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词∽约海隙ㄗ约河泄В徊灰垂防丛俜词。腹Ф荚谒颐挥泄А梗愦砹耍愕幕竟勰畲砦罅恕J裁词钦返幕竟勰睿勘鹑嗣淮恚б欢ㄔ谖艺獗摺F腥艹煞鹁涂空飧龀删偷模卜蚰艹墒ヒ部空飧龀删偷摹�
在中国最著名的例子舜王,舜为什么能成为圣人?孔老夫子心目当中最尊敬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老夫子一生最崇拜的、最仰慕的,这些人是他心目当中的典型人物。后世尊孔子为大成至圣,他是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德能的大成,孔老夫子学这些人,学得很像,学得很成功。舜的成就没有别的,忍让!一切事过失,他肯定不是别人是自己,自己认真反省改过自新,把性德里面的障碍完全断除,让性德圆满的显露。我们要知道,我们应当要学习,他用这个方法克服自己的障碍,烦恼障与所知障,成就自己大智、大德、大能,尧把王位让给他了。他也是人,我们也是人,他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如果做不到,《华严经》我常讲,白念了,你听你也是白听了!你还是凡夫,你还是搞六道轮回,你还是躲不过三灾八难,辜负了佛祖,辜负了自己这一生当中大好因缘。现在关键在转识成智。怎么转法?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很关心。我说出来,你肯不肯做?你要是问「我能不能转得过来?」这个话问错了!你肯不肯转?我们开始学的时候,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面对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常常说要把控制的念头断掉,要把占有的念头断掉,这是烦恼的根。有意控制,有意占有,你转识成智没指望了,你怎么能转得过来?有意控制、有意占有就是自私自利,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说实实在在的话,事实摆在你面前,你连身体都不能控制,自己身体都不能控制,自己身体都不能占有。你的身体刹那刹那在衰老,你能占有吗?你占有,你叫它不老,你能控制吗?办不到!自己对自己这个身都不能控制、都不能占有,何况身外之物?
佛给我们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正确生活的态度是什么?六根对外面六尘境界一念不起,没有一个念头、没有一个妄想,那是你正常生活,就是诸佛三昧。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错了!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生活态度就是如此,确确实实一念不生,起心动念都是为利益众生,这叫正念。我们常常在经典、古大德注疏里面看到「正念无念」,无念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念不起,这是正念。但是正念不是无念,这个意思要细心听不能误会,他不是无念。为什么?他念念为众生,念念帮助众生觉悟,念念帮助众生证得无上菩提,除此之外,对於个人确实他一念不生。所以对个人讲真的是无念,对一切众生讲他有念,念即无念,无念即念,念跟无念是一不是二,这就入华严境界,华严是不二法门。所以我们自己常常要想想,学佛菩萨,大乘好学,大乘是转念头、转境界,把自私自利的念头转成为一切众生的念头,念念为一切众生想,全心全力做,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不要想著我明天还能不能做,不想。我只想今天,我绝不想明天,你就自在了。你想明天是妄想,明天还没到,你想它干什么?由此可知,念念为众生想,念念为社会想,念念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想,这是正念。这是诸佛「自在」的十句,简单为同学们介绍到此地。清凉大师说「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圆满一切诸佛诸波罗蜜智慧神力菩提自在」,也就是诸佛果地上的智慧神通自在,你统统可以证得了。
「不思议品」里也说有十种,在《华严》第四十六卷,大意差不多,清凉也把这个名目为我们节录出来。这十个:第一个是法自在,第二个是心自在,第三个是胜解自在,第四个是财自在,第五个是命自在,第六个是如意自在,第七个是智自在,第八个是业自在,第九受生自在,第十愿自在。排列顺序不一样,大致上是相同的。现在我们看末后这一条:
【云何是诸佛无能摄取。】
