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婚娶方式在汉族地区被视为乱伦辱德。但在满族社会无此观念,上层贵族中更是司空见惯。皇太极的五宫后妃中,庄妃是孝端皇后的侄女,又是宸妃的妹妹,三人同嫁皇太极。另两位后妃,是战败的察哈尔蒙古首领林丹汗的妻子,以敌人之妻为妃,在满洲贵族中更是司空见惯。“太后下嫁”即不违反祖制也无忍可言。
孝庄皇太后下嫁多尔衮,在旧习尚存的满蒙贵族中能被理解和接受,但在汉官中却舆论哗然。南明朝野毫无顾忌地攻击新朝统治者悖德乱伦。郑成功军中的张煌言,闻知此事写了几首《建夷(女真)宫词》,其中有两首直指太后下嫁。
(1)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2)掖庭又闻册阏氏,妙选孀娃足母仪。椒殿梦回去雨散,错将虾子作龙儿。
第一首明指太后下嫁,“上寿”即生日庆寿,孝庄太后的生日为二月初八,“上寿觞为合卺尊”是说太后的庆寿酒又是洞房花烛的喜酒。可以以此推断孝庄太后下嫁之时在顺治六年(1649年)二月初八。当时她36岁,多尔衮37岁。末两句中“春官”指礼部官员,是嘲笑礼部竟增添了“太后婚”的“新仪注”。第二首说满人不讳再嫁,并对此俗大加嘲骂,甚至推测顺治是“错将虾子作龙儿”——根本不是皇太极的儿子,而是臣子的后代。
顺治初年,多尔衮排斥肃亲王豪格与郑亲王济尔哈朗等异己力量,还将皇帝印玺信符置于己手(《石头记》中坠儿“偷虾须镯”一案),对忠于皇室的两黄旗骨干大臣索尼等加以打击和排斥。多尔衮的权欲恶性膨胀,称为“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欲取顺治小皇帝而代之。孝庄皇太后想的只是儿子福临的帝位,因她年龄小于多尔衮,与多尔衮青梅竹马,培植了感情基矗孝庄皇太后听取范文程和洪承畴的意见,决定“下嫁”。满腹经纶的汉大学士范文程、洪承畴在“太后下嫁”既成事实后,在“下”字上大做文章,是“下嫁”而非“上嫁”,是皇帝的母亲“下嫁”给亲王。一个“下”字便把多尔衮和福临规范在亲王与皇帝的法定位置上。
此时的孝庄文皇后与众多年少美女相比已是人老珠黄,对多尔衮失去了往日的魅力,而多尔衮没有放弃向皇位靠拢的步伐。孝庄皇太后甚至使用了杀手锏:为体质极差但又对女人极度沉迷的多尔衮搜寻天下美女——炮制所谓的“天王补心丹”。
真是天遂人愿,顺治七年(1650年)底,多尔衮带众多美女北出狩猎消闲,果然猝死在特制的龙床上——“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让多尔衮一年内就去死。
随着清代帝王的汉化,汉族官吏人数增多和地位提高,此事越来越被认为是丑不堪言的秽事,所以此事在乾隆朝代的官书上就已删削殆尽,此后的几代更是讳莫如深。直到清末宣统初年,内阁储藏档案的大库倾塌,当时任阁读的刘启瑞奉命检查库藏,“既得顺治时太后下嫁皇父摄政王诏,遂以闻于朝”。这才为掩饰多年的疑案提供了直接佐证。
孝庄皇太后自请下嫁阴谋篡夺儿子皇位的仇人,是一个女人识见过人之举。传闻多尔衮连登基用的印玺和龙袍都预备好了,但面对孝庄与她怀里的女儿,他犹豫动摇了。真可谓“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也。
第十章 多尔衮暴死
第1节 贾琏偷娶尤二姐双层隐意(1)
顺治七年(1650年)春,摄政王多尔衮既娶了皇太后(凤姐儿),又将肃亲王豪格的福晋博尔济锦氏纳为福晋(“平儿扶了正”)。忽报朝鲜国王李淏遣使进贡,并呈一奏折称:“倭人犯境,欲筑城垣,因恐负崇德二年之约,故特吁请,俾免残破之患。”多尔衮览毕,猛想起几年前的一件事来,禁不住喜上眉梢,即宣召内大臣何洛会入府,授了密语,到使馆中商议。朝使唯唯听命,与随员驰禀国王。过了月余,摄政王率诸王大臣出猎山海关。到了宁远,一住三日,并没有围猎命令。到了连山,摄政王入驿。驿馆内铺设一新,王大臣越发惊疑。何洛会赴河口,见岸侧有一大船,岸上两乘彩舆,朝鲜大臣请舱中两女子登陆上舆。两女子都服宫装,仿佛一对姊妹花。下了舆,与摄政王交拜,成就婚礼。
这就是多尔衮偷娶朝鲜两公主的故事。
多尔衮深恐孝庄皇太后闻知,所以秘密行事,假出猎为名,偷偷地办了这桩风流故事。住驿月余,摄政王方秘密带了朝鲜两公主回京。
