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镜录略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告诉你,要发愿观察一切法都是如如,都是佛法,都是如如不动的。所谓一切法即如来,一切出世法、世间法都是如如的佛法。我们看四弘誓愿之一的 “法门无量誓愿学 ”,我们学了几个法门啊?先不要讲佛法,你的学问如何,世间的事理懂了多少?恐怕你所修的本科本门,你都没有学好。一个学佛的人,要发广大心穷一切事理,观一切法统统如如不动,都合于佛法的原则,这就要看《华严经》的境界了。

 

  我们要有这样的广大心,不要有宗教门户的狭隘观念,更不要有宗派门户师承的狭隘想法,一切圣贤皆是我们的老师;一切善人皆是我们的善知识,甚至,一切恶人也是我们的善知识。不要说: “唉唷,他是不学佛的,我们是学佛的。 ”每到一个地方都坐两边,这种行为我看了都头大如斗。

 

   “二甚深心。谓誓愿观真如,要尽原底故。 ”真正学佛要有深心,要发愿把人生的本末究竟彻底弄清楚,修行就要观真如,体悟到本体而证道。今天得一点境界,明天得一点境界,那算什么呢?找到一切法的本源才是上策,才是目的,这就是深心。

 

   “三方便心。谓推求简择趣真方便故。 ”学佛人要懂得方法,方便就是方法。我们中国的文化里头,佛经翻译创作了两个字 ——方便。以后,后世人把方便都滥用了。方便在这里是方法的意思。

 

  我们学佛要懂得一切方法要尽量研究 “简择 ”,扼要选择真正有用的方法。要找出哪一种方法对我成道有帮助, “简择趣真方便故 ”,这个 “趣 ”字,不是兴趣,是同 “趋 ”字相通,趋向、进入的意思。哪一种方法能使我们趣入了道成佛的境界,你要 “推求 ”。学佛要懂得方便,要研究方法,不能乱迷信一种方法。同时,所谓方便包括了做人、处世、自修、利人和学识多方面的事理,都在佛法修学的范围内。

 

  再来,第四是坚固心,发修道的坚固心。

 

   “四坚固心。谓设逢极苦乐受,此观心不舍离故。 ”你真正修心养性有所心得,遭遇到极痛苦的事,这种观真如的心也不会岔开,当然若是天天在幸福中舒服地过日子,也一样不会背离。这个在理论上听到很容易,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修行的心很坚固,有时候想自己比石头都还坚固,但是真正一碰到痛苦的事件、极痛苦的刺激,乃至于极高兴极幸福的环境,道心马上掉了。所以,这一点非真正悟道的人,非真正有坚固心的人,没办法做到不动摇。

 

   “五无间心。谓观此真理,尽未来际不觉其久故。 ”其实这十种心不一定是指悟道以后起修的道理,我们平常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是一样,悟的人是这样,没有悟的人也应一样。所谓无间心,就是此心不断地精进努力,这是非常难的。

 

  一个人研究佛法的真理,要准备多少年啊?我们经常听年轻的同学说: “唉呀!我都打坐三个月了。 ”还有些说: “我已经坐了好几天,一点影子都没有。 ”嗯!你看,都是一种做生意的心理,已经投资了几块钱了,马上要收回。道心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那还只是中国世俗文化的名言。以佛法来讲,还不止于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一方面的佛法的心理是无间心,你要追求研究佛法的真理,没有任何时间中断,而且尽于什么时候呢?未来际。这未来际是佛法时间观念。以过去和未来来讲,过去有多少时间呢?不可数,不可知,不可量,没得数字。同样未来际也是无量,没得数字可以计算的,换句话说,是永远下去,永远研究下去,这个中间你不会有时间的概念,不会有久暂的观念,只是一直不断地修行下去,这个样子叫做无间心。

 

  就像我们经常看到一般做学问和修道的朋友,最多是搞了一年两年,然后中间遭遇到环境的挫折,便什么都完了。譬如有许多年纪大一点的朋友,本来修道很勇敢,求学问也很勇敢,忽然环境一个变动,或者是从工作上退休下来,或者是钞票少了一点,那个道心就跟着工作和钞票掉了。所以讲到佛法的无间心,大家都要非常惭愧的。因此我经常说,假如修行求道的人,把这个事情摆成第一位,其他摆成第二位,这个人修道必定是成功的。可惜我们大家,把这种事情当成是兴趣,只是一种兴趣主义,摆在第二位,功名富贵是第一位,这样修行在佛法原理上都是不相合的。我们现在引进佛法的精华,报告它的原理。

 

   “六折伏心。谓若失念,烦恼暂起,即便觉察,折伏令尽,使观心相续故。 ”学佛要能把自己的思想情绪观念降伏得下去,譬如《金刚经》第一个提出来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

 

