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南北朝地论师的判教思想-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二,批判锋芒,总结目光,直接对准现实社会思潮,以今天学术标准看,仍可认为其概括、判释基本得当,能反映出当时佛教发展的历史事实,经得起历史检验。
  其三,虽然因为有形式上和内容上的明显局限性,地论师判教的具体方法未能为后来的判教采用,但是,其注重现实的批判风格,以及充满力度的创造精神,不但在以后的各家判教中光彩闪烁,而且对今天仍有启迪。

  注释:

  '1'南朝刘宋时金陵道场寺慧观,据当时新译出的《涅?经》,开创中国佛教判教,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事件。慧观判教的直接依据是《涅?经》,其判教思想结构所代表的也是在南北朝时影响极大的涅?学思潮,因此我称之为“涅?学判教系统”。对此问题,另文专论。相应而言,本文所讨论的,可称之为“地论学判教系统”。
  '2'唐代华严宗的法藏,在《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中,概括“光统(慧光国统)判教”,为所谓的“顿、渐、圆三教”,华严宗的慧苑、李通玄等也循此说。但这并不符合事实。从慧光的“四宗”判教结构,完全看不出其若分为顿、渐、圆三教可用什么方式。因此我怀疑这又是以一种既有的“认识范式”去“套”(看问题)的结果。汤用彤先生在《隋唐佛教史稿》中专门研究过所谓华严宗的成立受到慧光深刻影响的问题,对这种“影响”,我十分怀疑。此颇饶趣味。
  '3'唐代法相唯识宗窥基,华严宗法藏、慧苑、李通玄等人的判教中,对南北朝各家判教的概括和论述,除上注所指出者外,其余基本相同。具体请见窥基:《法苑义林章》卷一,法藏:《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一,慧苑:《华严经刊定记》卷一,李通玄:《华严经合论》卷三。
  '4'地论判教有“六宗”之说,主要是智岂页提到。持“六宗”说之耆寺“凛师”,也不见于僧传,身世等不详。所谓地论“六宗”判教,特征是突出《法华经》。智岂页看来也是因为此点而重视“六宗”之说的。此外,如慧苑提到“云教有六种”者,“唯有一家”,即耆法师,应即这位凛师,但慧苑记其六宗最高为“圆宗”,“谓法界自在缘起无碍,德用圆备故。”(《华严经略疏刊定记》卷一)则其说虽属地论北道系,但是与智岂页论述的“六宗”,却又不同。
  '5'当时东魏、北齐境内,尚有禅师(具体又有僧稠的官方禅派和菩提达摩——慧可的民间禅派)集团和净土教(昙鸾)集团的佛教思潮。尤其是后者,影响很大。但是相对而言,都是实践性较强的宗教存在形态。此外,南方学术性较强的佛教思潮摄论学派,可能尚未产生广泛影响。据现有文献看,地论师判教中,对这些思潮,都未涉及。然而不久之后的智岂页进行天台宗判教时,就对各种学说思潮,基本都涉及到了。
  '6'天台宗智岂页曾对地论师判教进行严厉批判,认为其判教在结构上不相称。智岂页还特别指出地论师判教以“宗”立名甚不当,他说:“宗是所诠,教是能诠”。有宗而后有教,宗是高一层次的概念,换句话说,“宗”指“宗旨”,“教”是“教法”,具体体现为学说、教派等,地论师的判教,乃混淆了二者,(《法华玄义》卷十上)也就是说,混淆了本末主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