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⒈堑赜啦环恚恢馈�
佛菩萨种种的事业,从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到他所示现的一切作为,无一不是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醒悟过来。人,我到这个世间来不是为名闻利养的,不是为五欲六尘。看看释迦牟尼佛,最好的榜样,释迦牟尼佛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不贪图名位,不想做国王,不贪图富贵,真的就是一桩事情:帮助人觉悟。你们所希求的,患得患失的,他全部放下。一个人在这个世间生活太容易了,谚语所谓「日食三餐,夜眠六尺」,这个事情很容易解决。尤其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他日中一食,他不是日食三餐,三衣一钵,随遇而安,晚上走到哪里,找一棵大树底下打个盹就可以了,休息一下精神就恢复了,你看他多么自在、多么潇洒!过的是人的生活,心里面没有忧虑、没有牵挂,心清净、身清净,生活环境清净。心转境界,不为万物所动,他过的是正常生活。我们今天已经把自己忘掉了,随著妖魔鬼怪的旋律在乱舞,不知道什么是自己,听凭外面环境来摆布,你说可怜不可怜?
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一切事业,一个事业具足一切事业,那是什么事业?现在我们讲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这个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横遍十方、竖穷三际,这叫「一切事业」。上面两个字好,「具行」,具是具足,他在这里行一切事业。你要是不懂「具行一切事业」怎么讲法,你就想想释迦牟尼佛一生,你想想他是不是具行一切事业?想想中国孔老夫子,想想这个世间所有宗教创教的这位大德,他们都是能够具行一切事业。
第五「巧便最胜」,那就是讲方法,帮助众生、接引众生的方法无比殊胜,现在人讲的「高度的艺术」。表现在哪里?生活,生活高度艺术;工作,也是高度艺术;接众,跟大众往来,显示的高度艺术。经里面讲:「要无相智之所摄受」,高度的艺术是最高,也是我们讲究竟圆满智慧的起用,你没有智慧你谈不到艺术。所以他有无相智,无相智是离一切相,这是真实智慧。离一切相才能真正得一切相的受用,这个受用是正常的;著相的受用,受用不正常,那个受用,我们常常讲得不偿失。为什么?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所以正常的受用一定与自然相应。我们想想我们今天的受用不正常,科技虽然方便,我们享受这个付出多少代价!回想六十年前、七十年前,中国的农村,我是在农村出生长大的,农村里面那个生活,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精神、身体毫无负担,那个生活是人的生活。
我们接著看「七最胜」。前面讲到第五条「巧便最胜」,这个意思没讲完,还需要补充。「七最胜」非常重要,如果你不晓得,你学菩萨行与这个完全不相应,结果你一生所造作的统统是三界有漏福报,与菩萨行完全不相应,真是可惜!「巧便」,善巧方便殊胜,必须是以无相智为依据,没有真实的智慧不能离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所以我们讲到现代社会众生,迷恋於科技的发展,科技带来一些方便,不知道我们付出的代价非常惨痛。想想过去科学技术没有发明的时候,我们过著随顺自然的生活,无论是哪一个行业的众生,确确实实显示出心安理得。理,随顺自然,生活、工作、应酬安闲自在,都能够随顺自然的常规,过的是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现在科学技术发达,在生活方面许许多多好像是带来了方便,没错,你有没有想像到付出的代价?这个代价里最严重的是身心不安,可以说从出生到老死,你心都不平静,都不能够安宁。每天慌慌张张,我们现在讲紧张,精神紧张、身体肌肉紧张,在古时候没有听说过这种名词。
从前我们旅行坐船,帆船、摇橹,好像是笨拙,但是它自然,现在想想那种生活,诗情画意,它多美!现在有轮船、有飞机,是很快,但你想想,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车、船、飞机排出来的这些染污的气体,造成空气污染,我们人都要呼吸空气。更严重的是造成臭氧层的消失,澳洲这个地区首当其冲,澳洲上空,面积差不多有整个欧洲那么大的臭氧层被破坏了,阳光没有臭氧层的隔离,直接照到地面,人们在这种阳光照射之下很容易得皮肤癌,所以澳洲人得皮肤癌的人非常多。现在他们知道了,所以出门要带宽边的帽子,穿衣服一定要穿长袖,热天也要穿长袖。学生上学我们就看到了,你看他的服装防晒。这是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所付出的惨痛代价。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什么?核武战争、生化战争。古老的预言里面告诉我们,这个战争如果真的爆发,十六世纪法国诺查丹玛斯的预言,这个世界上人口剩下多少?「大七之数」,「大七」大概是指七亿!现在世界上人口将近七十亿,换句话说,十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可以活下来,你想想这个代价付得多重!我们享受短短不到两百年的科学技术的方便,我们地球上人十个要死九个,有什么好处?现在还在不停止的在进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把这个地球毁灭誓不甘心。
