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猪家的摇钱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是要喂几条的。但其他的鱼儿为了不被吃掉,都拼命地逃跑,这样一来,运到岸上后它们还是新鲜的。”
  扁岛渔夫听到这里,信服地点了点头。
  尖岛渔夫的新鲜鱼儿全都卖上了高价,赚到了大钱。通过一个小小的智慧,致富了。
  童 话 反 思
  尖岛渔夫为了让鱼儿到岸上后还是新鲜的,就在鱼缸里放入了一条大鱼。虽然有几条小鱼被吃掉了,但其他的鱼儿却都是新鲜的,因而卖上了高价,赚到了大钱。
  失小得大,谁都希望有这样的好事。可是并不容易啊。要么你比别人勤奋,要么你能像尖岛渔夫那样有智慧。
  世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但满足这些欲望的资源(金钱、时间、物品、服务等)却是有限的。有没有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有的,那就是“生产”。生产指的是给人们提供必需品和服务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从事生产的人(生产者)要思考诸如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哪些物品,要生产多少,为此要耗费多少成本(资财、时间、劳动力、技术等)等问题。
   渔夫牺牲了几条鱼,使得其他的鱼儿都保持了新鲜,卖上了高价,赚到了大钱。
  生产笔记本,需要纸浆、工人、技术等生产要素。笔记本的生产者要思考如何花费最少的人力、物力生产出最多的笔记本。
  像这样投入的原料和生产出的笔记本数量的比率,换句话说,生产量(output)与投入量(input)之间的比率我们称之为“生产效率(productivity)”。
  花很小的工夫,取得很大的成果,就是生产效率高。生产效率是衡量收入增加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生产效率越高,国民的收入就会越高,可以说,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是国民经济运转中最重要的课题。


交换原理——互通有无,各取所需(图)




   听说古时候没有“钱”这个东西。可是没有钱,人们怎么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啊?海边的人们如何弄到大米和衣服啊?山里的人们如何弄到食盐和鱼啊?难道古时候人们需要什么,都是自己直接生产吗?那时候有没有市场啊?没有钱,去市场又拿什么买东西呢?
  4、用鱼换得大米和衣服的渔夫
   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还没有钱这个东西。所以人们吃的、穿的都要亲手制作。
  住在海边的渔夫叔叔每天靠捕食鱼儿为生。烤着吃,蒸着吃,炖着吃,每天都吃鱼,时间长了,渔夫叔叔就开始讨厌吃鱼了。
  “真不想吃鱼了,想吃点别的。要是有一碗米饭,再有一盘香喷喷的炒菜,该多好啊……”
  渔夫叔叔忘不掉,他曾在山对面的村子里吃过酒席,那里的米饭和炒菜是多么的香喷喷呀。
  “种点庄稼行不行呢?再在后院种点白菜。”
  可是海边海风太大,地里盐分太多,庄稼不长,渔夫没办法,还得继续吃鱼。
  有一天渔夫叔叔想出了一个好点子。渔夫叔叔装满一筐鱼,提到了山对面的村子里。
  “新鲜的鱼儿上市了,有人想用大米换鱼吗?”
  不一会,有个农夫扛着一袋大米来了。
  “太好了,我正想吃鱼呢。”渔夫叔叔拿出了相当于一袋大米价值的鱼,换到了这袋大米。但筐里还剩下一半的鱼。
  “鱼还剩下一半,再换些什么呢?对了,衣服都破了,没法穿了,就换衣服吧。”
  渔夫叔叔就从这个巷子穿到那个巷子,边走边吆喝:
  “有人想用衣服换美味的鲜鱼吗?”
  果然有个妇人拿着衣服跑过来了。可是妇人看了看筐里的鱼儿后,就转身要走。
  渔夫叔叔马上抓住妇人的袖子,问道:
  “为什么要走啊?”
  “我做这件衣服,花了十天工夫。只换半筐鱼,不合算。”
  渔夫叔叔许诺说下次再给送半筐鱼来,就换到了这件衣服。
  背着衣服和大米,穿过大山回家的路上,渔夫心想:
  “我能用抓到的鱼换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太好了。下次一定多抓些鱼,再换些新鲜的白菜。”
  想到这,渔夫叔叔的脚步也变得轻巧了。
  童 话 反 思
  渔夫和农夫都明白,只要干好自己擅长的活,再拿来交换,就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所有事情都由自己来做,结果是辛苦不讨好;而自己只做自己擅长的事,然后拿来交换,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像这样互相交换必要的东西,好处是很多的。人们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交换彼此需要的东西。大概从原始社会就开始了吧。
  像这样互相交换彼此必要的东西,用专业的话说就是“物物交换(barter)”。比起自给自足,交换彼此需要的东西好处是相当多的。
  首先,因为某些东西只对需要的人有用。比如渔夫叔叔吃不了的鱼,对他来说就没有用了,而对农夫来说却是珍贵的菜肴啊。反之亦然,农夫收获的大米,对渔夫叔叔来说也是珍贵的食物呀。 第二,只专心干一件事情,才能做得更好。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一个人既种田,又做衣服,还要烧陶瓷,他能比专心只做一件事的人做得好吗?
  只专心做一件事,技术比别人都好的人,用专业的话说就是“专家”。走在大街上,小朋友们看到过“饺子专卖店”、“猫专科医院”这些广告牌吧?
  这里所说的“专业”一词就是那个意思。只做饺子,只医治猫,只销售进口肉……这样一来就会让人们相信他们的实力肯定不一般。
  第三,只专心做一件事,技术精湛了,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渔夫和农夫都只专心干自己的本行,然后他们拿收获的物品进行交换,肯定比自己什么都干要强很多。也因为如此,今天我们的社会才会有各种各样的行业。


