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6-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饥寒,惟有薄田数亩,坐落常州,乞恩准徙常,赐臣余年云 
云。神宗即日报可,轼乃至常州居住。这是后话。 
      且说神宗在位十年,俱号熙宁,至十一年间,改为元丰元 
年。苏轼被谪,乃是元丰二年间事。补叙岁序。未几,宫中即 
遇大丧,太皇太后曹氏,升遐而去,有司援刘后故例,拟定尊 
谥,乃是慈圣光献四字。神宗素具孝思,服事太皇太后,无不 
曲意承欢,太皇太后亦慈爱性成,闻退朝稍晚,必亲至屏扆间 
候瞩,或且持膳饷帝,因此始终欢洽,毫无间言。旧例外家男 
子,不得入谒,太皇太后有弟曹佾,曾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Page 346…

宋史演义                                                              ·340· 

神宗常入白太皇太后,可使入见。太皇太后道 :“我朝宗法, 
怎敢有违?且我弟得跻贵显,已属逾分,所有国政,不应令他 
干涉,亦不准令他入宫 。”密示防闲,确是良法。神宗受教而 
退。及太皇太后违豫,乃由神宗申禀,得引佾入谒,谈未数语, 
神宗先起,拟暂行退出,俾佾得略迹言情。不意太皇太后已语 
佾道 :“此处非汝所得久留,应随帝出去!”这两语不但使佾 
伸舌,连神宗听着,也为竦然。至太皇太后病剧,神宗侍疾寝 
门,衣不解带,竟至匝旬。太皇太后崩,神宗哀慕逾恒,几至 
毁瘠。一慈一孝,也可算作宋史的光荣了。特笔从长。嗣复推 
恩曹氏,进佾中书令,官家属四十余人,其间不无过滥,但为 
报本起见,不必苛议。力重孝字。况且曹佾有官无权,终身不 
闻侈汰,这也由曹氏一门犹知秉礼,所以除贤后外,尚有这贤 
子弟呢。极褒曹氏。 
      元丰三年,神宗拟改定官制,饬中书置局修订,命翰林学 
士张璪,枢密副承旨张诚一,主领局事。先是宋初官制,多承 
唐旧,但亦间有异同。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 
徒、司空。不常置,以同平章事为宰相,另置参知政事为副, 
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别在禁中设置中书,与枢密院对持文武 
二柄,号为二府。天下财赋,悉隶三司。所有纠弹等事,仍属 
御史台掌管。他如三省、尚书令、侍中、中书令。六部、吏、 
户、礼、兵、刑、工。九寺、太常、宗正、光禄、卫尉、太仆、 
大理、鸿胪、司农、大府。六监国子、少府、将作、军器、都 
水、司天。等,往往由他官兼摄,不设专官。草诏属知制诰及 
翰林学士两职。知制诰掌外制,翰林学士掌内制,号为两制。 
修史属三馆,便是昭文馆、史馆、集贤院。首相尝充昭文馆大 
学士,次相或充集贤院大学士。有时设置三相,即分领三馆。 
馆中各员,多称学士,必试而后命。一经此职,遂号名流。又 

… Page 347…

宋史演义                                                              ·341· 

有殿阁等官,亦分大学士及学士名称,惟概无定员,大半由他 
官兼领虚名。前文未尝叙明官制,此段原不可少。自经两张改 
订后,凡旧有虚衔,一律罢去,杂取唐、宋成规,自开府仪同 
三司,至将仕郎,分二十四阶,如领侍中、中书令、同平章事 
等名,改为开府仪同三司,领左右仆射,改为特进,以下递易 
有差。换汤不换药,济甚么事?神宗以新官制将行,砍兼用新 
旧二派,尝语辅臣道:“御史大夫一职,非用司马光不可。” 
时吴充已罢,惟王珪、蔡确两人,相顾失色。原来神宗时代, 
朝右分新旧两党,新党以王安石为首领,珪与确等,统传安石 
衣钵,与旧党积不相容。旧党便是富弼、文彦博等一班老成, 
司马光亦居要领,还有研究道学诸儒,也是主张守旧,与司马 
光等政论相同。道学一派,由胡瑗、周敦颐开宗。胡瑗,泰州 
人,字翼之,湛深经学,范仲淹曾聘为苏州教授,令诸子从学, 
知湖州滕宗谅,亦聘为教授,尝立经义治事二斋,注重实学。 
嘉祐中,擢为太子中允,与孙复同为国子监直讲。嗣因老疾致 
仕,还家旋殁,世称孙复为泰山先生,胡瑗为安定先生。周敦 
颐,濂溪人,字茂叔,历任县令州佐,所至有治绩,平素爱莲, 
因居莲花峰下。南安通判程珦,与瑗交好,令二子颢、颐受业, 
颢尝谓吾见濂溪先生,得吟风弄月以归,几有吾与点也的乐趣, 
熙宁六年病殁。同时有河南人邵雍,字尧夫,苦学成名,尤精 
易理,宋廷屡征不至。程颢曾与雍议论数日,叹为内圣外王的 
学问。但性甘恬退,自名居室曰“安乐窝 ”。熙宁十年逝世, 
后来追谥康节。至若横渠先生张载,字子厚,前文亦已提及, 
一出为官,见新法不善,即托疾归家,著有《正蒙》、《西铭》 
等书,广谈性理,与邵雍同岁病终。这数人多反对新党,所以 
屏迹终身。二程兄弟,实得真传,叙入此段,志道学诸儒之缘 
起。且与司马光友善。王珪恐司马光起用,旧派将连类同升, 