这一句我们要留意,什么叫做『无能摄取』?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后面偈颂里讲「无能制伏」,答覆里面讲「无能毁坏」,我们把这三个名词合起来看,意思就相当明显。大师说:佛一切作为,天上人间,沙门魔梵,梵是梵天,以及二乘大菩萨等,都不能够制伏,也就是都不能够毁坏。我们想到这一点,就会想起世尊当年在世,魔王波旬也是佛的护法,他怎么是魔?实在讲魔不是别的,私心很重,他也能够帮助别人、照顾别人,但是自己的利益看在第一位,这就是魔。他的福报也非常大,生生世世修福,换句话说,财施、法施、无畏施他都干,因此他的果报也是无比的殊胜。我们在《楞严经》上看到,后面所讲的五十种阴魔。我们凡夫眼光里面看他,他的智慧、德能、神通,好像跟佛没有两样,是真的不是假的;跟佛差别在什么地方?魔为私,佛为公,就这一点差别。就好像古代专制制度,佛是个帝王,天下为公,尧传位给舜,舜传给禹,天下为公,一点私心都没有。传贤、传有道德的人,真正爱护人民的人,真正牺牲奉献为人民服务的人,他把王位传给这个人。禹以后,禹传给他儿子,是没有错,为什么?儿子贤,确确实实是贤人。非常可惜,禹的儿子启,启又传给他的儿子,这就传错了,从天下为公变成天下为私。从这个比喻诸位体会到,佛跟魔有一样的智慧、一样的神通、一样的福报,差的就是那一点念头,一个有私心,一个没有私心。大禹当年传给他儿子确实没有私心,没有天下为私的这个念头,非常可惜他的儿子差了一著,没有能够选贤与能,从此之后一代一代都传给自己的子孙,就变成私天下了。我们用这个来做比喻,当然魔的福报、神通、智慧跟佛不能比,但是的确是很大,人间天上都不能跟他相比,我们凡夫哪有这个能力认识?於是在末法时期,多半都把魔当作佛。
学佛的人非常虔诚,但是不听经、不研究教理,学佛学了很多年,什么叫做佛他都讲不清楚,他都不知道,这哪里叫学佛!不但在家同修搞不清楚,出家的同学真的还有一些学了一辈子,到死都没搞清楚,居然接受在家同修的恭敬供养,自己不知道佛是什么,佛法焉能不衰?焉能不灭?这个事比什么都恐怖,这个事比什么事情都大!《法华经》上讲的大事因缘,我们今天遇到了,所以自己要觉悟。绝对不敢说度众生,我哪有那个能力?但是要下定决心度自己,我一定要求自己依教奉行,我不敢要求别人。自己认真努力去学习,希望自己真正能有成就,这总可以做得到。不要期望别人,期望别人你会失望,希望愈大失望愈大。最重要是期望自己,自己能成就就好了。自己成就了,至於能不能影响别人都不要去问,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我们要有这样的态度。别人他肯做很好,我知道诸佛护念他,龙天善神保佑他;他不做也好,绝对不影响我,我自己一定要如法修行。要像佛这句一样,决定不受外面境界影响,决定不退转。「无能毁坏」里头最重要的是不退转,勇猛精进。
《六十华严》里面经文不是「诸佛无能摄取」,它翻作「诸佛胜法」,胜是殊胜的胜,意思相同,文字不一样,意思相同。大师依不思议品说「诸佛有十种最胜法」,这个大意我们要晓得。因为经文很长,我们现在念的是第六卷,「不思议品」是本经第四十六卷,我们每天讲四个小时,大概总是两年之后才能讲到。这个时间太长了,所以这十句大意我们也要在此地略说,有助於我们的解行。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日子不要空过,每天总得要有一点进步。你们听我讲经,如何能真正得益?李老师从前教我,不写笔记专心听讲,一个小时当中你能够听个一句、两句你很有受用,你用个小本子就记这一句两句,好好的学习,那个进步就很快。不用多,一天能受持一两句,你要是不退转,三年你就是圣人,你就不是凡夫。如果笔记写得很多,肯定没用处。一定要专心听,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同修,请看菩萨念请的第十句:
【云何是诸佛无能摄取。】
大师引用本经后面「不思议品」里面,「诸佛有十种最胜法」,我们看看这一段的经文,「所谓一切诸佛大愿坚固不可沮坏,所言必作言无有二」,这是第一句,我们应当学习。这一句话实在讲就是十善业道里面的不妄语,说到一定要做到。中国古人讲「人言为信」,中国信这个字,人言,这是取什么?人说话他一定兑现,一定做到,所以称为信。换句话说,你说到做不到,那都不是人讲的话。我们看看诸佛十种最胜法第一条就是这个,「大愿坚固」,大愿简单说就是四弘誓愿。我们有没有这个愿?没有,不要说坚固了。「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句话我讲得很多,是什么意思?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我发愿为他们服务,一定要帮助这些众生各个都成无上道,这是四弘誓愿第一愿。我们有没有这个愿?没有。我们念念都想自己名闻利养,哪里会有这一愿?没有为别人服务的这个意愿。佛有,佛这个意愿非常坚固,永不退转。从什么地方表现出来?从第二愿「烦恼无尽誓愿断」,自己不断烦恼,就没有能力为众生服务。为什么?服务的对象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那你要有能力,现在科学家所说的,你要有能力突破不同维次空间的界限,你才能有能力为大众服务。怎样突破?要断烦恼。因为空间维次是烦恼造成的,烦恼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造成的,把妄想分别执著断掉,时空的界限就没有了,这维次就突破了,你才有能力为一切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