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要使旁观者采取“多管闲事”策略,而非“不多管闲事”策略,应该加大采取“多管闲事”策略的收益,而减少“不多管闲事”的收益。当“多管闲事”策略下的收益大于“不多管闲事”策略下的收益时,旁观者就会采取“多管闲事”的策略。
从一定意义上说,加强社会良好道德风尚宣传,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感,可以解决上述囚徒困境问题。因为,增强人的道德观念其实就是加大“多管闲事”策略的收益,也就是当人们多管闲事之时,虽然有可能受伤,可道德荣誉感会使旁观者的心理感到满足,获得精神上的收益;而在小贼行窃时,旁观者假如不多管闲事,其道德感将使得自己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
这样,博弈的过程就变化了:当小贼偷东西时,尽管旁观者认为小贼的威胁是可信的,但是假如旁观者是道德感强的人,那么博弈结局是旁观者多管闲事,小贼大打出手,从而小贼有可能被抓住。
从整个社会来看,假如每个人都有高尚的道德感,凡是偷窃者就会成为过街老鼠,整个社会将走出偷窃之风猖獗的困境。即使偷窃者偷窃的话,其知道将会受到道德感强的公民的多管闲事,偷窃的收益将会很低,也很难再继续从事偷窃活动了。
看来,道德是改变集体消极的好方法。当然,有道德的人并非不理性的人,理性的人是计算的人,是对得与失进行充分计算后采取行动的人。
非合作的博弈结局常常是可悲的。当然,我们知道道德是由群体实施的对非道德行为进行非强制性惩罚的规范,而法律则是对违法行为实施惩戒的核心规范。当道德规范不足以调整某些社会关系时,法律必然会派上用场。对那些勇于“多管闲事”的人,法律理应有激励机制促进大家“多管闲事”。
见义不为与见义勇为
鲁迅先生在《药》里描绘了“看客”的丑态:脖颈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似的,向上提着。鲁迅先生将看客行为视为中国人的一大劣根性,并且因为受不了看着自己同胞被无辜杀害而欢呼的看客们的举动,毅然弃医从文。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始终贯穿着一个疗救看客的主题。然而,时至今日鲁迅先生的宿愿还没有真正得以实现,有些人依然出于狭隘的自我保全意识,见义却不为,甚至充当麻木的看客。
据《大河报》报道,2005年4月27日夜,在河南宝丰县建筑公司附近,有一名歹徒将一名23岁的女青年摁倒在地,实施强奸,女青年大声呼救,但令人痛心的是,闻声而来的十多名“好事者”竟然没有一人出手制止。直到从此路过的林先生打电话报警,民警赶到现场后,暴行才被制止。
面对歹徒正在行凶,旁观者面临重大博弈:当勇士见义勇为,当看客见义消极不为。这是一个类似“活着还是死去”的两难命题。勇士流血又流泪的悲痛现实让我们也不能无端地把什么责任都完全归咎于看客的冷漠,因为至少看客的生命也是需要保全的。而在没有一个完善的保障机制和大力救济制度之下,鲁莽的勇士和无谓的牺牲也是不合时宜的。
作为一个“理性人”,面对邪恶,会很自然地进行“道德”与“物质利益”的博弈。一方面,道德感驱使他见义勇为;另一方面他自然又会想:我会不会因此身体受残?一旦受残谁负责我的医药费?我的家人怎么办?这些都是很现实也很合理的想法。事实上,看客不能将道德的冲动转化为实际行动,原因也就是这些。给看客见义勇为的胆子,最好的方法应该就是为他们打消后顾之忧,替他们承担因见义勇为而带来的各种损失。
从法理学的角度讲,见义勇为者可以请求受益人给予补偿,但这里就会面临一个向题,那就是受益人的支付能力。让有钱人补偿救自己的见义勇为者可能相对容易,但对于经济贫困者就很难做到。那么,在这个时候,政府就应该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为见义勇为者承担做好事后的各种风险,给英雄以合理的物质补偿和精神褒奖。那些想见义勇为的人,在消除了各种疑虑之后,面对危险也很可能“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拯救别人与拯救自己
一天深夜,一位先生沿着一条昏暗的小路回家。经过一片丛林,他突然听到有人挣扎的喘息声,慌忙停下脚步,仔细地听。发现是两个人在扭打,间或夹杂着衣服撕裂声。他立刻明白:一个女人被袭击了!
他想,到底我该不该介入这个事件当中呢?
他一面担心着自己的安危,一面诅咒着为什么今天晚上要选这条小路回家。假如自己也成为另一个牺牲者怎么办啊?是不是该跑到附近的电话亭打电话给警察就算了呢?
