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式,根据随机抽调、利害回避、资格审查等程序,组成由一定比例的上级纪委代表、媒体代表、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和市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监督小组只负责公正与否的监督,不参与录取与否的资格判定。
有人还用我在《“高考”在美国》里概括的“用多种检测手段来检测教学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用考试甚至用分数一种手段来检测教学的教育就是应试教育”来反诘复旦的“一面定终身”。把复旦的录取方式说成“一面定终身”不免有些夸张。复旦的实际录取程序和方式是“申请资格测试→提交申请材料→教授面试”。这是一种既认分又认人的选材标准,考分并不是唯一的考量因素,因此是一种进步,是对“认分不认人”的传统高招方式和高考选 材标准的改良。什么时候,复旦能够把“申请资格测试→提交申请材料→教授面试”变成“高考成绩+申请材料(包括高中三年的成绩和综合素质)+教授面试”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考改革,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革命”。当然,这个新“三合一”的各部分的考量比重,可以逐步变化,直到各部分的比例足以影响和推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开展!
增补册《当预言成为现实》2006年复旦招生“面试”情况及其讨论(一)
“破冰”观察
——2006年复旦招生“面试”情况及其讨论
面试报道
过程:
复旦选拔过三关
上海交大设二关
根据改革方案,这两所高校各拿出300个上海地区本科录取名额进行试点,完全由学校自主决定选拔的形式和内容,考生的高考成绩不再作为录取的硬性标准而只做参考。据了解,复旦大学的选拔内容包括学生申报、综合知识笔试和最后面试。上海交大只有材料申报和面试两关,两所高校都把面试作为考察学生综合素质和决定录取的关键环节。
复旦申请资格测试
很多题目课本没有
3月19日,复旦举行首次自主选拔录取的申请资格测试,考试内容涵盖高中阶段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等10个科目的知识,5 828名考生参加测试。“总体感觉题目不太难,但是很多题目都是书本上没有的,却又有些似曾相识。英语词汇量的要求也蛮高的。”参加测试的考生评价试题时说。
考官考生抽签分组
“一对一”全程录音
复旦大学的面试专家团由150名教授、副教授组成,每组5人,由文、理、工、医不同学科和学生社会工作五个领域的专家组成。学生也是5人一组,每人分别接受一个专家组五位教授各15分钟的面试。专家和学生都是随机分组,学生组和专家组的配对在面试前抽签决定。
每位专家和考生的面试都一对一进行,并全程录音接受上海市和学校的纪检监察部门监督。
学生要过“五人关”
复旦面试不打分数
学生经过五个不同背景的教授的面试,然后共同作出判断,最大程度地避免了过分依赖教授个人的好恶,过分依赖某些偶然的因素,从技术层面把它均匀化了。
复旦大学的面试成绩不打分数而是由专家对面试考生划分四个等级。当天下午面试全部结束后每个专家组五位专家再综合评定本组面试考生的等级而产生最后成绩。
特点:
从“人纸较量”到“面对面”
这是一次新中国教育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学入学考试:考场内,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计时器。桌上摆放着前来面试学生的自荐信、个人基本信息表、高中三年各科成绩单、两封推荐信———至少一封为任课教师推荐,还有平时表现的各项能力证明材料、获奖证书、特长证明……
与传统的高考不同,没有了答卷的“沙沙”写字声、没有了紧张难耐的考试气氛,“人和纸的较量”变成了“面对面的交流”。
在复旦大学光华楼里,这样的考场有150个,150位面试教授分居其中,1 208位学生分别走进此前电脑排位所定相应的5个房间,每位学生分别在5个房间各进行15分钟“一对一”面试,总计75分钟的面试后,教授们将进行综合判断:此生是否能被复旦大学录取?
一位姓杨的高三学生在自荐信中写道:“最心仪的专业是临床医学”。于是在面试时他被问道:“不少媒体披露过医生收红包的事件,对于医德问题,你有何看法,应如何避免‘红包事件’发生?”
