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腐,而是真刀真枪,只有深入群众才能创造出新鲜的艺术。聂耳登报脱离了
明月歌舞剧社。的确,黎锦晖虽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创作过大批思想性、
艺术性俱佳的歌舞及歌舞剧,后又组织歌舞团,广泛传播新歌舞艺术,并培
养了一批十分受欢迎的人才,但由于后来所创作的一部分歌舞作品,特别是
所谓的“爱情”歌曲,在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步步近逼、中华民族危
机日益深重的历史条件下,不但无法鼓舞人民的抗日士气,反而造成了不好
的影响,因而,很自然地受到进步人士、爱国军民的批评。
新中国成立前较有影响的歌舞机构大致还有:
“中国歌舞剧社”,1944 年1 月在上海成立。该社由阿龙·阿甫夏洛穆
夫和沈知白任作曲,陈钟任舞蹈指导。剧社的宗旨是为创立具有中国民族特
色的歌剧及舞剧而打基础,创作上演过移植于京剧的音乐剧《孟姜女》。这
个剧共6 幕,音乐以流传在民间的孟姜女小调为基本素材,舞蹈动作则融合
了京剧中的身段及表演程式,是一部串联了歌、舞、对白的中国歌舞剧。该
剧于1945 年11 月25 日在上海蓝心大戏院公演后,引起文艺界强烈反响。洪
深、欧阳予倩、田汉等在《时代日报》、《大公报》上联名撰文,认为该剧
是中国音乐与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1946 年3 月27 日,该剧为宋
庆龄筹募“文化福利基金”举行了义演。
“中华音乐剧社”,1946 年在上海成立。该团是为音乐剧《孟姜女》赴
美演出而组织的艺术团体。演员由30 余位京、昆剧和声乐演员组成。该团还
排练过小舞剧《琴心波光》、《五行星》、《钟馗》,由阿龙·阿甫夏洛穆
夫编剧、作曲,陈钟任舞蹈编导。
“新疆青年歌舞访问团”,1947 年10 月先后在南京、上海、杭州、台
湾、兰州等地演出并立刻引起轰动。该团是在迪化维吾尔族剧团和喀什剧团
的基础上吸收新疆优秀歌舞演员而组成的,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在所演
出的21 个节目中,有17 个是新疆各民族的独舞、双人舞、群舞作品。其中,
维吾尔族女舞蹈家康巴尔汗以庄重、大方、美丽的舞姿,倾倒了无数观众。
报界称她是“新疆的梅兰芳”、“维吾尔之花”。当时各报均以大量篇幅报
道了这次演出时的盛况。戴爱莲、梅兰芳以及许多文艺界知名人士观看了该
团的演出,并给予极高评价。该团演出的部分节目,在上海拍摄成大型歌舞
电影《天山之歌》。它的问世,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少数民族灿烂的舞蹈
文化。
这些活跃于20 世纪前半叶的专业歌舞团体的活动,使得中国舞蹈在近现
代的发展中获得了颇具时代意义的具体内容。对于中国舞蹈史的传衍而言,
它们虽然很难承上启下,但在那段世纪之交风云变幻、东西文化激烈碰撞的
特定历史时期中,自有其特定的历史作用和价值。
思考题:
1。西方舞蹈在20 世纪之交是如何进入中国的?
2。黎锦晖在中国的舞蹈启蒙事业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参考书目:
1。王克芬、隆荫培、张世龄著:《二十世纪的中国舞蹈》,青岛出版社
出版
2。吴晓邦著:《我的舞蹈艺术生涯》,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3。杨淑心著:《清荷丽影长驻艺坛》,《舞蹈》月刊1995 年第5、6 期
第五章舞蹈革命革命舞蹈
进入新世纪的中国舞蹈,虽然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下,一度在方向
性上产生迷茫倾向,但很快便找准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它开始与中国人民反
帝反封建的正义斗争相结合,鼓励人民,宣传革命,在斗争中树立起自己的
形象,同时也对这场革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开创中国革命舞蹈运动的,当属吴晓邦和戴爱莲。他们与中国新舞蹈事
业同生存、共荣辱,终于成为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奠基人物。他们一生不朽的
业绩,将永载舞蹈事业的光荣史册。
舞蹈艺术伴随着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脚步,历经一个又一个历史事件,
从小到大,由弱而强,成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在艰难困苦中,鼓舞了人们的斗志,增强了人们必胜的信念,终于与中国
人民一起迎来解放、迎来新的生活,它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可忽
视的历史功绩。
一、为中国新舞蹈开路奠基
——舞蹈先驱吴晓邦
中国新舞蹈艺术,是30 年代以鲁迅为旗手的左翼文化运动影响下的产
物,它的起点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意义。这项事业的先驱,就是当代中国新舞
蹈艺术的开山人物吴晓邦。
吴晓邦,1906 年12 月18 日出生于江苏省太仓县沙溪镇的一个贫农的家
