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代科举制度规定,凡是考进士的人,都由地方解送入试。每当京城会
考,各地总要解送一批考生赴京应试。当时,荆州南部地区四五十年竟没有
一个考生考中。于是人们称荆南地区为“天荒”,意即混沌未开的原始状态,
或是荒远落后的地区,讥笑那里的人几十年没能考上一个进士。唐宣宗大中
四年,荆南的考生中有一个叫刘蜕的考中了,总算破了“天荒”。由此旧时
文人常用“破天荒”来表示突然得志扬名。现用来指从未有过或第一次出现
的新鲜事。
“想当然”一词的由来
“想当然”是凭主观推断,认为如此的意思。
东汉末,曹操攻占邺城,他的儿子曹丕强占了邺城袁熙的妻子甄氏。孔
融写信讽刺曹操说:“周武王伐纣的时候,以纣妃妲已赐给周公。曹操不悟
其意,后问“出何经典”,孔融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意思是以今
天的事推断的,认为如此而矣!孔融不正面作答,后人以“想当然”形容主
观推测,并无实据。
“喝墨水”一词的由来
北齐 (公元550—577年)朝廷曾下过命令:在考试时对“成绩滥劣者”
要罚喝墨水。喝多少,按滥劣的程度决定。梁武帝时规定“差谬者罚饮墨汁
一斗”。《隋书·仪礼志》里也规定“士人应试时,凡书迹滥劣的要罚饮墨
水一升;甚至当秀才、孝廉等在会试时,监考官发现有“文理孟浪,书写滥
劣”的,也要叫他到专设的房间里去喝墨水一升。这条荒唐的法规沿袭了几
个朝代,后来虽不实行了,但用“喝墨水”多少来形容知识的多少,却保留
在词汇里。
“莫须有”一词的由来
“莫须有”一词出自《宋史·岳飞传》,是秦桧陷害岳飞讲的话。当时
秦桧专权卖国,强加给岳飞罪名,将岳飞投入监狱,不久岳飞即被杀害。韩
世忠和岳飞是同时抗金的将领,感到气愤不平,便亲自质问秦桧,岳飞究竟
犯有什么罪过,秦桧用“莫须有”三个作了回答。意思是说,不需要有什么
罪名,非杀岳飞不可。韩世忠满怀激愤地反问:“莫须有三个字怎么能使天
下人心服呢?”后人因此说岳飞的冤狱是“三字狱”,并用“莫须有”表示
凭空捏造。
“老百姓”一词的由来
… Page 21…
历代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称谓有多种多样:庶民、臣民、子民、平民、
庄民、村民。“百姓”这名称,在宋朝的文书里有过记载。皇祐五年,宋仁
宗派兵征服侬智高以后,为了长期控制岭南,在他们酝酿建立土司制度的文
书里,有这样的规定:因其疆域,折其部落,大者为州,小者为县,又小者
为垌,推其雄长为首领,籍民为壮丁,……分隶诸寨,总隶于提举。……每
村团又推一人为长,谓之户主,余民皆称提陀,犹言百姓也。”百姓之称谓,
后人喊惯了,又加上一个“老”字,变成了“老百姓”。
“大锅饭”一词的由来
人们常用“大锅饭”来形容在工作中“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人人
有份”的现象。“大锅饭”源于广东庆云寺,七星岩上建于明代的庆云寺中
有一口特大的铁锅。倘若用这口铁锅煮一锅饭,足可供数百名僧人食用。然
而,这口大铁锅却并非真正用来煮饭,而是用来向那些朝神拜佛的施主化缘。
它安放在佛殿的一角,四周围着铁栏杆。凡进庙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在经
过大铁锅旁边时,都要投进几个铜钱,一则是为了孝敬菩萨,以求降福灭灾;
二则是为维持寺内僧人生计。因此,这口从未煮过饭的大锅是和尚的生活依
靠,装的是地地道道的“大锅饭”。这便是“大锅饭”一词的由来。
“眼中钉”一词的由来
后唐唐明宗在位时,有个叫赵在礼的在宋州任节度使。据 《五代史·赵
在礼传》引 《五代史补》记载,他为官横行霸道,巧取豪夺,为所欲为。宋
州人深受其害,对他恨之入骨。后来,朝廷调他去镇守永兴,宋州人听到拍
手称快,奔走相告说:“这个坏蛋要滚了,可以说是从眼睛中拔出钉子,这
是何等好啊!”
