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镜录略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的。什么叫方便?要有方法,必须要懂得用加工的方法,也就是修持。所以打坐拜佛、念咒子,这些都是修行的方便,加工的一种。

 

  不过,你虽然有了方法,今天开一刀,停了三年再去开一刀,也没有用,功力连续使下去才行。所以,你见到、知道这个本体真如的摩尼宝珠,要想真正彻底证到 “一念不生全体现 ”,理论上容易,事实上很难,非修持不可。你只在那边求个清净,终不可得。本性本来是空,般若经这么说。但是什么是空? “空 ”这个字很容易讲,你去空空看,今天肚子饿了,你说我学佛的,饿本空,一下就不饿了,你试试看,有没有这本事?你本来肚子已经空了,又加上一个空,更空、更饿。但是真的悟道的人,做得到吗?做得到的。饿也空,就不饿了,无所谓饿与不饿,那为什么我们懂得空的理而不能证道呢?你没有修持的功夫,不懂得修持的方便。永明寿禅师继续回答:

 

                      善行能发本明耀

 

   真如之法,亦复如是。体虽明洁,具足功德,而被无边客尘所染。假使有人,勤加忆念,而不作方便,不修诸行,欲求清净,终无得理。

 

  我们人性本来个个是佛,为什么我们不能成为佛呢?无始劫来这个染污尘垢去不掉,非要用方法来修治它不可,修行可使它恢复本来的光明。

 

   是故,要当集一切善行,救一切众生,离彼无边客尘垢染,显现真如。

 

   “是故,要当集一切善行,救一切众生 ”,所以啊,应该发大悲心修一切善行,救一切众生,这样才能够脱离无边的苦海,露出真如本来的清净光明, “离彼无边客尘垢染,显现真如。 ”所以叫作客尘,这是中国文学加上去的。本性的光明是主体,外界的染污叫作客尘,靠修行才能把主体显示出来。

 

  到这里的回答,同学们对它满意不满意?大家很客气,我代表你们回答:我不满意。为什么一定要加工修善的,加工修坏的不可以吗?都是加工嘛!既然加工,用刀细切是功,拿斧头来乱砍也是功,为什么非要修一切善呢?那变成教条了嘛!硬性的规定,其理由没有说出来,何以修一切善会有这个加持修行的功能?譬如我们中国文化有一句名言: “行善最乐 ”。行善最乐四个字,大家都知道,平常看了这四个字,大家不大在意,因为把它看成是一个传统式的教条条文,把它当做鼓励人家的话。其实不是的,人的心理非常怪,我们做了任何一件不好的事,心理会不安、不快乐,内心不对劲,这个不安不对劲不是对别人,而是对自己,慢慢脸色神气都会变坏,精神弄走样了。假使你真正无条件绝对地行善,帮助人家,有利于人家,做了一件好事,心境自然非常快乐。那个快乐,不是道理上讲得出来的。

 

  所以,善的行为在中国医学上,或依阴阳家来说,是属于阳的光辉的一面,是开发性的,而恶的行为属于阴性的,它是收缩的、紧张的,会使自己起恐惧感、痛苦感。那么,这个善恶的行为在心理上的差别影响,心理的状况又影响了自己的生理,有这样的严重性。因此,真正修一切善,救助众生,人性的光辉自然发生,智慧便逐渐发起来了。一念善心起,智慧必然开展,甚至立刻就变。这就说明了一种唯心的功能,在善恶差别的作为上,它的作用是有这样大。这个力量只能拿物理的道理作比方,而没有办法用物理学的方法去作说明。因为心的道理的微妙,不是观察物性那类方法所能界定的。这可由你自己去测验看,做一件真正的善事,自己内心有讲不出来的舒服,那一天觉也睡得特别地好,特别痛快。因此如果这样累积善行下去,那个自性的光明,你不要打坐,不要盘腿,都出来了。

 

  盘腿打坐修禅定是消极的行为,不敢去为恶而已,还少积极的善行。所以,菩萨道是积极地行善,你不要打坐,禅定境界一样地到达喔!而且到达得很快。所以对这个道理,我们必须要好学深思,不要认为古人的话,认为大菩萨的话,我们不敢起怀疑,那你就不明事理而迷信了,这样佛是不欢迎的。真正佛法,要我们智慧透彻地了解,理由在什么地方?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它下面引用一段《起信疏》的解释,我们其实已拿自己的意见先说完了。《起信疏》就是中国大师们对《大乘起信论》所做的梳理,过去叫作 “疏 ”。疏,是什么呢?就是现在人讲的整理,把佛经思想体系整理出来,把它有条理地作科学、逻辑的整理。这个名称是儒家先开始有的,比如所谓十三经注,是注解十三经。注是注,疏是疏,有条理地扒疏出来叫疏,那是一种文章的题材,专门作归纳性的、有条理的分析。

 

                      直心之善,爽快!痛快!