《石头记》第六十五回《贾二舍偷娶尤二姨》与第六十六回《冷二郎一冷入空门》即隐射此事。但一个故事却涉及两件历史事实:(1)顺治七年春,多尔衮瞒着孝庄皇太后偷娶朝鲜两公主。此处的贾琏隐射多尔衮,尤二姐与尤三姐隐射朝鲜两公主。(2)顺治十一年到顺治十二年,顺治皇帝不顾孝庄皇太后的劝阻偷情弟媳妇董鄂氏大福晋。此处的贾珍、贾琏与柳湘莲三个男人共同隐射顺治皇帝一个男人,而尤二姐与尤三姐都隐射董鄂氏。如果读者将讲述两件历史的具体描写,统统加到一个小说人物身上,便会发现矛盾与所谓“败笔”,这是张冠李戴的必然结果。必须结合历史逐一分辨之。例如第六十六回《冷二郎一冷入空门》中尤三姐与柳湘莲只有一面之识,因柳湘莲有悔婚之意,尤三姐羞愤自杀,灵魂回来与柳湘莲辞别,竟然说“妾痴情待君五年”,显然与小说情节不符。此处的“待君五年矣”隐射顺治十二年夏董鄂氏怀孕后灰溜溜地入宫,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病死,正是“待君五年”。这句话与历史相符,却与小说情节矛盾。《石头记》里类似的矛盾与“败笔”几乎无处不在。读者必须心里有数。
多尔衮瞒着孝庄偷娶朝鲜两公主《石头记》第六十五回原文:(1)那贾琏越看越爱,越瞧越喜,不知怎生奉承这二姐,乃命鲍二等人不许提三说二的,直以奶奶称之,自己也称奶奶,竟将凤姐一笔勾倒。有时回家中,只说在东府有事羁绊,凤姐辈因知他和贾珍相得,自然是或有事商议,也不疑心。再家下人虽多,都不管这些事。便有那游手好闲专打听小事的人,也都去奉承贾琏,乘机讨些便宜,谁肯去露风。
注解:
隐射多尔衮瞒住孝庄皇太后,偷娶年轻风流的朝鲜两公主,竟将36岁徐娘半老的孝庄“一笔勾倒”。他动用权威,小恩小惠,竟无人“肯去露风”。此处的贾琏、贾珍皆隐射多尔衮,尤氏两朵姐妹花,则隐射朝鲜两公主。
(2)贾琏又将自己积年所有的体己,一并搬了与二姐收着,又将凤姐素日之为人行事,枕边衾内尽情告诉了他,只等一死,便接他进去。二姐听了,自是愿意。当下十来个人,倒也过起日子来,十分丰足。
注解:
隐射多尔衮亦有害死孝庄皇太后,盼着孝庄皇太后早死之意。多尔衮恐太后闻知,所以秘密行事,假出猎为名,成就了一箭双雕的乐事。暗嘱宫监等,替他瞒住孝庄,在宫外寻了秘密住处,“倒也过起日子来,十分丰足”。由此可见,贾琏与凤姐根本不是真夫妻,而是互相暗藏杀机的对立面。
(3)贾琏忙笑道:“何必又作如此景象,咱们弟兄从前是如何样来!大哥为我操心,我今日粉身碎骨,感激不荆大哥若多心,我意何安。从此以后,还求大哥如昔方好;不然,兄弟能可绝后,再不敢到此处来了。”
注解:
隐射多尔衮无儿子。不是“能可绝后”,而是真的绝了后也。多尔博(贾环)是多尔衮的义子。
(4)贾珍也不承望尤三姐这等无耻老辣。弟兄两个本是风月场中耍惯的,不想今日反被这闺女一席话说祝尤三姐一叠声又叫:“将姐姐请来,要乐咱们四个一处同乐。俗语说‘便宜不过当家’,他们是弟兄,咱们是姊妹,又不是外人,只管上来。”尤二姐反不好意思起来。贾珍得便就要一溜,尤三姐那里肯放。贾珍此时方后悔,不承望他是这种为人,与贾琏反不好轻薄起来。
注解:
此处贾琏、贾珍皆隐射多尔衮,尤氏姐妹隐射朝鲜两公主。而且是两个性格不同的姐妹花。
(5)兴儿笑嘻嘻的在炕沿下一头吃,一头将荣府之事备细告诉他母女。又说:“我是二门上该班的人。我们共是两班,一班四个,共是八个。这八个人有几个是奶奶的心腹,有几个是爷的心腹。奶奶的心腹我们不敢惹,爷的心腹奶奶的就敢惹。”
注解:
隐射在皇宫后宫与“满蒙八旗”里有两套人马。“共是八个”隐射八旗。
“奶奶的心腹我们不敢惹”——说明孝庄的心腹多尔衮的人“不敢惹”。
“爷的心腹奶奶的就敢惹”——说明多尔衮的心腹孝庄的人就敢惹。而“兴儿”显然是多尔衮的心腹。
《石头记》里“兴儿”这段话具有重要的价值,使后人明白了在顺治初年究竟是多尔衮的势力大,还是孝庄皇太后的势力大。
(6)“提起我们奶奶来,心里歹毒,口里尖快。我们二爷也算是个好的,那里见得他。倒是跟前的平姑娘为人很好,虽然和奶奶一气,他倒背着奶奶常作些个好事。小的们凡有了不是,奶奶是容不过的,只求求他去就完了。如今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两个人,没有不恨他的,只不过面子情儿怕他……他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人敢拦他……估着有好事,他就不等别人去说,他先抓尖儿;或有了不好事或他自己错了,他便一缩头推到别人身上来,他还在旁边拨火儿。如今连他正经婆婆大太太都嫌了他,说他‘雀儿拣着旺处飞,黑母鸡一窝儿,自家的事不管,倒替人家去瞎张罗’。若不是老太太在头里,早叫过他去了。”
第2节 贾琏偷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