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镜录略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驼驴重楚,把痛苦挂在屁股后面一道走。然后再说,你看我多伟大,拖着那么多责任。

 

  以前我曾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死后去见阎王,阎王一查他上辈子做得还不错,还可以投胎做人,但是寿命只有二十年。这个人一听就向阎王讲,拜托我不去了,你叫我去投胎做人,才刚长大,就在二十几的黄金时代就要死了,这有什么味道呢?无论如何求你老人家给我加点寿元。阎王说:我没办法,帮不上忙。但是这个人拼命地要求,阎王很讨厌而且公事又忙,就讲:你吵什么呀!啰嗦!你在旁边等着,看有哪一个不要命的再把他的分一些给你吧!最后有一个家伙一来,阎王一查说:你不行啊!你很坏!你要投胎做马二十年。那个人一想做马那么苦,因此摇头说:故然我已经错了,但求你老人家给我减一点吧!阎王说:不行啊!这个我做不了主。但是他拼命要求,阎王一看说:你觉得寿命太长,他觉得寿命太短,你俩私底下商量,跟我没有关系。

 

  要做马的跟那人商量:老兄我把十年马的寿命给你,我去做十年马,你去做三十年蛮好的!这个人已经有三十年的寿命了,还站在那里等。

 

  等一下有一个人来,阎王一翻薄子说:你这个人坏极了,要做牛二十年,最后还要被绞成碎肉包饺子。这个人一听说道:我懊悔啊!能不能让我少做十年牛。阎王说:你去找那个人商量看看。这个牛说:老兄我给你十年,我做十年牛。这个人已经有四十几的寿命了,阎王说:你可以走了。这个人说:我做人四十几才到中年就要死掉,我在这里不妨害你办公,让我多等一下,看有没有不要命的再给我来一点。

 

  又有一个来了,阎王一看:不行!你坏得很,变狗二十年。做狗的也要求分十年给他。最后来了一个,阎王一看:这个人爱动脑筋、心思多,但没有大好也没有大坏,变猴子二十年到山上吃果子去!这个猴子想想也不好玩,也要求分了十年给他。阎王说:你已经有花甲子年大寿了,可以滚蛋了!于是就把他给赶走了。

 

  所以,我们真正做人二十年;后来结婚是做马的阶段,给人骑在上面拿鞭子赶;三十到四十岁,孩子生了一堆是做牛的阶段拖着走;四十到五十岁,儿女长大了变成给儿女看门,是做狗的阶段。到了五十到六十岁时,连看门都不要你,只好在公园晒晒太阳、抓抓痒,就是做猴子的阶段。

 

  在坐的各位很多都是在做牛、做马的阶段,这就是驼驴重楚。人生就像骆驼、驴子及牛一样,后面拖着一大堆,然后就觉得自己很伟大,人生责任如此。这个 “楚 ”,就是苦楚。 “饿鬼饥渴 ”,你告诉创建人生的境界,现有的就有驼驴重楚这些痛苦,而死后的果报就是饿鬼饥渴。 “不名为苦 ”,他说这类人,真正的道理听不进去,但是你跟他讲其它的知识他很有兴趣,你要告诉他上面我们所讲的世间上的苦都不算苦。

 

   “痴暗无闻,不识方隅,乃是大苦 ”,没有真正的智慧,没有头脑, “无闻 ”,没有学问。 “不识方隅 ”,人生的方向都认不清楚,这个才是真正最可怜的人生、最痛苦的人生。

    劝君会得真止观 无上佛道弹指间

 

   多闻分别乐。见法法喜乐。以善攻恶乐。无著阿罗汉。是名为最乐。从多闻人。闻甘露乐。如教观察知道。远离坑陷。直去不回。善巧方便。种种缘喻。广赞于观。发悦其情。是名随乐欲以观安心。

 

   “多闻 ”,即学问渊博,融会贯通。 “分别乐 ”,知识多了本会妨碍修道,但是能融会贯通则万法归一不会妨碍修道。 “见法法喜乐 ”,看到一种法即能马上得到佛法的法喜。所谓法喜,即得到法的利益。 “以善攻恶乐 ”,以善业攻击了心理上行为上的恶业。最后达到空的境界,一切无著、无住。无著、无住即是阿罗汉境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阿罗汉境界,是名为最乐。

 

   “从多闻人闻甘露乐,如教观察知道,远离坑陷,直去不回 ”,他说若想修道做功夫,必须先把修道的理论、方法先搞清楚,因此要从多闻而得到甘露。 “如教观察知道 ”,把佛经上的道理研究清楚。 “远离坑陷 ”,那么去修行做功夫即能脱开魔障。 “直去不回 ”,顺着这一条直路就可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善巧方便,种种缘喻,广赞于观,发悦其情,是名随乐欲以观安心。 ”

 

  上一段是讲修止的重要,这段开始告诉我们定中要有慧,是讲观的重要。因此要研究、要观察,因为没有慧的定是属于外道定,这是定与慧的差别。他说,经典上有一类用各种善巧方法、比喻来赞叹于观,即在定中自己要清楚这是什么样的境界。若不在止的境界上所理解的,就不叫慧观而叫生灭妄想,是没得用的。

