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日本-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种提法中,它们各自表达了实现日本独立的思想。而在《诏谕》中,日本又承认万国公法,这一方面表达了对西欧各国的警惕,另外又把万
  国公法当作小国对付强权的武器。大久保利通坚定地认为,天皇应该领导与万国对峙的日本。
  1868年4月6日,在京都皇宫的紫宸殿,按照讨幕派的安排,年幼的天皇率领公卿、诸侯和群臣百官举行了誓祭典礼。以天皇的名义
  发布了新政府的施政纲领――《五条誓约》:
  1,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2,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3, 公卿与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须各遂其志,人心不倦;
  4, 破旧来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道;
  5, 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誓文的结语宣告:“将实行我国前所未有之变革”。
  同一天,天皇又发布《宸翰》(亲笔信),要亲自“经营天下,安抚汝等亿兆,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使天下如富岳(富士山)
  之安。”
  3年来,新政府面临重重压力。首先是如何实现全国的统一。新政府只没收了德川家族领地,设置了8府12县。为了利用天皇的权威,大久
  保利通让天皇巡幸大阪,利用天皇的精神权威,为实现全国的统一作准备。天皇巡幸以后,各国解除局外中立,新政权作为日本唯一的中央政
  府,得到国际上的承认。
  在函馆战役胜利后,讨幕战争结束,但是各藩拥有重兵的体制没有变化。为了实现政治归于中央政府,在朝野之间都出现了奉还版籍的呼
  声,要求大名将领地交给人民。1869年2月,萨摩藩、长州藩、土佐藩和肥前藩这些雄藩在讨幕派的压力之下,上奏天皇奉还版籍。到这一年的
  7月,已经有236个藩奉还了版籍,各藩藩主虽然取消了对人民和土地的封建领有权,但是仍然保留了藩的称号,并任命旧藩主为藩知事,成为

  各藩的最高行政长官,其施政要服从中央政府的号令。政府同时取消了大名和公卿的称号,一律改称华族。
  王政复古,复的是日本古代的天皇制,而召唤历史亡灵,是为了现实的斗争。在奉还版籍之后,中央政府又实行新的官制改革。设立神祗
  官,置于政务的太政官之上,借助神权来提高天皇的权威。
  新政权建立后,农民起义和士族叛乱不断发生,木户孝允感到,如果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现士农工商的四民平等,逐步取消士族的
  俸禄,承认一切人都有就业自由,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生产力。但是要想实行这样的改革,首先要统一兵权,然后才能统一政权,而要做到这一
  点,必须废藩置县,然后才能实行新的改革。
  由于萨摩藩、长州藩的兵力强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不得不与西乡隆盛商量,西乡隆盛在战争结束后,就回到鹿儿岛,引退不过问政
  治,但是失去特权的士族却总打着他的旗号闹事。大久保认识到,没有西乡隆盛的参与,就不可能建立一支政府的常备军。于是由岩仓具视担
  任正使,他与山县有朋等人亲自到长州藩和萨摩藩面见西乡隆盛,在土佐藩邀请板垣退助一起决定以萨摩、长州和土佐藩的步兵、骑兵和炮兵8
  千人入东京,作为天皇的亲兵,从而建立起明治新政府的最初的常备军。在废藩置县这个大目标下,西乡隆盛缓和了与新政府一些官僚的矛盾
  ,为废藩置县做好了军事上的准备。
  1871年8月29日,木户孝允以天皇的名义,当着56位藩知事的面,宣读了废藩置县的诏书。免去261个藩主的知事官职,定居东京,领取国
  家俸禄。为了给与旧藩主经济上的保障,由国家承担了各位藩主的债务,后来又以政府公债的形式,抵付了全部旧藩债,这种赎买的办法,摧
  毁了藩主的割据势力,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在废藩的基础上,中央重新划分了一个北海道开拓使,东京、大阪、京都3府和72个县
  。称一道三府72县,基本延续至今。
  废藩置县以后,新政府进行了新的官制改革,把太政官分为正院、左院和右院,正院拥有立法、行政和司法决策权,由19岁的明治天皇亲临“
  总理万机”的官厅,各省长官直接向天皇负责,在形式上一切权力都集中于天皇。在公布的名单中,除太政大臣三条实美和右大臣兼外务卿岩
  仓具视是公卿以外,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大隈重信、山县有朋、江藤新平、板垣退助、井上馨都来自长州藩、萨摩藩,土佐藩