不料,这话传到了赵在礼的耳朵里。他大发雷霆,马上给唐明宗写了封
信,请求继续留在宋州。结果,唐明宗同意了他的请求。凶狠奸诈的赵在礼
决计惩治一下宋州百姓,于是,他命令手下官员,凡属宋州百姓,每户都要
多缴纳一千文钱,名曰“拔钉钱”。弄得百姓哭笑不得。
后来,人们就用“眼中钉”比喻憎恨的人,有时把“眼中钉”、“肉中
刺”合起来用。
“不倒翁”一词的由来
今人往往把“不倒翁”一词作为贬义来解,殊不知,“不倒翁”原本是
褒义词。
春秋时,楚国的卞和在荆州得一璞玉,此物外表看去与石无异,然而却
是一块真正的美玉。卞和两次将此宝呈献楚王,但楚王总把它看成是一块顽
石,便以欺君罪先后剁掉卞和的双足。卞和见无人识宝,便怀抱璞玉,痛哭
于荆山之下。及至楚文王即位得知此事后,便命玉工将石剖开。果然,石去
… Page 22…
玉现,文王乐不自胜,命制成玉璧,名之曰“和氏璧”。卞和这种不惜受刑
坚持真理的精神,使楚文王大为感动,他称赞说:此人真是个“扳不倒之翁
也”!
“孺子牛”一词的由来
齐景公晚年,非常宠爱小儿子荼。有一天荼撒娇,硬要景公装条牛给他
牵着玩。景公拗不过他,只好衔了一条绳子让他牵着到处走,连连发出牛的
叫声。由于年岁大了,没有走多久就眼花缭乱,一头栽在地上,磕掉了一颗
门牙。于是“孺子牛”的典故就出来了。“孺子牛”本来只用于表示父母对
子女的过分溺爱,经鲁讯引用,“孺子牛”就变成了鞠躬尽瘁为人民的意思
了。
“走后门”一词的由来
此典故据说起源于北宋。宋哲宗死后,徽宗继位,以蔡京为相。蔡拚命
排斥和贬谪元祐 (哲宗年号)旧吏,还规定其子女不得入仕和入京,甚至连
其诗文也不准流传,因此引起人们强烈的不满。一次朝廷设宴,艺人们在筵
间演出了这样一幕:
一个大官据案中坐,传制各事,有个和尚要求离京出游,查出戒牒是元
祐年间人,立即令其还俗;一个道士遗失度牒要求补发,一问又是元祐年间
出家的,立即剥下道袍复为百姓。总之,凡涉“元祐”的事,一概排斥。这
时,一个属官上前低声说:“今国库发下的俸钱1000贯,皆为元祐钱文,该
如何处置?”这大官略作沉思,悄悄地说:“那就是后门,从后门搬进来吧!”
这尖刻的讽刺,据说宋徽宗也为之忍俊不禁。这便是“走后门”的来历。
“翘辫子”一词的由来
我国江浙一带的方言中,把“翘辫子”喻为“死”。原来,清朝时,国
人都留辫子。这辫子在人活着时是下垂的,而死后则要编结起来,置于头部
上方,末端竖起;清朝时处决犯人,为行刑方便,在处刑之前用胶水把犯人
辫子粘结成一根棍儿,干后直挺挺地上翘着。因此,“翘辫子”就成了“死”
的同义词。砍下的脑袋常用辫子绑着,挂在城门口示众。这整个过程中辫子
都是上翘的。因此,用“翘辫子”喻“死”。
“二百五”一词的由来
人们常把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
百五”。“二百五”是个数字,怎么用来标志一个人的性格呢?原来,牌九
(一种赌具)中有“二板”(四个点)和“幺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
张牌配在一起是十个点,在推牌九当中被称为“闭十”。“闭十”在牌九是
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
… Page 23…
(二板和幺五的简称)这个词来形容那些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
间一长,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
“男子汉”一词的由来
男子称“汉”,始于汉武帝时期。当时因汉朝将士作战勇猛,匈奴兵将
汉兵为“汉儿”和“好汉”。
南北朝时有称男子为“汉子”的。北齐文宣帝因任命魏恺为青州长史,
他固辞不就,便对人说:何物汉子,我与官不肯就。
“好汉”,后来指男子中的“佳士”(司马光《资治通鉴》语)。如《新
唐书》称张柬之为奇男子。唐武则临朝时,让狄仁杰推荐“一好汉任使”,
被荐者是荆州长史张柬之。“苏轼有诗论及此事:人间一好汉,谁似张长史。”
宋元以后,“好汉”常被用来称誉“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人,如《水浒
传》中的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子”、“好汉”与“男子”相混合构
成“男子汉”一词。
“敲竹杠”一词的由来
清朝道光年间,民族英雄林则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