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与冯筠居曰。七十古稀。百年能几。今此暮景。正宜放开怀抱。看破世界。宛如一场戏剧。何有真实。但以一声阿弥陀佛消遣光阴。但以西方极乐世界为我家舍。我今念佛。日后当生西方。何幸如之。发大欢喜。莫生烦恼。倘遇不如意事。即拨转心头。这一声佛急急提念。却回光返照。我是阿弥陀佛世界中人。奈何与世人一般见识。回嗔作喜。一心念佛。此是智慧中人大安乐大解脱法门也。
又与朱西宗曰。人之处世。遇顺境者。其情愉以安。遇逆境者。其情忧以危。然而顺未足为幸。逆未足为不幸。溺于意之所便。则出世之心不生。戚戚乎不得志。夫然后厌身世之桎梏。而求以出世。是故万苦交于前。但以正智观察。苦从何生。从身生。身从何生。从业生。业从何生。从惑生。因惑造业。因业成身。因身受苦。但能破惑。一切空寂。敢问所以破惑之方。只须就本参话头上理会。念佛的是谁。捉败此疑。诸惑皆破。思之毋忽。
又骷髅图说一篇曰。傅大士云。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生老病死。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大士此语。正所谓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者也。如何是万般将不去。人生所有官爵。金宝屋宅。田园饮食。衣服玩好。乃至娇妻爱子。无常到来。那一件是将得去者。如何是惟有业随身。人生所造诸贪嗔痴业。非礼奸淫。恣意宰杀。为子逆父。为臣欺君。克众成家。阴毒害物。种种恶业。无常到来。这是紧紧随着你者。既然如是。若不猛省回头。改恶从善。洗心念佛。岂非徒得人身。虚生浪死。苦哉苦哉。我观世人。个个皆好念佛。今三等列之。一者极闲人。应当无昼无夜。一心念佛。二者半闲半忙人。应当营事已毕。即便念佛。三者极忙人。应当忙里偷闲。十念念佛。又复富贵之人。衣禄丰足。正好念佛。贫穷之人。安贫守分。正好念佛。有子孙人。得人替力。正好念佛。无子孙人。心无牵挂。正好念佛。无病之人。身力康健。正好念佛。有病之人。知死不久。正好念佛。聪明之人。通经达理。正好念佛。愚钝之人。无杂知见。正好念佛。以要言之。天上人间。四生九有。皆当念佛。奉劝世人。何不趁此四大未作骷髅时。早早念佛。直待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懊悔无及了也。
又曰。佛言人命无常。促於呼吸。少年亦尔。何况老乎。我今殷勤来相警策。当观此身。目暗耳聋。发白面皱。背伛腰曲。骨痛筋挛。步履龙钟。精神昏塞。譬如夕阳西照。光景须臾。衰草迎秋。凋零顷刻。此身不久。前路茫茫。未知所往。诚如己事已办。非愚所量。其或不然。何不猛省无常。战兢惕励。谛思净土。决志往生。放下万缘。一心念佛。(老堂警策)
佛言人命无常。促於呼吸。平人亦尔。何况病乎。我今殷勤来相警策。当观此身。四大不调。百骸欲散。饮食渐减。医药无灵。便利□敷。呻吟枕席。譬之鱼游釜内。倏忽焦縻。灯在风前。刹那熄灭。此身不久。前路茫茫。未知所往。诚如己事已办。非愚所量。其或不然。何不猛省无常。战兢惕励。谛思净土。决志往生。放下万缘。一心念佛。(病堂警策)
阿弥陀经疏钞曰。复明径路修行径中之径者。此有二义。一者余门学道。万里迢遥。念佛往生。古称径路。而念佛一法。复有多门。今特持名是为径路之中径而又径。鹤冲鹏举。骥骤龙飞。不疾而行。不速而至。径中径矣。注曰。二义者。一是较量于多种净业。二是拣别于本部大本。故云径路之径路也。径路者。路小而捷名径。小喻念佛为力之简易。捷喻念佛成功之迅速。善导大师偈云。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是也。故云余门学道。名竖出三界。念佛往生。名横出三界。如虫在竹。竖则历节难通。横则一时透脱。余门之比念佛。则念佛为速矣。念佛复有多门者。如实相念佛四种。乃至万行回向等。实相之佛。虽云本具。而众生障重。解悟者希。下此数门。观像则像去还无。因成间断。观想则心粗境细。妙观难成。万行。则所作繁多。重处偏堕。唯此持名一法。简要直捷。但能继念。便得往生。古人谓既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则不期实相而实相契焉。故念佛为修行径路。而持名又念佛中之径路也。
示吴大峻曰。莫管悟与不悟。莫管有无内外中间。莫管止观。莫管与他法门同与不同。既疑情不起。亦莫管是谁不是谁。但执持名号。一心一意。无间断。纯一不杂做去。
又曰。今人多好说参悟。好说了生死。不知此土了悟甚难。谓之竖超三界。斯那含犹一往一来。况凡人乎。此土众生多是先生西方。然后了悟。生西方一门。谓之横超三界。万无一失。
又答吴季立曰。不必忧罪业深。不必疑根性钝。经云。至心念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万亿劫生死重罪。何疑乎业深。又古圣云。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何忧乎根钝。见方友即以此告之。
