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赎金投资于地产、银行业及工商业而成为大地主和大资本家。这样,由明
治政府搜刮而来的民脂民膏便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而近200万武
… Page 28…
士家族中的大部分人却日趋贫困,到1884年,约有80%的公债券落到商业
高利贷者手中,而后由商业高利贷主向近代工业投资转化为资本。这些士族
转变为出卖劳动力的无产者。
其次,引进和吸收欧美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大力发展本国教育事业。
明治维新改革开始以后,日本政府花费大量资金从欧美各国引进先进技
术设备,建立起一批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即官营模范工厂。这些企业在推广
和改进西方技术、训练和培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等方面,都起到了骨干作
用。与此同时,举办劝业展览,鼓励私人吸收和采用外国技术设备;派遣官
吏、技师和职工到西方国家吸收新知识,并在国内科技教育人才奇缺的情况
下,重金聘用外国科学技术专家来传授知识。日本为实行工业革命和工业化
而引进西方技术时,尽可能引进当时最新发明创造的技术成果。例如,在棉
纺业中,先是引进英国人的自动“缪尔”走锭精纺机,继而很快引进美国人
发明的自动环锭精纺机。在造船业中,由于日本很快引进英国及其他西欧国
家的最新造船技术,生产能力大为提高。1898年长崎造船厂建造了6千多吨
的“常陆丸”,1907年建造了“天洋丸”型3艘万吨级大船。在电机工业方
面,1882年爱迪生在美国纽约建成第一座发电厂,日本在1883年就办起了
三吉电机工厂。1890年白热社(即后来的东京电灯公司)已开始生产电灯泡。
1893年芝浦制作所开始生产电气机械。在化学工业方面也是迅速引进新技
术,创办自己的近代企业。
与此同时,日本大力发展教育事业。1872年实行教育改革,着手建立以
义务教育为中心的近代各级学校教育体系。 1883—1886年义务教育就学率
由1873年的28。13%增为50%,中日甲午战争以后,达到60%以上,日俄
战争以后达到97。38%。同时还举办各类技术学校。从而培养了大批人材,
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日本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是明治维新后教育
事业发展的关键。从1870—1896年期间,明治政府颁发的重要的教育法令法
规近 30项,占同期所颁发的法令规章总数的大部分。政府对各部门的投资
中,教育经费列为第一。
再次,对外进行殖民掠夺,攫取工业发展所必须的资金、原料和市场。
明治政府继承了封建武士的侵略扩张衣钵,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行
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和殖民掠夺。早在1874年侵略中国台湾,迫使中国政府签
订了《北京专约》,勒索赔款50万两白银;1875年侵略朝鲜,迫使朝鲜签
订了1876年《江华条约》,1882年和1885年又用武力迫使朝鲜签订了《济
物浦条约》和《汉城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朝鲜猎取了许多殖民特
权,掠夺赔款共计66万日元。此后,日本又通过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
战争,从中国掠夺赔款的总额达2。3亿两白银,并迫使中国折成英镑支付。
日本政府利用一部分赔款购买黄金和英国证券,充实国库黄金储备,并于同
年10月宣布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本位制,从而提高了日本的国际经济地位。
还用巨额赔款扩军备战,兴办铁路以及投资钢铁、造船、煤炭和电讯事业等。
日本通过上述一系列侵略战争,还从中国和朝鲜侵占了大片领土和主权,开
始逐步变朝鲜为它的殖民地,变中国为半殖民地,以及把中国和朝鲜变成它
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从而使日本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革命得
以蓬勃发展。 1904—1905年日本又发动了与沙皇俄国争夺中国领土的日俄
战争,战争大大推动了军事重工业的发展。战后,日本重工业获得了迅速发
展。
… Page 29…
此外,还通过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来推进工业化。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就
开始建立国家资本。这里的国家资本,不是指一般的国家财政资金,而主要
是指向国营的各种产业的投资。根据统计,在国家和私人的资本总额中,国
家资本所占的比重,1875年为81。7%,1880年57。5%,1885年74。9%,1890
年29。8%,1895年31。7%,1900年52%,1905年44。1%,1910年49。6%。
①与此同时,还通过银行贷款、给予巨额补助金等大力扶植私人资本,特别是
对三菱、三井等大企业的扶植。
