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月;继定州人郎岌上告韦后与宗楚客将为逆乱而被打死之后;许州的燕钦也如此上书宗;这一次宗亲自召见了他。在宗面前;燕钦一阵慷慨陈词;宗听罢默然。但随后宗楚客即矫诏命人骑马飞奔把燕钦凌空扔起来撞在堂前的石头上;结果把燕钦的脖子摔断了。想来当时的情景一定相当恐怖;而宗楚客的声叫好更增添了这种恐怖的气氛。如今《全唐诗》还存有宗楚客的六首诗;基本上都是应制之类的;没什么价值;不过文字还是很不错。但看看那文绉绉的诗;再对照一下眼前这个看到别人脖子折断而欢呼的人;就会对他产生极其厌恶的感觉。
宗对此没有深究;但仍然怏怏不乐谁知这竟成了韦后和安乐公主谋害丈夫、父亲的起因!
事实上;宗对韦后和安乐公主一直是十分放纵的。我在前面的文章说过;我不认为宗放纵妻女;是因为真正的糊涂当然;宗其实也是够糊涂的;比如他曾让三品以上的官员们拔河;结果有几位老人摔在地上动弹不得;宗却哈哈笑(也挺可气的)。还有一次;他和韦后在元宵节出去散心;估计是想起祖父两次放宫女出宫和释放死囚回家省亲的事情来;所以他也发起慈悲;让数千宫女出宫游玩;最后很多人没有再回来。其实太宗根本就是放走宫女;没指望她们再回来;而释放囚犯倒是有一定的冒险性;不过要是有内幕的话就不好说了。但宫女们不是囚犯;宗又远没有太宗那样的号召力;所以闹出这样的笑话也实属自取。感觉这样的宗颇有些像不懂事的孩子;但总比西晋那位有名的白痴皇帝要强了很多。惠帝在臣奏报说今年收成不好;百姓们没东西吃后;百思不得其解地问:没米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这几乎成了流传千古的笑话。而宗有一年也赶上了收成不好;很多臣便劝宗去洛阳。唐代洛阳为东都;很多皇帝都喜欢到这里来;尤其要是关收成不好养活不了这么一帮人的时候;由皇帝带领着百官去洛阳倒也算是个解决办法。不过韦后不想去;就鼓动一些人劝宗不要听从那些臣的劝告。估计宗自己也不想去吧;最后一次对着劝他去洛阳的臣发起火来;说:岂有逐粮天子邪!就是说;哪里有到处追着粮食跑的皇帝呢?不管怎么样;宗这句话说的还是不错的;如果一个皇帝真的成了丐帮帮主(还是净衣帮)的话;那他的子民的确会产生怨恨情绪;尽管他也不可能与收成不好的百姓一起挨饿;但起码他没有一走了之。而由对外政策来看;宗虽然不能称为雄才略之主;但处理这些事情还是胜任的;比后来的睿宗要稍强。无疑;历史给他的定位并不十分公平;原因就出在对内了。宗十几年的苦难流放生涯;是他的妻女陪着他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正如元稹的诗贫贱夫妻百事哀;他们那个时候是连贫贱夫妻都不如的;因为他们随时会有杀身之祸。他是皇子;无论在父亲的唐还是母亲的周;他都本应该是万人之上富贵无比的皇子;何况他自己还曾一度当过皇帝;尽管下野的时间太快了一点。他本应该可以给他的妻子儿女们一个幸福的生活;但由于种种原因;不但没能让她们享受这一切;反而跟着他担惊受怕;安乐公主就是在迁到房陵的途生下的;解衣以褓之;名曰裹儿。可以想像;李显对她们是很愧疚的;而当他终于重登帝位的时候;他可以报答她们了。这便是放纵妻女的由来。
宗自己其实也知道她们所做的这些事情;太平、安乐公主各树朋党;更相谮毁;上患之;但他又不能管;不是真的不能;可能多半是不忍。一边是自己的妻女;一边是自己的妹妹。他希望他与她们能够平安地渡过后半生;不想弄出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但事情越发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了;也许最初他只以为;自己的妻女无非要求更多的钱财;更华丽的服饰;更的庭院;更多的追随者……但他不会想到;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母亲那样的才能;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自知之明。所以他笑着拒绝了安乐公主想做皇太女的要求;但这确实是安乐极认真而且极其想要得到的;韦后也想学武则天临朝称制。这母女二人的野心;宗却是不能够给予的。他最后终于不满了;韦后与安乐公主便动了杀机相与合谋;于饼进毒;六月;壬午;宗崩于神龙殿。宗死得很冤枉;也很悲惨;他万万想不到会是自己最亲的人害死了自己;只怕做鬼都不甘心。
事实上韦后母女二人极蠢。在唐朝;虽然女子的地位相对要高于其他朝代;但仍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家族的女眷仍然得不到和男子同等的地位。这也是武则天为什么最终决定传位给儿子的原因。因为儿子即位;在以后的太庙;自己是先皇后或者太后;而自己的侄子如若即位;将来自己只能以姑母、姑祖母的身份侧身太庙;再多几辈只怕就不认自己了。因此;有了宗;韦氏是皇后;是太平公主、相王李旦的嫂子;如果宗死了;而即位的又不是她的儿子的话;那么韦后的地位就肯定会下降。至于安乐公主;即使她皇太女的美梦成真;将来真的当起了女皇;但她的继承人问题也会十分混乱;用西方的那种女皇制度来解决问题;可不可以呢?估计多半是行不通的。总之;宗一死;韦后失去了丈夫;而安乐公主失去了父亲;她们失去了对自己最有力的保护伞;今后;李隆基等人再对她们下手;就毫无亲情上的顾虑了。而我们对照一下武则天的话;她是绝不会傻到杀害自己丈夫的尽管现在有人认为高宗最后是被她谋害而死;但我觉得那并不可信而在杀了两个儿子之后;武则天却没有再杀自己另两个儿子。何况从势力上来讲;韦后母女;又怎能与武后相比呢? 二
