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土下的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公元前221年开始,秦始皇下令北筑长城,派大将蒙恬引兵30万与匈奴决战,令匈奴弯弓之士不敢报怨;南修灵渠,深入蛮荒百越之地,国土也随之延伸至大海。。。。。。一个公元前最伟大强盛的帝国由此建成。
  今天,在太空遨游的宇航员们遥望地球,不用借助任何仪器,所能看到的唯一建筑就是秦始皇命令修筑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国防工程——万里长城。
焚书坑儒
  公元前213年,一场熊熊大火把整个首都咸阳城映成了红色,火堆里燃烧着的不是别的,而是一堆堆的简牍,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秦始皇如此憎恨这些不会说话的死物呢?
  《史记》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前213年,志得意满的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宴会,听着诸位大臣们极尽华丽的赞美之词,皇帝非常高兴。就在此时,一个名叫淳于越的大臣站了起来,他批评秦始皇废除封地,设置郡县的做法,认为一旦朝中发生篡权之事,始皇帝将无以自救。他还讥讽到:“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听到这样的言论,本来兴高采烈的始皇帝大为震怒,脸色极为难看。看到这种情况,丞相李斯向始皇帝提出了焚书的建议。焚烧的主要内容包括:除《秦纪》以外的所有六国史书;《诗》、《书》、百家语等个人藏书。。。。。。。
  建议被批准了,于是,一场对传统文化的大屠杀拉开了序幕。“愿将万字平戎策,换的东家种树书”,大量的六国史记在这场运动中被焚。正是由于缺乏文字的记载,我们至今还不能完全搞清楚战国时期的详细纪年,对先秦史的研究只能从断编残简中获取信息。
  “焚书”事件发生后,民间到处都是始皇“专任狱吏”,“乐以刑杀为威”,“贪于权势”等等的评语。秦始皇听说后大为不满,立刻派御史前去追查,总共逮捕了460多个有诽谤嫌疑的儒生,全部在咸阳城活埋。史书把这两件事情合起来,称为“焚书坑儒”。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焚书坑儒”的真实性今天已不可考,但种种施政措施表明,此时的秦在政策上已经偏废了民主建设,开始过多的依赖严法制国的方法了。
巨星陨落
  人世间欲望的巅峰,无非是做一位叱咤风云的显赫帝王。然而,无论是帝王还是平民,都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对于登上权力巅峰的君王来说,羽化飞升是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大部分烦恼的根源。
  在秦始皇统治下,中国疆域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北至阴山,南达南海,成为两千多年前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为了能更好的感受征服后的快乐,好大喜功的秦始皇从公元前220年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巡视,并从此欲罢不能。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前往泰山封禅,并命令李斯做歌功颂德的碑文刻在泰山的石碑上。
  公元前218年和公元前216年,秦始皇在首都咸阳和东巡途中先后两次遇刺,但这仍然没能阻止他继续巡游的兴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开始了他的第5次,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巡游,这一次,始皇“出游会稽,并海上,北抵琅邪(今山西东南部)”,随行的有他最年幼的儿子胡亥、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等一行人。在离首都咸阳剩下一千多里路的时候,秦始皇突然暴毙,结束了自己刚刚50岁的生命。
  秦始皇绝没有料到,这次出巡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而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他死后不到两年,这个他一手缔造的庞大帝国也随之陨落。。。。。。
  翻开中国历史,再没有哪一位皇帝象秦始皇这样令人深思、褒贬不一。尽管秦帝国的辉煌只是昙花一现,但它盛开那一瞬间的美丽,让整个世界屏住了呼吸。
  “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即除,岌岌乃亡”,秦始皇用他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带给我们一个跃动贲张的年代。尽管我们今天有理由诘责他的暴政和对传统文化的摧残,但作为一个先驱,一个拓荒者,他的思索,他的短命,他的悲剧,不也同样是一份沉甸甸的遗产吗?
  
第三章 初探地下兵团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屈原《国殇》
硕大无朋的坑
  1974年7月初,国家文物局接到李先念副总理“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护这一重点文物”的批示后,立刻会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陕西省文物主管部门的领导、专家一同考察了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的秦代陶俑出土现场,并决定由陕西省立即组织考古队进行发掘。
  1974年7月15日,秦俑考古队首批专家一行4人开始进驻考古现场,他们是:袁仲一、屈鸿钧、赵康民和崔翰林。他们的心中都怀有一个疑问,这些距秦始皇陵1。5公里处发现的陶像会不会与传说中的秦始皇陵墓有某种关系呢?