  人要把自己的狂心降伏很难。在这里换一个名称叫折伏心,折伏就是把妄念掐断。那么这里面包括几点,第一个是失念。失念在佛学上、做学问上是非常严重的,我们要认识什么是失念。譬如我们背书,刚刚看到这个文字很好,想背下来,但却硬记不下来。为什么记不下来?不一定是脑筋衰老,而是你心里不够凝定。这种背不下来的情形就是一种失念。

 

  所以年纪大了,我们觉得是脑筋衰老,当场的事情或看了的书,不像年轻时一样记得,马上就忘掉,忘掉就是失念,但这并不一定是衰老的关系,而是那个心境的清明本相,被人生的经验染污得太厉害了,散乱得太严重,因此老年人容易失念。

 

  何以证明老年的失念,不一定是脑筋衰败了呢?因为老年有一个念头很重,孔子也说过,人到晚年要 “戒之在得 ”。你愈老愈什么都想抓住,这个房子买了以后,将来怎么维护它?或者打听一下,最近有没有涨价,还有要放两个钱当养老金啊!利息方面怎么办呢?这些念头你绝不失念。这不是一个笑话的问题,诸位要严格检查自己。可见我们大都不是衰老了记忆力不够的失念,往往是心理的染污,越来越厚了,所以清明的正念丧失。

 

  同样的,年轻的同学们也是一样。当然我是双重资格都有的,我也是从年轻来的,而且现在也是步入晚年,几乎是垂垂向暮的境界了,所以经验上的体会都非常确实。年轻,也同样地失念。年轻散乱心重,甚至有些年轻人没有散乱,那个痴念却很重,因为脑子长得不够成熟,因此脑子经常一团白一样。所以我跟年轻人谈话,我说你们读书读不进去,思想意志不能集中。许多年轻人看书,经常感觉头脑像有一块板隔住一样,闷闷的。不是闷闷不乐,而是整天到晚昏昏噩噩,昏头昏脑。如果自己有兴趣的时候,那可好得很,若不是在那个妄念的兴趣上,他马上就闷住了,这种情形都叫作失念。

 

  失念就是正念丧失了,所以佛法要大家修定,所谓定就是止观,不散乱又不昏沉,就是定,就是止观。你有一丝一毫的思与想的心,就是散乱,你有一点不经意,就是昏沉,这就不是定了,不定当然是失念。办事也是这样,经常忘了这样,忘了那样,失念了。这失念是非常糟糕、非常严重的。所以真正的修持,失念这种情况要把它折伏下去,失念不能折伏下去,修持毫无成果。

 

                      被美化的烦恼

 

  第二点是烦恼,烦恼是人心中根本不能有一点保存的。烦恼不是痛苦,譬如妄想多了是烦恼,昏沉严重也是烦恼。烦恼是讲不出来的事,心中一天总是有事,什么事?讲不出来,说不明白。譬如,你们现在年轻人很少看到古书《红楼梦》里头所讲的: “尽日里情思睡昏昏 ”,那就是烦恼,一天到晚生活中头脑闷闷的。这种闷闷的状况,心里不舒服的状况,在《百法明门论》中有提到,严格地说,修持的人都要认识清楚。像我现在这个状况正在烦恼中。烦讲不出来这个佛法道理的幽微处,很闷。你说为什么?那真是《西厢记》上所说而我经常引用的: “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西厢记》还有许多名句,比如: “花落水流红 ”。从文学来讲,这个境界多美啊!看到花掉下了,红的花在流水中,水流都变红色了,然后看到这种 “花落流水红 ”的境界,你不是掉眼泪就是忧烦起来了,真是 “闲愁万种 ”。那个愁是闲愁。什么叫闲愁呀?吃饱了饭没有事情做,花掉下来了也去愁一愁,不愁不行。闲愁有万种,什么都令人愁,这万种愁愁到 “无语怨东风 ”,看到花落了,唉!就骂起这个东风来了。风,你太讨厌了,为什么把那么美的花吹掉了。闲到没得骂,只好骂起风。你看,讲文学境界,多美哦!讲佛法境界,正在烦恼中。又譬如大家晓得唐代诗人张继的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就暗示了诗人他睡不着,失眠了,正在烦恼中,可是诗表达出来却很美。而上面的二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就直接供出他在愁,整个江岸的风光都是他一个人愁字的写照,因此半夜打钟也听到了。这就是烦恼的道理。

 

  这个道理就是我们人要认识自己的心理,人生随时地在烦恼中,没有一分、一秒钟真正叫做人生快活的境界。那么学佛的道理,悟后起修也罢,先修后悟也一样,必须要 “烦恼暂起 ”,立刻能够检查得到, “即便觉察 ”,自己能够反省得到,马上晓得现在我中了烦恼的毒,立刻 “折伏令尽 ”。譬如今天有一位中年以上的同学来跟我谈他的修行。他以前对亲戚朋友都很好,但因为他一学佛修行了以后,亲戚朋友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