那个决定的过程好像永无止境,但实际上花不了几秒钟,而且听得出来那个女孩的呼吸挣扎声越来越微弱了。他决定一定要有所行动。于是冒着生命的危险,立刻冲到丛林后面,将歹徒从那个女人身边拉开。随后他和歹徒扭打成一团,倒在地上滚来滚去。
最后,歹徒终于放弃,跳起来逃跑了。他气吁吁地爬起身来,那个蹲踞在黑暗之中的女孩仍然在啜泣和不停地发抖。
他跟那女孩保持了一段距离,慢慢地说:“好了,那个人已经走了,你现在安全了。”
一段很长的沉默,她开口了,带着不可思议的惊讶:“爸爸!是我啊!”
在这个故事当中,男主角冒着生命危险去援助一个受侵袭的弱女子,结果他救回的是他自己的女儿!
这个故事对那些见义不为的人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其实,拯救别人也是在拯救我们自己。
本文摘自《读者》2007第12期P12
践诺二题
云娘的承诺
●马 德
过年回老家,又看到云娘,她的穿着,一如许多年前,利落端庄,《花样年华》中的张曼玉一般,提着一个盛饭的小圆桶,优雅地穿过街巷。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云娘就来到了我们村。据说,她还是个大学生呢。因为被城里的小白脸甩了,一赌气跟了在煤矿下窑的云二叔。云二叔快四十了,领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学生媳妇回来,一天到晚乐得屁颠屁颠的。见了我们,说,孩子们,快叫,这是你云娘。
就这样,美丽的云娘仙女一样落入凡间,成为我们村学历最高的人。父亲常常叹息说,云娘这媳妇是给恋爱害的,放着城里的干部不当,愣是嫁给你云二叔,成了个农村人。
按父亲的话说,云娘是个很拧的人。然而,就是她,却干了一件更傻的事情。
有一年,和云二叔一起下煤窑的同村孙姓男人,被煤窑掉下来的一方石头砸成了重伤,矿主给了几百块钱,就把人打发回来了。男人回来之后,就不行了,临死之前,把云二叔云娘喊到跟前,眼泪汪汪地说,我家女人和两个孩子就托付给你们了,我走之后,希望你们能帮我照顾他们。当时,男人的床前,他的两个牙牙学语的孩子,正在嬉戏打闹。云娘看着不谙世事的孩子,又看着在一旁啜泣的孙家女人,说,孙大哥,你放心吧,嫂子这里,我会帮衬的,将来,只要我能吃上饭,就一定让嫂子和孩子们也吃上。
生活最困难的几年,云娘一家人也吃不饱,但总忘不了周济孙家。有一年,年成欠收,云娘回到城里,从娘家那里背回一袋子杂和面。二话没说,就倒出一半,给了孙家。然而,他们家并不够,冬天还没过完,只好和别人家借粮食吃。人们都说她傻,她笑笑说,孙家孤儿寡母的,他们也没的吃啊。
有一年冬天,孙家正在上初中的一个孩子病了,云娘骑着自行车去学校接他回来。结果,在去的路上,由于雪天路滑,云娘一下子摔倒在路边的沟渠里,不省人事,半天的工夫,没人发现,差一点冻死。
为了孙家的孩子,竟然差一点搭上命。有人风言风语,说煤窑上给孙家男人的钱,一定是她得了,不然,她怎么会这么舍得出力气。这些话传到云娘耳朵里,云娘听了,淡淡地笑过,什么也不说。
孙家女人后来得了严重的脑炎,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村里人多次打电话,给孙家两个大学毕业后留在城里工作的孩子,要他们把母亲接到城里去。这两个孩子都以工作太忙,没法照顾为由,拒绝了。村里人都骂这两个丧尽天良的儿子,说,既然孩子们都不管,干脆,把他妈饿死算了,看他们怎么办。云娘什么也没有说,每天吃饭的时候,就提着一个圆形的盛饭小桶,给孙家女人送饭去,自己吃什么就送什么,一日三餐,风雨无阻。
人们都有点恨这两个孩子,觉得他们有些欺负老实的云娘。也恨云娘。觉得她这样做,有点助长孩子们不孝顺的风气。但恨归恨,云娘依旧送她的饭。也有人说,这么一个瘫痪病人,云娘坚持不了几天的。但掐指算来,她这一坚持,已经六年了。
仿佛,云娘来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小村,除了嫁给云二叔,就是为了践行这个承诺而来的。而且,二十多年,她一直都在默默地做着这样一件并不轰轰烈烈的事情。人们说,云娘是个老实人,答应过别人的事情,不会耍滑;有人说,云娘是读过大书的人,懂得人情事理,眼界比别人高;有人说,什么都不是,是孙家太幸运……
我想,也许,云娘就是上天派给村庄的一个天使吧。当她推开孙家那扇门,当她的温暖与爱漫延开来的时候,整个村庄,已经因为这种爱和温暖,变得不同寻常。
自然最好
●查一路
河南矿工谢延信,三十二年如一日,照顾亡妻年迈的父母和智障的内弟。央视“面对面”主持人王志问他,图啥?这位憨直的汉子,想也没想,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