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今天学法最大的一个困难,学了就成了法执,放不下。当然这在初学是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每一个人都不能避免,经历这个过程。但是什么时候你真正觉悟,放下了。放下之后,领会到自性。如果我们今天学《华严》,把《华严》当作宝贝,不肯放下,我们就死在《华严》教下。这个经本是释迦牟尼佛的,你就被经所转,这不是佛的意思。楞严会上讲,「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坛经》里面法达禅师念《法华经》十年,跟六祖讲,六祖给他开示,他觉悟之后,他说了几句话说得很好,过去十年他被《法华》转,现在觉悟了,回过头来转《法华》。过去十年学的是释迦牟尼佛的《法华经》,现在一悟是自性《法华经》,不是释迦牟尼佛的,是自性的。这是成就,这样才真正能得到「喜足」。
  我们今天的修学,最低限度我们对於佛法执著,在现前这个阶段可以,对世法一定要彻底放下,才能把你境界向上提升一层。如果对世法里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你要是放不下的话,佛法是一分一毫你都入不进去。就像我们上楼一样,你要不放下第一层,你怎么能到第二层?你不放下第二层,你怎么能到第三层?这是八楼,七楼都放下了,你才能到八楼。你要是贪恋,舍不得离开,你就不会进步。这个浅显的道理容易懂,要细心去体会,不舍不能入境界,不舍不能得喜足。我们看到有不少同学,出家同学也不例外,学得很辛苦,依旧是很多烦恼、很多的忧虑牵挂,这个错了。
  出家,佛说得好,「家」,佛在经上讲有四种:田宅之家、烦恼之家、三界之家、生死之家。你是出了哪个家?我们仔细去观察,哪一个家都没出。田宅之家,你家里田宅那个家出了,到了寺庙里头还要争田宅,没出!这四种家一种家都没出。庙愈盖愈大,徒众愈来愈多,自己愈感觉得这是荣耀,怎么能出得去?这也属於田宅之家,没出。我们再看看古时候那些道场,我去得少,但是我看过不少山志,看过古人记载,道场虽然大,住持所住的地方并不大,方丈。这说明一个什么意思?说明他真的出了家,他真的舍了,没有留恋,没有执著,没有分别。道场的建立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是教化众生的场所。就像学校一样,学生多了,不能不扩充校舍,不能不多建讲堂,是这个意思,决定不是为自己。自己的生活,还是那么样的简单,还是那么样的朴素,这是正确的。古圣先贤所做出这些典型、做出这些模范,我们有没有能体会到?
  圣人说得好,名位称之为宝器,不是可以争的,必须有大德才能够居其位。我们想想为什么?责任太大,使命很重。我们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这个地方有个道场,譬如居士林,居士林这个林长,他要让我做,我都不敢做,我害怕。为什么?这个道场是教化一方众生的,我不作林长没责任,我很逍遥、很自在,我做了林长我有责任,教不好我将来堕落,教好了固然有功,教不好就有罪。不像我们作教员,教员教得好功不大,教不好罪也很小。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给我,我赶快跑了。如果要是这一个地区、这个城市,好像讲佛教总会那个会长,那比这个地位更高了。这一个地区,新加坡是城市国家,这个地区的,主管整个佛教的,佛法在这里不能教化,做不好,他就有过;教好了,那是他无量功德。你要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名位怎么敢争?上古古书里记载,有一个许由,人家请他作皇帝,消息传到那里,他跑到深山里面躲起来,不出来。为什么原因?惟恐自己做错事情,对不起天下人。这些都是佛菩萨示现,告诉我们名位不可以争,决定要让与有大德大能之人,我们拥护他,我们协助他,这样做才对。尤其是佛法,佛法是无争之法,争就有了过失,争的心就不清净。念念一定要为社会、为众生,现在人所说的做出牺牲奉献,为社会造福,为众生造福。
  今天为社会造福的中心,是帮助社会安定,帮助世界和平。为众生,帮助众生得到幸福美满的生活,这头一步;更进一步,帮助众生觉悟。这个一定要从教学上下手,从教育下手。长远以来,宗教教学已经被社会大众误认为是迷信,佛教也不例外。这个误会已经很深了,如何能把这个误会化解,这是一个难题。这个难题我们必须要做,这个误会要不能化解,众生得不到利益。首先要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我们有正确的认知,不仅仅是佛教,是社会教育。我在讲经常常跟大家提示,释迦牟尼佛不是神,也不是仙人,释迦牟尼佛是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当年在世,在这个社会上是什么样的身分?