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美国文学简史(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15年,德莱塞出版了长篇小说《“天才”》,这是一部以主人公精神世界彻底崩溃为悲剧性结局的小说。尤金·威特拉所走过的人生道路可以说是美国许许多多有才能的青年人生经历的缩影。他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从小生活在宁静和幸福之中,并显示出绘画方面的才华。他先在芝加哥出人头地,尔后又在纽约获得声誉,成为画坛上的一颗新星,然而他却在美国拜金主义、肉俗主义和市绘主义等腐败风气的毒害下很快地堕落了。他沾了上对异性疯狂追求的恶习,即使结婚后仍无丝毫收敛。为了满足可耻的肉欲,他不得不放弃艺术,把自己出卖给资本家。最后,他终于在一位比他年轻二十的有产阶级小姐的“爱情”纠葛中碰得头破血流。

  这是一部发人深思的作品,主人公精神品格的堕落正与这个充满腐败风气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除此之外,我们很难再找到诱惑尤金·威特拉堕落的原因。这表明,美国现代的生活方式与艺术上的天才是无法并存的,任何人不可能既为金钱效劳同时又忠实于艺术。也许是作者这种入木三分的揭露触痛了上流社会神经中枢,使当年曾经围攻过《嘉莉妹妹》的那些资产阶级的卫道士又大声叫嚷耍对作者进行制裁。1961年,法院竟然接受了“纽约消灭罪恶协会”对德莱塞的控告,判决禁止出售他的《“天才”》,并宣布要对德莱塞日后的作品进行严格检查。

  《“天才”》被禁以后,德莱塞被迫中断了长篇小说的创作,只好给一些杂志写稿来维持生活。十年后,三卷本《美国的悲剧》出版,受到了社会的极大欢迎,成为1925年的畅销书。

  《美国的悲剧》是德莱塞最著名的长篇小说。它取材于1906年发生在纽约州赫基默县大穆斯湖的一桩谋杀案,契斯特·吉莱特将已有身孕的情妇溺死于湖中,最后他也被送上电刑椅处死。当时,德莱塞作为旁听者曾自始军终地听取了这一案件的判决。事后,人们几乎都渐渐地淡忘了,但德莱塞的脑子里却一直萦绕着这件事。他仿佛仍然看到吉莱特在法庭上苍白的脸孔和忧郁的眼神,好像在呐喊:真正的杀人凶手不是他,而是那个毒害他的社会。于是,德莱塞坚定了信念:把这个悲剧写进小说中去,作为对整个社会制度的控诉。

  《美国悲剧》中的男主人公克莱德·格里佛斯在堪萨斯市一个传教士家庭长大,生活贫困。在一家大旅馆当服务员的经历使他有机会看到有钱人的生活,并开始追求衣着享受。后来因涉嫌一起车祸而逃到芝加哥。

  在纽约州开的衬衣领子厂的伯父安排克莱德在厂里当了上工头。不久,克莱德就引诱了女工洛蓓塔。后来,他又结识了一位富商的女儿桑德拉,并受到了她的青睐。克莱德认为只要能与桑德拉结婚就能获得财富和地位,但这时洛蓓塔已经怀孕,要求与他结婚。为了摆脱困境,他按照从报纸上学来的办法,图谋将不会游泳的洛蓓塔用船骗到大比腾湖的远处将她溺死。可是在最后一刻克克莱德又动摇了,船意外地翻掉了,洛蓓塔落水而死。克莱德因预谋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德莱塞将克莱德的悲剧称为“美国的悲剧”,就使小说超越了个人生活的范畴。作者认为,只强调追求物质上的成就本身就孕育着极大的危险,会不断引发悲剧性的事件。德莱塞把批判的重点放在犯罪的社会因素上,加强了小说的思想意义,使作品成为了解十九世纪未二十岁世纪初美国社会的好教材。

  德莱塞还出版过短篇小说集、诗集、剧本、散文和哲学论文等。

  德莱塞是一个严肃而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深受科学思想特别是赫胥黎、斯宾塞著作的影响,力图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其小说人物的行为并决定故事情节的进程。他的作品大多是自传性的或取材于身边亲人、朋友、熟人的经历。从上述特点出发,他一生创作了众多的作品,这些作品几乎都是十九世纪末期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他用自己毕生的努力使美国的现实主义在继承十九世纪以马克·吐温为代表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更加深刻,更加完备,更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的体系,在三十年代终于把美国新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一个空前未有的高潮。

  舍伍德·安德森 (Sherwood AnoderSon,1876—1941)从小生活在中西部的农村小镇,那里的农业传统和自然环境成为他后来绝大部分作品的背景。他在贫寒和因苦中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中学还没毕业就被迫休学去独自谋生。1896年,他来到芝加哥,白天在冷冻仓库干活,晚上读书。1900年进威顿伯格学院成为一名大学生。然而一年后,安德森发现大学生活并不自在,便到芝加哥一家广告公司任广告撰写员,锻炼了写作能力。1914年起,安德森在《小评论》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与散文,并结识了卡尔·桑德伯格、西奥多·德莱塞等作家。安德森四十岁才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饶舌的麦克弗森的儿子》,确有大器晚成之势。以后的十一年,他几乎每年出一部书。

