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巡回处刑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从来没有问过关于你的事情。”康哲夫忽然说。 
  “有这必要吗?”娜塔莎仍旧保持肃穆的表情,掩饰了心弦的颤动。 
  “不能说吗?” 
  “在这里没有人会问这种问题──没有必要。我也从来没有问过你。” 
  “你已经知道我的一切。” 
  “我只是从档案中读到。那是为了工作。” 
  “假如我想问呢?你会回答吗?” 
  娜塔莎迟疑了好一会。康哲夫第一次看到她有这样的表现──过去她的对答总是明确、迅速得有如电脑。 
  “你问吧。”她的神情仍没有放松,语气却不由自主地软化了。 
  “你在哪个国家出生?” 
  “我是土耳其和捷克混血儿,但在澳州悉尼出生。” 
  康哲夫端详着她的脸。西亚与东欧的结合。很奇特的血统。 
  “你会说多少种语言?” 
  “十二种。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葡萄牙语、义大利语、华语、日语、土耳其语、捷克语、阿拉伯语和俄语。另外希腊语和希伯来语也懂一些。” 
  “你是博士吗?” 
  “是──但不是语言系。我拥有政治系和法律系两个博士学位。” 
  康哲夫微笑──这是自从失去媞莉亚的两年来他第一次展露笑容。 
  “我相信你若是在外面的世界里,不论干什么也一定会成功。你为什么会到这里来?就像我,每一个人到这里都总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你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不能回答。” 
  “好吧。”康哲夫点点头。“但我确信那原因绝不是金钱或权力。这些都是很容易说出口的原因。” 
  娜塔莎避开了他的视线,转头瞧向门口。 
  “你还有什么要知道的事情吗?” 
  “有──但并不是关于你本人的。是你挑选我担当‘巡回处刑人’的吗?又或是其他人?” 
  “是我。” 
  “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我:“康哲夫的眼神变得凝重。“那场火灾……是不是真正的意外?” 
  娜塔莎知道,康哲夫总有一天要问这些问题。 
  “确实是。” 
  “那么你们又怎样令媞莉亚复活?及时把她拯救出来?然后利用她控制我?” 
  “这也不能回答。”娜塔莎站了起来,头也不回地步向房门。“你只需要知道:她仍然活着。” 
  当她打开房门时,康哲夫突然又问: 
  “我们能成为朋友吗?” 
  娜塔莎开门的动作僵住了。她把额头搁在门框上。 
  “永远不能。在这里没有‘朋友’这种关系存在。” 
  房门关上。 
    
         ★        ★        ★ 
    
  路透社东京七月二十一日电 
  高罗人民共和国(Kaero People Republic)国家主席兼执政人民党总书记姜州山,周四(二十日)上午因心脏衰竭逝世,享年七十一岁。 
  高罗外交部于首都平城宣布:“我国伟大领袖、高罗民族之革命救星姜州山同志,于七月二十日早五时四十七分在平城陆军医院不幸去世,结束其传奇、无私、伟大的一生,全国上下皆感哀恸不已。” 
  外交部其后发表治丧委员会成员名单,由姜州山长子、现任人民革命军最高司令姜日州(四十八岁)担当委员会主席。此一安排暗示,姜日州极有可能接掌该东亚斯大林主义小国之党、政领袖职位…… 
  ……东京之观察家则指出:姜日州能否顺利完成政权交接仍存有疑问,原因是其叔父姜海山(六十五岁)仍然健在,担任国防部长一职,并相信倾向于支持姜日州之同父异母弟弟姜正熙(三十六岁)。 
  观察家指出:姜日州由于过去并无从军经验,虽于六年前获父亲提拔出任军队最高统帅(此一调动相信乃于姜州山遗孀、姜平州生母金善爱之影响下产生),但在人民革命军中声望不隆。 
  反之,其弟姜正熙、叔父姜海山皆军历丰富,于人民军中甚得众望。此点相信是姜日州接管政权之最大隐忧…… 
  ……鉴于姜州山猝逝,原定本周末于维也纳举行之美国/高罗核子协定谈判宣告取消,再开日期未定。高罗涉嫌秘密利用核反应炉之已耗用燃料提炼于元素,以作发展核武用途,因而受到美国为首之西方国家实施经济制裁,据报目前正陷于粮食危机…… 
  ……姜正熙军阶少将,原任高罗人民革命军科研发展部长,五年前调职外交部出使挪威。唯据挪威外交消息人士指出,姜正熙近月内并无出席任何外交活动或宴会;而高罗驻奥斯陆领事馆亦不愿证实,姜正熙是否仍留守领事馆或已回国奔丧…… 
    
