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镜录略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谓打成一片,慢慢忘记了身体,忘记了我,第七识的 “我 ”转了。那么这叫道吗?还不是,这只是证到因位而已!因为会变,所以叫 “六七因上转 ”。如果你用功碰到这样的境界,你的六七识是有转机,这个时候贪瞋痴慢疑也不会起。你能把这个因位保持下去,就会证到果位,没有果位不是从因位来的。我现在所讲,是针对有许多朋友,偶然有这个境界呈现,认为自己悟了道,得了果位,这样认识是不对的。但是没有入门的,不管做什么功夫,净土也好,禅宗也好,非要走到这个因位上不可。





下一页:第五集 


第五集



            第四十一章 大化不曾留一人
            第四十二章 龟迹能卜空有迷
            第四十三章 身是泡沫心同海
            第四十四章 梦醒梦还真
            第四十五章 天地一耳听无尽
            第四十六章 帝都繁华犹谷响
            第四十七章 心海潮屏音回吼
            第四十八章 万籁还天观音耳
            第四十九章 夜来千诗由病禅
            第五十章 寻物多害丧心病
    
         第四十一章 大化不曾留一人
 

  注重做功夫、注重实证的特别注意与唯识有关的这一段,这个问题还没有讨论完。我们在这里引用六祖 “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圆 ”的说明,正好与这问题配合参究,而且重点在求证。像修净土念佛的,念到 “念而无念,无念而念 ”,无念怎么念? “无念 ”,三际托空,过去不可得,未来不可得,当体自性空,唯心的净土呈现了。这是第六意识的现量在因上呈现了。一切修法都是如此,必须修到三际托空。

 

  三际指前面、中间、后面三段,过去已经过去,当然没有;未来还没有来,一来就变成现在;现在又成为过去,永远不会停留,它是生灭法。有些人一辈子做功夫,讨厌自己妄念、烦恼多,那叫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当你觉得妄念多,妄念早跑了,你想请它吃最好的素宴留它,都留不住的。这世上什么都留不住,人的生命也留不住,何况念头。本来三际不停留。然而问题是,理上知道三际不留,中间托空做不到。大家求的是不让后念上来,因此用许多方法压住后面的念头,不让它起来,实际上压也压不住。

 

  念头这个东西,正如白居易的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草是春风吹又生,阿赖耶识的现量永远把你的杂念呈现出来,这是阿赖耶识自性当然的功能,没有什么稀奇。但是你知道这个现象不留、不住,所以《金刚经》叫你 “无住 ”,无所住,你为什么要在中间这一段求空?住在这里早已著了一个念。

 

  古人 “三际托空 ”这名词用得好,手托之托。大家学佛,尤其中国人学佛,很容易搞错,总觉得自己是中国人,哪里不懂中文?三际托空嘛!下意识认为是三际 “按 ”空,硬把它 “按 ”下去,你要硬求一个空,不是 “按 ”空吗?!古人用字用得好,是我们自己读书不留意!

 

                      忘我不等于无我

 

  那么,真用功,也懂得这个理,一点都不吃力,很自然的,在空性自在的境界上,你求个什么空?空者不是你去空它,你去空它是压它,它自然空。也不是它来空你,本空嘛。那么,你让它自然来去,生灭去来,一切不管。这个时候, “生灭中有不生灭性 ”,你知道念头来去的这个并没有动过,它本来不动。那么,这个本来不动慢慢澄清久了呢? “我相 ”忘去了,只能够说忘去了 “我相 ”,我的一切现象忘了, “人我 ”没有忘喔!你坐在这里打坐,虽然坐到三际托空,我相慢慢没有,可是我还是我,尤其两脚,酸还是照酸,麻还是照麻,真正的 “人我 ”没有去掉,只是在意识上的我相比较薄了。

 

  所以,大家做功夫,必须要研究佛经教理,不通理,功夫一做,就走到外道路上去了。你只能说你的相、一切贪瞋痴慢疑的观念比较薄了!不过这已经了不起了!比如脾气坏的变柔和了;性子急的慢慢变得不急了。但是性子慢的人,更慢就完蛋了!他要转的,你注意 “转 ”。慢的人反而变得灵敏了;笨的人变聪明;聪明人变笨了吗?(众笑)聪明人是变笨一点。聪明人思想跳得太快太急,他慢慢会柔和起来。这些都可以马上测验出来的。

 

  所以大家问自己学佛有没有进步?有没有功夫?你在这个地方特别注意自己就知道了。什么叫学佛?我经常告诉你们,严格要求自己、严格地反省自己、管理自己就是学佛。不要求自己、不反省自己,光拿两只眼睛看别人,这个不合佛法、那个不对,这不是修行人 ……,那是入魔了!要完全彻底地反省自己,才是真实地学佛。

 