… Page 348…

宋史演义                                                              ·342· 

故与蔡确同一惊惶。及退朝后,珪尚怏怏不乐,那蔡确默筹一 
番,竟不禁大笑道 :“有了有了!”奸状如绘。正是: 

      毕竟儉人多谲智,全凭巧计作安排。 

      欲知蔡确的妙策,请看下回便知。 

      交趾屡行篡逆,宋廷未闻加讨,至李公蕴篡国后,已历三 
传,乾德修贡,未尝失职,乃独欲出兵南征,开边启衅,创议 
者为萧注,为沈起,为刘彝,实则皆误于王安石,而成于神宗。 
 邕州之陷,苏缄阖门殉难,兵民被屠,至五万八千余口,谁为 
为之,一至于此?及神宗既厌安石,复擢用王珪、蔡确,曾亦 
忆珪、确两人,为谁氏所引用耶?安石尚有好名之心,而珪与 
确则悍然不顾,隐嗾同党,文致轼罪,微太皇太后言,虽有吴 
充、王安礼,恐亦难为轼解,是则免轼于死者,实出自太皇太 
后,于神宗无与也。然能受慈训而赦才士,犹不失为孝思。著 
书人褒贬从严,有恶必贬,有善必扬,其寓劝世之意也深矣。 
入后附入两片段文字,关系政治学术,阅者亦幸勿滑过可也。 

… Page 349…

宋史演义                                                              ·343· 

                第四十二回 伐西夏李宪丧师 

                                    城永乐徐禧陷殁 

      却说蔡确想就一法,便笑语王珪道 :“公恐司马光入用, 
究为何意?”珪答道 :“司马光来京,必将参劾我辈,恐相位 
且不保了 。”无非为此,确是鄙夫。确便道 :“主上久欲收复 
灵武,公能任责,相位便能终保,尚惮一司马光么?”为个人 
计,劳师费财,蔡确实是可杀。珪乃转忧为喜,一再称谢,乃 
荐俞充知庆州,使上平西夏策。神宗果然专心戎事,不暇召光, 
乃用冯京为枢密使,薛向、孙固、吕公著为枢密副使。诏民畜 
马,拟从事西征。向初赞成畜马议,旋恐民情不便,致有悔言。 
御史舒亶,遂劾他反复无常,失大臣体,竟斥知颍州。冯京亦 
因此求去,有诏允准,即命孙固知枢密院事,吕公著、韩缜同 
知院事。嗣复接俞充奏牍,略言 :“夏将李清,本属秦人,曾 
劝夏主秉常,以河西地来归。秉常母梁氏得悉,幽秉常,杀李 
清,我朝应兴师问罪,不可再延,这乃千载一时的机会呢。” 
神宗览奏大喜,即命熙河经制李宪等,准备伐夏,并召亶延副 
总管种谔入问。谔本是个言不顾行的人物。既至阙下,便大声 
道 :“夏国无人,秉常小丑,由臣等持臂前来便了。”看时容 
易做时难。 
      神宗乃决计西征,召集辅臣 ,会议出师 。孙固入谏道: 
 “发兵容易,收兵很难,还乞陛下三思后行!”神宗道:“夏有 

… Page 350…

宋史演义                                                              ·344· 

衅不取,将为辽人所据,此机断不可失 。”固答道:“必欲用 
兵,应声罪致讨,幸得胜夏,亦当分裂夏地,令他酋长自守。” 
神宗笑道 :“这乃汉郦生的迂论,卿奈何亦作此言 ?”固复 
道 :“陛下以臣为迂,臣恐尚未必制胜,试问今日出兵,何人 
可做统帅?”神宗道 :“朕已托付李宪了。”固奋然道 :“伐 
夏大事,乃使奄人为帅,将士果肯听命么?”此言最是。神宗 
面有愠色。固知不便再谏,随即趋退。既而由王珪、蔡确等, 
议定五路出师,固复约吕公著入谏。固先启奏道:“今议五路 
进兵,乃无大帅统率,就使成功,必致兵乱 。”神宗道:“内 
外无统帅材,只好罢休 。”吕公著即进谏道:“既无统帅,不 
若罢兵 。”固又接口道:“公著言甚是。请陛下俯纳 !”神宗 
沉着脸道 :“朕意已决,卿等不必多言。”孙固、吕公著复撞 
了一鼻子灰,相偕出朝。神宗遂命李宪出熙河,种谔出鄜延, 
高遵裕出环庆,刘昌祚出泾原,王中正出河东,分道并进。又 
诏吐蕃首领董毡集兵会征,于是鼙鼓喧天,牙旗蔽日,又闹出 
一场大战争来。何苦乃尔? 
      李宪统领熙秦七军,及董毡兵三万,突入夏境,破西市新 
城,袭据女遮谷,收复古兰州,居然筑城开幕,设置帅府。种 
谔也攻克米脂城,高遵裕夺还清远军,王中正率河东兵入宥州, 
刘昌祚进次磨隘,遇夏众扼险拒守,他却凭着一股锐气,横 
冲过去,夏军纷纷败走,遁还灵州。五路捷报,陆续入都,神 
宗很是喜慰,即诏令李宪统率五路,直捣夏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