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学生。一个学校不说多,一年毕业两百个人,五十年就能成就一万人,这个功德多大!我们决定不搞寺庙,决定不要说自己生活过得舒适一点,我们省一点,帮助多少人。边远地区建一所小学,人民币只要十几万,大概合新加坡的钱三万块钱就差不多。我们今天的预算,一所学校新加坡的钱六万块钱,这是平均数。有些地方便宜,有些地方价钱高一点,有四、五十万的,有十几二十万的,所以我们把平均数列在三十万,这是真正的好事。
菩萨他所修学的法门,以及我们在此地看到他的赞颂,这是真正的慈悲济世,『利益众生净世间』,净化世间。如果不能够修苦行,你这个事情就做不到,纵然能做到,决定不能够圆满。要想做到圆满,自己生活一定要降低,能过得去就很好,就可以了,绝不贪图享受。学佛的人在世间,现在我们的生活方式跟世尊当时不一样,形式不一样,精神不能变,我们心里常常存托钵想,在这里面锻炼自己断贪瞋痴,在这里面修清净心。我们每天虽然在这边吃饭,都做托钵想,我们来托钵的,三楼餐厅那是斋主。斋主供养什么,我们就吃什么,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执著,在这里头修清净心、平等心,修慈悲心。我喜欢吃这个,不喜欢吃那个,这不行,这不是学佛,这就不叫修苦行。一切都随缘,一切都欢喜,他给我吃,我也欢喜,他不给我吃,我也欢喜,在这里面把我们的高下心磨掉。《华严经》末后善财五十三参,那叫历事炼心,就是在世间种种不平事相当中,我们去锻炼,锻炼平等心,锻炼成清净心,不经过锻炼,清净、平等也是一句空话,没有通过实验。
昨天晚上李居士跟我谈到他去访问内蒙,内蒙住蒙古包,他还去住了蒙古包,一个蒙古包里头住六个人,通铺。晚上要起来上洗手间,洗手间很远,走过去那个草地上,草地上都是马粪,走过去回来脚上都是马粪,没有水洗。在高原、边远地区,他听说一个人一生只洗三次澡,大概出生的时候洗一次,听说结婚的时候洗一次,死的时候大概洗一次,一生洗三次澡,他们生活过得很快乐。我们这些人,所谓在现代化都市里头娇生惯养。他讲在沙漠里面,下雨没有地方躲避,树都没有,衣服都湿透了;太阳出来了,衣服也晒干了,他也不感冒,他也不生病。赤脚在地下走,扎到铁钉,扎破了也没有事情,若无其事。我们这里碰到一点点,怕破伤风,毛病都来了。人家走的是山路,脚底下踩的都是石头,抵抗力强。真的我们想到,所谓是如果很不幸的话,像其他宗教里面讲的世界末日,我们在世界末日活不了的,他们能活。将来世界上留下来的是哪些人?是他们这些人。我们禁不起风吹雨打,稍稍吹一点风就感冒,就受不了;人家是日晒雨淋都在大漠上,他们若无其事。在我们眼光当中,他们是苦行,他们生活太苦了。
我们常常观察,我们自己没有机缘到这些地方去观光旅游,可是现在这些录像带很多,电视里头经常有播放,多看看长见识,让我们能够了解地球上许多国家地区人民生活状况,他们的风俗习惯。我们念念要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对他们的生活状况不能不了解。了解多了,我们对於自己的生活决定会约束,不敢太过分,能过得去就很好,一定要知足,知足常乐。看看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他们生活是什么样的环境,回过头来再看看自己,实在是太过分了。这是不能不想到的,然后想到我要怎样向释迦牟尼佛学习。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不仅仅是我们这个地球,十方世界众生无量无边,诸佛菩萨在其中应化,无不是以修苦行为第一,这个意思我们现在逐渐明白了,他这样做是为了教化众生的方便,真正能够做到「众生无边誓愿度」,普度众生。
在新加坡,我们曾经遇到许哲居士,李木源问她:你为什么不做一件新的衣服穿?她的衣服都是垃圾堆里面捡来的,一生从来没有自己做一件衣服穿;捡来的时候洗洗干净,合适就穿,不合适改一改就穿。李木源居士问她: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她说:我每天接触的都是很穷苦的人,我一定要过跟他们同样的生活,他们才能够接近我;如果我的生活过得太好了,他们就不敢接近我。这不是跟释迦牟尼佛、一切诸佛菩萨,「无量劫中修苦行」,一个道理吗?我们多想想、多体会体会,这是我们的学处,我们要认真、要努力去学。
我劝勉我们的同学,一生当中不要去建道场,为什么?这世间有许许多多人无家可归,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我们有没有想到这些地方?我们应当向释迦牟尼佛学习,学道。我们有能力教化一切众生,跟一切众生生活打成一片,这是大慈大悲,这真正叫爱护一切众生。爱护就是表现在生活融成一片,跟他们没有两样,决定不搞成一个特权阶级,搞成一个不同的身分,让人家不敢接近你,这就错了,这就不能够普度众生。尤其帮助众生,要帮助最苦难的众生,他摆在第一位。
