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衣服。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也就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完全依照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这个我们要懂得。中国人没有在外面露宿的,都要盖房子,所以他们这些高僧大德到中国来,也住在房子里面,不要去树下一宿,放宽了。放宽是为了适合我们现前的生活习惯,我们的健康状况能够适应,但是也要知道适可为止,一定要学到释迦牟尼佛的精神,那就是我们在生活条件上愈简单愈好,能够放下的尽量放下。
  中国的道场就是照顾大众的,这是讲过去,成就大众修行的,依照中国的环境。我们住在一个道场里面,寺院庵堂,佛教道场,这里面一切设备齐全,出家人到里面叫「挂单」。「挂单」是什么意思?要用现在话来讲,就是你想住在里面,你到那里面注册登记,他分配一个住宿的地方给你。我们自己的生活也非常简单,只是一个铺盖、换洗衣服,在从前是一个包袱背在身上,最简单的行李。我们过去在抗战期间,我们是流亡学生,也过出家人这种生活,我们逃难也是一个包袱,这一个包袱里面是换洗衣服、一床被子,外面是用一个毯子包起来,那个毯子就做为垫被。大概这一个包袱差不多,我们那个时候背不超过十斤,被子只有三斤重,加上换洗衣服,不超过十斤重,背著要逃难,去旅行,全副家当都在那里。自己读的书,也有几本书打在行李一起。我们就能够想到,从前出家人大概就是这种情形。
  你所需要的一些参考书籍资料,道场有,道场都有藏经楼。藏经楼就像现在的图书馆一样,供给大家使用的,所以自己不需要带这些东西,无论到哪里自己都不需要,每一个寺院庵堂都有藏经楼。这是从前,现在没有了。现在没有,那就完全要靠我们自备,自备就非常困难。好在现在科技发达,印刷术进步,《大藏经》缩小了。从前《大藏经》一个字都是一寸那么大的,所以一部《大藏经》,像我们这个房子,大概要三间才能放得下,要三间房子。现在《大藏经》,一个小小的柜子就装满了。日本缩印的《大藏经》,《大正藏》,一百册。现在确实是方便太多了,但是我们所应用的书籍,参考资料、工具书还是不少,旅行的时候要统统带,还得好几件行李,自己背背不动。从这个地方来看,我们现代人的福报不如从前人,比不上从前。从前是每一个道场,它都给你预备好了,现在靠自己。
  虽然靠自己,我们还是要把自己物质生活降低到最低水平。最低水平是什么标准?标准没有一定,这个要看你居住的环境,你的生活环境,所以没有一定的标准。自己一定要想尽量减少物质生活的欲望,让你的心平静下来,让你的心定下来,我们的道业才能成长。心要不定就没有办法修道,心要定就一定要放下。所以真正有成就的人,我们老师传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两句话非常重要。我们修学的态度,老师教给我们,「至诚感通」。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真正得力的就这两句话,方法就是「一门深入」,态度就是「至诚感通」,这才能有成就。如果能守住这两句话,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就减少了,成就自己不难。你心定了,定了之后你就会开智慧,智慧开了应当要弘法利生,要帮助别人。
  帮助别人,当然别人的需要不见得是自己的需要;换句话说,各种不同的经论,世出世间法,你都要了解,你才能帮助广大社会群众。在这个时候,如果有道场可以供应你,像我过去在台中十年,我住在「慈光图书馆」,那是李老师办的,这里面法宝具足,我们可以使用,可以在这里面学习,自己不需要去搜集许许多多参考资料,图书馆有现成的,可以利用。以后我离开图书馆到台北,这个时候感觉到需要,我们讲什么经就搜集什么经的资料。为什么?希望愈简单愈好。我暂时还不学的,我就不去找这些麻烦,总是愈简单愈好,愈专愈好,愈精愈好。平常涉猎也是如此。因为有一些人不懂这些方法,这也难怪,没有人指导他。
  我学佛两个老师,章嘉大师跟李炳南老居士,他们讲的都一样,所以我相信,真正的大德。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是道心,道心就是真诚心、清净心,这是对自己来说;对众生,再加上慈悲心。对众生要慈悲,对自己要真诚、要清净,能生智慧。物质生活优裕丰足了,对清净心决定有妨碍;如果对清净心没有妨碍,这个人是菩萨再来的,他不是凡夫。如果是菩萨再来的,他一定很慈悲,为我们示现,为我们做好榜样,绝对不会过很丰裕富贵的生活,不可能的。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他一定会把这个舍弃,再来人。
  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点点滴滴都要想到,我这个作法可不可以为大众做好榜样?我这种作法、我这个说法对社会有没有正面的影响?起心动念都要负责任,何况言语造作?负什么责任?因果责任,你造什么样的因,你后头有什么样的果报。不要认为我动个念头无所谓,那个念头是波动,它的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人不知道,人愚痴,鬼神知道,天神知道,诸佛菩萨知道,起心动念瞒不了人的,所以你要负因果责任。诸佛菩萨、诸天鬼神也不会干涉你,也不会找你麻烦,但是自己有果报,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
