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纪很大了。一次他出湖打鱼,连着几天都是空手而回。有一天,他正准备撒
完最后一网,不想,拉网时总觉得沉甸甸的,起网一看他惊呆了。原来满网
尽是活蹦乱跳的鱼、虾、足有百十来斤。其他渔民见了,都羡慕而又开心地
说:“闹网哉,闹网哉!”此后,渔民每天出湖捕鱼时,都要高声道:“闹
网,闹网。”以讨口彩,但愿当天捕鱼时网网“闹网”。
此后,“闹网”便引伸为热闹、繁华之意,并取吴语谐音,说成“闹猛”。
… Page 14…
“雷同”一词的由来
雷同指随声附和,亦指不该相同而相同。现一般在文艺评论中使用,表
示某人作品与其他人的作品相近,何以称“雷同”?溯其源,古时有一种说
法,打雷时万物都同时响应,《礼记·曲礼》:“毋剿说,毋雷同。”汉代
郑玄注:“雷之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当各由已,不当然也”。意
思是说,人应该用自己的心去断其是非,不要取他人之说以为已语,像万物
闻雷声而应那样。因而,“雷同”有“随声附合”之义。《汉书·刘歆传》:
“或怀妨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雷同”的这些含义虽然
在今天不常用了,但人们借用此词来批评那些缺乏新意,千人一面的作品则
是十分恰当的。
“下榻”一词的由来
旅游者在外地游玩,总免不了寄宿。如贵宾住进饭店,这句话中“住进”
应改写“下榻”。说起下榻,这里还有一段典故呢!
早在宋朝年间,豫章郡 (今南昌市)太守陈蕃,为官清明,重视贤才。
他平时不喜欢接待宾客,但是家里却预备了一张床,专门为一位贫穷的读书
人准备的,只要那位读书人来访他便热情接待并留宿。平时,陈蕃就把那张
床吊起来存放。
那位读书人就是很骨气的徐稚,徐稚不愿作官,自己种庄稼过日子。因
此,陈蕃非常尊重徐稚。只有徐稚到陈蕃家里来,陈蕃才把吊着的床放下来,
留徐稚在这张床上就寝。后来人们便把陈蕃这种举动叫做“下榻”,表示对
贤者、贵客的尊重。
从此“下榻”一词从尊称演变为“寄宿”的意思。如《桃花扇·闹榭》:
“我二人不回寓,就下榻此间了。”现在“下榻”这个词已经用得很普遍了。
“打尖”一词的由来
古时候,人们把在旅途中休息进食叫“打尖”。这个说法,在古典作品
中常可见到。如陆陇其《三鱼堂日记》、“(戊午四月)十七,至本家庙打
尖。”
据考证,“打尖”系“打火”之误。不知在那个朝代之前,人们将一天
三餐之中的中顿饭,因其正值日中之时,所以称为中火,后引申为旅途中之
餐曰打火。叫来叫去,不知何时何原因,又将打火叫成了打尖。
这个考证见清代福格所撰 《听雨丛谈》卷十一:“今人行役于日中投店
而饭,谓之打尖。皆不喻其字义,或曰中途住宿之间,乃误间而尖也。谨按
《翠华巡幸》谓中顿曰中火。谓途中之餐曰打火,自是因火字而为尖也。”
这个考证是有根据的。《水浒》中有:你母子二位敢未打火,叫庄客安排饭
来。”再有元杂剧中也多有此说。如马致远《黄梁梦》:“兀那打火的婆婆,
央你做饭与我吃。行人贪道路,你快些儿。”张国宾的《罗李郎》:“恰离
了招商打火店门儿,早来到物穰人稠土市子。”打火店是供旅客吃饭的店铺。
… Page 15…
“解手”一词的由来
把大、小便说成“解手”是由明代初期山西洪洞县的迁民事件引来的。
据 《明史》、《文献通考》等书记载,元朝末年,朝政腐败,兵燹连年,
民不聊生。两湖江淮一带,人们颠沛流离,饥饿死亡者十占六七。为恢复中
原经济,官府在山西洪洞广济寺设局驻员,征招当地居民,迁徒冀、鲁、豫、
苏、皖、北京一带。广济寺有古槐一株,隐蔽数亩,移民行前纷纷指槐为记,
含泪告别故乡。以后历年久远,子孙蕃衍各地,追溯祖元,均以大槐树为籍。
迁民是强制性的,人们故土难离,用各种方法进行反抗,官差怕人们半路上
逃跑,就把他们双手捆起来,几十个人联在一条绳子上,一人要动,牵动全
体。这样,无论是白天行路还是晚上睡觉,如果有人要大小便,就得恳求解
差把绳子解开。起初,话说得比较完整:“请大人把我的手解开,我要大(小)