         ★        ★        ★ 
    
  “再飞低一点!”摄影师向机师吼叫。 
  直升机急递下降。摄影师连忙调整镜头,瞄准正在下方汹涌的印度洋中航行的巨型远洋客轮“黛丝号”。 
  一分钟后,他把镜头转朝身旁的记者。“开始转播!” 
  记者的头发被急风吹得蓬乱。他把米高风伸往咀巴前。 
  “WNN记者班尼.赫米尔,现正身在印度洋上空,距离马尔代夫大概七百浬处,现场报导客轮‘黛丝号’骑劫事件的最新状况……” 
  摄影镜头随即返回“黛丝号”的方向。 
  “……‘黛丝号’甲板上的状况目前一片平静,但船上最少二千人却正处于极度的恐惧之中。这相信是历史上至今最大规模的骑劫事件……” 
  摄影师从镜头视界中发现:“黛丝号”甲板一角冒起一股小小的白烟。一枚细小的物体从那自烟中出现,渐渐变得清晰。 
  “那是什么?”摄影师喊叫。 
  赫米尔也以肉眼看见了这情景。曾经采访波斯尼亚战事的他生起一股强烈的不祥感。 
  重十公斤、长一百五十二公分的“刺针”对空飞弹自动弹出导引翼,主推进器随即点燃,速度拔升至每小时二千零八十公里,超过音速两倍。飞弹的热感寻标头准确追击向新闻直升机的排气孔。 
  直升机以最大速度爬升向上。然而这只不过是多余的挣扎。 
    
         ★        ★        ★ 
    
  “‘老鹰’,有必要这样做吗?”戴着突击队面罩、身穿西服的“天鹅”,站在“黛丝号”内一个头等舱房间里说。 
  睡在宽大双人床上的“老鹰”是个身形硕大得像恐龙的光头男人。“老鹰”只穿着深蓝色军裤和黑皮军靴,赤裸的上身展露出一块块发达至近乎畸形的高隆肌肉,尤如一座会呼吸的城堡。腰带上只挂着一柄军用求生刀。 
  “每管‘刺针’就要花掉我们一千万美元!”戴面罩的“天鹅”咆吼。“而且每管只能射一次!只用来打一架新闻直升机,值得吗?” 
  “我已在无线电上说过:不许任何交通工具接近我们一浬以内。何况它就在我们头顶。”“老鹰”从床上坐起来。床对面有一副小型电视,接通轮船的卫星天线。电视新闻正报导直升机被击落事件。 
  “WNN。不是很好的宣传吗?” 
  “老鹰”的眼睛令“天鹅”感到心寒。“让那些人知道我们是认真的,不好吗?” 
  “但是……” 
  “我们还有好几管‘刺针’。飞弹制造的目的就是用来发射。”“老鹰”拔出了军刀。“天鹅”下意识地后退半步──虽然他肩上正挂着一挺“MP5K”轻机枪。 
  “他们……已经知道了。”“天鹅”有一种欲呕的感觉。“我们已杀了几乎三分之一的人……那还不够认真吗?我们把尸体抛进海中也抛得倦了……” 
  “老鹰”微笑着把玩手中的利刃。那笑容充满难言的邪恶──一种令人不相信属于人类的邪恶。 
  “This is a fucking WAR!(这是场他妈的战争!)战争……多么令人怀念的战争啊……” 
    
         ★        ★        ★ 
    
  远洋客轮“黛丝号”的详细侧面透视图,呈现在巨型投射幕上。 
  康哲夫坐在这个有如迷你电影院的房间里,手上拿着一个档案夹。 
  他把档案打开: 
  “建造于一九六一年,总重量六六三四八吨,净重量三六○六三吨,体积二九○○三公尺╳三三.七一公尺╳二四.五九公尺,排水量二二○○○吨,十六锅炉,四涡轮,四螺旋桨轴,动力一九九三六○千瓦,二十燃料舱(藏油量一万吨),十八冷藏库(生食料藏量七十五吨),船员总数一一一二名,乘客总数一九二二名……” 
  简直是海上的一座小城市。康哲夫过去从没有乘过这种豪华客轮。 
  “根据最新情报,当局至今打捞了六百一十四具尸体。”坐在康哲夫身旁的娜塔莎正操作一副记事本电脑。“全部死者是船员,包括安全人员、乘务员和电讯员。估计恐怖份子已把这三类船员杀绝,总计八百四十九名。只余下船长、驾驶台人员、轮机部人员和医务员,总计二百六十三名。 
  “美国海军用电脑分析过卫星拍摄的热源图片。船身正中央的头等舱餐厅及位于其上的电影院有异常的热源集中。相信恐怖分子把人质全聚集在其内,以便控制。” 
  “你是说……他们把八百多人一口气杀死,统统抛进了大海?”康哲夫紧咬着牙齿。“他们想得到些什么?为祖国解除禁运?释放监狱里的同志?还是要销毁全球核武?” 
  “是钱。”娜塔莎仍表现得对事件毫不动容。“十亿美元。分成几种现钞、黄金及钻石。” 
  “这是疯狂的。就是拿着那十亿,这个地球也没有他们容身之所。” 
  “多的是。比如非洲一些独裁小国、中东国家、仅存的一些共产国……金钱就是力量。没有人会拒绝收留一批亿万富豪。”娜塔莎顿了一顿,又说:“事实上已能够肯定,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