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面两句话 “直下相应,无先定慧 ”是顿悟;若不能顿悟则退而求其次, “我就是佛,一切不管 ”,再做不到,不要吹牛了,只好走渐修的路子修定、修慧。
他说定是自心之体,此心本来定,为什么不能定呢?后天的习惯染污了,所以此心不定。
智慧是什么?智慧是由 “体 ”上起的用。什么是体?什么是用?多数人误解了体用二字的意思,体、用是古文,以现代的观念来说,体等于 “能 ”,譬如电灯会发光、播音器会发音、电动汽车会走动,这些都是电的用,由本能起的用可以有多项用途,但是这些用途只有一个来源,也就是电能,而电能就是所谓的体。所以说,定的境界是自心的体;智慧是自心的妙用。
先认清楚定之体、慧之用,却又不能执著这两句话,进一步还得认识 “定即慧故,体不离用 ”,定就是慧,因为体用不二。通常在散乱中用的思想,不算是慧,较好的只能叫做聪明。定是有层次的差别的,譬如四禅八定、九次第定,依宁静的程度而区别,好比一杯清水有不同程度的清净,真到了如来大定,如同纯清到底的清水一样,本身清净到了极点,就能照见万象,所以定本身就是慧,这是讲大定。因此心境稍稍宁静一点,就发起一点慧。
《笑禅录》中有个笑话,一对老夫妻学禅打坐,老婆婆原来反对老公公搞这一套,被逼得没办法只好跟着老公打坐,坐了以后突然告诉老公, “禅那 ”真好啊!真管用。老公一听,老婆大概悟了,问好在哪里?她说某人二十年前欠我十块钱,一打坐就想起来了!
高明的人透过这个笑话就了解什么是禅!心境一宁静,过去、未来的事全会了解,这是慧的发动,不过,若被慧动抓走了又变妄想,不执著就是慧。所以说,定即慧故,体不离用。大家不要以为入定以后什么都不知道,没有慧叫什么学佛!脑子变木头,那又何必学佛?越定慧力越大,能够无所不知,就是佛智慧的成就。
再进一步, “慧即定故,用不离体 ”,真正的大智慧成就一定是有大定力的人,所谓智、仁、勇三者是不分的。大智慧成就者自然在大定,理透了就得大定。譬如普通人看一样难吃的、苦的东西,不会想吃,那是慧知道,知道了当然放下,慧就是定,放不下的是你笨,所以说慧即定故,用不离体。
“双遮则俱泯 ”,不谈定,不谈慧;既不管有,也不管空,空有俱遮,你叫他佛也好,非人也好、人也好,两样都没有。
“双照则俱存 ”,两边都不挡掉,定慧圆明,定中有慧、慧中有定,体用相成。修定者,理不透(无慧)修不成。反过来讲,佛学搞得再好,定力不够,一点小习气都改不掉,那学什么佛?不要自欺了!体用两个是相成的,遮、照皆障碍,两面要丢下都丢下;要提起都提起,这叫无碍。所以定与慧是渐修第一步必须做到的,要想成佛作祖,任何一部经典、任何一个修法都是这个原则。
下一页:第八集
第八集
第七十一章 天叹情路绕地长
第七十二章 大好山水误禅心
第七十三章 千功输一骂
第七十四章 跨鹤出银笼
第七十五章 开掌大千小
第七十六章 性情烹造化
第七十七章 无心好像照天镜
第七十八章 有心鬼神看透你
第七十九章 秦镜照影两重虚
第八十章 月眉弧下别点睛
第七十一章 天叹情路绕地长
所以《法华经》云: “ 以禅定智慧力得法国土 ” 。又云: “ 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 ” 。
《法华经》上说,要想成佛必须先修禅定。禅定并非禅宗,二者有所差别。由禅定中得到智慧的力量、得到法身、得到佛法净土,此称法国土。比如净土宗阿弥陀佛的净土,即是法国土。
“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 ”。当法师弘法的人,要想度一切众生,必须定力、慧力庄严。所谓庄严,不是现代建筑的装潢气派,那是假庄严;真庄严必须定慧成就,才有资格度一切众生。
《华严经》颂云: “ 众生惑见恒随缚,无始稠林未除翦;与志共俱心并生,常相羁系不断绝。 ”
颂和中文的诗一样,有长短句。为什么祖师们作的经偈叫偈而不叫诗?因为以文学标准来说,偶不合音韵,不够诗的标准,但是格式又像诗,所以另创一名叫偈,白话、文言均可作偈。
