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告诉你的话: “仍退转 ”,靠不住的,仍然会退转的,非到达八地菩萨以上才不退转。所以说,即使到达禅定的境界,一念清净,还会有退转时,况且你还有心呢!守着这个身体这里搞那里通,那是道吗?那是在打大妄想,把有限的时间、精神耗在修身体上,爬来爬去,你是变蚂蚁还是变什么?又想转河车引导,没有用的,非出毛病不可的。
真正成佛,心念绝对纯净、纯空,明心见性,要到金刚道灭才行。菩萨从初地、二地 ……到十地还不算数,十地以后要得金刚喻定。什么叫金刚喻定?如金刚之颠扑不破,到六道打滚度众生还在定中,永远不破、不变。金刚道灭除一切烦恼时,就到佛的境界,佛境界无修无证,用不着修,也用不着证,自然无惑了。所以到了第八地以后无功行道,不需要用功,自然在用功。但是八地无功行道还不算数,到达了金刚喻定以后,得了大定、大智慧,到达无修无证,灭一切苦,度一切烦恼,才算登彼岸,才是 “金刚道灭方毕竟 ”。这是永明寿禅师引用《华严经》的一段话,接着又引用《大涅槃经》。
不迎佛骨却参禅的韩愈
《大涅槃经》云: “ 定慧等学,明见佛性 ” 。又云: “ 先以定动,后以智拔。 ”
要想明心见性成佛,除了修定修慧,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这是佛在《大涅槃经》告诉我们的话。
“先以定动,后以智拔 ”。学佛为什么要先修定?好比修定为什么要先打坐,打坐并不是修定,也不是真正修道,只是开始练习修定。定并不一定打坐,你看阿弥陀佛是站着的,站着也能定;跳舞姿势一摆也可以定;讲话、走路也可以定,无往而不定。不要以为打坐闭眼才叫定,如果只有打坐才叫定,我劝你别修了,拿一块泥巴捏一个泥人坐着,几千年也不会动。大家要把定的道理搞清楚。
“先以定动 ”,为什么定要用个 “动 ”字?动者,动摇习气的根本。在思想领域中,烦恼、妄想污浊龌龊,先用定把它净化,转化习气,使习气动摇,所以叫 “定动 ”。那么如何才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呢?靠智慧,定到极点,智慧成就,业根拔掉。此乃 “先以定动,后以智拔 ”。这八个字在中国佛教禅宗史上有一段有名的公案。唐宪宗信佛,但是不懂佛法,只是宗教情绪的迷信,耗费无以数计的人力、财力,从印度迎佛舍利供养。韩愈站在儒家立场批驳,为了一个死了的老和尚的一块骨头而动员国力浪费公帑,如果把那些钱用来替国家作社会福利,可以办多少事啊!韩愈反对得并没有错!然而唐宪宗听不进去,把韩愈贬到边疆,其实他规规矩矩并不反对佛,只是反对当时的佛教与和尚。韩愈到了潮州,与悟了道的大和尚来往,并且供养和尚三件衣服。两人为友,不谈佛法。一日韩愈向大和尚求道,大和尚默而不语。韩愈不明其意,小沙弥三平看韩愈年纪大蛮可怜,为他解惑,在禅床敲三下,韩愈仍不懂,三平便告诉他: “先以定动,后以智拔 ”。韩愈感谢不止,说在小和尚处得了一点好处。师父一听,拿起棍子要打徒弟,骂他多嘴,怪他讲得不好,因为这个是理,到底韩愈未悟入,讲理没有用。
业力与定力拔河
《大智度论》云: “ 禅定为父,智慧为母,能生一切导师。 ”
很多人问准提佛母是不是女的?佛菩萨没有男女相,那为什么称佛为妈妈?佛母者,智慧为母,大智慧成就。所以学佛修道最后的成就不是功夫,是智慧;智慧不到,不会成就。功夫是修出来的,靠不住的,凡修得成功的东西就坏得了!只有一个东西不会坏:不生不灭的大智慧,也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讲不生不灭的大智慧。修行要先由禅定开始修, “禅定为父,智慧为母 ”,只有禅定与智慧能生一切导师,导师就是佛,众生之所以能够成佛,非修定得慧不可。
又云: “ 以业力故入生死;以定力故出生死。 ”
注意哦!想了生脱死,或者死时干脆利落一点,除了修定,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你说打坐算不算修定?不算,如果打坐还要听腿指挥,那不要学打坐,两腿一麻就唉哟下坐,那不是听腿指挥吗?那不叫修定,那叫修腿。打坐只是练习修定的方法之一而已!与定不相干。打坐腿痛是四大业力牵制之故,四大一身都是业力,因业力而病。病由业生,业由心造,因为心不能了,所以说 “以业力故入生死 ”。
“以定力故出生死 ”,要跳出生死,或临死潇洒一点,就要具有定力。先不管悟不悟,说某某人破参,破个什么参?再参也没有用,那不叫参,叫 “跛参 ”,实在太差了!定力都不到,还被生老病死所困。一切众生在六道中轮回,被生死所转,那是什么力量呢?非上帝的力量,也非菩萨的力量,更不是阎王的力量,是自心的业力所支使。接着永明寿禅师引用禅宗的著作:
散男子、散女人对善男子、善女人
故云: “ 禅非智无以穷其寂;智非禅无以发其照。 ”
“故云 ”不是佛经上的,读书要注意,这是永明寿禅师引用中国禅宗祖师的著作,分析得很清楚。
“禅非智无以穷其寂 ”,修禅定功夫时,如果没有大智慧的定,就不能达到涅槃寂灭的境界。什么是涅槃寂灭的境界,也就是智慧的解脱。那么,智慧如何成就呢?
