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3朱元璋国号之谜-毛佩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朱元璋国号之谜-毛佩琦  
 
 
   主讲人简介:   
  
  毛佩琦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副社长;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 
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吴晗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明史、文化史、社会生活史研究,发表论文60余篇。 
 
  主要著作有:《明成祖史论》、《永乐皇帝大传》、《郑成功评传》、《明清行政管理制度》、《中国明代政治史》(合著)、《中国明代军事史》(合著);主编有:《岁月河山—图说中国历史》、《岁月风情—中国社会生活史》、《十大后妃》、《百卷本中国通史•;•;明史10卷》、《中国社会通史•;明代卷》、《中国状元大典》、《四库全书大辞典•;史部》等。 
 
   内容简介: 
   
  明朝,它的国号叫做“大明”。这个“大明”怎么来的?很显然和小明王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最初是参加了红巾军的起义,红巾军他们奉的主韩林儿,后来他们又建了“大明”,这两个“明”是一个“明”。所以“大明”的“明”来源于小明王的“明”。小明王的“明”又是哪儿来的?小明王的“明”来源于明教。明教什么时候传到中国来的呢?那么为什么红巾军要奉小明王为主呢?为什么朱元璋投入红巾军奉小明王为主,和小明王结下了不解之缘,与明教这个“明”字结下了不了之缘? 
 
  有一次朱元璋和刘基在讨论,说治理天下应该怎么做呢?刘基跟他说,要宽仁。朱元璋说,宽仁就够了吗?不够,他说“不能施惠,而概言宽仁亦无益耳。以朕观之,宽仁必当阜民之财而惜民之力。不节用则民财竭,不省役则民力困,不明教化则民不知礼义,不禁贪暴则无以遂其生,如是而曰宽仁,是徒有其名,而民不被其泽也。” 
 
  朱元璋把法制教育也教育到基层,让民知礼,让民知道法律的规定,不违法。打击贪官,澄清吏治。同时他还使用严刑重法,严刑到什么程度?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毛佩琦教授,将与我们一同开始一段新的历史之旅,拨开大明的历史迷雾,寻找事实真相。  
   (全文)  
 (朱元璋,一个雄心勃勃的开国皇帝,是他开创了大明王朝277年的统治;朱元璋,一个创造奇迹的皇帝,是他从一个贫穷的牧童变成显赫的帝王。那么,这样一个特别的皇帝,为什么在他成功之后,把他的王朝取名为“明”?在他诡异的眼神背后,隐藏着什么特别的玄机吗?朱元璋又该怎样收拾元朝末年军阀混战所留下的烂摊子呢?他刚刚建立的大明国,能否经受百废待兴的考验吗?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毛佩琦教授将为我们揭开这个名字的来历之谜,揭示朱元璋的五大治国理想,并真实再现这个崭新王朝建设的艰辛历程。百家讲坛正在播出。) 
 
  今天我们讲明朝的国号之谜。明朝它的国号叫做“大明”。这个“大明”怎么来的?很显然和小明王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最初是参加了红巾军的起义,红巾军他们奉的主是小明王韩林儿。 
 
  (韩林儿(?…1366)元末红巾军首领韩山童之子。元朝末年,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韩山童组织秘密宗教团体,联系刘福通准备起兵反抗元朝统治,红巾军起义从此风起云涌。后来,刘福通又拥立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明王,企图推翻元朝,恢复宋朝,又建立了“大宋”政权,年号“龙凤”。) 
 
  后来他们又建了“大明”。这两个“明”是一个“明”,所以“大明”的“明”来源于小明王的“明”。那么大家会问,小明王的“明”又是从哪里来的?小明王的“明”来源于明教。明教也叫做“摩尼教”,是公元三世纪的时候,一个叫做摩尼的波斯人创立的。明教吸收了佛教、祆教、基督教的教义因素。它的经典有《二际三宗经》。宣传的是什么呢?宣传的是黑暗要被光明战胜,最后光明战胜了,大家就众生脱离苦海。明教什么时候传到中国来的呢?是在唐朝武则天天载年间。传到中国来以后,明教的发展经历了很漫长的时期,但是一直神神秘秘。为什么?因为明教宣传的是“弥勒降生,明王下世”。一些反抗朝廷的人,经常借助于明教来号召群众,所以明教常常遭到禁止,时而浮出水面,时而又潜入地下。为了保护自己,它就跟佛教拉上关系,和佛教的白莲宗拉上关系,最后就形成白莲社。所以从唐朝、宋朝、元朝这些朝代,明教是时而浮出,时而又潜入地下,但是常常用作反抗朝廷的武器。 
 
