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紫英(李自成)听说,便立起身来说道:“论理,我该陪饮几杯才是,只是今儿有一件大大要紧的事(急于回北京登基做大顺朝皇帝),回去还要见家父面回,实不敢领。”薛蟠(吴三桂)宝玉众人(顺治皇帝部下)那里肯依,死拉着不放(穷追猛打)。冯紫英笑道:“这又奇了。你我这些年,那回儿有这个道理的(转战多年,未曾如此惨败)?果然不能遵命。若必定叫我领,拿大杯来,我领两杯就是了。”众人听说,只得罢了,薛蟠执壶,宝玉把盏,斟了两大海。那冯紫英站着,一气而尽(吴清联合作战,李自成连败两阵)。宝玉道:“你到底把这个‘不幸之幸’说完了再走。”冯紫英笑道:“今儿说的也不尽兴。我为这个,还要特治一东,请你们去细谈一谈;二则还有所恳之处(指李自成多次求和)。”说着执手就走(李自成落荒而逃)。
注解:
《石头记》记录的“石河战役”与清史记载的石河战役一丝不差。
第7节 “一件大大要紧的事”
李自成称帝一天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八日,李自成残部龟缩北京。此即冯紫英所说“这一次,大不幸之中又大幸”。
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称帝。此即冯紫英说“只是今儿有一件大大要紧的事”。
四月三十日,李自成弃京归陕。从三月十五兵临北京城下,到四月三十日落荒而逃,恰好一个半月。此即《石头记》中大明宫太监戴权不肯将前程捐与冯“月半”子。
李自成溜走,时已黎明,清兵见城内火光烛天,城上守兵不知去向。吴三桂一马冲入,外城已拔,内城随下,皇城洞穿。吴三桂率兵到宫前,只见颓垣败瓦,变成了一个火堆。
《爝火录》大清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二十九日丙戌:李自成僭帝号于武英殿,追尊七代皆为帝后……下午,贼(李自成)命运草入宫城,塞诸殿门。是夕,焚宫殿及九门城楼。
三十日丁亥:李自成先走……出宫时,用大炮打入诸殿。又令诸贼各寓皆放火。日晡火发,狂焰交奋……门楼既崩,城门之下皆火……日夕,各草场火起,光耀如同白昼,喊声、炮声彻夜不绝。
注解:
吴三桂遂令军士扑灭余焰,急忙到家。故庐尚在,人迹杳然。他亦无心去迎多尔衮,领兵出了西门,追赶李闯。到了庆都,见李闯后队不远,便追杀过去。李闯急令部将回马迎战,被吴三桂军杀败,抛弃甲仗无数,三桂军搬不胜搬。祖大寿、孔有德从京城赶到,促令班师。三桂道:“逐寇如追逃,奈何中止?”大寿道:“这是范老先生意见,说是穷寇勿追,且回都再议。”吴三桂无奈,偕大寿等回见多尔衮。
吴三桂接回陈圆圆——薛蟠夺得甄英莲吴三桂密遣心腹探听陈圆圆消息。忽有一小民求见,呈上一书,竟是陈圆圆的书信。陈圆圆被掳,李闯西奔,如何恰把陈圆圆撇下?原来陈圆圆闻吴三桂来追,李闯欲走,她思破镜重圆,故意向李闯说明,留下她,一可止追军,二可止妻妾相嫉。李自成答应,故陈圆圆留京,流徙民家。吴三桂至民家接回圆圆,圆圆意图自荆三桂道:“我不疑卿,谁敢疑卿!”遂破镜重圆。
《石头记》中薛蟠吴三桂与冯渊李自成争夺甄英莲,得到了贾雨村多尔衮的诸多帮助。从历史资料看,显然是这个意思。但进入文学创作,甄英莲即化作了明朝的传国玉玺,对一个女人的争夺,上升为国家大事了。
第七回云:
只见香菱(明朝玉玺)笑嘻嘻的走来。周瑞家的便拉了他的手,细细的看了一会,因向金钏儿(后金金玺)笑道:“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清朝玉玺)的品格儿。”金钏儿笑道:“我也是这么说呢。”周瑞家的又问香菱:“你几岁投身到这里?”又问:“你父母今在何处?今年十几岁了?本处是那里人?”香菱听问,都摇头说:“不记得了。”周瑞家的和金钏儿听了,倒反为叹息伤感一回。
注解:
香菱(明朝玉玺)对自己的来龙去脉说“不记得了”——隐射明朝亡也。金钏儿(后金金玺)后来“投井死了”——隐射后金改为清朝了。秦可卿(清朝玉玺)——隐射孝庄为首的清朝王朝,《石头记》作者说与清玺明玺一个“品格儿”。此处是以人物喻国玺也。什么叫一个“品格儿”?乃指明朝与清朝玉玺都是平等的国家权利的象征也。清玺是传国玉玺,明玺是朱元璋自制玉玺,但都是合法的国家玉玺。贾宝玉姓氏是假的,但玉玺是真的。甄宝玉姓氏是真汉族,但玉玺是自制的(来路“不记得了”)。“贾宝玉伪朝”论,与胡适新红学一样,都是毫无根据的。
明末清初,文风自由,风情小说,弥漫朝野,长城内外,尽生情种。皇太极、多尔衮、多铎、阿济格、福临、弘光帝、洪承畴、吴三桂、钱谦益、李香君、孝庄、董鄂,男女皆然,不独孝庄、顺治为淫也。《长生殿》、《桃花扇》、《聊斋志异》、《儿女英雄传》、《怜香伴》、《蜃中楼》、《空青石》、《念八番》等,风靡一时,时世使然也。《石头记》产生在顺康年间,不是顺康时代出风情小说,而是顺康时代多风流人物。
五月初二:多尔衮入据北京。