4.生产与资本的集中以及垄断的产生与发展
19世纪下半期,随着技术革命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在各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从而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19世纪末
频繁发生的经济危机又促进了这一进程的发展。这样,在生产和资本集中到
一定程度时便产生了垄断。垄断最初发生在流通领域,以后逐渐向生产领域
发展,并由一个部门、几个部门扩展到所有部门,乃至成为普遍的经济现象。
尽管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因工业化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而在向垄
断发展的过程中,垄断组织产生的时间和垄断组织的形式有所不同,但是由
生产集中引起垄断则是它们共同的、基本的规律。
(1)生产与资本的集中
美国 美国在内战时期,资本集中的现象在个别部门已有发生。南北战
争结束后,美国加快了工业发展的步伐。工业中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得到了迅
速的发展。根据美国1905年的调查资料,到20世纪初,它的生产和资本集
中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这年,美国共有工业企业约21。6万家,其中约
有2。4万家即占总数近11%的企业,控制了资本总额的81%,集中了工人总
①
数的72%和工业产值的79%。从工业部门的情况来看,钢铁工业的企业数
目从1870年至1905年减少了2/3,即从1808家减至606家,而平均投资额
却从15万美元增加到150万美元,增长了9倍,产量也同样增长了9倍;造
船业中,从1880年至1905年造船厂数目减少了一半,而造船吨位却增加了
1倍;制盐的厂家,从1860年到1905年减少了63。4%,即从399家减少到
②
146家,但产量却增长了3倍左右。 另据美国1914年的工业普查,在1904
—1914年期间,年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工业企业,占工业企业总数的
比重从0。9%上升到2。2%,但所雇用的工人占工业工人总数的比重,却从
25。6%提高到35。2%,其产值占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从38%提高到48。6
③ ①
%。20世纪初,资产达1亿美元的巨型企业已有100家左右。
在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过程中,最典型的例子是1899年建立的新泽西美孚
石油公司和1901年改组建立的美国钢铁公司。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的历史可
① 万峰:《日本资本主义史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第157 页。
① '美' 吉尔伯特·C·菲特和吉姆·E·里斯:《美国经济史》(中译本),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第471
页。
② '美' 菲特和里斯:《美国经济史》(中译本),第472 页,第462 页。
③ '美' 菲特和里斯:《美国经济史》(中译本),第472 页,第462 页。
① '美'H ·N·沙伊贝等:《近百年美国经济史》(中译本),第92 页。
… Page 30…
追溯到1867年,当时,约翰·D·洛克菲勒联合了4家规模不大的石油企业
建立起最初的石油联合公司;1870年改组为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拥有资产
100万美元,炼油量仅占全国的4%;此后,不断联合、合并和兼并,控制了
从采油、炼油、管道运输、铁路运输、乃至建立广泛的销售网。到1882年,
它合并了全国14家石油公司,并取得了另外26家公司的大部分财权;1888
年,美孚石油公司的资产已达9000万美元,集中了全国石油业的75%,1895
年的炼油设备能力已占全国的90—95%;1899年成立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
到1904年,这家公司集中了全国精炼石油的90%,国内销售额的85%和出
②
口的90%。仅从洛克菲勒本人的财产看,1901年已达2亿美元左右,到1913
③
年增加到9亿美元左右。美国钢铁公司的前身是卡内基钢铁厂,成立于1873
年,当时资金仅75万美元。卡内基经过通过种种诈骗和投机手段,迅速实行
横向和纵向一体化,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到19世纪80年代末,在并吞了
几家钢铁厂和炼焦厂后,卡内基把以他为主的钢铁企业改组为卡内基钢铁有
限公司,资金达2500万美元,雇佣工人约3万名左右,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
④
钢铁和焦炭联合企业。 1894年,它拥有的炼钢能力达到110万吨,占全国
炼钢能力的25%。19世纪90年代末,在向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