  但真正为安德森在美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中树立声誉的则是 1919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俄亥俄州瓦恩斯堡镇》(又译《小城畸人》)。

  《俄亥俄州瓦恩斯堡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说,而是由十二个故事松散地联结而成的“关于俄亥俄州小城生活的故事集”,然而它们主题统一,环境与人物的主线又将这些故事串在一起,使作品具有一部小说的形式。小说集好象一块复杂的七巧板,每篇小说作为一个图案,各自记录了某个人物的生活和思想,它们又巧妙地拼合成一个生动的、完整的图画,这个图画便是瓦恩斯堡镇的全貌。

  《俄亥俄州瓦恩斯堡镇》是现代美国小说史上一部继往开来的作品,它继承了美国小说史上地方色彩文学以某一地为中心展开故事的传统,同时瓦恩斯堡镇又是一个可以小中见大的微观世界,它很象《白鲸》中的捕鲸船。此外,这部小说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一部在美国文学中表现“荒原”这一主题的作品,它的问世比艾略特以《荒原》为题的长诗还要早三年。瓦恩斯保镇上的人们都是一些受过生活创伤的怪癖人物,他们无力主宰自己的命运。

  《俄亥俄州瓦恩斯堡镇》出版后,安德森声誉大振。他在创作上的主要收获还有:短篇小说集《鸡蛋的胜利》(1921)、《屋子和人》(1923);长篇小说《穷白人》(1920)、《数次结婚》(1923)、《邪恶的笑声》(1925)、《柏油:一个中西部人的童年》(1926)、《达不到的欲望》(1923)以及自传性小说《讲故事者的故事》(1924)和《回忆录》(1942)等。从单个作品看,安德森在后期艺术上仍有发展;但从总体上说,没有超过 《俄亥俄州瓦恩斯堡镇》的成就。

  安德森对于现代美国小说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与格特典德、斯坦因等作家一起开创了美国小说一代新文体,使文风清新质朴,摆脱了传统文学的陈腔滥调。安德森认为,没有形式就谈不上文体,没有内容就谈不上形式。他追求思想、内容、形式与文体的统一。司各特·菲兹杰拉尔德赞扬安德森才华横溢,作品具有无与伦比的散文文体风格。安德森对于人物心理的探索,尤其是对小人物因受压抑而产生的心理变态刻划得入木三分。他并不全面刻划人物,而是抓住人物的某一侧面与其生活中发人深省的瞬间,用印象主义的手法,抒情地点出问题的症结。这一创作手法对安德森以后的年轻作家尤其是第二次大战后的一些文学流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安德森从二十年代开始就投身于社会评论,与著名文学评论家门肯结为知已,成为当时有影响的人物。他在二十年代初访问巴黎时,见到了当时流落在巴黎的青年作家海明威,给了作者以明显的影响。1924年,他又鼓励福克纳以南方生活为题材进行创作。对海明威和福克纳这两位天才小说家来说,安德森起到了恩师和引路人的作用。因而他被福克纳称之为“我们这一代美国作家的父亲”。

  维拉·凯瑟 (Willa Cather1873—1974)是美国二十世纪前半期一位有才华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富有浓郁的中西部边疆乡村气息和刻画深邃的精神世界著称于世。

  凯瑟出生于弗吉尼亚州的农村,父亲是爱尔兰血统移民的后裔。1882年迁至内布拉斯加州,凯瑟就是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大草原上长大的。她接触到的是开拓边疆的欧洲各国移民,亲眼目睹了拓荒者们与大自然搏斗,艰苦建设自己家园的创业生活。这段生活成了凯瑟著名长篇小说《哦,拓荒者们!》(1913)的素材。

  凯瑟1891年考入内布拉斯加大学,毕业时获得文学士学位。进入社会之后,凯瑟到匹兹堡《领导人》杂志任编辑。1906年受聘于纽约著名的《麦克卢尔》杂志任执行编辑。几年后,凯瑟名声大振。1911年她脱离《麦克卢尔》杂志,专门从事小说创作。

  1912年,凯瑟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亚历山大桥》,接着又出版了长篇小说 《哦,拓荒者们!》(1913)。前者以一个桥梁工程师年轻时代的家庭悲剧为题材,写出了他同妻子和其他女子之间的心理矛盾。后者以美国中部大草原为背景,描写了一个祖籍瑞典的女子亚历山德拉将自己的一切热情投身于开拓大地的伟大事业的故事,表现了欧洲移民热爱生活、历尽千辛万苦在美国扎下根来的高尚精神。亚历山德拉年仅二十,她聪明、能干、坚强,因父亲去世而挑起经营农场和抚养三个兄弟的重任。她倾心于卡尔·林恩特鲁,但为了年老的母亲和三个粗俗而碌碌无为的弟弟,她宁愿单身不嫁,承担起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