(清)袁江《沉香亭图》。沉香亭是李隆基作亲王时的官邸兴庆坊里的建筑。
宗死后;韦后秘不发丧;召诸宰相进宫;然后派亲信统领人马围住长安。但纸里包不住火;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必是知晓了其的秘密;她们草拟了一份遗诏;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旦参谋政事。这份遗诏遭到宗楚客等人反对;认为相王辅政;于理非宜;且于皇后;嫂叔不通问;听朝之际;何以为礼!他们所说的确在理也在礼;苏瑰虽然以遗诏的名义来反对;但宗楚客等人一发怒;他也没办法;只好让相王李旦做太子太师这个位高却无权的虚职。可是相王毕竟是高宗的儿子;单凭这一点他就有很高的人望;就有足够的政治资本来让韦后既怕他又不能太委屈他;既然韦后想要从众望;那就只好给相王加官进爵。于是几天后;韦后正式公布宗逝世的消息;立十六岁的李重茂为皇帝(殇帝;也称为少帝);改元唐隆;加相王为太尉;同时把相王的长子成器由郡王进封为亲王;封号为宋。太尉是三公之一;汉朝时相当于总司令;但到了后来;太尉就成了一种荣誉称号;实际上根本没有权力;所以相王的这个太尉还不如他儿子从郡王到亲王来的实惠呢。不过;成器却没有成器;后来基本没帮上什么忙;因此也算是白封了。而相王的作用;其实也就相当于一块招牌;其他忙也没怎么帮上。所以韦后封这几人的确不算是失策;只是她没有注意到另一个人;那就是相王的第三个儿子李隆基。
众所周知;高宗和太宗很不像;而高宗最后存活下来的两个儿子;也没看出来和太宗有多像;倒是太宗的这个重孙李隆基;确有乃曾祖父之风。《南部新书》(宋人钱易著)记叙了这样一件事(《唐语林》及《说郭》也有相关记载):开元皇帝为潞州别驾;乞假归京。值暮春;戎服臂鹰于野次。时有豪氏子十余辈供帐于昆明。上时突会;座有持酒船唱令曰:今日宜以门族官品。至上;笑曰:曾祖天子;祖天子;父相王;临淄郡王李某。诸辈惊散。上联举三船;尽一巨觥而去。
这件事不管真假;确实很有意思;很能展现李隆基要强、不肯服输的性格。不过;由于他是李旦的第三个儿子;按传统就算继承李旦的家什也轮不到他;因此青少年时期的李隆基并不太受人重视;至于唐书上写的什么黄龙白日升天;什么占卜吉;只怕附会编造的成分比较一些。但当时确实有两件事情像是在暗示着什么;一件是李隆基所居里邑名为隆庆;家以讹传讹都把隆说成是龙;另一件就是韦后改元唐隆;从取义上看;表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唐代兴隆;或者联系一下韦后的野心;说不定是代唐兴隆之意。这两件事都与隆有关;而李隆基的名字又有这个隆字;因此;这就给了李隆基一个心理暗示天意就是要我李隆基成功啊……事实上;这些不过是巧合罢了。
当时韦后集团宗楚客等人密谋想要害死殇帝、相王和太平公主;这样他们就可以真正掌权而毫无羁绊了。但这时;他们这一方出了一个叛徒叛徒的危害性有时远比敌人得多;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往往因为有了这种人的出现;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兵部侍郎崔日用;一直以来是韦后集团的人;和宗楚客也极有交情;但当他得知宗楚客的阴谋以后;却担心自己会因此遇祸;就派一个僧人去向李隆基报告。派僧人前去;目的无疑是为了隐蔽;而当时崔日用不找相王;不找太平公主;专找李隆基;可见李隆基平日也是不老实。的确;李隆基阴聚才勇之士;谋匡复社稷;这倒很有些像李世民在太原时的作为。不过很多人认为李世民是受李渊指使;至少李渊是知情的;而李隆基的行为完全是由他自己决定;李旦是当真不知情。这或许与年龄有关;太原时的李世民;不到二十岁;而李隆基此时已是二十六岁了;太宗二十六岁时也是背着父亲在干私聚亲信的事;并于两年后政变。那么这一次面对眼前这个僧人;李隆基是如何决定的呢?
李隆基当然不会让机会从手边溜走;但他自己的力量也并不足以支持他完成整个事件;这时他想起一个人此人并非他的父亲;而是他的姑母太平公主。
可以说;李隆基看人相当准确;太平公主多少也算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找她算是找对人了。众所周知;太平公主是唐朝一位很了不起的公主;很能干;有其母之风。现在电视上也总提到她;不过相对而言;《明宫词》里的太平过于善良且正义了;倒是那个《神探狄仁杰》里;密谋害死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