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了巫山云雨。顺治十二年春夏之交,因为怀了顺治皇帝的“龙钟”,而从故宫后门进了宫,暂居景仁宫,一年后才册封为贤妃。于是,“后来所以到了宝玉房里”。
如果说巴氏让顺治皇帝懂得了性,董鄂妃则使顺治皇帝懂得了情。顺治皇帝燃起的爱情之火,受到满蒙联姻等政治因素的遏止,转瞬即灭,从而酿造了后宫里“千红一哭”与“万艳同悲”的苦酒。
《石头记》作者的意思是:顺治皇帝与后妃的爱情悲剧——“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都是孝庄皇太后(警幻仙姑)一手制造的。
第8节 贾珠、李纨与贾兰(1)
——顺治、康妃与康熙大帝康妃佟佳氏入宫——康熙皇帝降生顺治九年(1652年)底或顺治十年(1653年)初,汉军旗佟图赖之女佟佳氏选入宫中为妃,孝庄皇太后颇为重视。康妃佟佳氏父亲佟图赖,隶属汉军正蓝旗,历经正蓝旗、镶白旗固山额真、礼部侍郎等职,晋爵至世袭三等子。清朝入关后,满族有限的兵源极大限制了武装力量的扩大。日益增大的疆域和日益拉长的战线对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于是继蒙古八旗之后,扩编汉军八旗。更好地发挥汉军的作用,势在必行。于是,朝廷也在汉军八旗中选秀女,满汉联姻成了一种新的政治需要。孝庄皇太后热情欢迎康妃佟佳氏入宫,就是适应这种政治需要。
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上午十时,北京紫禁城景仁宫内,佟佳氏产下一子,是顺治皇帝的皇三子玄烨。顺治皇帝此时对胞弟襄亲王的福晋董鄂氏牵肠挂肚,郁郁寡欢,景仁宫康熙出生地玄烨的诞生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惊喜,康妃佟佳氏也没有获得母为子贵的殊荣。倒是孝庄皇太后十分喜欢,重重赏赐了佟佳氏母子。
清朝祖制不许亲生母子同居一宫,在皇子出痘之前,须付与亲贵大臣抚养。玄烨出生后即由保姆抱走,交由乳母抚养,寄居在紫禁城西的福佑寺。玄烨有保姆、乳母各数人,与之最融洽的有两位:一是乳母,正白旗汉军包衣曹玺之妻孙氏。二是保姆满人瓜尔佳氏。玄烨对她们感情极深,死后追封她们为奉圣夫人和保圣夫人,对其坟茔按时祭扫,他们的子嗣也各有重用。孙氏之长子曹寅被任命为江宁织造。
康熙皇帝出痘——因此巧登皇位17世纪中叶,北京地区的天花是一种最可怕的传染勃—流行时节甚至出现“九门出儿万七千”的惨剧。满族自东北迁居内地,先天免疫力低,更是畏痘如虎。孝庄皇太后从洪承畴处得到一个隐秘的偏方——用天花患者的毛发或血液化灰,吹入鼻孔去感染小儿,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在孝庄皇太后授意下,玄烨两三岁时,使用了这一偏方,几经失败终于在第五次移植成功。
康熙幼年,五官端正,双目有神,口齿清晰,举止庄重。老祖母深感孺子可教,特令亲信侍女苏麻喇姑照顾好这位小孙子,并教他满文、蒙古文。还经常亲自加以教诲。康熙回忆道:“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罔敢越秩,少不然即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
玄烨五岁时,祖母即教之随众上朝,并入上书房读书。他读书很认真,“间有一字未明,必加寻绎,务至明惬于心而后已”。玄烨还经常向老臣“问其以往经历之事而切记于心,决不自以为知,而不访于他人”。自幼养成的求实学风与敬业精神,对他日后治理国家大有裨益。《石头记》里写的贾兰,就是这位幼年的“千古一帝”。
祖母孝庄在玄烨身边安排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老臣,对他言传身教,还给他讲述历史典故、治国道理以及家国人情的关系,讲述祖父皇太极艰苦创业的事迹。这些都在玄烨的心灵里产生了深刻影响。父皇提出的“满汉一体”,“禁止圈地”,“废除逃人法”,“改革旧制”与人文主义,对他也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满洲入主中原,并非天下太平,南明犹存,边疆骚乱,外藩拥兵自重,外蒙与沙俄虎视眈眈,正需要披坚执锐治平天下的好皇帝。玄烨自幼就决心做一位像祖父那样的武皇帝,像父亲那样的文皇帝。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四,顺治帝进入弥留期,清政权再一次经受惊涛骇浪。孝庄皇太后镇定自若地实施既定方案。她召见为顺治起草遗诏的汉大学士王熙,及时了解遗诏内容。得知有立“从兄弟”的意向后,立即动员上三旗诸大臣,召集亲王与内大臣会议加以阻挠,终于说服顺治皇帝同意在幼皇子中选嗣。