又曰。有谓唯心净土。无复十万亿刹外。更有极乐净土。此唯心之说。原出经语。真实非谬。但引而据之者。错会其旨。夫即心即境。终无心外之境。即境即心。亦无境外之心。既境全是心。何须定执心而斥境。拨境言心。未为达心者矣。或又曰。临终所见净土。皆是自心。故无净土。不思古今念佛往生者。其临终圣众来迎。与天乐异香幢幡楼阁等。惟彼一人独见。可云自心。而一时大众悉皆见之。有闻天乐隐隐向西而去者。有异香在室多日不散者。夫天乐不向他方。而西向以去。彼人已故。此香犹在。是得谓无净土乎。圆照本禅师。人见其标名莲品。岂得他人之心。作圆照之心乎。又试问汝临终地狱相现者。非心乎。曰心也。其人堕地狱乎。曰堕也。夫既堕地狱。则地狱之有明矣。净土独无乎。心现地狱者。堕实有之地狱。心现净土者。不生实有之净土乎。
又曰。士人有薄净土而不修者曰。譬如吾辈当以科名入仕。奈何作岁贡授官耶。一士人云。此喻大谬。莲台自分九品。公何不取其最上。而甘作下品乎。今进士科三百。亦可分上中下而九品之也。公何不取彼魁元。而甘作榜尾乎。上品上生。即莲科之榜首也。故颂之者曰。三心圆发。谛理深明。金台随往。即证无生。其在宗门。则大彻大悟。而所谓心空及第归者此也。向士人怃然曰。吾疑于是冰泮。
又曰。一人问。释迦如来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佛具如是神力。何不即变此娑婆土石诸山秽恶充满之处。便成七宝庄严之极乐国。乃必令众生驰驱于十万亿佛土之迢迢也。噫。佛不能度无缘。子知之乎。净缘感净土。众生心不净。虽有净土。何缘得生。喻十善生天。即变地狱为天堂。而彼十恶众生。如来垂金色臂牵之。彼终不能一登其□也。是故刹那金色世界。佛摄神力。而依然娑婆矣。又一人问。经言至心念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斯言论事乎。论理乎。噫。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又云。礼佛一拜。从其足跟至金刚际。一尘一转轮王位。今正不必论其事之与理。但于至心二字上着倒。惟患心之不至。勿患罪之不灭。事如是。理亦如是。理如是。事亦如是。何足疑也。
又曰。或问妙喜云。愚人终日掏数珠。求净业。念佛果愚人所为乎。噫。予昔曾辩之矣。妙喜但言愚人终日掏数珠。求净业。不言愚人终日一心不乱求净业也。又问。古德偈云。成佛人希念佛多。念来岁久却成魔。君今欲得易成佛。无念之心不较多。无念念佛。奈何以有念念佛。曰。此为散心念佛而不观心者劝发语也。不曰岁久而一心不乱者成魔也。未曾念佛。先忧有念。是犹饥人欲饭、先忧饱胀而不食者矣。又问。六祖云。东方人造恶。念佛求生西方。意旨如何。曰。六祖言恶人念佛求生。不曰善人念佛一心不乱者求生也。且恶人不必念佛。其有念佛者伪也。非真念也。喻如恶人修十善。求天堂。恶人必不修十善。其有修十善者伪也。非真修也。曾未有善人一心念佛而不生西方者也。又问。古德云。舍秽取净。是生死业。奈何舍娑婆求极乐。曰。彼言舍秽取净者为生死业。不言一心不乱取净土者为生死业也。子未舍秽。先忧取净。与前之忧有念同矣。又问禅宗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又云佛来也杀。魔来也杀。则何为念佛。噫。彼言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不言一心不乱四字。吾不喜闻也。彼言佛来也杀。魔来也杀。不言一心不乱来亦杀也。夫归元无二。方便多门。是故归家是一。舟车各行。以舟笑车。以车笑舟。俱成戏论。此理自明。无烦赘语矣。又问。近有人言。吾不念佛。良缘内有能念之心。外有所念之佛。能所未忘。焉得名道。噫。彼盖以独守空静为道乎。内有能静之心。外有所静之境。不亦能所宛然乎。曷不曰一心不乱。则谁能谁所。何内何外也。吾与尔既修净土。止愁不到一心不乱田地。若一心不乱。任他千种讥万种谤。当巍巍不动如泰山耳。更何疑哉。
又疏钞曰。问尧处茆茨。箕谏象玉。世间王臣。且崇素朴。净土菩萨。何贵宝严。答。此有二义。一者上智之士。知心净则土自净。正胜则依必强。理固有然。心实无著。喻如舜在畎亩。躬荷□锄。一承尧禅。警跸冕旒。不期自办。舜何乐焉。故曰。有天下而不与也。二者曲为钝根凡夫。须示苦乐。令生忻厌。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喻如正厄饥寒之国。忽闻饱暖之望。方沈幽暗之崖。乍□光明之境。岂不身心踊跃。舍故即新。但得往生。终成解脱。方便接引。当如是耳。
又曰。今人闻佛不肯执持者。约有四障。四障者。一谓即心是佛。何必舍己念彼。不知即佛是心。不妨念佛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