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积经》「无量寿」这一会,这个本子他就没看过。我们从这个地方知道,古时候找经本难,太难太难了。所以王龙舒居士的会集本,里面只搜集四种原译本,这是收经不足。《大宝积?无量寿会》里面,有一些经文前面四种本子没有。但是这个会集本,确确实实对於弘扬净土,劝人念佛往生,收了很大的效果,所以他的本子收在《龙藏》里面。明朝莲池大师注解《弥陀经疏钞》,《疏》跟《钞》都是莲池大师自己做的,引用《无量寿经》,一半以上是引用王龙舒的会集本。所以古德会集《无量寿经》,这也是「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无非是劝导大家信净土,发愿求生净土,目标是这一个,归元无二路。
现在有一些人反对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他没有细细想想,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哪一个经本都是会集本。为什么?会集过去古佛如来所说的,他自己没有创意,述而不作。孔老夫子留下的典籍也是会集本,会集古时候圣贤的,这个太明显了。而最明显的是我们佛教里面朝暮课诵是会集的,现在做很多法会里头忏仪全部都是会集的;水陆法会是会集的,《梁皇宝忏》是会集的,《慈悲三昧水忏》也是会集的。你们看看所有这些忏仪,哪一个本子不是会集的?我们要深明此理,这个会集就是方便有多门。目的、方向是一个,归元无二路,无非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转恶为善、转凡为圣,这是永远不变的方向,永远不变的目标。只要这个方向目标正确,都是佛说的。
我往年在台湾「大专佛学讲座」开课,我开的是《了凡四训》、开的是《感应篇》。曾经有一位法师,这个法师从小出家,资格比我老,身分地位比我高,有一天遇到,他把我训了一顿。他说:你是个讲经的法师,尤其现在教大专学生,你为什么不讲佛经,你去讲些外道?我听了奇怪,我说:我没讲外道。他说:《感应篇》跟《了凡四训》,这不是佛经,这是外道。我这才明了,才恍然大悟,他说的是这个。我说:这两样东西是佛法法印印定的,佛法法印印定它就是佛经,它就不是外道。他说:什么法印?我跟他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不是佛教的法印?他听了之后,脸红起来,走了。你们想想看,《了凡四训》、《感应篇》内容是不是教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那就是佛经,何必一定要这么执著?
佛在经上讲得多清楚、多明白,佛经有五种人说,不一定是佛自己说的。除佛自己说的,其余四种人所说的,只要符合佛的法印,佛都承认这是佛经。所以小乘经有三法印,大乘经有一实相印,跟释迦牟尼佛教诲的宗旨完全相同,这叫法印。何况我开这两门功课,不是从我开端的,你要来问我、责备我,你也搞错了。什么人开端的?印光大师开端的,你要找他,你去问他。他老人家首先提倡,我们在后头接著干,他带头的。所以许许多多的怪现象在末法发生,我们一定要懂得。
许多人批评,都来告诉我,我说整个天下人都反对夏老的会集本,我不敢反对;什么原因?老师传给我的,如果我们背叛了老师,我们立足点就没有了,我不违背老师的教诲。你们没有受过老师的嘱咐,你可以批评,你可以说。我受过老师的嘱咐,所以我有讲这部经、弘扬这部经的使命。这在佛法里面祖祖相传,我如果要违背了,甚至於批评,我的罪过是欺师灭祖,欺师灭祖的果报在阿鼻地狱,我不愿意去。所以没有受嘱咐的人,那是另当别论。我是承受老师的教导,老师把这个本子交给我,我接受了,所以我们坚定不移。
这么多年来,确确实实依这个本子学净土的人数增加了,念佛的人多了。这个本子好懂,你把五种原译本拿来看看你就晓得,会集得好,容易懂,非常契合现在人的根性。所以这个方便门开了之后,「普入一切世间」,怎么知道普入?我自己讲经四十一年,四十一年经验告诉我,我在全世界任何地方讲经,讲其他的经跟讲《无量寿经》,听众不一样;讲《无量寿经》听众特别多,讲其他经典的时候,最多也不过是讲《无量寿经》听众的一半,都没有超过三分之二的。由此可知,这个会集本的法缘殊胜无比,得到大众广泛的欢迎,从内心生起喜悦。为什么?他听懂了,他才能欢喜心。原译本不是不好,是古代翻译的,在那个时候一般人看得懂,现在人看起来很困难;他看不懂,兴趣就没有了。这是为什么这些祖师大德要重新会集,道理就在此地。所以记住「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会集是个方便。
