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之,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来考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因
素,已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并在个别国家得到较快的发展。但它还
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普遍现象,在绝大多数国家,则仅仅是萌芽而已。
3.主要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特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
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历史条件不同,因而形成各自不
同的特点。
(1)英国是典型的殖民帝国
英国是最早掠夺殖民地的国家之一。早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便
进入了侵占殖民地的阶段。17世纪中叶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英国便开始建
立自己庞大的殖民地。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成为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
源。18世纪中叶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殖民地所起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它
不仅是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最理想的商品市场,也是最理想的原料供应
地。在那里,英国资产阶级享有独占的种种特权。因此,英国从19世纪初开
始更加大规模地进行殖民侵略,到1860年时已占有殖民地650万平方公里,
人口达14510万。在19世纪中叶,英国一半以上的工业品主要在外国市场上
销售,国内消费的大部分原料和粮食,也主要靠国外供应。例如,当时英国
80%的棉织品输往国外,而棉花则全靠国外供应。同时,英国的殖民地和半
殖民地也开始成为它进行资本输出的有利场所。因此,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人民的剥削与掠夺是英国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和世界其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样,从自由
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英国殖民帝国的特点得
到了充分的表现。
① CorneliusPtter,GovernmentandPrivateEnterprise (《政府与私人企业》),P。76 。
… Page 46…
首先,英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残酷掠夺殖民地紧紧联系
在一起的。例如,19世纪80年代,英国在南非的最大的垄断组织德·比尔
斯金刚石开采公司,就是在掠夺南非的金刚石和黄金的过程中形成的。纺织
业中的印花布托拉斯,也是靠掠夺殖民地起家的。此外,还形成了垄断殖民
地原料生产的国际垄断组织,例如,在远东和中近东,1907年英国资本和荷
兰资本共同创立了英荷壳牌石油公司,1909年又成立了英伊(朗)石油公司。
英国银行垄断资本的发展,更是与对殖民地进行大量资本输出有关。在 19
世纪中叶,英国已有一定数量的资本输出,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又
进一步扩大了资本输出。英国资本输出在1875年为14亿英镑,到1913年增
加到40亿英镑,增加了近2倍,在帝国主义各国资本输出中占据首位。其中
半数以上投放在英国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资本输出的增加,扩大了银行业
务,从而推动了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同时,也使英国在国外的银行迅速发
展。 1904年,英国设立在殖民地的有50家银行,2279家分行。到1910
年殖民地银行增至72家,分行增至5449家。①
其次,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更加疯狂地夺取殖民地。英国在其资
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对殖民地的严重依赖,使它的产品的对外竞争能力日益削
弱。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已从1870年以
前的第一位降至80年代的第二位,20世纪初,更屈居第三位,丧失了作为
“世界工厂”的资本主义强国的地位。因此,它更要加强殖民掠夺,凭借对
殖民地原料和市场的垄断维持自身的经济发展。它依仗其海上霸权和强大的
军事力量,发动了一系列殖民战争,侵占了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大片土地,
扩大了势力范围。到1914年,英国占有的殖民地面积为3350万平方公里和
人口39350万人,为它本土面积的11。7倍和人口的8。5倍。
此外,这一时期,英国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投资,成为控制和掠夺这
