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日本-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议员和大地主组织起来。大地主可以占有郡议会议员的三分之一。这是一种在政府监督之下的处理国家行政和地方共同事务的组织。山县要
  求这些町、村分担国家行政和地方共同事务的首脑人物,为了名誉,无报酬地各司其职。他认为这是国民的义务,和壮丁服兵役的原则相同。
  山县有朋将征兵的原则用于地方制度的建设,兵农一致、吏民相兼。在军队的秩序之下将人民组织起来。形成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组
  织。
  为了保证宪法的制定,1887年12月17日,针对此前发生的2府18县的90多位民权代表向元老院提出的民主要求,伊藤博文决
  心采取镇压手段。17日,在山县有朋家中,伊藤和山县有朋两位巨头和东京警视厅总监三岛通庸策划了镇压的具体步骤。12月2 
  6日,政府发布《保安条例》,严禁秘密结社,室外集会,印刷教唆内乱的书籍和宣传品,在皇宫12公里的地区内,不准妨碍治安者居住和
  停留。命令570人离开东京一到三年,警察得到密令,如有抗拒命令者,可以格杀勿论。军队架设好军用电话线,宪兵在各处配有部队,陆
  军医院做好抢救伤员的准备。在这570人的名单中,有星亨、尾崎行雄,片冈健吉这些大名鼎鼎的民权主义者。
  26日的早晨,被誉为“日本卢梭”的中江兆民,在刺骨的严寒中抱着自己刚刚出生几个月的女儿千美子,离开东京前往大阪。不久他在
  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自由、平等越来越珍贵了,明治政府的仁慈竟然到了如此地步。”
  一度风潮涌起的自由民权运动从此一蹶不振。
  1887年,伊藤博文主持的制宪步伐加快了节奏。
  法制调查局负责人井上毅清楚地记得伊藤对宪法起草人说的话:“在这个草案制定好,给天皇陛下看之前,跟谁也不能说。”因此撰写工
  作一直是在秘密进行。最初在东京的官邸,后来换到神奈川县金泽的一个旅馆里,最后是在横须贺海上的夏岛、伊藤的私人别墅里完成的。井
  上毅在完成宪法草案后还咏了两首和歌:“巧引异国千色线,织成斑斓日本锦。”“夜梦天照之故国,不忘皇祖古人心。”他用德意志的法律
  精神织成的日本帝国宪法,奠定了日本的近代天皇制的法律基础。

  1888年4月,伊藤博文向天皇提出明治宪法草案,当时民间以及政府中的一些人,认为应该将草案提交国民议会或者官民共同的宪法
  议会上讨论,坚持宪法钦定的伊藤一口拒绝。伊藤博文坚持钦定宪法应由天皇的最高咨询机关枢密院审议。为此他辞去总理大臣职务,专门就
  任枢密院议长。从6月18日开始,在天皇亲临之下,秘密逐条审议了宪法草案。1889年1月13日全部定稿。
  2月11日,是明治天皇改国号以后的第20个纪元节。在皇宫里举行了颁布宪法的仪式。枢密院院长伊藤博文捧送宪法给内大臣三条实美
  ,由三条呈送给天皇。天皇收取宪法后,朗读《颁宪敕语》,下赐给首相黑田清隆。乐队奏《君之代》后,鸣礼炮,天皇退场。
  直到仪式结束后,参加颁宪大典的日本文武百官和外国使节才收到日文版和英文版的《大日本帝国宪法》、《皇室典范》以及议会法等有
  关文件。
  这个仪式突出了天皇御赐《宪法》的宗旨。
  也就在这一天,政府以天皇敕令的形式颁布大赦令,从宽处理1874年以后的士族叛乱、自由民权运动、大同团结运动的国事犯,赦免了几
  个月前因为治安条例被放逐者。天皇追念西乡隆盛在明治维新中的功绩,追赠他正三位,列为维新功臣。
  《大日本帝国宪法》是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也是对明治维新的一次总结。它的颁布,成为日本的近代化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帝国宪法》最终确立的近代日本天皇制,对日本近代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这个有7章76条组成的宪法,在第一章的17条中就规定了天皇的权力。“大日本帝国由万 
  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乃国家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并依本宪法各条之规定行使之”,“天皇在帝国议会之协
  助、赞同下行使立法权”,“天皇统帅陆海军”。
  在臣民之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中,《宪法》冠冕堂皇地宣布日本人民有各种权利和自由,但是又在法律上加以限制和取消,在战时或国家发
  生事变的情况下,不得妨碍天皇施行大权。
  在有关帝国议会的规定中,规定以原有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贵族院的议员有些是终身的,一般是7年。而众议院的议员任期只有四年。天
  皇有权解散众议院,但贵族院享有不被解散的权利。作为立法机构,立法权也是由天皇和议会共享的。
  在有关枢密院的规定中,枢密院事实上成为凌驾于内阁和议会至上的最高决策机构,即使议会权力扩大,形成政党内阁制,藩阀巨头仍然