针对亲王大臣们立皇二子福全的倾向,孝庄皇太后以福全独眼,形象残缺予以拖延,再由汤若望以玄烨患过天花为理由,把玄烨推上了皇帝嗣位。太后拒绝垂帘,明确由上三旗索尼、苏克萨哈、遏必垄鳌拜共同辅政。与顺治帝达成共识,作为遗诏的主要内容写入。
顺治遗诏由汉大学士王熙、满大学士麻勒吉起草,据说在顺治驾崩前草就誊正,由顺治帝过目,嘱请皇太后示下,再用宝箱收藏。正月初七日夜,顺治仙逝,在其灵前颁布的遗诏内容主要是玄烨继位和索尼、苏克萨哈、遏必垄鳌拜共同辅政,这只是正月初九日康熙正式登基后在天安门颁布天下的顺治遗诏的一小部分,即最后一段。玄烨就是依靠在顺治灵前宣示的“遗诏”走上帝位的,索尼、苏克萨哈、遏必垄鳌拜也是据此走上辅政大臣的位置。
王熙凤源于汉大学士王熙——也扮演了康熙母亲汉大学士王熙起草并反复修改顺治罪己诏,对康熙登基有功,因此他的名字进入了《石头记》——王熙凤,串演了一回康熙皇帝的母亲。
《石头记》第四十二回原文:凤姐儿笑道:“到底是你们有年纪的人经历的多。我这大姐儿时常肯病,也不知是个什么原故。”刘老老道:“这也有的事。富贵人家养的孩子多太娇嫩,自然禁不得一些儿委曲;再他小人儿家,过于尊贵了,也禁不起。以后姑奶奶少疼他些就好了。”凤姐儿道:“这也有理。我想起来,他还没个名字,你就给他起个名字。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家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他。”刘老老听说,便想了一想,笑道:“不知他几时生的?”凤姐儿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刘老老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第9节 贾珠、李纨与贾兰(2)
注解:康熙六年(1667年),索尼伏尸书案,写出遗书,吁请皇上亲政。三天后,康熙皇帝向王公贵族、文武百官批转了索尼的遗书,遗疏写道:“……初,三月中,奴才索尼、苏克萨哈、遏必垄鳌拜等联合会衔,奏请皇上亲政,皇上留中未发;之后奴才索尼等屡次陈奏,皇上再三不允。然世祖章皇帝亦于十四岁亲政,今主上年德相符,天下事务总揽裕如。奴才索尼年老且病,不久人世,乃恳切奏请,伏乞皇上鉴奴才一片忠心,早日亲政,奴才便死九泉,也能安心瞑目……”索尼遗疏震惊朝野,百官面临何去何从的严峻选择。善于把握机会的苏克萨哈再次挺身而出,索尼遗疏公布次日即明疏响应。遏必垄鳌拜无奈之下也先后奏请皇上亲政。
孝庄皇太后下嫁的固伦和硕公主的姻亲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远在桂林掌定南王旧部的孔四贞及额驸孙延龄都奏请皇上亲政。势大权重的三位藩王吴三桂、尚可喜、耿继茂及他们在北京城公主府做额驸的儿子们,也一同奏请皇上亲政。
辈分最高的安亲王岳托率王公贵族、八旗都统副都统合衔同奏——恭请皇上亲政。
明珠大学士和汉学学究熊赐履率朝廷三院六部满汉大臣联合会衔——奏请皇上亲政。
皇上亲政的舆论,响彻云霄!一切水到渠成,七月初三,皇上下旨曰:朕年尚幼冲,天下事务繁殷,未能料理,欲再俟数年。辅政臣屡行陈奏,朕再三未允。辅臣等奏云:“世祖章皇帝亦于十四岁亲政,今主上年德相符,天下事务总揽裕如。”恳切奏请。朕乃率辅臣往奏太皇太后。太皇太后谕以帝尚幼冲,如尔等俱谢政,天下事何能独理?缓一二年再奏。辅臣复奏:“主上躬亲万机,臣等乃行佐理。”太皇太后谕允择吉亲政。其吉期,礼部选择以闻。
康熙六年七月初七,康熙皇帝身着龙袍,头戴皇冠,御太和殿,躬亲大政,“王以下文武官员,上表行庆贺礼,宣诏天下”。
“七月初七”——冲破辅政四大臣的重重阻挠,王熙凤的“巧姐儿”,变成了13岁亲政的“巧哥儿”——康熙大帝。正如刘老老预计的那样:“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读者难道真的相信刘老老为“巧哥儿”命名与康熙亲政的“七月初七”仅仅是历史与文学的巧合吗?大学士王熙与王熙凤重名仅仅是历史与文学的巧合吗?
李纨是扮演康熙母亲的主要演员《石头记》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冷子兴(索尼)云:“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
注解:
“贾珠”正是隐射“十四岁”亲政(进学),15岁娶了康妃佟佳氏,16岁生了玄烨,24岁死于天花的顺治皇帝。顺治的汉族妻子康妃佟佳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