五月初三:福王弘光帝监国南京,是为南明之始。此即《石头记》第十三回大明宫太监戴权所谓前程捐与“襄阳侯的兄弟老三”。“襄阳侯”者,明十五朝朱常洛泰昌帝也,此后连续三个兄终弟继的年号——十六朝天启帝朱由校为“襄阳侯老大”,十七朝崇祯帝朱由检为“襄阳侯老二”,福王弘光帝朱由崧为“襄阳侯老三”。
五月初三:吴三桂正式服官清廷。(《石头记》里说:此乃薛蟠吴三桂的生日。)五月初九:吴三桂受封平西王,后开藩云南。(《石头记》里说:此乃薛蟠吴三桂与夏金桂孝庄闹翻,到南方“行商”去了。)《石头记》用薛蟠与冯渊争夺甄英莲、柳湘莲救薛蟠、薛蟠宴请贾宝玉、冯紫英宴请薛蟠等四个故事,将吴三桂引多尔衮入关、吴三桂与李自成争夺陈圆圆、吴三桂降清、李自成求和、称帝与败退北京,隐写得清清楚楚。
第8节 修复人心与战争创伤(1)
大观园工程崇祯皇帝自缢,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烧毁明故宫。多尔衮领导明代老臣利用不足五个月(从五月二日到九月十九)的时间为崇祯皇帝建陵发丧,紧急修缮北京故宫,拆毁辽河与长城两侧防务,迎接孝端、孝庄两宫皇太后与顺治皇帝从沈阳驾临北京——就是《石头记》里为林如海发丧、《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修建大观园,迎接元妃省亲的故事。
摄政王多尔衮入京后,由范文程、洪承畴酌定,拟就为崇祯帝发丧告示,以礼改葬明帝,尽快安抚人心。秦可卿出大殡,即隐射多尔衮、孔有德与范、洪二人为崇祯帝发丧。
多尔衮(贾政)于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五月初二进驻北京,立刻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修葺工程(修建大观园)。
百姓因李闯入京,军纪涣散,十分不满,一闻清兵入城,把散兵游勇赶出,已是转悲为喜。又因清兵不加杀戮,复为故帝发丧,真是感激涕零。多尔衮见人心已靖,急召集民夫,修筑宫殿。武英殿先告竣工,多尔衮升殿入坐,处理朝政。当即缮好奏折,令辅国公屯齐喀和托及固山额真何洛会,到沈阳迎接两宫皇太后与顺治皇帝。迎銮大臣饬人回报,两宫择于九月内启銮。多尔衮遂派降臣金之俊为监工大臣,从京城跨辽河,至山海关,填筑大道。
“元妃省亲”的真实情况,是多尔衮(贾政)于顺治元年九月底,在现在中南海辽阔的水面上,举行的一次接驾庆贺晚会。
《石头记》将修建大观园写成了修复战争创伤的综合工程。一方面修复全国臣民的精神创伤,一方面修复长城内外与北京故宫的物质创伤。
(1)为崇祯皇帝建陵与发丧——第十四回《林如海灵返苏州郡》云:正闹着,人来回:“苏州去的昭儿来了。”凤姐急命进来。昭儿打千儿请安,凤姐便问:“回来做什么?”昭儿道:“二爷打发回来的。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巳时没的。二爷帮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的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回来。”
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云:且喜贾琏与黛玉回来,先遣人来报信:“明日就可到家了。”宝玉听了,方略有些喜意……林如海已葬入祖茔了,诸事停妥。
注解:
“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巳时没的。二爷帮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的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回来。”……“林如海已葬入祖茔了,诸事停妥。”——隐射孝庄特派代表与多尔衮一起为崇祯皇帝建陵发丧,妥善葬入明十三陵。这是安抚民心的重要举措。从顺治元年五月到年底完成。此处的贾琏隐射已经进京的多尔衮。林黛玉为孝庄与孝庄的特使。林如海隐射崇祯皇帝。他自缢于三月十九日上午“巳时”。而九月初三巳时为上午十时,即隐射三月十九日。因为《石头记》作者不敢提三月十九日这个真实日子,当时中国已有两套计时系统,一套是“子丑寅卯辰巳”老系统,一套是新的十二时西洋计时系统。“九月初三上午十时”的数字加起来为二十二,拆开恰好可以重组为三月十九日。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也。为崇祯皇帝发丧时孝庄与顺治还在沈阳。“昭儿”是来回传递诏书的信使。贾琏多尔衮与王熙凤孝庄是事实婚姻的关系。《石头记》里所有的“姑苏”、“苏州”都隐射故都北京。由此可见,贾琏带领林黛玉到姑苏为林如海发丧,是公开描写了多尔衮按孝庄皇太后的懿旨,在北京为崇祯皇帝发丧。顺治与孝庄是顺治元年九月十九日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