  可以以枢密院为最后的堡垒,凭借天皇的名义保持政治权力。
  作为日本宪政的主要制定者,伊藤博文曾经这样表达过一种复杂的心情:“宪政实施之后,其结果对国家有益呢?抑或相反,不可预测。
  ” “既然二十年前即已废除封建政治,与各国开始交往,欲谋国家进步,舍此别无其他经营良策,奈何!”他感慨日本没有基督教那样的宗教
  使人心归一,“没有机轴而听任人民妄议政治,则政治将丧失纲纪,国家亦随之废亡。”“在我国,可以成为机轴者,唯有皇室”。
  为各国制宪所具有的那种使人民成为国民的原则,在日本宪法中成了臣民。民权从与君权对等的关系变成了上下关系。宪法将天皇的权力
  绝对化,这是对以往十几年以来风起云涌的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大反动。
  3,教育敕语
  1890年,即明治23年10月30日,明治天皇发布了简短的“教育敕语”:
  “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厥美,此乃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
  尔等臣民应孝父母、友兄弟、夫妇相和、朋友相信,恭俭律己、博爱及众、修学问、习职业,以启发智能,成就德器。进而广行公益,开

  展世务,长重国宪,遵国法,一旦危急,则应义勇奉公,以扶佐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则不独为朕之忠良臣民,亦足以显彰尔先祖之遗风。
  斯道,实乃我皇祖皇宗之遗训,子孙臣民俱应遵守,使之通古今而不谬,施内外而不悖。朕庶几与尔臣民俱拳拳服膺,咸一其德。”
  这个“敕语”不仅仅是针对日本教育,而是日本臣民教育的一个基本法。用天皇的名义发表,是表明它高于任何法令。它将一代又一代日
  本人教育成为天皇制的忠实奴仆。“教育敕语”和几年前天皇颁布的“军人敕语”使军事和教育这两个影响所有日本人国民生活的重要方面,
  都处于天皇的超越宪法的直接控制之下。它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也改变了日本的思维方式。
  在后来对中国清朝的战争和对俄国的战争获胜之后,臣民的意识在日本人心中固定下来,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识形态。1911年,教科书修订
  完成后,君主专制被写入公共教育,“教育敕语”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孩子们继续接受着建国神话的教育,他们是天皇的臣民,要像父母
  一样顺从天皇。于是,非人性的天皇制国家第一次以优先于所有价值形式、最高的实体方式呈现出来。”(比克斯)其影响之深,即使在今天
  ,“皇国史观”还阴魂不散。
  4,日本法西斯的根源
  《帝国宪法》最为关键的是天皇与军队的规定。它给亚洲和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成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在国家体制上的关键环节,最
  终使日本帝国彻底败亡。
  按照宪法规定,陆海军的统帅、编制、兵力的决定权属于天皇,与议会和内阁毫无关系。军队统帅权的独立,使军部的权力极大,甚至凌
  驾于内阁和议会,直属于天皇。另外,天皇的的顾问机关…元帅府和军事参议院,由元帅、陆海军大臣、参谋总长和军令部总长组成,完全属
  于军部的势力,他们有权将军部的意见上奏天皇。由此左右大权,控制内阁,影响政府对内对外政策,最终使日本很快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在此后的日本历史上,从中日甲午战争开始,军部就开始独断专行。到了20世纪,从1931年入侵中国东北、再到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
  ,1941年太平洋战争,军部和昭和天皇的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战后东京审判没有审判昭和天皇是美国的战略利益使然。正如美国纽
  约州立大学教授比克斯在其获得2001年普利策奖的名著《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一书中揭示的那样,无论从事实还是从法理上,昭
  和天皇都是不折不扣的战争罪犯。
  驻日盟军总部在占领日本后,首先做的就是废除这部带着强烈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的《帝国宪法》。
  宪法颁布的时候,被流放的民主斗士中江兆民在大阪见到了宪法文本,“通读一遍,唯苦笑耳。”
  此时,对他的特赦令也刚刚到达。两年前(1887年),他就写出了后来传世的《三醉人经纶问答》,借三位酒徒之口,为当时明治时
  代的日本社会主要思潮留下了精确的照影,对当时日本青年思考日本往何处去有重要的启蒙价值。
  喝多了酒的洋绅士看到的是帝国主义虎视眈眈,但是他相信国际法维系着国际间的和平秩序,如有强国欺凌弱国,大国欺凌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