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方的半壁河山,于是他采取了这种方法。道元在晚年已经改变了原来尊北
卑南的写作基础,这也是他政治思想转变的一个标志。
人生活在人自然之中,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大自然的恩惠。热爱祖国、热
爱生活的郦道元也是一个热爱自然的学者。明代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
的事迹不少人都有所了解,其实他在许多方面是继承了郦道元,对于祖国山
河的热爱是郦道元爱国主义思想的另一个组成部分。
凡郦道元足迹所到之处,无不细心考察,对古代名胜古迹,自然风景大
多收入注文之中。对家乡郦亭的描写,抒发了他对故土的热爱。对青州的描
写,也是对各地风光赞颂的成功一例。如果是那些他不能亲自到远的山水胜
地,他必搜集大量材料,细心选取,然后进行加工整理。由于他有实践基础
和严谨的态度,冉加上高超的写作手法,《水经注》中描写山川的锦锈文章
可以说是俯首皆是,其中有两篇历来为人们传诵,成为千古杰作。近代以来
还常常被选为中学甚至大学的课文。
一篇是记述黄河孟门(即现在的壶口)瀑布,一篇是描写三峡的。孟门
离北魏的首都平城、洛阳都不很远,道元很可能去过多次,注文虽只有一百
多字,却把那里壮观的景色形象生动地摆在读者眼前。道元写道:“(孟门)
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
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 怒,鼓若山腾,浚波颓迭,迄于下口。”读
到这,仿佛黄河水的飞沫已经溅到我们的身上,虽未到其地,孟门瀑布的宏
伟气势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瀑布两侧山势紧逼使黄河河道在这里紧
缩到30——50米,好象壶口倒悬,如壶水外倒,所以现在称为壶口。水流从
约30米的高处泻下,形成了注文中描述的奇景。
《水经注》中描写长江三峡的篇幅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一段在卷34
的注文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天,略无阙处,重岩迭峰,隐天蔽日,
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同沂)阻绝,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
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山峰)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
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
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
… Page 10…
裳。”
读了这150多字,大家一定会不由想起李白的那首七绝《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实际上李白这首诗的内容是从这段注文中引来的。到过三峡的人反过来再读
这段文字一定会觉得毫厘不差,当然现在的三峡已经没有猿了。
别看郦道元把三峡描写得这么出神入画,实际上郦道元是从来却没有到
过三峡的。当时北魏的疆界南到秦岭、淮河一线,而三峡地区是南朝控制的
地盘。道元对不能亲临的地方,总是全力搜集那里的文献。象三峡这样的名
胜当然不会例外。在描述三峡的众多著作文章中,他利用最多的是东晋时曾
任宜都(今湖北省宜昌一带)太守的袁山松所撰的《宜都山川记》(又作《宜
都记》)一书。由于袁山松曾任宜都太守,所以他所写的这本书的真实可靠
性是非常高的。道元正是看重了这一点,对《宜都记》非常重视。上边这段
文字就是在袁文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而且凭着深厚的文学、语言文字底蕴,
道元的注文更加强细腻形象,已超过了袁文的水平。对于山峡,《水经注》
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相比之下,这段描写比上边对孟门瀑布的描述更为成功
和著名。
郦道元对祖国河山描写的巨大成功,一方面是因为他的高超的文字技巧
和扎实的儒家学术功底,虽一方面应归功于他对祖国河山的真挚感情。在这
种情感的驱动下,他才能写出众多的不朽篇章,为后世留下可观的文学财富。
象三峡,孟门的描写正是突出表现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实感。
爱国主义思想是郦道元写作《水经注》的主导思想,从某种角度讲,《水
经注》就是他本人的自传。从中我们可以研究了解郦道元的思想。所以我们
