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春天四月好风光,
阿哥阿妹插田忙。
天上星星数不尽,
哥妹插秧情意长。
他的歌声刚落,姑娘在这边也亮开了嗓儿:
四月银板亮闪闪,
四月插秧行对行。
阿哥插下千万株,
阿妹插下万千行。
小伙子抬头看看姑娘插的那块田,果真是比他插得快得多,田里的秧苗
排列得就象用尺子画来似的,一行行,一排排,对得整整齐齐,他连忙加把
劲赶上去,这时姑娘的歌又响起来了:
阿哥插田忙追赶,
绿色秧由映太阳。
今日阿哥显身手,
阿妹唱歌赞情郎。
只见她刚唱完,脸上就浮起了红云,脚步挪得更快,插秧的手就象雨点
一样落在秧田里,绿绿的秧苗,在原来明晃晃的秧田里扎下了根。在歌声中,
秧苗也仿佛拔节有声哩。
名贵特产灵香草
走进大瑶山,瑶族同胞会告诉你,瑶山有3 宝:冬菇、干笋、灵香草。
冬菇和干笋作为土特产已为世人所熟悉,而灵香草,作为广西名贵特产,
知道的人可能不多,这大概是与它的“名贵”密切相关。
灵香草,又名香草、黄香草、熏衣草。属报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瑶
族姑娘在每年的5~6 月间,都上山选择那潮湿的背阳坡作为种植灵香草的地
方。这些灵香草田,泥土一般较松、湿润,且较肥沃。她们砍去灌木,铲除
杂草,开垦出一块灵香草田,再插上灵香草茎,这以后,灵香草在她们的精
心护理下抽芽、开花,连成绿茵茵一片。到了收获季节,灵香草田里更是歌
声不绝、笑声不尽,收灵香草是连根拔起的,这是因为灵香草全身都是宝,
不管是叶、茎,还是根,都是极好的天然香料,姑娘们拔灵香草后,洗去泥
沙,再用文火熏干。姑娘们烘灵香草付出的心血更多,她们在火旁轮流看守,
以防烘焦,火候必须掌握得非常好,过干、过湿都会影响灵香草的质量。瑶
族姑娘经过多年的实践,已掌握了一套烘灵香草的本领,她们把烘床架在深
山里种灵香草的田边,用竹片架起烘床,把拔出来的鲜灵香草均匀地铺在上
面,刚烘时火势可以大些,然后慢慢减小火势,随着灵香草的水分减少,香
味逐渐变浓。满山遍野飘着灵香草特有的缕缕香气,也把姑娘熏香了。怪不
得人们将种灵香草的山叫“香草山”,把种灵香草的人叫“香草人”呢。
瑶家人喜爱灵香草,家里的衣柜都放有灵香草。他们为何对灵香草这么
钟情?那是因为灵香草不仅能驱虫防蛀,其特殊香味,还能消除瘅气,入药,
又可治头痛、风寒感冒,有止疼、发汗之功效等。所以,关于灵香草的传说
在瑶山处处流传。据说灵香草是一位老猎人上山打猎时看见一只雄麝,便一
路追踪,最后追到一个岩洞里。这时他发现洞里有一股奇特的香味,这香味
似麝香也似花香。循着雄麝的足迹,他看见一堆麝粪上长有几株小草,那香
味就是这草儿发出来的。老猎人感到很奇怪,他采了几株放在身上,回到家
后把草儿插进潮湿的地里。第二年,草儿长出来了,过了几个月,又开出了
黄黄的小花,老猎人心里也乐开了花。他摘了几枝,放在晒棚晒于,那香味
更浓了,他就将香草放在衣柜里,衣服都熏得喷喷香了。他把这一发现告诉
了村里人,一传十,十传百,众人都觉得这小草有一股灵气,便给它取名叫
灵香草,从此,瑶山就成了灵香草的故乡。
灵香草的用途很多,除了民间用于治病、防虫外,现在还用于化妆品生
产,从灵香草中可提炼出良好的香料。在广西,灵香草的种植已有千余年的
历史,现在这一名贵特产,也在大苗山、花坪自然保护区、百色、临桂等山
区落了户。
瑶族的成年礼
成年礼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和贺县瑶族乡都普遍流行。这种成年礼在
瑶家称之为“度戒”,只有经过度戒的男孩,才有了成年人的权力,可以有
资格恋爱、结婚,能博得公众的信任和尊重。因此,每当男孩长到15~16
岁,都要依俗举行这种带有民间宗教色彩的仪式。
过去,度戒要接受诸如“上刀山”、“过火炼”、“睡阴床”、“跳云
台”、和“念红犁头”等近十种危险的考验。如今度戒仪式简化了。在山子
瑶,度戒时以“跳云台”为重要内容。云台,将4 根4 米多长的木柱摆成正
方形,一边扎以横木作梯。受戒者在师公的带领下登上云台,等师公念完诫
同,受戒者发誓不杀人放火、不偷盗抢掠、不奸女拐妇、不虐待父母、不陷
害好人等,誓毕掷火进一个装了水的碗里,火立即熄灭。这里暗示受戒者如
有不轨,其命运便如此火。然后,受戒者团身抱膝,从台上勇敢地翻至云台
下那张铺有稻草的藤网,刚落下,下边的人就拉起藤网一齐用力旋转。此时
四周欢呼声雀起,赞扬孩子的勇敢无畏,祝贺又一个瑶山汉子走入了社会。
盘瑶的度戒仪式,尚存的还有“睡阴床”、“过火炼”等。举行这些仪
式,先要选择好日子,7~9 天不等。举行仪式时,大部分时间在家进行,也