“智非禅无以发其照 ”,智慧的妙用如果没有经过禅定功夫的锻炼,就不能如太阳般照亮天下。智慧是大照明的明灯,非经禅定修持,就无以发其照。
何者?谓禅无智,但是事定;若得智慧,观于心性,即为上定。
“谓禅无智,但是事定 ”,光作功夫,打起坐来迷迷糊糊、舒舒服服地在那里享受,这叫凡夫禅,充其量只是静的境界,还不算禅定。因此,禅若没有智慧的发照作用,只能算是一点静坐功夫而已!与定不相干,这点千万注意!
“若得智慧,观于心性,即为上定 ”,在禅定功夫中,由佛法的智慧达到明心见性,才是上等的定。但上等的定并不一定是禅宗,不要把禅定和禅宗混为一谈,不过,禅宗离不开禅定。此话我已再三申明。
若智不得禅,乃为散善分别慧,若有定,如密室灯,寂而能照,离动分别成实慧故。
“若智不得禅,乃为散善分别慧 ”,你先研究经教的理,佛理搞通了,很有智慧,但是功夫不到、定力不够,妄念一动,或生理一起作用,你就把握不住,纵使把《华严经》全部背得,也抵不住事,此即 “智不得禅 ”,禅定功夫不够。 “乃为散善 ”,如此不能说你不善,算是好了;也不能说你不在学佛,是在学佛,然而走 “散善 ”,不是知止为善。有时善心发了,就阿弥陀佛;有时毛病来了,就 “阿弥陀佛 ”,这叫散善,不是真善。所以佛经上说 “善男子、善女人 ”是不容易的,我们年轻时调皮,把善男子、善女人,谐音成 “散男子、散女人 ”。因此有智慧学问好,没有真定禅定的功夫,只能算是散善而已!仍属人道中的事,这个散善叫做分别智慧、妄想智慧,不是真智慧;不是能得解脱、证涅槃的智慧。
“若有定,如密室灯,寂而能照 ”,智慧若有了定力,如密室中的灯不晃动,永远在清净境界中,照见万法万象。禅定的心镜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这样。
“离动分别成实慧故 ”,这个时候,真得定力的智慧,没有分别心,都照见。照见不是不知道,是知道而无分别杂念。换句话说,杂乱的念头不跳动,此心寂照,这才是真实的智慧法门。
起念现定境 心寂智无边
若定慧双运,动寂融通,则念念入三昧之门,寂寂运无涯之照。
又是一副好对子!再进一步更高明的人, “若定慧双运 ”,定慧如车之双轮,同时连转滚动,有定即有慧,有慧即有定。
“动寂融通 ”,这种人是大菩萨的境界,不一定出世,就在入世、做事的动中永远清净,动寂融会,贯通为一,走的是上乘佛法的大菩萨道,不能拿普通定慧来规范他。
“则念念入三昧之门 ”,已无法用怎么修定,修哪一步功夫这些标准来范围他了,他的起心动念无一而不合于佛法的三昧。
“寂寂运无涯之照 ”,他虽在凡夫界中与凡夫一样在动,但此心永远在涅槃寂灭中,有无量无边的智慧。
禅宗所走的路子就是 “念念入三昧之门,寂寂运无涯之照 ”。
信受奉行正当时
如上种种开示,种种证明,如是调停,如是剖析,削繁简要,去伪存真,以无数万亿诸方便门,皆令一切含生尽入此宗镜。
以上所言种种开示,全是《华严经》、《大涅槃经》、《大智度论》等经论的要旨,我用这种方法将其中修持要点抽出,并有调停组成另一系统,同时为你们解剖分析;削去繁复之言,力求简化扼要;舍去假的,保留真的。为什么说那么多话?无非要使一切含生入此宗镜,明心见性!
“众生 ”是包括了有生而无命,无知觉、无思想的; “含生 ”是含有灵性的生命,有知觉、有感情。唯有含生的生命才能成佛;没有知觉、没有感情的众生不能成佛,只能成为佛的附属,谓之眷属佛,是附属国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