在分析他的思想时都是结合《水经注》的内容来研究的。
《水经注》是一部以水道为纲的区域地理著作。以河流的流域作为区域
划分的标准。这样在注文中的自然地理要素中首先涉及的就是河流,在人与
自然界的关系中,《水经注》更注意人和水的关系。郦道元在《水经注》中
把水提到极高的地位,这可能是他选择为《水经》作注的另一个原因。在古
代农业社会中,水是农业的命脉,他十分注意水利工程。表现在 《水经注》
中,记载了大量的农田水利工程。
陂湖即小型人工湖,是古代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内容,《水经注》记载
的各类陂湖达560个左右。面积大,位置清楚的有几十处。如卷32《肥水注》
说芍陂“周百二十里”卷四十《浙江水注》讲长湖“广五里,东西百三十里。”
芍陂是我国淮河流域最高的大型水利工程。长湖现称鉴湖,是我国东南地区
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这些记载如仅从水利史角度讲也是非常珍贵的。
《水经注》还非常重视河渠水利工程,如堤、塘、堰等。如卷14《鲍丘
水注》记载了三国时魏刘靖在北京修建车箱渠的情况:“长岸峻固,直载中
流,积石笼以为主遏……依北岸立水门……山水暴发,则乘遏东下,平流如
常,则自门北入,灌田岁二千顷。”在把河水束缚在人工渠道内以后,左河
北岸再开水门。在山洪来临时,关闭水门,洪水流走。平时则可随时开关水
门,把水引入田间灌溉。道元的记述简单明了,给后代了解三国时北京的水
利工程留下了极有价值的史料。后来东箱渠又经扩建,所灌溉的农田达到万
顷,对北京地区农业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卷16《沮水注》、卷33《江水
注》还分别记载了郑渠和都安堰这两处工程。其它各卷中提到的人工河渠还
有很多,它们对当地农业的稳定发展无疑都起了重大作用。道元这样大量记
… Page 11…
述水利工程,表现了他对农业的重视和对人水关系的注目。因此他对兴建和
毁坏水利工程的事是褒贬分明的。对于兴修水利的人他一直是称赞的,如在
卷10《浊漳水注》中他着重写了西门豹、史起的治水功绩。
水一方面为人类造福,同时也在给人类制造麻烦。有时人们还会面临灭
顶之灾,这就是水害。《水经注》中就记载了历代大量水灾资料。水对人的
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人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中不可能离开水。在战争中,
水还往往起到重要作用。出于对水的重视,在《水经注》中多次描述了战争
中以水制敌的情形。如卷5《河水注》记载了北魏攻宋虎牢城的故事。魏军
攻城200天不下。城中只有一口40丈深的水井,于是魏兵挖地道把井水引走,
城内守军因为无水只好投降。道元曾亲自查看了当年魏军掘的地道,“穴处
犹存”,井水在战争中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道元是很清楚的。可悲的是,
道元在被叛军围于驿站时,由于驿在岗上,而井在岗下,所以不能久持,道
元因此遇害。这是道元没有料到的。
郦道元是一位充分理解人与水关系的学者,他认为“水德含和,变通在
我。”这是他对人水关系的总结,这是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是他对人与自
然界关系的正确认识。
郦道元虽曾代表北魏政权外出平叛作战,但他是一个坚决反对战争的
人。魏晋南北朝时代南北分裂,战争频繁,大量人民成为战争的牺牲品。但
是战争频仍的事实却是道元不能回避的,实际上道元正是通过对战争残酷性
的描述,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态度。如卷9《沁水注》记载白起抗杀赵卒40万,
卷9《淇水注》记公孙瓒打败黄巾军,“斩首3万,血流丹水”。卷22《渠
水注》记晋军10余万被石勒消灭,“尸积如山”。对这些血腥的战争场面,
道元多不发表自己主张,其实在字里行间已经看出对这种战争的厌恶。在有
时他也用极简单的语言对暴行进行抨击。在卷5、25、34对袁绍、曹操、杜
预等人对无辜百姓的屠杀,道元表明了自己的立场。郦道元生长在战争不断
的年代,而且直接参与过战争,但实际上他是反对战争的,尤其是滥杀无辜,
毫无意义的内战。他所希望的战争是一场能统一全国的正义战争。
《水经注》在描述人水关系时,很多时候是要述及对人的看法的。郦道
元有的是借用古人古书发挥,有时也表达自己的意见,都有一个明显的疾恶
扬善的立场。
在郦道元分辨善恶的标准中,儒家教育有着深刻影响。《水经注》卷6
《汾水注》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东汉时政府准备在汾水和呼沱河之间开挖一
条运河,如果成功,象今太原等地都可以解决粮食运输问题了。但是由于地
形不便,工程相当浩大,开工几年,工程没成功,还死了好多人。主持工程
的官员邓洲在考察了工程难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