  一开始,考古队员们并没有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大家觉得工作量应该不会很大,几天就可以完成了,然而,一切都和人们预想的不太一样。
  在现场,专家们看到,已经挖开的俑坑竟然大的找不到边,土地凡是有断面的地方,都出现了红烧土的痕迹,红烧土与木炭灰是考古工作的指南针,在专家们眼里,它们往往是高规格陪葬坑的标志。
  考古队员们将这个已经发掘开的俑坑命名为“一号坑”,现场工作在紧张的气氛中有条不紊的展开了。
  一个个问题摆在了专家们的面前:
  这个土坑到底有多大?
  红烧土的范围到哪里才是尽头?
  这个世上怎么会有不见边际的土坑?
  ……
  其中最关健的问题是,这里的地下究竟埋藏着怎样的秘密?
到底有多大
  当试挖掘工作开展到两个星期的时候,专家们对早先估计的俑坑规模产生了怀疑,有的人甚至对自己的考古知识都产生了质疑。因为这么久过去了,俑坑的边还是完全看不到,是不是探测出了什么错误?怎么会有没有边沿的坑呢?在中国的考古史上,还从来没有挖掘过规模如此之大的俑坑,自然也就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专家们使用,经过一番商议,大家决定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搞清楚俑坑到底有多大。
  此时,西北大学74级考古专业的师生作为后备力量也进入了发掘现场,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试挖掘后,在960平方米的范围内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其中包括与真人真马1:1的陶俑陶马共计500余件,陶马24匹,木质战车6乘和相当数量青铜器。
  而在探测方面,考古队员们以村民们的打井处为基准点,采用十字交叉法和梅花点相结合的探掘形式,将探测范围逐步向四周扩大。他们用一种叫做“洛阳铲”的考古工具探测着地下深埋了2000年之久的秘密,这种铲据说原本是古代洛阳一带的盗墓贼发明,用来探测墓穴中是否有值得盗窃的东西,没想到到了现代,它反而成了考古挖掘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物尽其用”也许是对它最好的脚注。
一号坑的规模
  1975年6月,当最后的钻探结果出来时,现场的考古人员都惊呆了。他们探测出的是一个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的俑坑!这个俑坑方向为南偏东83度,西端距离秦始皇陵外城东墙1225米,和秦始皇陵内城东北角基本在一条直线上,属于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的大型兵马俑坑。根据已经挖掘出土的陶俑、陶马的排列密度估算,一号兵马俑坑内大约埋藏有兵马俑6000余件,战车数十乘,各种青铜兵器数10万件。是一个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的联合编队。
  规模如此宏大的地下军团的问世,在中国考古史上还是第一次。透过西杨村那口挖了一半的废井,考古队员们分明触摸到了一个神秘的地下王国,如果当时打井的位置稍稍偏离,2000多年前的历史将依然混沌。
  根据一号俑坑已经出土的带字文物,专家们初步断定这个俑坑是秦始皇时代建造的,并且和不远处的秦始皇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专家们最初的疑问终于揭开了。可是,这片一望无际的黄土下面,还会不会有别的惊喜呢?
发现新俑坑
  1975年7月21日,新华社向全国播放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发掘的消息,整个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这一片有着悠久文明的西北大地,历经2200年的沧桑,浩浩荡荡的兵马俑终于从地下走到了世人的眼前,开始接受人们的检阅。
  1975年8月,国家决定开始建设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1976年1月,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1976年4月,在距离一号俑坑东北处不远的一块空地上,正在进行施工前的地基钻探,按计划,这里要修建一处职工宿舍。就在这时,不寻常的事情发生了。钻探队员们发现了这里地下有夯土层的存在,一时间,整个工地鸦雀无声。此时,距离兵马俑一号坑的发现已经过去了整整2年,在这2年的时间里,考古专家们几乎踏遍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但都一无所获。这一次,地下埋藏的惊喜又会是什么呢?
  考古队的好运气似乎来了,仅仅过了1个月,他们就在距离一号坑西北处不远的地方,又发现了新的俑坑,顿时,整个工地沸腾了,人们的好奇心空前高涨,急着一窥地下的秘密。
  专家们把新发现的两个俑坑按照发现时间的先后分别命名为二号俑坑和三号俑坑,此时,整个工地的人员已经分成了三个部分:基建,钻探,发掘,所有工作都在井然有序的进行着,离迷底越来越近,人们的心情也越来越忐忑,所有人都急于想知道,在这片黄土之下,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些什么呢?
二号坑和三号坑的规模
  考古队员们在极其简陋的环境下,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在长达16个月的发掘后,揭开了二号俑坑的真面目。这个俑坑东西平均长约96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