    《起信疏》云:一直心正念真如法者,即心平等,更无别岐,何有回曲,即是二行之根本。

 

  中国大师们对《起信论》的疏解,第一点是 “直心正念真如法 ”。学佛修行第一种发心要发正直心,真正一个从事修持的人,刚刚心念一定,马上思想不同,行为也不同,做的事情非常正直,不走歪曲的路线,佛法立刻见效,这是修证的功夫。在理论上讲,所谓 “直心正念真如法 ”,一个正直之心念念在道上,这个是什么情况呢? “即心平等 ”,他就是有一种平等心。

 

  我们知道,人类文化第一个提出众生平等的口号和内义的是釋迦牟尼佛。两千多年以前他就提出来了,不止是提出人类要平等,一切众生凡有生命的,都要平等。平等心,心平等比行为的平等更重要。此心念,善恶平等,是非平等,能够包容一切,不受一切所困囿。也就是说,成佛者此心能包容一切,看善人固然是可爱,对恶人一样要慈悲,也可爱。善事固然是可喜,恶人更值得可怜可悯,更应该可喜,要度化他,要有这样包容万物的平等心。《起信疏》上说:真正发了直心正念的人,此心是平等心,没有差别心, “更无别岐,何有回曲 ”,这心没有一个岔路歪路,没有一点蹩扭,不会起一念说: “这个固然要平等,不过这个家伙太坏了,我稍稍给他一个耳光总可以吧! ”这就是差别慈悲的曲心起来了。平等心的人也不会起一念说: “这个人很可怜哦!我给他吃,吃是要给他吃,不过给你已经对你好了,我拿远一点,你来拿吧! ”真正发正直心、平等心,此心对人对事、逢缘对境,不会拐个弯,抹个角,陷害别人。

 

  此所谓的平等心,你要晓得 “即是二行之根本 ”。什么是二行?自利、利他之行。第一,直心是对自己受用。一个人处处直心,如《维摩经》上讲: “直心是道场 ”。自己生活上处处直心,生活就是道场,这人生活得多痛快啊! “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不怕鬼的。为何这么痛快?直心嘛!很坦然,哪里都舒服。这非常舒服是自利。利他是直心,慈悲一切人,爱一切人。不但爱一切人,范围太小了,爱一切众生。那种爱心流露出来,让大家也不再躲在自己的拐弯抹角中而放不开,别人的心因你之大肚大量、因你之开通诚挚,也都平直了,这是利他。因此说,直心是自利利他二行的根本。

 

                      深心之智,透顶!透底!

    二深心者,是穷原义。若一善不备,无由归原,归原之来,必具万行。故言乐集诸善行故,即是自利之行本也。

 

  什么叫深心?我们经常骂人: “某人怎样呢?好不好交朋友? ”“喔!不可以,这个人心很深喔! ”这种深心,不是学佛的这个深心。这种世间法的深心是指人的心肠很歪曲,鬼主意多,而且喜怒不形于色。佛法所讲的深心,是人很有深度的,不是粗浅的,不像我们大家研究佛学,什么六根、六尘呀!般若、真如呀!名词都知道,然后一天只写写组合名词的文章,翻过来覆过去,又变成十二处、十八界和真空妙有什么的。讲来说去,一直在那边打转,没有 “穷原义 ”,没有进一步追求真正的道理在什么地方。真正的哲理,要透顶透底地体会,这样才合乎科学的精神。

 

  真正的学问是,一个问题要追求彻底。怎样才叫彻底?那个东西是怎么样?怎么样的东西又怎么样?等于我们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就是要问到彻底。先有上帝,上帝是谁生的?上帝的外婆。好,那上帝的外婆又是谁呀?姓王呀?姓李?上帝的外婆住在哪里?说这些是用来比喻深心,是对事物彻底研究明之心,这是 “穷原义 ”。因此禅宗要问 “生从哪里来?死向何处去? ”不是问前生我是怎么来投胎的,那个不是生死问题啊!本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种,这个人从哪里来?这就是生从哪里来。成佛是要见地透彻,理无丝毫迷惑。

 

  再来还要事上圆满, “若一善不备,无由归原 ”,你要具足一切善,才能成就一个人人格的圆满。如果善行积多了,但还缺一点,那如百科全书少了几页,便不是百科全书了。只要你还有一善不足,那你还归不到真如本体圆满的清净光明里。等于一个圆球的东西,它永远在滚,只要缺了一角,它就难滚或滚不动了。所以, “归源之来,必具万行 ”。所以佛的境界是要有行为上的成就,任何一点小善都不舍弃而真做到才行。

 

                      两位佛儒前辈的启示

 

  像四川万县钟鼓楼有一位能缘老和尚,是清末到民国以来,禅宗的几位大老之一,其中虚云老和尚是名气最大的。能源老和尚,我们去见他的时候,已经年纪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