何况夏老自己也非常谦虚,他希望这个本子出来之后,能够引导一切大众认真去细读五种原译本;换句话说,他这个话的意思,用现代话来讲,就是这个会集本是五种原译本的导读。这个意思好,你要没有这种指导的话,你对於读五种原译本的心发不出来,不想去研究这个东西,看到这一本导读,兴趣来了,有这个意愿,让你去读五种原译本,功德无量无边。我们五种原译本统统读过了,我还是愿意受持这个会集本。我不但把这五种原译本统统印出来,还将龙舒的会集本、彭际清的节校本、魏默深的会集本,再加上夏老的,《无量寿经》现存的版本九种,我把它印在一起,便利大家,你全部都看到。你欢喜受持哪个本子都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哪一个本子都好。为什么?你都是念阿弥陀佛,你都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凡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地都是平和的、都是宽容的,如果执著这个、否定那个,我看西方极乐世界去不了。为什么?哪有吵吵闹闹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不可能的事情。这些道理我们平常都要懂。
所以不仅佛门里面,所有一切宗派法门,我们要平等的尊敬,看《华严》末后五十三参就知道了。五十三位善知识修学的法门都不一样,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爱,自己谦虚,推崇别人,这是佛在此地教导我们的。《华严》是世尊示现成佛第一部讲的经,第一部经里面就教导我们修学的良好态度,我们要把这个意思引伸,对待世间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学术思想,也都要包容,也都要尊敬。读了《华严》之后,我们很清楚、很明白,本是同根生,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哲学思想,就像一棵大树不同的枝干,根是一个。所以任何宗教、任何学术思想,只要深入,真正像佛法讲的彻法底源,你的问题全没有了,都解决了,什么争执都没有了。所以诸佛如来看到一切众生,不管你讲什么他都点头,为什么?人家真正彻法底源。我们没有找到根本,在枝叶上,这个枝跟那个枝会打架;找到根本的时候,原来是一家,原来是一体,什么都化解了。由此可知,这个世界的动乱纷争,根本解决之道,用佛家的术语来说,「深入经藏」,「深解义趣」,问题就解决了。
我们跟其他宗教往来,绝不拉信徒,绝不拉他,「你要信我的教」,不需要,这是错误的。我们鼓励他,深入他的经藏;他要入得深,到最后跟我们就变成一家。他入得浅,他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如果我们也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个想法不一样、执著不一样,就产生矛盾,就产生对立,这个化解很困难。一定要深入,深入到最后,一个根生的,原本是一体的,都没有错,都对。这个问题才真正得到解决,才真正能够「普入一切世间」,得大解脱,这是我们要知道学习的。它另有很深的义趣,在后面赞颂里面,我们读到赞颂的时候,再来详细的研究。
经典,我们从前面读到此地,每一位菩萨,这个主昼神也是法身大士;从偈颂里面来看,不只法身大士,诸佛如来化现的,应以主昼神而得度者,即现主昼神而为说法。《普门品》大家念得很熟,就是这个意思。楞严会上佛说得很明白,诸佛菩萨度化众生,是要实现他的本愿,初发心的时候都发过这个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他有这个智慧、有这个能力,这个愿是要兑现的。如何兑现?「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向善的意愿,有希求破迷开悟的意愿,他就来了。用什么身分来,说些什么法门,都没有一定。现身说法,不在佛菩萨那一面,在我们众生这一面。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心里怎么想,他就怎么示现,所以才契机。他所示现的,跟我们想的不一样,我们就不喜欢了。所以佛菩萨没有一定的形相,也没有一定的说法,这样才能普入。如果有一定的形相、一定的说法,决定不能普入,会有许许多多的障碍。他因为没有一定的形相,没有一定的说法,才能普。虽然说法、形相不一样,他的原理原则决定一样,这是我们一定要懂得,然后才知道如何来学习。
特别是在我们现前这个世界、这个地球,《华严》最契机,能帮助人开悟,了解事实真相,心胸拓开,知道整个地球一切众生是一家人,我们要用这样的心态去看一切众生。佛在经上教我们,年老的男子是我父亲、女子是母亲,年岁小的是我自己的儿女,跟我年龄相彷佛的是我们的亲兄弟姊妹,一家人,整个世界一家人,要互相尊重、相亲相爱、互助合作,不要有误会,不要去打架,这个世间安定和平、繁荣幸福就能够落实。这个事情要靠教学,除教学之外,其他一切手段都达不到,所以教学是神圣的事业。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七五卷) 2000/11/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75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诸神众,主昼神长行,第二句:
【发起慧香主昼神,得普观察一切众生皆利益令欢喜满足解脱门。】
菩萨修学的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