  和肥前藩。这意味着政权由封建领主和公卿之手转到了中下级武士之手。这少数藩阀政治家,后来成为明治维新的风云 
  人物和后来的大正、昭和时代的元老,对日本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中央政权的稳固,新政府开始逐步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首先就是修改不平等条约,此时在使节团的每一位人士心中,还有一个重大
  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3,效法先进
  岩仓使节团横渡太平洋,在1872年1月15日抵达旧金山,随后,由于风雪阻路,在盐湖城呆了半个月,副使伊藤博文在此期间草拟
  了《奉命使节要点》,因为“安政条约”到1872年7月期满,日本使节团希望为日本国民增加权利,使日本进入开明各国之行列。希望把
  欧美各国的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一概移入日本,“使日本国民迅速进步,达到同等化域。”
  1月21日,使节团到达华盛顿,参加了美国总统格兰特举行的盛大的招待会。美国先进的航海技术,铁路技术和新奇风俗习惯,让使节
  团感慨不已。
  但是修改条约却让使节团看到美国的另一面,当岩仓向美国国务卿菲休提出改约谈判的时候,菲休援引国际惯例,要求使节团出具天皇授
  予的交涉全权委托书,日本代表团目瞪口呆,只得派大久保利通和伊藤博文回国取全权委托书。但是留守政府西乡、板垣等人强调出使的目的

  是研究外国的典章制度,反对过早进行改约谈判。
  当大久保利通弄到国书和新的全权委任状再度到达华盛顿的当天,有关改约的谈判交涉却终止了。木户孝允在日记中沮丧地写道:“彼之
  所欲者尽与之,我之所欲者一未能得,此间苦心竟成遗憾,唯有饮泣而已。”
  美国无意带头修改不平等条约,使节团的改约计划搁浅。使节团强烈地感受到弱国无外交的严峻现实。此时使节团在美国已经住了将近半
  年,便转赴英国,英国外交大臣格兰维尔以更加强硬的态度拒绝日本恢复关税自主权的要求,并且提出了比现行条约更加苛刻的修约方案,要
  求日本给与内地旅行权、沿海贸易权、土地所有权。其他各国也是步步进逼,贪得无厌。这种态度让使节团加深了对西方强权本质的认识,并
  在以后对亚洲诸国如法炮制。在使节团内部,木户孝允对大久保进行预定之外的修改条约的谈判表示不满,木户和大久保在整个行程中一直争
  吵,对和大久保站在一起的伊藤博文也很不满。
  修约谈判受挫,使节团全面考察欧美的各国的各种制度。在一年有十个月的考察中,他们先后访问了美、英、法、比利时、荷兰、德国、
  俄国、丹麦、瑞典、意大利、奥地利、瑞士12个国家,考察经费占到了当年明治政府收入的2%。他们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
  、交易所、各种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要塞。西方文明的成就,让他们目眩神迷。大久保利通说;“到西洋这么一看,我们不适
  应这个世界。”岩仓具视在访问罗马时说:“视察各国之情况,向英、美、德、法这样的强国自不必说,虽二三流之诸国,其文化之繁盛,亦
  为我国殊不可比。”
  在英国的伯明翰和曼彻斯特,使节团看到是黑烟满天、到处都是工厂,国民精神都倾注在世界贸易之上。这个与日本相同的岛国,没有一
  样是土地生产的东西,有的只是煤和铁,主要是依靠工业和贸易相结合。大久保利通彻底觉悟到,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独立建国,富国强兵自不
  待言,而要富国强兵,务必要从殖产兴业上下手。在英国的考察,促使大久保在回国后提出殖产兴业的建议书,提出“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
  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以英国
  为典范走发展工商业致富之国的道路。
  一天拂晓,从普鲁士赴俄国的火车上,木户孝允不再入睡,“悲笳彻耳,残梦忽破,起而推开玻璃窗,车外是波兰,本地旅客有乞钱者。
  因追想其盛时,泪不禁夺眶而出良久。”领悟到“各国事迹,虽有大小文鄙之差,然寻其废兴存亡之道,在于政规法典之隆替”。在美国就留
  心各国宪法政治的他,认为日本人民尚未普遍文明开化,制定宪法要靠君主英断。首先要以五条誓文之外增设条例,形成政规,同时根据政规
  制定法典。在普鲁士的时候,他注意到普鲁士的国情与日本很像,决心效仿普鲁士,在日本建立集权主义政体。大久保利通也认为,随着民主
  的进展,日本的君主专制之体将来不能永存,但是民主也不能立刻适用,要制定合乎日本特点的宪法体制,给日本天皇制披上近代的外衣。岩
  仓具视是宫廷派的政治家,一直强调天皇为中心的政治体制,也认为普鲁士宪法最适合于渐进主义。
  欧美国家的普及教育,给使节团留下深刻影响。木户孝允说,日本人和欧美人没有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