  那么为什么红巾军要奉小明王为主呢?红巾军起义的时候,大多数的百姓投军都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韩林儿被刘福通拥立,号称是宋徽宗的八世孙。他们提出的口号有两句,“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山河奄有中华地”什么意思?元朝统治,是以蒙古贵族为主体的统治,他们把汉人、南人放在被压迫的地位。重有中华地,让汉人能够与蒙古人平等地生活,恢复中华。“日月重开大宋天”,这宋朝的天下,是谁的天下?是以汉人为主体,或者说汉人和各个民族平等生活,这样一个天下。当时这些饥民投入军中,为了要得到幸福生活,他们面对的两个问题:一个就是严重的阶级压迫,他们很贫穷,受到官府的欺诈,受到富民的欺压;一个就是民族的压迫,就是他们是下等人,他们不能够跟蒙古人,跟色目人有平等的待遇。那么小明王又宣传的是“弥勒降生,明王出世”,出世以后就给大家带来幸福生活,因此红巾军就把小明王奉为主。朱元璋为了韬晦,他自己在时机成熟之前,打着大宋小明王的旗号,号召军队夺取天下。所以朱元璋投入红巾军,奉小明王为主,就和小明王结下了不了之缘,也就和明教这个“明”字结下了不了之缘。 
 
  (公元1367年,朱元璋的势力日渐强大。于是,他派出部将廖永忠接小明王韩林儿到自己的大本营南京。但在来时的水路上,小明王却神秘地淹死,历史上对于谋杀小明王的凶手一直众说纷纭,但朱元璋在这其中的嫌疑不用多说。不过奇怪的是,朱元璋后来却仍旧沿用了小明王的称呼,定国号为“大明”。他究竟是为了掩人耳目,避免被人怀疑杀了小明王,还是另有什么原因呢?) 
 
  我想这里有两方面的问题。第一,这么多的人跟着朱元璋打天下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明王出世,盼望有一个明王来出世,他们希望“弥勒降生,明王出世”改变自己的生活命运。如果你现在把这个“明”抛开,这些人是不是有点寒心了?他们失去了目标了,我们干了半天,我们为了是,迎接的是明王。明王在哪儿呢?小明王没有了,还有没有明王?他们需要有一个明王,所以“明”的口号不能扔掉。这个口号符合当时很多劳苦群众的意愿,虽然这是迷信,但是当时的人的思想水平就是这样。可是,朱元璋的队伍当中,来了相当多的读书人,知识分子,他们是以儒家的观念来指导朱元璋的治国。儒家的一个很核心的价值观就是“子不与怪力乱神”。儒家是反对佛教,反对道教,反对所有怪力乱神的。那么这些儒家知识分子为什么要用小明王这个“明”呢?其实在这些知识分子看来,“明”已经不是小明王的“明”,他们把这个“明”字做了自己的解释。明是日,是月,中国古代从来就是祭日祭月,宣传皇权神授,我这个“明”堂堂正正。第二,中国人相信五行,相信五行之说。五行说,北方是水德,南方火德。蒙古人是以水德取胜,南方的朱元璋是以火德取胜。我这个火,战胜你的水。火就是明,就是光明。 
 
  大家可以回想,在朱元璋出生的时候,经常有传说,朱元璋伴随着火。朱元璋降生,邻居都看朱元璋家里的房子一片红光,邻居都认为是不是着火了,赶快来救火,一看没有,生了个小孩。还有说朱元璋在寺庙里头,这个寺庙也是一片红光,旁边的人都认为这个寺庙是不是着火了,再一看没有火,原来是朱元璋在里面。这是什么意思?他们宣传朱元璋是得了火德。所以,“明”在这些人的字眼里面,已经把它赋予了新含义,已经不同于小明王的“明”。再有一个原因,小明王死以后,朱元璋一定要把这个“明”,这个位子占着。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都是奔着“明王出世”来的,小明王可以宣传“明王出世”,最后推翻了元朝,是不是还有人要反对朝廷呢?也宣传“明王出世”再推翻新的朝廷,肯定还会有这样的问题。但是,不能够让别人再利用明王来反对我,朱元璋自己就是明王。所以,他自己要占住这个位置,不允许别人再使用这个位置。谁是明王?我是明王。但是我是明王,我是大明。好,这里头有一个问题,我要给大家解释。我们说一个人起事,做什么事情,都称自己是“大”,怎么小明王偏偏是“小”?实际上这个小明王的“小”是朱元璋给他加上的。他是明王,朱元璋本身是大明的皇帝,他一定要让韩林儿这个明王称为“小明王”。别人不能比他大,如果小明王称为“大明”的话,那朱元璋往哪儿放?所以朱元璋给他的名字就是“小明王”。 
 
  (王朝的这个“明”字,听起来的确很动听,但这仅仅是朱元璋一厢情愿地希望。此时,生活已经困苦不堪的老百姓会买朱元璋的帐吗?全国上下,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朱元璋,看看他究竟要怎样收拾这个元朝遗留下来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朱元璋做了大明皇帝,在很多人看来应该是“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了,大明皇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