  清末民初,印光大师一生提倡《了凡四训》,我们现在愈想愈有道理。为什么?现代社会,我们常说四种教育都没有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怎么说没有了?离开圣贤的教诲,所以这个社会动乱,灾难频繁,果报!共业所感。在这个时代,救自己、帮助别人,最有效的是因果的教育。如果我们真正懂得因果的道理、因果的事实真相,自自然然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会有约束,就会收敛,不敢放肆。所以我常常劝同修,初学佛应当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做为我们断恶修善、学佛修道的基础,用这个做基础。如果连这个基础都没有,我们纵然是好心,也精进努力,搞一生、搞几十年,未必有成就。为什么?烦恼习气断不了。临命终的时候心还不平,怎么能往生?还是要继续不断去搞六道轮回,这就错了。所以《了凡四训》对现在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宝典。
  经文第二句,『广大寂静虚空相』,这是佛的境界。佛在《金刚经》上跟我们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告诉我们事实真相。如果你要真正明了事实真相,你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放下了,不会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你的心才得清净,你的心才得平等。清净心、平等心就生智慧,起作用就是智慧,唯有真智慧才能帮助你断烦恼。烦恼习气为什么断不了?没有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从清净心来。所以心不清净,你怎么有智慧?清净心从哪里来?清净心要放下万缘,你的清净心才能得到。所以你不肯放下,你的心就永远不会清净,你的智慧永远不会开,就这么个道理。你不晓得因果的事实真相,你决定会胡作妄为,三途六道的果报你决定不能避免。
  第三句讲『欲海无涯』,我们今天现在的话说,欲望没有止尽,就是这四个字的意思。「涯」是边际,欲望没有边际、没有止尽,世间人拼命在追求欲望,这还得了吗?人的寿命很短暂,人命无常。我这一次在香港讲经,想到过去那些同修,我们讲经的那些状况,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那时候法缘非常殊胜,我在香港住四个月,讲《楞严经》。当时的那些老听众,一半都不在了,有年岁老的,也有年轻的,四十、五十就过世,很多。我认识的出家人,也有一半都不在了。给我很深的感慨,「人命无常,国土危脆」。这些都是说的事实真相,提醒我们高度的警觉,真正修行人、真正聪明有智慧的人,抓住今天,今天要认真努力,明天靠不住,明天我还活不活在这个世间难说,一口气不来就是隔世了。
  印光大师教人,他老人家自己也是这样示现,要把「死」字贴在额头上,想到什么?随时我可以死,会死。所以他老人家的佛堂里面,就挂了一个「死」字,警惕自己,死到临头了,你还想什么?这个时候才知道念佛的可贵,所以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因为这个时候才知道,其他所有一切你都带不走,你死了之后什么都带不去,「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所以人活在世间,决定不造恶业,这是佛菩萨给我们示现的。
  虽然修一切善,绝不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修善是应该做的,断恶是应该做的,不值得向人炫耀,这是我的本分;老老实实的做,默默的去做,果报在往生极乐世界,永脱六道轮回。这是真正的成就,这一生没有空过,其他全都是假的。有缘劝劝别人,帮助别人觉悟,帮助别人放下,帮助别人求生净土,这就是经里头常常说的「无量功德」。无量功德也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心就不清净了。「无量功德」是别人赞叹的,何必放在心上?
  心一定要清净,清净一定要离欲,离欲先要知道欲之害。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曾经学过佛,这佛在经上都讲得很明白。特别是我们修净土,念佛的同修,《无量寿经》上佛讲,阿闍王子当年听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非常欢喜,也发愿希望将来作佛跟阿弥陀佛一样,但是这一生念佛往生的这个愿还没有能生起来。佛说,他们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你去想想那个善根福德因缘多么深厚。那再想想我们现前跟他比一比怎么样?我们现在发愿要求生净土,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比他厚,他没有发这个心,我们发了这个心。由此可知,过去生中我们供养诸佛如来不只四百亿,为什么今天还落到这个样子?我们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