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镜录略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上所讲的十种义,义就是原理,修持的原理与定的原理。这十种原理有一个共同的大原则, “一聚法界缘起相即自在 ”,整个法界是因缘所生,它所呈现的现象,在诸佛菩萨成就应用的时候有绝对的自由,顺行、逆行皆是他的权变。所以大权菩萨彻底成就地懂了这个道理,善于通达这个作用,没有障碍。

 

   又经且约根境相对,亦应境境相对,谓色尘入正受,声香三昧起。

 

  又依经典上说 “且约根境相对 ”,生理上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外境色声香味触法(即物理世界),上次已经在《华严经》内义上提过 “根境相对 ”。他说现在也要引用 “境境相对 ”,每一个境界对境界。换言之,以现代观念来作说明, “根境相对 ”四个字,是在我们生理与物理世界相对的中间,求证佛法的一个答案。而 “境境相对 ”呢?这个境不一定指物理世界物质的作用,物质与精神各有各的境界,比如我们看婴儿经常有他的境界,一会儿笑、一会儿皱眉头生气,你不能说婴儿没有思想。有些人在梦中又哭又笑又翘嘴,他有他的境界。精神病人也有他的境界。诸位在坐的人,尽管身体坐在这里听课,心里还是另外想到某一件事,有自己的境界。所以说境境是相对的,先要了解这个境界,这个境界也可以说是心境、意境,意识上的境界,也指物理的境界。 “境境相对 ”是讲色尘,色尘是物理世界。譬如今天男女老少穿着红黄蓝白黑的衣服齐聚一堂是一个境界;听到讲《宗镜录》的声音是个境界,这个境界就叫色尘的境界。现在每个人的身体是物理世界的因缘所凑合,因缘凑因缘,构成了这个现象。这个现象在佛学名词笼统地说就是色尘,也就是色法,物理世界的尘也可以代表物质。佛经用中文释译 “尘 ”这个字,翻译得真是无话可说、无懈可击,没有办法再翻译了!不管清净的东西,不清净的东西,对本性光明都是障碍,物理世界的一切都是尘,红尘、灰尘,总而言之谓之色尘。

 

   “色尘入正受 ”,这不是我们所能了解的境界。一般修显教、修小乘是避开人世间的色尘,所以小乘是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大菩萨的境界则不然,他可以在色尘中进入定境,入到正受三昧, 小可以在声色场中,歌厅舞厅,乃至于在战场上炮火连天中出三昧,或者可以在那个时候入三昧。物理世界的变化对他毫无障碍,不需要另求清净,这是华严最高的境界。不是普通显教也不是小乘的境界。


              第六十九章 眼外青山心底峰
 

   复应根根相对,谓眼根入正受,耳根三昧起等。

 

  利用六根入定、出定。有些人以眼观空或观光而入定,禅宗里有个故事,传说过去禅堂有一堂人全部入定,七天七夜坐着不动。后来有一个老修行问: “为什么不叫他们出来? ”怎么出嘛!叫也叫不醒、又不能碰,碰也不动,结果在每个人耳边一敲引磬就出定了。此所以后来庙上非常注重引磬的缘故。这是必然的,由眼根入正受,耳根三昧出定。至于从科学层面研究,为什么入定必须在耳边敲引磐而出定?什么道理?那么闹钟、电话铃声的效果如何呢?二者与引磬绝对不同,当然,这要有入定经验的人才会晓得。大家平时留意,每个环节都是大问题。

 

   云色性难思等者,即色等总持,是色陀罗尼自在佛等。

 

  这都是华严境界,到此佛说的都是心物一元极高深的道理。 “色性、色法 ”是佛学名词,四大(地水火风)属于色法,物质世界的物质在佛学中属于色尘。在唯识学中再深一层分析有所谓有表色、无表色。有表色是可以表示出来的,例如青黄赤白黑 ……等七彩的颜色。无表色是抽象的境界,譬如意识上的思想是无法表达的;又如电子、原子、核子,只有专门学科学的在实验室中才能理解,电子分解到最后还是空,超过可以表达的作用,几乎到了无表色的境界,在物理学上称为 “能 ”,它无法用现象表示出来,可是它有这个作用。

 

  还有,意识中所生的色(物质世界),等于意识到了心物一元的状态。譬如梦中的意识思想可以生起另外一个人物或世界。一般来说,佛法里小乘、大乘等显教,偏向于心的表达,亦即从心性方面入门,然而事实上,到了最高处,不一定靠心法入门,藉着物理一样可以到达。当然今天自然物理科学的研究,相对于佛法来讲,还只是在起步阶段而已!说不定几个世纪以后,人类也许会在物理方面能直接达到形而上,这不是不可能,而是很有可能的。固然现在还不能断定人类的智慧真能到这么高的境界。

 