“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矛盾,你有何观点和看法?”“有些演算题可能需要经过冥思苦想才能得到答案,你有无这样的经历,举例说明,并分析当时的心情。”这是上海七宝中学高三学生路鹏程面试时被问及的问题。老师的推荐信中认为,小路在数学、管理方面有突出才能。
招生方的说明
■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郑方贤 :我们在教育部的批准下,在上海安排了300个名额的自主选拔录取,这300个名额是占用了上海的招生计划,所以不影响全国的招生计划。这300名学生和过去不同的是主要以面试作为依据,这点受到广大考生的关心和关注。因为我们传统上的招生选拔都是以笔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就像我们高考是以分数作为依据的。现在我们是以面试为依据。我想从现在关于人才的观点来看,一个人的发展是全面的,笔试可以测出他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掌握的面,其他方面我们是无法通过笔试表达的,比如思维敏捷性,对人、对事物的看法,分析、归纳能力,这样的看法越来越被广大社会、学校所接受和认识,也就是说一个人应该是立体的,而不是通过一张试卷可以反应出全部。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和它相适应的办法就是申请和面试。复旦大学坚持向社会公开报名,所以我们今年有6 200多名学生来参加我们的自主选拔录取,报名之后通过文化成绩测试,按照方案,今年有1 208名学生进入了申请的资格,这些学生在申请阶段提供了关于他自己的一个陈述,也就是对自己的主观认识,提供了其他人对他的推荐,表明了他人对他的认识。还有提供自己在中学的学习成绩证明,这是一个客观的学习表现证明。另外也提供反应他特长和特点的资料,这反应他特长受社会认可的程度。我们关于多方位对学生的描述,是由五位教授对他进行面谈,这样一种了解和考察的方式,使得我们对一个学生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我想这个和我们前面关于人才的观点是一致的。经过这样一个程序,我们最后确定298名学生获得我们自主选拔录取资格,经确认有290名学生接受预录取资格,这些学生也在加紧复习,还将参加高考,我们希望他们可以考出比较好的成绩,进入复旦大学。这个改革得到大家的关注也是自然的,这也就是一个信号,我们的高中、初中、小学对学生的观察,对他们自我的培养应该是更全面的,这样对社会也是更放心和安全的。……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当代大学生最缺失的是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高考指挥棒不改变,“唯分数论”的培养人才模式不改变,中国的素质教育将成为一句空话。希望以此次改革带动中小学改变“唯分数论”的传统培养模式,让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有意识地在培养综合素质方面下工夫。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杨小微:素质教育之所以在我国中小学校中的发展遭遇阻力,其根源在于“高考指挥棒”一直没能改变,复旦此次改革,对全国高校的自主招生改革有着示范作用。
■教育问题研究专家熊丙奇教授:自主招生的真正意义,在于打破“一考定终身”的集中录取制度,高考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以分数为唯一选拔标准的录取手段,如果将高考认定为一种标准化测试,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增补册《当预言成为现实》2006年复旦招生“面试”情况及其讨论(二)
媒体评论
对复旦面试招生的一些疑惑
首先,我对面试招生是否能达到复旦等校的招生目标表示怀疑。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复旦此次自主选拔录取,希望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希望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生是否对科学有兴趣,是否对创新有兴趣等。然而,实际上,如果在考试内容的改革上下功夫,笔试完全可以考察出应试者的上述种种素质。笔试这些年备受非议,问题出在考试内容上,考试内容重死记硬背,轻分析理解,重循规蹈矩,轻独见创新。而笔试这种形式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花大力气研究改革考试内容,同样可以选拔到复旦大学所要求的人才。陈寅恪先生当年建议清华大学国文考试采用对对子的方式,就是很好的例子。反过来讲,面试的缺点是明显的,面试对考试心理素质、沟通能力的要求太高了。我承认这也是很重要的素质,在管理、营销、艺术等专业或行业中非常重要,但对于技术、研究等专业或行业就相对不那么重要。
(来源:羊城晚报)
“面试”定乾坤:让高考方式走向多元化
这是一个让人兴奋的消息。从“一考定终身”到高校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从名校的自主招生到“面试定乾坤”,我们看到高考的形态有了可喜的新变化;尽管“相对模糊”的面试属于“第一个吃螃蟹”,不免让人担心公平公正问题,但是我们不要只看到潜在的问题,而要瞧见潜在的力量,因为多年一贯制的高考,已经有了强力惯性的路径依赖,非改革而难以突破。对于革除单一高考的弊病,必须做多路径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