便。”后来,逐渐简化,先是说:“给我解手”,最后干脆只说“解手”。
到了新的驻地,人们开始了新的生活。这时虽然再无束手之绳了,大小
便不需再喊官差“解手”,但由于迁徒路上那段生活在人们头脑里留下了深
深的烙印,也由于已经说顺了口,所以“解手”一词就成了人们大、小便的
代用词了。
“吝啬”一词的由来
吝啬是小气、鄙吝的意思。“吝啬”一词源于如下传说:
三国时期,有两个人,一个叫吝,一个叫啬。一天,吝先生遇到啬先生,
两人相约中秋节到乌有山子虚亭饮酒赏月,约定好吝先生携酒,啬先生备菜,
但两人都十分小气。中秋节两人按约准时来到了乌有山子虚亭,见对方都是
空手而来,相视一会儿,尔后哈哈大笑。
吝先生首先打破了尴尬局面,用手做酒怀状,遥指高空,朗声说道:“月
光如水,水如酒,请啬兄开怀畅饮。”啬先生随即伸出两只手指做筷子,指
着荷塘深情地说:“池中游鱼,鱼是菜,请吝先生大饱口福。”
吝先生手起嘴动咂得直响,自夸到“好酒,好酒”。
啬先生随即两指入口,吧嗒吧嗒着嘴说:“好菜,好菜。”
过往的游人看到这两个人的举动,无不捧腹大笑。其中一位游客认识吝
啬二人,便挖苦地说:“今天两位仁兄赏月,喝的是吝啬酒,吃的是吝啬菜,
活的是吝啬人,死了是吝啬鬼。”
自此,“吝啬”一词便用来形容小气的人。
“话柄”一词的由来
话柄就是“谈资”,即指被他人当作谈话资料的言论或行为。何以将谈
资称为“话柄”?溯其源,“话柄”原是古人闲谈时手执物,资以助兴。宋
人笔记《天禄志余》载:“古人闲谈多执尘尾,故有谈柄之名”。又据宋代
僧人吴道原《仿灯录》载:“栖云寺大朗法师,每谈论,手执松枝,以为谈
… Page 16…
柄”。
“玩票”一词的由来
今“玩票”一词常指为玄耀自己而在众人前故意暴露自己的能力,何以
称“玩票”?溯其源,旧时,有一种唱“八角鼓”的业余演员。“八角鼓”
本为八旗子弟在军营中唱的一种歌。逢着大户人家有喜、寿事也下帖子请他
们去唱,他们有4句口头语:义勇胜强,万寿无疆,茶水不扰,酒食自扛。
意为他们唱只为了消遣娱乐,不收报酬。由于规定出去唱角鼓戏的人须领一
张执照,称为“龙票”。故亦把请出去唱叫做“玩票”。把玩票的人称为票
友。后梨园界就以此称那些业余演员,后又经演变,“玩票”成了讽刺之语。
“混帐”一词的由来
“混帐”一词是骂人的话,意为头脑不清醒,做事荒唐。“混帐”一词
源于蒙古族。从前,我国北方的蒙古族,过着群居的游牧生活。碰上有水草
的地方便支起蒙古包,定居下来。白天,男人们去放牧,只留下老人或妇女
看守帐篷。这时,在家的一些年轻的小伙为了找年轻姑娘谈情说爱,就乱窜
帐篷,混进姑娘帐篷里去。有时候,年轻小伙子碰上严厉的老头,老头就会
愤怒地骂一句:“你又混帐了。”“混帐东西又来了。”年轻小伙子自讨没
趣,急忙退出帐篷。后“混帐”渐渐变成了骂人话。
“平反”一词的由来
平反,即把判误的案件或做错的政治结论改正过来。“平反”一词源于
班固 《汉书·隽不疑传》。汉昭帝初年,隽不疑因平定刘泽等谋反有功,擢
升为京兆 (治所在长安)长官。他每次审查县城提出的囚犯案件后,他母亲
必问:“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如果不疑答已平反了很多人,他母亲就满
面笑容,饮食、言谈都异于平常;如回答没有平反,则生气,以至不进饭食。
所以,隽不疑做官数10年,总是严而不残。
“盖了”一词的由来
“盖了”(或“盖了帽儿了”)也是近年来北京人常说的一个词儿,而
且大有向全国普及之势。
“盖了”或“盖了帽儿了”,一般来说,是一个夸赞之语。《北京方言
词典》单出一个“盖”字,解释为:以言语压制,能力或技术上超过,卓越,
超乎寻常地好。
不论是“盖”还是“盖了”,溯其源,有人说是因为篮球场上中有“盖
帽儿”一语,由此得来。其实,在早年间接北京话里,就有“盖了”一词,
如《儿女英雄传》邓九公考武举在考场上拉硬弓,练水刀,端石头,马步箭
全中:“这么说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