  所以,色性本身也难思议,这一点青年同学特别注意!一般佛书都说佛性不可思议,现在这里告诉你,色性也不可思议,物质世界的东西与形而上道一样神妙不可思议,你不要轻视它,当然,也不可偏重物质,二者是一体的两面。

 

  因此, “色等总持,是色陀罗尼自在佛 ”,色法,它本身就是佛,特别注意!色法本身就是佛。很明显地,如果不做科学讲法,而以普遍性的讲法面向生活层面、教育程度不相等的人说,色是陀罗尼自在佛,泥巴是地大,泥巴塑的佛像我们要拜,因为色的活动,它就是佛嘛!没有错!那样解释也对,但是很粗浅。进一步解释呢? “色等总持 ”, “总持 ”是佛经翻译的名词,比如 “南无阿弥陀佛 ”一句佛号,现在极为普遍,似乎是显教法,实际上是密教。 “阿弥陀 ”三个字就是总持法门,通常不翻其意,若翻译则是无量寿、无量光的意思。

 

  为什么不翻译?因为无量寿、无量光只能勉强表达 “阿弥陀 ”三个声音的一部分,无法表达全体。其实 “阿弥陀 ”三个音就是总持一切的法门。 “色等总持 ”, “总持 ”就是陀罗尼,陀罗尼就是总持,总纲的总纲,以现代观念不叫总纲,叫中心的中心,它的本身就是佛。

 

   亦应云分别眼性难思有眼陀罗尼自在佛等。

 

  因此我们身体本身每一个部分也有一个佛,譬如眼根的功能,眼神经、眼球等,其本身也是不可思议。现在医学、科学再发达,能医治许多眼疾,但是却治不好近视跟,眼睛本身有不可思议的业力。这一代人的眼睛业力重,近视眼特别多,慢慢地聋子也会多起来,因为电视、收音机发达,噪音危害愈严重。现在近视眼戴眼镜,将来耳朵毛病可能要普遍地戴耳机,未来人类也许全身都要借助各种仪器!

 

  眼睛有不可思议的功能,你懂了这个道理以后,就知道父母所生的这对肉眼,经过修持可以发神通而具备五眼,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又眼中云性空寂灭,即眼之度门。

 

  有些人悟道就是靠眼睛一看东西而悟道,譬如密宗的修法,专门利用眼睛观看佛像或观一朵花,现在则可以利用现代化或科学化的设备。我理想曾有此构想,在一个房间装设物理的配备,配合光线等等,但是一算钱不得了!不过人一进到那种环境,自然可以到达念头、杂念不起的境界,不是不可能,原理就是 “眼中云性空寂灭 ”,眼观色,当下可以进到性空寂灭的度门,靠眼睛就可以得度成佛。

 

   眼等本净,亦应云色等度门。色等本净,不唯取相为染,无心为净而已也。

 

  拿眼睛来讲,眼与色二者本身就是净土,色是眼睛前面相对的光,它们没有什么脏或不对。那么走在街上眼睛多看人家一跟,人家会拿刀捅你,为什么?因为看你讨厌。其实眼睛本身无善恶,眼睛观色法是本净,这是个度门。所谓 “度 ”就是利用这个方法修持可以成佛。 “度门 ”是佛学名词。因为眼睛本身是净土,它无所谓善恶、是非,也无所谓美丑。一个好看的东西,看惯了也平常;一个不好看的东西,看惯了也很美、很可爱。所以眼与色本身都是净土,不净的是你意识分别所生,眼识起了作用,与意识一搭配而起善恶、是非。

 

  因此说眼、色本净,也可以反过来说,色等本净,取相为染污,执著相就是染污,只要此心不起分别,无心当下就是净土。真达到无心、无色相,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就是极乐世界,琉璃为地,一道清光、一片平静。

 

  所以说 “无心为净 ”。什么是净土?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是无心,无心是为净。

 

                      活在有没有之间的人生

 

   又以《智论》三观束之,分别色相等是假名观也;性空寂灭,是空观也;此二不二,色性难思,中道观也。

 

  再说,以《大智度论》般若宗的观点来说,以三智三观的道理来约束这个理论。在天台宗的理论,眼睛能够分别色相就是假观。而我们知道色尘本净,意识不起分别,眼睛观外面的境界 ——色尘,不起作用,性空寂灭,这就是空观。空观并不是究竟,你落在空的意境上还住在空。 “此二 ”,空与假, “不二 ”,并非二分。所谓假是代表有,世界上一切的有都是假有,我们现在活着的生命,这个肉体都是你的假有,因为你占据了它,活八十岁就租用八十年,并不是属于你,只是暂时归属于你使用。所谓身外之物,这个肉体上面的衣服更不是我的,是我们假体上面的假东西,等于假中作假,这个世界一切东西都是假,没有一样是真的,因为我们生命所有一切都是假借来的,没有一样属于我之所有,所以说假观就是有观。

 

  这个世界的有是假有,空是真空。不过严格来说,也非真空,对于假来说,勉强叫真空,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