  由这个因上转,六七识在这个清净面的现量上,慢慢转了什么呢?脾气坏的变柔和了!脾气太懦弱的变得有勇气了!这个就是转。一切习气自然会转,不要你去转它,只要在第六意识清明现量上,这些习气会慢慢转。所以中国文化到唐宋以后认为: “学问之大在变化气质 ”,内在气质一变化,外在也变化了,人家一看,哟!满面祥光(满面红光就不对了!也许是喝酒、也许是高血压,修道修到满面红光相当严重,那靠不住的),怎么样叫祥光?祥到什么样子?那要有经验的人看。外在气质变化,身体里面也自然转。

 

  像修道家的希望打通任督脉、奇经八脉;或者修密宗的人打通三脉七轮,拼命做功夫。其实,六七因地一转清明,一定久了以后,没有不转的,甚至生死也有转机。所谓奇经八脉、三脉七轮就是生死嘛!但是转得很慢,有多慢呢?六七因上转了以后,五八难了!五八要果上圆。

 

  六七因上转了以后,气质真变化,连肉体也转了!有许多朋友碰到这种状况问题来了,做功夫清净面境界都有,但是感觉到我还是凡夫境界,我没有办法解脱开,我还是我,原因何在?没有证果,求果可难了!比如前五识,眼识怎么转?不管你修道家、天台宗、止观、净土 ……哪一宗哪一派,都有个共同现象,大家打起坐来,闭眼垂帘,半开半闭,看见了吗?老实讲都看见,迷迷茫茫看见前面一点点,张开眼睛更看见。虽然闭眼坐了两个钟头,在里面看了两个钟头,我和诸位一样都有这个经验。

 

  所以,心理意识上尽管清明,前五识的眼识转不了。耳朵也一样,虽然两条腿可以盘四个钟头,人来人往听见没有?当然听见,不过没管而已!如果有人骂你,少骂两句,你有点修养,马马虎虎可以不理。若是大骂你一顿,老子不坐了,先打一架再说,你还是听见,耳识转不了。鼻识更转不了,呼吸照样呼呀吸的。舌识也没有转,嘴里口水有点甜甜的、口水太多了。身识更厉害了,腰酸背痛,两腿发麻。没错!你意识清明,清明了两个钟头,前五识可受罪啊!这五位兄弟陪你痛苦了两个钟头。大家用功是不是这样?良心话,一点也不假。什么道理呢?你想把五识都转得了的话,非要证果不可!所以叫做 “五八果上圆 ”。

 

  那么,了解这个理论,大家回去可以安心念佛打坐了。现在搞了半天,原来没有证果,自然地会难过,慢慢等吧!等到因位转了,因就是累积,比如赚钱,偷鸡要把米,没有本钱先要偷米可难了!有了一块钱,慢慢累积变两块钱,两块变三块。一亿美金是从一块钱来的,所有的果都从因位上慢慢来,这个就没有办法了,非要时间不可。所以教理告诉我们,一个凡夫从初修到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不过,禅宗、密宗讲即生或即身成就。禅宗、密宗当年在教理上辩论得很激烈。禅宗说: “即生成就 ”,密宗叫 “即身成就 ”,这一生带着肉体报身也圆满了。在教理认为不可能,非要三大阿僧祇劫不可。不过,禅宗、密宗有个理论:你怎么知道我不是三大阿僧祇劫的最后一劫呢?这就很难说了!谁也不敢说我是最后一劫,所以教理与宗下在这里的看法有极大的出入。

 

  然而禅宗、密宗注重因上转到果上,是不是也有劫数的问题呢?有,大家研究经典,不要被瞒过去,它不叫 “三大阿僧祇劫 ”,它叫 “时节因缘 ”,时节因缘不到不行,时间因缘到了就成就了。诸位懂得此理,有许多懒惰用功的人,就可以派上用场啦!许多同学这两天被我骂得好像受罪似的跑来说: “老师你别骂了,我时节因缘没有到,到了,顿悟了,一下就成功了! ”唉!你说我有什么办法。

 

  我们了解了五八是果上圆的道理,那么,由因位转到果上的过程呢?比方像赚钱一样,慢慢累积、扩充,中间修持需要什么呢?需要方便般若,各种对治的方法。各种对治的修法极重要。比如在座有很多人都有经验,偶然用功用到心境清净,瞎猫撞到死老鼠,很高兴。一下座,这一下死老鼠吃光了,第二回腿一盘,再也不会来个清净。什么理由,知道吗?你们都不在这些地方研究,这就要研究经教懂得方便般若。

 

  意识在清净面久了,停留一段时间,唯识有一句话讲得很清楚: “境风起识浪 ”。什么道理?不要忘了!虽然心境偶然到达意识清净面,你前五识四大业力的肉体整个没有转耶!没有转,静极了气动,气动就是风动,境风一起,识浪变了,一点都不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