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诗的工具,哲学在哪里结束,诗就必须在哪里开始;谢林设定诗是哲学的开端和终结;尼采觉得,哲学就是诗;海德格尔指出,诗与思都为同一个词操心,诗、感恩、思看似互相排斥,实际上相互吻合。根据他们的意见,未来的哲学就应该是诗化的哲学。没有诗意,就没有哲学。我们的确应该想一想,这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中国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诗化哲学。我这里说的,不仅是指孔孟、庄禅、陆王哲学中的诗意的东西,孔子趋慕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境界,庄子逍遥游的飘思,禅宗“雁过深潭、影沉寒水”的化境,陆王的性灵发露、良知显现、仁德流行、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唱序的天人合一之境,也是指中国诗文中的哲学感受和思考,屈子之思、陶潜之思、王维之思、寒山之思、东坡之思……
诗化哲学表明,哲学应像诗一样,赐人的有限生命以最需要的东西:静思、凝神、明觉;温柔、安慰、寄怀;天意、仁德、化境。逻辑和分析、知识和科学,固然也是人所需要的,但哪一种是人灵从根本上最渴望的呢?哪一种才使灵魂有安放之处呢?
从诗的本体论到本体论的诗,德国浪漫美学一直以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当前文化不合作的姿态出现,以无情地批判当前文化为己任,反抗资本主义的技术文明,站在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对立面。当然,我们完全可以轻松地说,这种批判是浪漫伤感的批判。但毕竟是一种批判。尽管他们没有勇气去进行现实的革命斗争,但至少也是一种情绪上的抗争,意识上的反抗。这无论如何是扯不上“颓废”的。
但浪漫美学拼命反对科学技术,确实应该审慎对待的。人类必须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为自己提供一个有秩序的、安适的自由的生活环境。离开了科学技术,要达到这一目的,显然是不可能的。科学技术尽管给人的生存带来一些内在的损害,但也不可否认,它也给人类带来许多进步的东西,带来富足、安适、平和。因此,如今急迫的是协调人的向外和向内的矛盾,思考如何使科学技术真正适合与人的心灵的归寄的内在根性,而不时一味攻击、哀叹。浪漫美学后来也是在朝这方面走。
我以为,浪漫美学强调返回内心、蕴蓄内在,是十分重要的,它应是解决人与自己的创造物普遍离析和异化的根本途径。科学技术是人创造的,要使他真正为人类造福,首先得要求掌握、发展科学技术的在自己的内心性方面有根本的变化。中国人讲,首先尽人道,才能尽天道。澄清内心生活,使内在日益深邃、笃厚、充实,温柔敦厚、炤然灵明、澄明无滞,才能赞田地之化育,以内在统摄外在,使智知先凝敛与内,然后再引心以化外物,使知识乘人灵之动而成。
当然,问题并不很简单,相反,他往往使人觉得这时是不可能的。幸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乃是人的精神。
不管怎样,人关心自己的诗魂的超越、心灵的安寄,为自己的生存的意义操心、忧心,无论如何是人不应该失落的内心性。
我以今人熊十力先生的寄子之言来结束本书,希望告之读者,本书的问题是永远无法解决,又是永远需要解决的。
往而不返者,化之无滞。来而莫穷者,道
之至足。汝与古圣贤,与天地万物,皆乘化以
逍遥,体道而无尽。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