此后宫廷规画,应无
… Page 279…
宋史演义 ·273·
不善,臣年力将衰,恐不胜任,愿就此乞休,幸祈赐准 !”太
后道 :“朝廷大事,全仗相公,相公如何可去!我却不妨退居
深宫呢 。”琦复道:“前代母后,贤如马、邓,尚不免顾恋权
势,今太后便拟复辟,诚属盛德谦冲,非马、邓诸后所可及。
臣幸际慈明,钦承无已,但不知于何日撤帘?”太后道 :“我
并不欲预政,无非为皇上前日,抱恙未痊,不得已而在此。要
撤帘就可撤帘,何必另定日子呢?”言已即起。临事果断,不
愧贤后。琦即抗声道:“太后已有旨撤帘,銮仪司何不遵行?”
当下走过銮仪司,把帘除下 。太后匆匆趋入 ,御屏后尚见后
衣,内外都惊为异事。英宗加琦为右仆射,每日御前后殿,亲
理政事。并上太后宫殿名,称作慈寿宫,所有太后出入仪卫,
如章献太后故事。
既而知谏院司马光上疏,极言 :“内侍任守忠,谗间两宫,
为国大蠹,若非母后贤明,皇上诚孝,几乎祸起萧墙,乞即援
照国法,将守忠处斩都市 !”英宗览奏,却也动容,惟一时未
见降旨。越宿,韩琦至中书处,骤出空头敕一道,自己署名签
字,复令两参政同时签名。参政一是欧阳修,一是赵。于
仁宗末年,入任是职。欧阳修接敕后,也不多说,当即签名。
赵却有难色,修语道 :“不妨照签,韩公总有说法。”
乃勉强签字。签毕,琦即坐政事堂,召守忠至,令立庭下,即
面叱道 :“你可知罪么?本当伏法,因奉旨从宽,姑把你安置
蕲州,你当感念圣恩,勿再怙恶 !”言毕,便取出空头敕,亲
自填写,付与守忠,即日押令出都。手段似辣,然处置奄人,
不得不如是神速。且韩魏公定已密奉得旨,当非专擅者比。又
把守忠余党史昭锡一律斥出,窜徙南方,中外称快。过了数月,
适琦入朝,英宗忽问琦道 :“三司使蔡襄,品行如何?”琦未
知问意,但答言 :“襄颇干练,可以任用。”英宗不答。越日
… Page 280…
宋史演义 ·274·
竟命襄出知杭州。看官道是何因?原来太后听政时,曾与辅臣
言及,谓 :“先帝既立皇子,不但宦妾生疑,就是著名的大臣,
亦有异言,险些儿败坏大事,我不愿追究,已将章奏都毁去了。”
为了这几句懿旨 ,时人多猜是蔡襄所奏,究竟襄有无此事,
无从证实,不过他素好诙谐,语言未免失检,遂致同列滋疑。
小子尝记蔡襄平日,与陈亚友善,襄戏令陈亚属对,口占出句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