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舒纳勒的泛日尔曼民族党。他一点一滴地吮吸着各个政党同他头脑中引起共呜的思想观点,仔仔细细地观察着各个政党能够使其获胜或致使其失败的种种策略和手段,以致在后来他写的《我的奋斗》中字里行间都流露出维也纳时期的烙印。1913 年春天,希特勒带着极其复杂的心情离开了维也纳,回到了他的祖国德国。
1914年8月3日,希特勒上书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三世,申请志愿参加巴伐利亚步兵团。他的申请获准后,心情格外兴奋。他认为:“生平最伟大而最难忘的时期开始了。。对我来说,对所有德国人来说都是一样,现在我的生命中最值得纪念的时期开始了。”1914年10月21日,希特勒乘火车开赴前线作战,12月获得了一枚二级铁十字奖章,1918年8月又获得了一枚一级铁十字奖章。这后一种奖章很少授予一个下士,别人无比羡慕他,他也十分引以自豪,一直佩带着这枚奖章,到死为止。
德国在战争中失败了,但被卷入这场战争的希特勒却受到了磨炼。他认为德国并没有在战场上被打败,而是背后中了国内“卖国贼”的暗箭,他咒骂犹太人,咒骂共产党人,咒骂德国劳苦大众。希特勒发疯了!他要“拯救”德国,他说:“我终于看清了我自己的前途。我决定投身政治。”从此,希特勒便投身于反共、反社会主义、反和平民主的罪恶活动中去,由一名激进分子逐渐成为战争狂人,给德国和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希特勒在慕尼黑参加了陆军司令部的探听情报工作,很快被提拔为团的教官,负责同“危险思想”作斗争。还在维也纳时,希特勒就在街头巷尾的辩论中显示了他的演说才能,这时的教官工作,又给了他锻炼演讲的好机会。经过这一阵子的演练,他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成为政治家的条件。
1919 年9 月的一天,希特勒去施端纳克勃劳啤佰馆执行公务,不料,这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当时,德国工人党正在这个啤酒店的一个房间里开会,希特勒是去搜集情报的,他觉得会议开得很沉闷,毫无生气,便想离开会场。正在这时,一位“教授”提出巴伐利亚脱离德意志帝国而与奥地利联合的建议,这引起希特勒的狂怒。他站起来慷慨陈辞,人们听得目瞪口呆。会议结束后,国家社会主义党奠基人、德国工人党前身独立工人委员会的创始人德莱克斯勒送给希特勒一本小册子《我的政治觉悟》。第二天,希特勒又收到一张明信片,邀请他出席德国工人党委员会会议。
经过几天的思考,希特勒决定参加会议。他后来说:“这是我一生中最有决定意义的一个决定。跨出了这一步以后,就再也没有退路,也不可能有退路了。”这样,希特勒便成了德国工人党委员会的第7 名委员,充当了“政治鼓手”的角色。1920 年2 月24 日,希特勒在慕尼黑霍夫勃劳豪斯啤酒馆的集会上,向2000 名与会者正式宣布了德国工人党的《二十五条纲领》。4月1 日,德国工人党更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时,《二十五条纲领》成为该党的正式党纲。
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纳粹”是德文Nationalsocialism 缩写字nazi 的音译。纳粹主义即国家社会主义亦即法西斯主义。它代表了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和反动官僚的利益,以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自由民主。和反犹太人以及疯狂主张对外侵略扩张为宗旨,是个极反动、极残暴的政党。这些宗旨和主张在《二十五条纲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920 年3 月31 日,希特勒被革除了军职,从此,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了纳粹党的工作。希特勒不仅提出了纳粹党的党纲,而且还精心设计了纳粹党的党旗和党徽:红地白圆心,中间嵌着黑色的卐字。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自鸣得意地解释说:“红色象征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思想,卐字象征争取亚利安人的胜利斗争的使命。”12 月,纳粹党以6万马克买下了以便犹太人为宗旨的《慕尼黑观察家报》,不久将其更名为《民族观察家报》,由每周出版两次改为日报。希特勒利用这家报纸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为纳粹党夺取全国政权和发动罪恶的侵略战争制造舆论。
1920 年,纳粹党员仅有64 人,而且势力也仅局限在慕尼黑。希特勒为了扩展纳粹党的势力,1921 年夏天来到柏林,欲同北德民族主义分子联系。纳粹党的其他委员们认为推翻希特勒的机会到来了,因为希特勒的独断专行使他们无法忍受。希特勒闻讯,立刻从柏林返回慕尼黑,以退党相威胁,迫使其他委员向他屈服。在7 月26 日和29 日两次特别会议上,希待勒强行修改党章,取消了委员会,废除了选举制,确立了“领袖原则”。希特勒成为纳粹党的党魁,实行了独裁统治。同时,希特勒着手建立起武装力量,1921组织起“纠察队”,10 月将其改名为“冲锋队”,这是由一批旧军人组成的杀人不眨眼的反革命别动队。