有选择盘王节这天在公众场合举行的。
度戒时,要跳“捉龟舞”,俗称度戒舞,相传,乌龟在洪荒之年曾撮合
伏羲兄妹成亲,以繁衍人类,故瑶族青年在举行成年礼时就要跳捉龟舞。以
训诫后人不要再听乌龟的话近亲结婚,舞蹈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情趣。舞者
手执双镲,有连声碎击、翻镲、洗镲、抹镲、摆镲等,并随镲声起舞,动作
有盘腿、吸腿跳、弓步、蹲转等步法,表现了找龟、捉龟、看龟、挂龟等过
程,整套摸拟捉龟的动作,使人看到了瑶族人民的诙谐幽默。捉龟队伍的队
形变化多样,时而交叉,时而走龟花,时而龙摆尾。舞者个个精神饱满,情
趣盎然。
度戒的最后仪式是接受众人的祝贺,受戒者也为自己能长大感到由衷的
喜悦。盘瑶的度戒仪式世代相传,不仅使新一代走向成熟,还饱含着前辈对
后辈的亲切关怀与殷切期望。
白裤瑶的丧葬习俗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聚居于南丹县的八圩、里湖瑶族乡。这里民
风淳朴,丧葬习俗尤为独特。
砍牛、打铜鼓、跳老猴舞,这是白裤瑶为死者举行葬礼的仪式。整个葬
礼悲壮、肃穆。祭祀场面气氛凝重庄严。白裤瑶的这种传统送丧习俗,不仅
仅是表达遗属对死者的悼念,也是一项众人共同的祭祖活动。因为他们认为:
个人和集体都是以祖先为纽带,在岁月的长河中并肩艰苦跋涉的。这一习俗
中的铜鼓、皮鼓,是葬礼活动的主要打击乐器,在平时的日子里不能随意敲
打。传说,白裤瑶的铜鼓、皮鼓是古代用以出征打仗报警的。有一次,白裤
瑶与土司打仗,因寡不敌众,头领身负重伤,最后只好逃进深山,后来头领
因伤势过重含恨死去,瑶胞为了祭祀头领,为他鸣鼓、砍牛,隆重安葬。从
此,铜鼓和皮鼓便与祭祀联系在一起了。
当家中有人去世后,死者家属就派人在举行葬礼之前,带着砍牛刀去向
舅爷报丧。舅爷一见砍牛刀便知原委。翌日,舅爷带领着数十人,背着铜鼓,
提着风桶,来到死者家中打。铜鼓是白裤瑶的圣物,在启用之时,人们要杀
鸡、放鞭炮,在埋铜鼓的地方举行起鼓仪式:“铜鼓呀,我们把你来敬,请
你开口说话,求你告诉祖先,保佑我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完这些话,
才把铜鼓取出来去参加葬礼。葬礼完毕,同样要举行敬鼓仪式,将鼓埋好,
这样鼓才不会跑走。
砍牛送葬的前一天,要打铜鼓为死者“开路”,使更多的人听到鼓声,
自动前来参加葬礼。
砍牛送葬,在白裤瑶的心目中是尊重和孝敬老人。他们认为牛是前辈创
业的结晶,应该与前辈结伴同行。砍牛时,四方亲友都前来参加这个庄严的
仪式。
砍牛前,先理好一很约2 米高的木桩,用竹圈套在木桩上,然后用铁环
拴住牛鼻,以长麻绳系于篾圈外,使牛能绕着木桩转动。砍牛前,死者家属
按男女排着队,每个将手里拿着的谷穗喂牛,拜牛、哭牛。最后,主持砍牛
仪式的巫师,边撒白米,边念先辈祖宗的功德,死者的经历和后人对死者的
怀念等。念完,砍牛手从舅爷手中接过砍牛刀挥刀砍牛,把牛捆倒后便接牛
血倒入预备好的酒中,再用竹筒装上牛血酒,敬鼓手、敬亲友、敬众人。
砍牛一结束,便进入第二个祭祀仪式,打铜鼓、跳猴鼓舞。这个仪式把
葬礼引向了另一个高潮。敲鼓前要先祭鼓,主鼓手把鼓放在铜鼓围起的场中
央,寨老点起3 炷香火,摆牲头,酒饭祭大鼓。祭完大鼓,再拿禾把米酒从
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内到外,祭铜鼓,唱祭鼓歌。祭罢铜鼓,主鼓手启鼓,
牛角号手从两边进场,吹起牛角号,号声低音回旋深沉,如泣如诉。片刻号
手回到原位,鼓声又起。主鼓手两臂平放,再击一鼓,同时开始鸣放,由左
向右,依次而放,这是向死者送行的枪声,也是祈求祖先保佑的枪声。枪声
刚落,鼓声又起,用藤做的鼓槌敲在鼓心上,发出咚咚声响,主鼓手双腿齐
跳,舞槌击鼓。众铜鼓手依鼓点节奏,也敲起铜鼓。打铜鼓的人都是男子,
他们弯腰站在鼓的一侧,左手握鼓槌,敲击鼓面,右手执铁丝轻打鼓身。在
他们的右后方,另有一人双手用木制的风桶接音,按一定的节奏前后晃动,
使铜鼓产生低沉的共鸣,鼓声在数十里的村寨和山谷中回荡。山民听到鼓声,
或背着铜鼓,或挑着糯米粑赶来。鼓声越来越响,引来参加葬礼的人越来越
多,葬礼仪式的场面也愈隆重,愈体面。
主鼓手一边以鼓点指挥铜鼓演奏,一边跳起老猴舞,以舞姿表现众人的
愿望,让死者的灵魂登天,驱散众人心头悲伤的阴影,消除灾难。他左跳右
跳,双腿井拢微曲,然后双褪击鼓,手中的小木槌则有规律地从头顶、两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