“众生惑见 ”,惑、见是两个名词。我们为什么不能成佛、悟道?因为有惑,被迷住了,不知道就是惑。惑有见惑、思惑。见惑就是现代所讲的主观的成见、意见或观点;被见惑所困就是所谓的 “我见 ”。思惑是贪瞋痴的妄念不能清净、被障碍住。见、思二种惑构成了习气,习气就是结使。人的主观成见和私欲用惯了便成 “结 ”,久而久之使意识思想形成一种形态,而且非常坚固。以心理行为做严格的分类,这种结使有九十八种之多。结使不能断,连小乘的果位都证不到,不要说大乘的菩萨道了!惑也叫惑业,这个业力永远把你捆绑住。学问越好的人,见惑越厉害,也越难成道。那学问不好的呢?是水泥一坨,头脑不空灵,思想没有智慧,属于思惑中的无明、愚痴重,因习气业力转生使脑子笨,也没有办法成道。
“恒随缚 ”,一切众生永远被惑见捆绑住。所以说究竟成佛是一个观念问题,一念转变,万法唯心。
“无始稠林未除翦 ”,无始以来的惑见像原始森林一样,浓浓密密、一重重地把你遮住,使你上不见天日。每一个人生来习气不同,观念不同。有些人爱笑、有些人爱哭,有些人爱骂人、有些人喜欢恭维人。个性不同,各有习气,这都是无始以来惑见的稠林把你罩住了!所以修行要转识成智,此习气转不了,没有希望的。
“与志共俱心并生 ”,无始以来,不只此生,多生累劫惑见的业力,配合意志共同与生命俱来。每个人的个性在未出娘胎时就已经有了。有些老妈妈生孩子的经验多,就知道每个孩子个性不同。有些孩子在肚子里开运动会,拳打脚踢,有些个性很文静;有些爱哭爱闹的连母亲的的情绪也受影响。
惑见的稠林与生命的意志俱来,和后天的心理作用并生,跟着生命而变化。所以学佛的人把现有的心理习气转变了还不算数,最难的是把无始以来习气的根转变过来,才算成功,这是非常困难的!现在把你关在这里打坐,坐二、三个月,一天到晚瞪起眼睛看着你,你蛮乖的,那是假的,无始以来习气的稠林去不掉的,遇缘迸发,碰到外在环境一变又爆发了。
“常相羁系不断绝 ”,无始以来这股习气、烦恼,永远把你羁绊住,断不了,使你跳不出生死。
但唯妄想非实物,不离于心无处所。
同学经常问妄想怎么去?妄想不是一个东西,妄者虚妄也;虚者不实在,它没有一个东西,是不实在的、假的。我们思想本身就是空洞的,所以叫妄想。既然是妄想,你何必再费事想办法去除妄想?这叫吃饱饭没事做,你想另用一个方法去除妄想,也是一个大妄想。可是有些水泥做的脑子,他就是点不通。当法师的只好因材施教,告诉他先吃素七天。来问法时,洗澡洗干净,带些供养来,跪着,慢慢求。过三个钟头再传你一个法,法多得很,爱怎么传就怎么传,然后慢慢去妄想。其实是拿一个大妄想给你。你抓住大妄想,觉得小妄想清净,还以为有效、有进步!人不自欺就欺人,再不然被人欺,根本就是妄想。
所以,《华严经》告诉你,只是个妄想,妄想的本身非实物,它不是一个东西,这句话不在我这里哦!在经典上。
妄想怎么来的? “不离于心无处所 ”,妄想唯心所生,妄想本身就是个妄念,你求佛修道做功夫就是一个大妄念,已经被自己欺骗了!一个人好好地活着做什么功夫呢?打通任督二脉,眼睛看什么境界,那不是学神经吗!这些都是唯心所生,你自己被心所骗。所以佛经告诉你 “不离于自心 ”。那么,心在哪里呢?此心无处所。
道家有些修法说是传你一个道,或者守窍、守肚肠、守丹田。女人守丹田是大危险,容易月经错乱,严重且有血崩之虞,不要乱搞!据我所知,有一些地方乱传!这里是个什么道(指肚肠)?这里是白骨一砣;是肠子,最脏的地方。如果道在这里,我的肚皮算便宜一点卖给你!不要自己欺骗自己!道也不在身体上,一切都是唯心所造,心在哪里?无处所,没有一个固定的位置。说道应该从某个地方开始修已经错误,那是自欺欺人的玩意儿。所以劝各位要看佛经,看了自然懂,自然知道方法:不离于心。
定功有进退 智慧无生灭
禅定境排仍退转,金刚道灭方毕竟。
佛告诉你真话!其实妄念几时去得了?我们学佛最大的困难就是见、思惑去不掉。不要着急,要慢慢做功夫,定力深了,才能排除这些妄想。不过,别以为定力深了,心境绝对清净时就成道了!注意佛经告诉你的话: “仍退转 ”,靠不住的,仍然会退转的,非到达八地菩萨以上才不退转。所以说,即使到达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