中,10 个月大的时候被过继给当地的一个大户人家当养子,取名叫吴锦荣。
5 岁入本乡私塾,7 岁进吴县浒墅关小学读书,取名吴祖培。1916 年,随养
母迁居到苏州市胭脂巷的吴宅,不久便进入美国人开办的东吴大学附中。1919
年“五四”运动,给吴晓邦这个当初的中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导发
的是他心中的民主思想。他积极地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学习孙中山和马
克思的学说,并从中受到启迪。他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进步青年应负起国家
民族命运的责任,因而放弃了富裕的生活和个人的前途,为积累知识和寻求
改变旧中国的道路,于1929 年春,毅然东渡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求学。由于他
仰慕波兰音乐家肖邦的爱国思想和艺术才华,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吴晓邦。
在日本求学时期的一天晚上,早稻田大学的大隈会堂里,上演了由学生
们演出的舞蹈《群鬼》,作品像一把利剑刺向一切丑恶的灵魂。虽然只有短
短几分钟,然而却强烈地震撼了吴晓邦的心。舞蹈艺术所拥有的力量,改变
了吴晓邦以后的道路,他决心要用舞蹈去播种人类的真、善、美,鞭挞一切
虚假和丑恶。为此,他先后参加了一些舞蹈班的学习。当他从日本回国时,
心中燃烧起一团报国的火焰。
1931 年秋,“晓邦舞蹈学校”正式在上海挂牌开办,在一些人用怀疑的
眼光看着那块木牌时,著名电影演员舒绣文勇敢地走进教室,成为中国人自
己开办的第一所舞蹈学校的第一个学生。从此,吴晓邦开始了他为之操劳一
生的舞蹈教育事业。
1935 年9 月,吴晓邦在上海举办了他自己的、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
次个人作品发表会“晓邦舞蹈作品发表会”,演出了他创作的《送葬》、《傀
儡》、《小丑》、《幻想的破灭》、《吟游诗人》和《爱的悲哀》等11 个舞
蹈,标志着他用新舞蹈艺术向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及一切反动势力的宣战。
1937 年4 月,在他举行的第二次舞蹈作品发表会上,除第一次曾演出过的部
分节目外,他又以现代舞表现方法,创作了《拜金主义者》、《奇梦》、《懊
恼的解脱》、《中庸者的悲伤》、《和平的憧憬》、《思想恐慌时期》等。
在他这两次演出的舞蹈中,形式新颖而不拘一格,内容严肃而富于力度,大
都直接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苦难深重的生活,表现了对帝国主义的强烈憎
恨。
1937 年“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抗日战火轰轰
烈烈地在全中国燃起,吴晓邦立即投入到这场神圣的抗战斗争之中。他怀着
一腔热血,用聂耳的音乐创作了同名舞蹈《义勇军进行曲》。在抗日战争时
期,吴晓邦以抗日救国作为己任,以空前高涨的革命热情先后创作了100 多
个舞蹈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除了《义勇军进行曲》外,还有《游击队员
之歌》、《大刀进行曲》、《丑表功》、《流亡三部曲》、《传递情报者》、
《思凡》(见图8)、《饥火》、《血债》、《合力》,以及舞剧《罂粟花》、
《宝塔与牌坊》、《虎爷》、《春的消息》等等。
图8 吴晓邦表演《思凡》
在他的艺术实践获得极大成功的基础上,吴晓邦的创作无论从内容和形
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个阶段是他艺术上的一次转折,标志着他的新舞蹈
艺术进入成熟。吴晓邦个人的创作风格亦开始显现,这就是,从中国传统的
人体艺术和人的日常生活动作里提取素材,从时代的大潮中捕捉人物形象,
在作品中注入极大的艺术激情,和着全社会的呐喊,为人生而舞!
1938 年11 月,吴晓邦在孤岛上海,创作出《丑表功》、《传递情报者》、
《徘徊》和《国际歌舞》,同时他开始投身于中国现代舞剧艺术的探索性实
验中,创作了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第一批舞剧如《罂粟花》等。在这些舞剧
里,社会生活的尖锐冲突和要求解放新生的民主意识得到了较多的表现。这
些作品表现了抗战初期三种不同人物的心态和行为:积极参加抗战的英雄;
寄和平于幻想之中的可怜虫;叛变祖国的卖国贼。吴晓邦用舞蹈阐明了美与
丑、善与恶的界限,唤醒和鼓舞人民只有起来战斗才是唯一的出路。有了这
些新作,吴晓邦又举办了第三次舞蹈作品发表会。
1940 年,吴晓邦应戏剧家欧阳予倩之约,到广西桂林。他在艺术馆工作
期间,曾为新安旅行团创作排演了歌舞剧《春的消息》和舞剧《虎爷》。这
两部作品在桂林演出后,受到人们的赞赏。吴晓邦把新舞蹈艺术的种子撒进
孩子们的心中,而舞剧演出的成功,则更加坚定了他为新舞蹈艺术奋斗的信
心和勇气。
1941 年6 月,在重庆抗建堂,吴晓邦、盛婕和戴爱莲举行了一场有历史
意义的三人舞蹈晚会。这是名传大江南北的舞蹈先驱们的第一次艺术聚会。
他们不但演出了自己的代表性作品,而且共同创作并表演了《合力》。此后,
吴晓邦和盛婕不停地辗转往返于贵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