救济苦难众生就是要帮助他受教育,他受了教育之后,自然就能改善他的生活品质,比物质的救助要好得太多了,让他开智慧,让他有技能。由此可知,在现在社会当中,我们有能力去办学校,这就是真正在教化众生。我们不要建道场,我们办学校,从小学办起,先办小学、再办中学、再办大学,全心全力去投注。现在我们在国内建了有十几所学校,希望我们推动这个工作,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学校都很少。另外一个重要的事情,培训师资,当然这是国家的事情、地方政府的事情,可是我们必须要协助他。
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是相当辛苦的,但是他们的辛苦决不是白费。这一生辛苦是种因,来生必定得善果。我们对於因果报应深信不疑,这是真理,谚语常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中国许多大德重视因果报应,现在外国人也在探索,现在在外国出版的这些书籍、刊物,探讨轮回这一方面的资讯愈来愈多,我们应当搜集,在讲经说法的时候可以做为引证的资料。佛讲经说法,比喻、举例作证,这是说法里头重要的方法。古大德教导我们,举比喻、举例子是愈近愈好,为什么?最近的,大家都知道。尤其是发生在本地的,一提出来每个人都有印象,这个说服力最强。所以弘法利生的人,对於这些报导,无论是书籍、报纸、杂志要留意搜集,做为自己在讲台上的资料,说明这一些决不是虚构的、决不是想像的,它是事实。只有真正了解,透彻的明白,他自然就愿意把自己的生活水平降低。
诸位看看《了凡四训》,了凡先生可以把自己生活水平提高,冬天穿棉袍,丝棉袍可以穿,为什么他把丝棉袍卖掉,去买棉花做棉絮的棉袍,什么原因?一件丝棉袍换成棉絮,可以换成三、五件,自己可以穿,可以布施给别人,这就是修苦行。降低自己生活水平去帮助一些苦难的人,都是在这个范围当中,无量劫当中都是干这个事情。饮食方面也尽量降低水平,绝不浪费,节俭是美德。孔老夫子是圣人,生活节俭,学生赞叹夫子之德,最明显的五桩事情:温、良、恭、俭、让,夫子对人温和、善良、恭敬,对人的态度决定没有傲慢;节俭、忍让。夫子的德行,以后就变成儒家德行的标准,学孔老夫子。释迦牟尼佛的德行就是十善业。十善业既然是世尊的德行,也就是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德行,跟夫子的温良恭俭让同样都是绝对标准,我们学佛就学这个,学孔老夫子就学温良恭俭让。
我们怎么晓得十善业是如来的德行?我们几乎在每一尊佛像,特别是画像,许多画像佛的圆光上面写了三个字,这三个字在我们现在常常看到的佛像,有梵文写的,也有用华文写的,还有少数用藏文写的;在中国西藏佛学系里面,大概全部都是用藏文写的。这三个字,念的音叫「唵、阿、吽」。我过去跟章嘉大师学习的时候,章嘉大师送我一张他老人家自己写的字,就是写「唵、阿、吽」三个字,用藏文写的,我搬家搬来搬去搬得太多,也不晓得到哪里去了。这三个字就是十善业,「唵」是身,「阿」是口,「吽」是意,身口意三业。三业清净,这是佛。佛的德行,我们在十善业道里面讲得比较详细,身三、口四、意三。
学佛从哪里学起?从十善业道学起。十善业道,我们看它摆的这个架势,首先是落实在大乘菩萨六度之中,六度里头每一条都具足十善业道。十善业跟六度交融,融合成一体,菩萨行,这人是菩萨。十善业跟四无量心融合成一体,那是人天业,人天福报是从这个地方来的。我们今天看到世间许许多多大富大贵之人,我们清楚,他现在得的这个福报是果报,果必有因,是什么因?他的因决定是在前世,十善业与四无量心交融,他才有这么大的福报。福报决不是偶然来的,绝对没有侥幸得到的,一定有因果。所以我们看到果报,就联想到他所修的因行;看到人在修因,我们就晓得他将来会有什么样的果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菩萨在此地,「利益众生净世间」,他的基础又何尝不是十善、六波罗蜜?用什么方法去帮助一切广大众生?佛教导我们四摄法。四摄法通世出世间一切法,无论教菩萨、教二乘、教凡夫,都不离开四摄法。具足四摄法,「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愿就落实了。四摄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菩萨一一行门全都是四摄法。他自己修的苦行是四摄法,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生活水平降低?诸位想想,这是不是布施?是不是爱语?是不是利行?是不是同事?都是的。《华严经》上跟我们讲的,我们要细心体会,一法具足一切法。这个「一法」是任一法,任何一法,会的人都具足一切法,不会的人就一法与一切法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