我们要清楚、要明了,用现代的话来说,他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这是他的正确身分。如果我们尊重一点说,他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这是尊重他。实际上他的表现,他是个义务工作者,非常尽忠职守,忠於他的教学事业。怎么说是多元文化?他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宗教,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去向他请教,他都真诚慈悲的教导、平等的教导,热心的帮助一切众生,不疲不厌。他给我们做出这个示范,我们应当要学习,学佛就是学释迦牟尼佛这个样子,要学得像。
  世尊当年在世,我们在经上看到,每天教学,讲经就是上课,给学生、给听众上课,每天八个小时,四十九年不间断,经上讲的「二时讲经」。古印度把昼夜分做六时,昼三时、夜三时,我们现在时间单位,昼夜是二十四小时,所以称为小时。印度的一个时是我们现在的四小时,二时是八小时。这是个模范的老师,全世界人如果要制定世界的老师,教师节,我们想释迦牟尼佛一定做第一个代表,孔老夫子也没有能做到一天八个小时教学。这些地方我们要多想想,决定不能够疏忽,不要以为这是小事。所以我们学了经教,帮助别人决定不能够辞辛苦,说太辛苦、太累,这个不可以。
  这一次河南开封史居士到这边来看我,告诉我,他最近在国内讲《无量寿经》,一天讲十个小时,这超过释迦牟尼佛,他已经把这部经讲了十遍。难得,我勉励他,希望他在十年当中,把《无量寿经》讲一百遍,他会开悟。然后以这个基础,再回头去涉猎一切大小乘经典,很容易就贯通。十年在一部经上用功,这是定,定就能开慧,是用讲经这个方法来修定。八万四千法门,方法不一样,门径不一样,都是修禅定。定能开慧,真正得定,定起用就是智慧,自性般若智慧现前。
  学佛成就不难,难在恒心毅力,难在这个地方。看看其他的法门,又生了欢喜心,又动了念头,都想学学,都想涉猎涉猎,把自己一门深入打断了,这是自古以来许许多多学人失败的第一个因素。我们现在人讲好奇,不肯听老师的教诲,对於老师的教训阳奉阴违,难!太难!古人老实,所以成就的人多;现在的人不老实,成就的人少。现在学生瞒著老师,儿女瞒著父母,总不肯说实话,不肯认真好好的修学,所以不能成就。古人从小受过这个教育,你们看看现在《弟子规》里头所说的,从小他就学,他就懂,一生奉行,他不违背父母,他不违背师长,依教奉行,他得利益,道理在此地。我们这一代的人很可怜,从小没有人教,生在这个战乱的时期,父母没有教,老师没有教,那你怎么会?你当然不会。所以这是情有可原,但是非常可悲,端在自己觉悟。
  我往年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你们大家都听说过,他给我三个条件,我拜他作老师。头一个条件,只可以听他一个人的,除他之外,任何法师、居士、大德讲经,一律不准听,只听他一个人讲。第二个条件,看文字、看书,不管看世间书或者看佛经,没有得到他的同意,决定不可以看。像这样的教学,要找这样听话的学生,再找不到了,我们真听、真接受。第三个条件,我从前跟章嘉大师学了三年,他说:那个不算,从头学起。三个条件,有期限,期限五年,五年当中一定要遵守,我们才能学到一点东西。很有效,我跟他三个月,我自己就感觉得有成就,心清净了,妄念少了。为什么?很多东西不能看、不能听,这个真叫一门深入。当时我们听老师开出这个条件,心里还有疑惑,这个老师真是贡高我慢、目中无人,好像狂妄自大,可是毕竟对老师有恭敬心,接受。接受,那就真干,依教奉行。真正听从老师,老师才真的教导你;你不听,那就一点办法都没有。
  往后我在国外到处弘经,感觉得自己力量孤单薄弱,每一次回到台中,我去看老师,我都向老师请求,希望老师多培养几个学生,我们在海外能有助手。这个话我前后大概总说了十几次,到最后他告诉我:「你替我找学生。」从此以后再不敢说了,我知道这个学生找不到;要找个百分之百听话的学生,真的找不到,所以我就不敢再讲了。不是他不教,找不到听话的学生,这就难了。所以能不能成就?古人的话说得有道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同学很多,为什么我能成就,那些不能成就?那些人阳奉阴违,在老师面前什么都听,离开老师他搞他自己的,成败关键在此地。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现在后悔来不及了。
  我们自己一定要知道,我们亲近一个善知识,善知识对我有没有什么希求?一无所求。我那个时候生活非常艰难,对老师一丝毫的供养都没有,自己的生活都成问题,哪有能力供养老师?老师不收供养,而且特别来教你,凭什么?凭肯学,我常讲好学。老师只看到这个学生好学、肯学,他就真教。老师对我一无所求,我们要知道这个恩德。所以我今天有一点成就,念念不忘老师恩德,因为跟老师那个时候,对老师没有一丝毫、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