两个世界,不要比极乐,就是比一百年前跟现代,差别太大了。一百年前的人过的还像个人的生活,现在不像人的生活,人都变成机器了。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要用什么样最殊胜的善巧方便来摄受一切众生?这一句就是佛家常讲的四摄法,四摄法是讲四个原则: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四个原则怎样来应用?那要靠高等的智慧。这个智慧里头最重要的,它讲「无相」,我们说无私无我才能做得好。四摄法传得太普遍,凡是学佛的人哪个不知道?哪个不晓得三学、四摄、六度?谁都知道。真正里面的意思又有几个人懂?这就少了。所以,四摄六度一般人去做,说实实在在的话,皮毛都沾不上,他所做的可能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下头没有「度」,没有「波罗蜜」,为什么?跟这七条、七个殊胜不相应。
第六是「回向最胜」,经文里只举一个例子:「回向无上菩提」。可是我们自己一定要明了,说回向至少有三个目标:「无上菩提」是我所求,另外两条是「回向众生」、「回向法界」,这三条是一桩事情,一而三,三而一。无上菩提是「体」,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无上正等正觉,无上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回向法界是「相」,回向众生是「用」,有体、有相、有用。体相可以互转的,无上菩提是体,法界是相;法界是体,无上菩提是相,体用可以互相转变。所以我们著重的是什么?著重回向众生,回向众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服务。诚心诚意,全心全力为众生而不为自己。时时刻刻、在在处处可以舍己为人,欢喜!一点困难都没有,就像慈母对她的婴儿一样,真正是彻底的牺牲奉献。要用这样的心态对待九法界苦难众生,没有见性的众生都是苦难众生。
最后一句是「清净最胜」。这一句非常重要,决定不失清净心。不失清净,诸位就要记住,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们想想《唯识论》上讲的七最胜,我们说这五条跟七最胜相应不相应?说一个清净,其余四个都包括在其中;换句话说,修十波罗蜜、修四摄法,要与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真诚是体。「不为二障间杂」,二障是烦恼障、所知障。烦恼障是贪瞋痴慢、是分别执著,所知障是妄想,我们一般讲成见,执著成见,自以为是。只要有这些东西夹杂在里面,就把你的最胜破坏掉了,你心不清净。心不清净,换句话说,你不老实。我常常说,讲经的时候说过多次,很多人拿些问题来问我,我说凡是来问问题的,都是不老实。老实人哪有问题?回家去老实念佛就好了,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问题就说明你不老实。於是我就知道了,有很多人见到我不敢问问题,装老实,他不是真老实,他在装老实,这里头就有真假之分。真老实是真没有问题,他相信了,「这一句佛号就能成功,我把什么都放下了」,他肯定成就。如果还有疑惑,疑惑放不下不能不问,为什么?疑惑是菩萨严重的障碍。
佛陀出现在世间,帮助这些菩萨断疑生信,疑要不连根拔除,他的信心建立不起来。所以佛度众生,两种根性的人很容易度,佛不费力气。一个叫上根利智,他聪明、他有智慧,一闻千悟,一听他都明白,他没有问题。另外一种下愚,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他听话,他老实,这种人好度。谛闲老和尚那个锅漏匠,就是属於这一类人,下愚,教他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你什么都不要想,天天就念这个,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将来准有好处。他也不晓得什么好处,他也不问什么好处,他也不想什么好处,反正师父教我这么念,我就这么念下去。念了三年,预知时至,站著往生,他成功了。三年时间不长,这是老实人。谛闲老法师对他的赞叹,在当时中国那么大,出家的大德法师很多,名山宝刹的方丈住持、讲经弘法的大法师,谛闲法师说:「没有一个人比得上你」。真的,一点不假。我们没有听说哪个方丈、哪个住持和尚、哪个讲经的大德往生站著,走的时候,死了还站三天,没听说过,你才晓得老实人可贵。
我这一生当中,看到、听到的,念佛预知时至,站著走的、坐著走的,没有生病,自己晓得什么时候走,总有十几个人,我们听了很感动。这些人给我们现身说法,我们何必还要打妄想?为什么还放不下?自己跟自己做对头,自己跟自己做障碍,把自己一生的大事耽误掉了,这个都是心地严重的染污而不清净。我们明白了,学佛就要从这些地方学,万缘放下,真放得下。世出世间事决不去打听,打听是什么?攀缘。随分,别人来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