1923 年秋,德意志共和国和巴伐利亚邦之间的危机达到了顶点。希特勒同巴伐利亚的武装集团联合,准备向柏林进军。但是,他们的联合是同床异梦,各打各的算盘。巴伐利亚分离主义者是想借此恢复巴伐利亚旧日的特权地位;激进民族主义者企图在全国建立起民族主义独裁统治;希特勒则是欲利用巴伐利亚攫取全国政权。
11 月8 日晚9 点,希特勒率领冲锋队冲进贝格勃芬凯勒啤酒馆,劫持正在主持开会的巴伐利亚三巨头:邦长官卡尔、驻巴伐利亚的国防军司令洛索夫将军、邦警察局长泽塞尔上校,以手枪相逼组成新政府,新政府由希特勒出任全国政府总理,然而却遭到拒绝。混乱中,希特勒决定亲自去解决一起武装冲突,巴伐利亚三巨头趁机溜走。希特勒在这次政变中犯下一个致命错误,导致了政变的失败。当希特勒兴高采烈地回到啤酒馆时,人群已做鸟兽散,政变成为泡影。
11 月9 日近中午,希特勒等人率领一支两千多人的冲锋队员,走上慕尼黑街头,举行游行示威,遭到警察的镇压,16 名纳粹党徒被击毙。希特勒抛下死伤的纳粹党徒,第一个仓惶逃命。两天以后,希特勒被捕入狱。
1924 年2 月26 日,希特勒被押上受审台,经过24 天的公审,4 月1 日,希特勒被监禁在慕尼黑以西50 英里的兰茨贝格要塞监狱,过了近9 个月的铁窗生活,于12 月20 日被释放出狱,希特勒在这9 个月的铁窗生活中,利用受到优待的有利条件,写出了《我的奋斗》。最初,希特勒将书名定为《四年半来对谎言、愚蠢和胆怯的斗争》,出版商嫌书名累赘、冗长而无广告意识,将书名改为只有短短的4 个字:《我的奋斗》。该书于1925 年秋出版,到希特勒担任总理的头一年即1933 年,已销出100 万册,到1940 年,竟高达600 万册,这在德国历史上是空前的。《我的奋斗》大肆宣扬民族复仇主义和保种保族的反动优生学;攻击议会民主制度,鼓吹专制独裁统治,宣扬法西斯理论;为日后纳粹党夺取全国政权,并进而蹂躏欧洲奠定了理论基础。
1925 年~1929 年,是希特勒和纳粹运动时运不佳的几年。但是,在这几年里,希特勒大量发展纳粹党员,1925 年底为2.7 万人,1926 年为4.9万人,1927 年为7.2 万人,1928 年为10.8 万人,到1929 年已发展到17.8 万人。希特勒还努力建立起严然于德国政府机构的极为复杂严密的党内组织,还将冲锋队加以整顿,又在冲锋队外建立起一支可靠的武装团体——党卫队。党卫队最初只有200 人左右,后来则成为遍布全欧洲的令人谈虎色变的可怕组织。希特勒一向注重舆论宣传,1928 年把他的讲话稿加以整理,定名为《重新崛起之路》,发表时书名为《希特勒的第二本书》。它以民族沙文主义、“领袖原则”、生存空间等言论为核心,组成理论体系,宣扬日尔曼族是优等民族,要维系其生存和发展,就要向外争夺生存空间,扬言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必须夺取约为德国双倍的土地,才能充分结束德国领土的讥荒”。显而易见,这是为纳粹党实行向外侵略扩张制造舆论的。
震撼全球的1929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动荡、混乱的德国政治生活,为纳粹运动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天赐良机。纳粹党在经济危机前的1928 年只有10.8 万人,1930 年发展到30 万人,1931 年达到80 万人,1932 年超过100万。从1930 年起,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不断获胜,这一年,在国会选举中,由最小的党一跃成为国会中的第二大党,这成为纳粹党攫取全国政权的一个转折点。1933 年1 月30 日,兴登堡正式任命希特勒为总理。希特勒这个维也纳街头从前的流浪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弃儿,现在终于登上了德国国家总理的宝座,并觊觎着国家元首的高位。上台后的希特勒认为共产党的存在是他实行法西斯统治的最大障碍,为了消灭共产党,希特勒及其同伙精心策划了臭名昭著的“国会纵火案”。
1933 年2 月27 日夜晚,柏林冲锋队放火,将国会大厦顷刻之间化为灰烬。
事件发生后,希特勒纳粹党徒将“国会纵火案”的罪责嫁祸于共产党,在起火仅两小时后,便对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实行大逮捕和大屠杀。德国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
在国会起火的第二天,希特勒诱使政府签署了一项所谓《保护人民和国家法》,取消了公民的人身、言论、新闻、结社、集会自由。
1934 年8 月2 日,87 岁的兴登堡去世,希特勒按政府颁布的《德国元首法》担任了国家元首,将总理和总统职务合二为一,接管了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的权力。至此,希特勒的独裁之梦才算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