 

  因此,止与观相当于一部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例如,为何不能心念专一而得止,这个道理要研究出来,若真研究出来,懂得那个理,就马上可以得止。

 

  大家也许会问,你为何不直接讲出来?其实早就讲过了,是你们没有听懂,听了等于没听。因为你们没有慧观,没有把所听到的道理会之于心,没有在自己的心地上用功。要透过别人的语句、文字,直接把语意会之于心,就会听懂了。以上是观的第一种归类。

 

   又善男子。月开莲华。日兴作务。商应随主。彩画须胶。杯不遇火。无须臾用。盲不得导。一步不前。行无观智,亦复如是。一切种智。以观为根本。无量功德之所庄严。善巧方便。种种缘喻。广赞于观。生其功德。是名随便宜以观安心。

 

   “月开莲华 ”,在古书上记载,有一种莲花是在月亮圆满的时候开花。 “日兴作务 ”,太阳出来了,我们出来活动谋生活。 “商应随主 ”,到远方做生意要跟对一个好领队。 “彩画须胶 ”,作画的颜料须要胶合调色。 “杯不通火,无须臾用 ”,如果做陶器的东西没有用火烧过,它仍是泥巴所作成的模型,被雨一淋就坏了。被火锻炼过后才能起作用。 “盲不得导,一步不前 ”,瞎子没有人领路就寸步难行。 “行无观智,亦复如是 ”,心理的行为,起心动念的是非善恶,乃至做功夫的对与不对,自己也要有智慧来观察,光靠老师来指导是不够的。因此修定做功夫没有慧观的智慧是靠不住的。 “一切种智,以观为根本 ”,因此若想开悟得一切种智则必须(需)以观慧做根本。 “无量功德之所庄严 ”,前面讲修止有无量功德,这功德要让它庄严则需观慧。

  比如说一块块的黄金譬如功德,但要把这些黄金材料变成了戒指、项链等,才算是把它庄严起来。同理,止是功德,要把功德庄严则需智慧。 “善巧方便,种种缘喻,广赞于观,生其功德,是名随便宜以观安心。 ”这是观的第二种归类。


             第五十六章 远峰不近看
 

  《宗镜录》第四十四卷,正式谈到 “止观 ”的问题。止观是一切学佛修道用功的基本道理,不论用何种宗派,何种方法,都包括在止观中。止观的成果是定慧,由止得定生慧。

 

  上次根据《宗镜录》的文字,把 “止 ”讲完了,文字上立刻转到 “观 ”的部分。老实讲,把止观的作用、修持的方法,在理论上完全认识清楚了,不管修显教净土、密宗、禅宗,乃至修外道法门,都有办法了!问题是一般修持者对止观的正见不太容易把握。

 

  我们首先说明止。

 

   “止 ”的梵文是 “奢摩他 ”; “观 ”的梵文是 “毗钵舍那 ”。有些唐代翻译的经典,认为中国文字用 “止观 ”二字,意义表达不清,因此直接翻译梵音奢摩他、毗钵舍那。不过,这么一翻,大家又更不容易了解!

 

  止,以中文意义而言,就是如何把心念思想静止下来。今天很多同学跟我讨论到这个问题,所以再提出来仔细研究。

 

  大家学佛或做功夫都想得定,如果认为打坐就是修定,基本观念就错误!打坐不过是修止观初步练习修止的一种方法而已!并非打坐就是定。什么是定?不一定打坐能得定,站着讲话、跑步、在空中翻筋斗都可以定。并非打坐叫入定。如果把打坐、或者打坐睡觉叫入定,那真是自欺欺人!坦白讲,打坐也不能跟 “止 ”划等号。

 

  大家打起坐感到最困难的,就是思想意识停止不了,因此想尽办法停止思想意识。这在基本上就犯了极大的错误!我们要晓得,人的思想意识停止不住的,世界上第一等笨蛋才干这些事,连第二等聪明人都不做,何况第一等聪明者。要把自己思想意识定住在一点,做不到的,这是什么道理?我经常跟大家说,心理作用同力学原理是一样的。譬如捏拳,捏的愈紧愈痛愈难过,就想赶快放松。因为向心力过强,离心力必随之而起。为何一个东西捏紧会爆炸?向心力到达极点,离心力便起而爆炸。所以,想要把念头空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愈阿弥陀佛,陀佛阿弥的事情就跟着多了!一下子想到茶叶没有买、那件衣服没有洗干净、那个人欠我十块钱 ……什么都想起来了!你如果不想把心念压紧,什么都想不起来。然后,你有时候想,认为自己方法很高明,什么都不用,既不念佛也不念咒、也不做什么,只是静坐、空啊!你哪里空得了?愈空,离心力一大,向心力集中,你越想空,越空不了,什么事都想起来。你真空了,一定看得很清楚。譬如大家看房间里的某样东西,被桌椅挡住看不清楚,搬开桌椅,房间一空,什么都看清楚了!哪里有一点脏的、黑的,清清楚楚,那是必然的。

 

  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