生活中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图)




   大人们为了挣钱,从早忙到晚。乘车、买东西、看电影时,如果没有钱,那会怎样?地球上发生的一切好事,坏事,战争……
  可以说这些事情大部分都因钱而起。钱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大人们整天就知道“挣钱!挣钱!挣钱!”为什么生活中就离不开钱呢?看了《娶不到媳妇的阿呆》,小朋友们好好想一想。
  5、娶不到媳妇的阿呆
  从前有个深山沟里住着一个年轻人,名叫阿呆。因为是深山沟,所以只能种些土豆、玉米,日子过得清贫。阿呆长大了,却不想着娶媳妇,他对世事几乎一窍不通。
  有一天,邻居大爷招呼阿呆说:
  “喂,你现在不想娶媳妇吗?”
  阿呆红着脸,只是一个劲地用手挠后脑勺。
  邻居大爷说:“要想娶媳妇就得给新娘家准备一份彩礼送去啊。今年土豆丰收,明天拿到市场看看吧。”
  就这样,阿呆第一次知道了市场这个地方。第二天阿呆背着满满一大袋土豆,翻过两座山,终于来到了市场。放眼一看,市场上人真多,东西也真多啊,阿呆都看不过来了。
  阿呆漫无目的地走着,不一会儿来到了一个卖花鞋的铺子前。五颜六色的花鞋整齐地摆放在铺子上,等待顾客们前来选购。
  “对了,买双花鞋给新娘家送去当礼物吧。”
  可是阿呆发现人们在拿花鞋时都会给摊主一些圆圆的中间有孔的铁片,这是怎么回事呢?
  “怎么,那么漂亮的花鞋跟那个破铁片交换?摊主真是个傻瓜。既然用破铁片能换到鞋,那我用一袋土豆应该能换两双花鞋送给丈母娘了。”
   想到这儿,阿呆鼓足了勇气,大声招呼摊主说:
  “喂,老板,我给你一袋土豆,你给我两双花鞋吧。”
  摊主上下打量了一下阿呆,说道:
  “我不要土豆。要想买花鞋,就给铜钱吧。我要铜钱。”
  摊主拿出刚才顾客给的铜钱,在手里晃了晃,让阿呆看看。
  “真是个傻瓜,也不能吃,要那破铁块有什么用啊?”阿呆这么想着,也没办法,就转身离开鞋摊了。
  正在此时,有一个地主家的长工从此路过,他看到阿呆背的土豆,就问道:
  “那土豆卖吗?卖就卖给我吧。给你一两可以吗?”
  长工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铁片。阿呆一听说一袋土豆就换那一块破铁片,心疼得不得了,连声说:
  “舍不得,舍不得。你知道种土豆多辛苦吗?就换你一块破铁片?那可不成。也罢,娶不到媳妇就娶不到吧,没什么大不了的。”
  阿呆又背着沉重的土豆,翻过两座山,回到了家里。
  据说至今阿呆还独身一人,没能娶到媳妇。因为舍不得拿一袋土豆换人家一块破铁片。
  童 话 反 思
   对于不知道钱能换到任何物品的人来说,铜钱仅仅是一块破铁片。其实钱是有价值的,可以与其他物品进行交换。
  用土豆换到铜钱后,可以再用铜钱换到花鞋。钱起到桥梁的作用,它能完成物物交换。可是阿呆不知道铜钱的这个作用,只把它当成没有价值的破铁片,所以不愿用土豆与他交换。
  很久很久以前,因为没有钱,所以人们一直进行以物换物的物物交换。
  可是因为彼此需要的物品并不相同,所以物物交换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而想要物物交换的人越多,交换就变得越复杂。另外,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能交换的人,可大家又不知应该按多少比例交换才合适。
   所以人们就发明了钱。起初是用贝壳、牛、农具等作为物品货币,然后用金、银、铜等金属作为金属货币,而后变为在金属上印上钱数的铸币,以后又发展为携带轻便的纸币,然后是在大单贸易活动中使用方便的汇票和支票,最后发展到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一张卡就能进行经济活动的信用卡。有了钱,积累财富也方便了。
  比如说粮食丰收了,把收获的大量粮食全都囤到家里的粮仓里。可是下雨时,粮食会腐烂,太热了又会生虫子。又比如,渔夫一下子捕到大量的鲜鱼而又吃不完也无法保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