些地区人民的重要手段。它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投资,主要用于修筑铁路
和公路,开发矿山和种殖园。这除了便于进行军事和政治控制外,也是为了
把这些地区沦为它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如印度和埃及成了英国的棉
花产地,加拿大成了英国的谷仓,澳大利亚成了英国的畜牧场,而撒哈拉以
南非洲成了英国的重要矿产原料和贵金属产地。英国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也
迅速增加,1870—1874年,英国的出口总额中,输往各殖民地的占25。 6%,
1885—1895年占35%,1913年占37%。英国对外投资的收入,1911年达到
1。 94亿英镑,这不仅超过了对外贸易收入,也超过了英国工业的收入,殖
民地成为英国帝国主义的生命线。
英国占有的殖民地最广大,对殖民地的掠夺最疯狂,而殖民地对英国资
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最深刻,最巨大,从而也就使英国成为帝国主义国
家中进行殖民侵略和殖民掠夺的典型。
(2)法国垄断资本主义的高利贷性质
法国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的高利贷性质这一特点,是在法国社会经济发展
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在封建统治时期,由于广大小农经济的存在和深重的封建剥削,法国的
高利贷就十分发达。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资本主义关系的发生,高利贷资
① 《列宁选集》第二卷(中译本),第787 页。
… Page 47…
本在原始积累过程中得到发展。法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国债制
度。由于频繁的对外战争耗费了巨额军费,封建王朝庞大的机构开支惊人,
加之封建统治阶级奢糜生活的挥霍,君主专制政权经常感到财政困难。国库
空虚,不得不经常举借国债。这就为高利贷资本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活动场所。
第一次正式国债,发行于1522年,利息率为8%。随着国债的日益增多,利
息率也越来越高,甚至高达20%。法国国债大都由拥有大量货币的大金融资
产阶级承购。资产阶级通过对国家大量贷款来赚取钱财,积累货币资本,使
法国资本主义一开始就具有高利贷性质。
在16至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通过原始积累的种种方式所获得的资本,
很大部分没有投向生产企业,而转化为高利贷资本。这是因为法国根深蒂固
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和残酷的封建剥削,使农业十分落后,农民生活极端
贫困,国内市场狭窄;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虽已开始,但农民与土地分离的
过程却进展缓慢,自由劳动力的形成不顺利;在封建统治下,工商业活动一
直被视为“贱业”,并横遭干涉,专制王朝可以任意增加捐税,任意决定企
业的存废。加上当时战争频繁,社会经济动荡不安等等因素,都阻碍着资本
投向生产企业。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高利贷资本获
得了进一步发展。这是由当时的种种经济和政治因素造成的。
首先,革命后所形成的广泛小农经济和工业中的大量小企业,为高利贷
资本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场所。特别是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与高利贷
资本的发展紧密相联。革命后,广大小农虽然从封建的奴役中摆脱出来,但
又被套上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深重枷锁。农民不仅要负担资产阶级国家沉重的
土地税和繁重的间接税,而且还要遭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剥削。因此,小农
日趋贫困,又不得不陷入高利贷的罗网。到19世纪40年代末,法国农民,
仅以土地作抵押的债务就高达80亿法郎。小农为了保住自己的一小块土地以
维持生计,不仅要把自己的剩余产品交给高利贷者,甚至要把自己的一部分
口粮,也奉献给高利贷者。后者为了能长期吮吸小农的膏血,并不急于夺取
小农的土地,而是把小农束缚在土地上。
其次,革命后法国政局不稳,农业生产落后,国内市场狭窄,加上法国
缺乏主要的工业原料,影响了工业生产的利润。所有这些,都限制了资本向
工业投资,使资本转向高利贷。同时,在革命后的几十年中,政局几经变换,
国家财政经常处于困难状态,常常出现财政赤字,这为高利贷的投机活动提
供了机会。他们利用国家财政困难,从事债务投机,以获取丰厚的利息收入。
特别是在金融贵族掌权的七月王朝时期,年年有新的财政赤字,每隔四五年,
就发行一次新的公债。到1848年,国债达55亿法郎。国债成为资产阶级发
财致富的主要来源。
最后,19世纪70年代之前,正是各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时期,法国
也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大量资金。这就使得金融资本家得以通过投
资、证券交易以及商业投机活动而大发其财。
这个时期,信贷事业获得空前发展,信贷资本发展之快,是工业资本望
尘莫及的。银行的借贷和交易额,在1826年为60亿法郎,1847年激增到440
亿法郎。但银行对正当的工商业信贷活动却极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