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删除了提取法定公益金的强制性规定。
《公司法》第167条规定:“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这与旧的《公司法》规定相一致,但此条新法删除了原《公司法》有关按净利润提取5%-10%法定公益金的强制性规定。删除的理由是,公司提取公益金主要是用于职工集体福利。随着社会福利制度的变化,已不宜在公司法中对此作出强制性规定。
由于新公司法是从200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而2005年度的利润分配又在2006年做出,对2005年度的利润分配是提取公益金还是可以不提取?实务界曾有争议。争议的核心就是该经济事项是受新法还是旧法规范。对此,财政部财企'2006'67号文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按照《公司法》组建的企业根据《公司法》第167条进行利润分配;不再提取公益金;同时;为了保持企业间财务政策的一致性;国有企业以及其他企业一并停止实行公益金制度。企业对2005年12月31日的公益金结余;转作盈余公积金管理使用;公益金赤字到依次以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弥补;仍有赤字的;结转未分配利润账户;用以后年度实现的税后利润弥补。
企业经批准实施住房制度改革;应当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企业住房制度改革中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0]295号)及《财政部关于企业住房制度改革中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补充通知》(财企[2000]878号)的相关规定执行。企业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后;不得再为职工购建住房;盈余公积金不得列支相关支出。
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或者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企业;原属于公益金使用范围的内设职工食堂、医务室、托儿所等集体福利机构所需固定资产购建支出;应当严格履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权限进行审批;并按照企业生产经营资产的相关管理制度执行。
企业停止实行公益金制度以后,外商投资企业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经董事会确定继续提取的;应当明确用途、使用条件和程序,作为负债管理。
(3)股利分配除按资分配外,允许按其他约定比例分配。
《公司法》第35条对有限责任公司作出规定:“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公司法》第167条对股份有限公司作出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允许股东约定不按出资比例或持股比例分红,体现了公司自治原则,比原规定更具灵活性,符合现代企业的特点。在按资分配中,强调了按实缴的出资比例而不是简单的注册资本比例分配,便于实务操作,也更具合理性。
(4)用于奖励给本公司职工的回购股份,作为税后利润分配的一部分。
从法理上讲,利润分配的决定权在于投资者,即“全体股东约定”或“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并不是由《公司法》本身来决定。这次新公司法一方面取消了从税后利润提取公益金的强制性规定,另一方面又作出用于奖励职工股份的收购资金应当从公司的税后利润中支出的规定,这是一个十分尴尬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全面彻底革除计划经济时代的惯有思维,道路漫长。
(5)增加了不得分配利润的情形。
新《公司法》第167条规定:“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润。”
8、关联交易中的禁止行为
1986年4月通过的《民法通则》第61条规定:“双方恶意串通,实施民事行为损害国家的、集体的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者返还第三人。”在实际工作中,这一条规定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新《公司法》第21条规定:“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违反前款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是一条禁止有关人员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的规定。此条规定极具针对性,很有必要。新《公司法》第149条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挪用公司资金;(二)将公司资金以其个人名义或者以其他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三)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公司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四)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与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五)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六)接受他人与公司交易的佣金归为己有;(七)擅自披露公司秘密;(八)违反对公司忠实义务的其他行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前款规定所得的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
公司法上所言高级管理人员,与会计法规上所言关键管理人员的含义,不尽一致。新《公司法》第217条指出:“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公司的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会计准则上所言关键管理人员,明确包括董事,不包括董事会秘书和监事。
9、评估调账
新《公司法》第27条规定:“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这与旧公司法并无实质差异。财政部财企'2006'67号文中进一步指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非货币资产出资或者接受其他企业的非货币资产出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资产评估的规定;委托有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和执业人员进行;其他非货币资产出资的评估行为;可以参照执行。”
新公司法对公司成立后发现的非货币财产出资高估情形,作出了相应的责任规定。《公司法》第31条、第94条规定,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或发起人补足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或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这种高估由谁去揭示,又由谁去督促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评估调账对历史成本原则的挑战。新《公司法》第96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折合的实收股本总额不得高于公司净资产额。”这与原《公司法》第99条的规定相比,删除了批准程序,并将“折合的股份总额应当等于公司净资产”改为“折合的实收股本总额不得高于公司净资产额”,这是改进之处。《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第17条对此作了补充和修改,指出:“非公司企业按《公司法》改制为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折合的实收股本总额不得高于公司净资产额。原非公司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应当由具有评估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作价,并由验资机构进行验资。”这里实际上是要求评估调账。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评估调账,对历史成本计量原则提出了挑战,与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相吻合,符合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但在拟上市公司中带来了政策障碍。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股票发行审核标准备忘录第二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资产评估资料审核指引》第5条规定,如果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根据资产评估结果进行账务处理的,应将其视同为新设股份公司,按《公司法》规定应在股份公司开业3年以上方可申请发行新股上市。换言之,如评估调账,则其经营业绩不可以连续计算。《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中国证监会第32号令)就发行人的主体资格问题也作出规定,该办法第9条指出:“发行人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但经国务院批准的除外。有限责任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续经营时间可以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
10、财务审计
新公司法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作了强化,包括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程序、向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相关财务会计资料的义务、会计师事务所的陈述申辩权等。这有利于会计市场的规范,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权利的保护,从而有利于公司财会计报告真实性、准确性的提高。《公司法》第63条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第165条规定:“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依法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第170条规定:“公司聘用、解聘承办公司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定。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就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表决时,应当允许会计师事务所陈述意见。”第171条规定:“公司应当向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拒绝、隐匿、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