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中期军事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独立国家,海外贸易发达,经济富庶,军事力量亦较为强大,拥有步 

     兵6万,骑兵1000,战象700头。阿育王即位的第八年,起倾国之师大 

    举进犯羯陵伽。这是印度古代史上规模最大、也最有影响的一次大战, 

     可惜其详情无史料记载。此战使羯陵伽受到了空前的浩劫。据阿育王13 

     号摩崖诏令记载,他“从那里掠走的人数是十五万,在那里有十万人被 

     杀,并有许多倍于此的人死亡。”① 

          羯陵伽战争标志着孔雀帝国武力扩张时代的结束和文治时代的开 

     始。据说,阿育王对此战所造成的灾难深感悔悟,皈依了佛教,以佛法 

     治国,从而使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他在其第13号摩崖 

     诏令中说:“征服羯陵伽国以后,天爱善见王 (即阿育王)便专心致志 

     地热衷于正法的义务,渴求正法,并在百姓中灌输正法。这是由于天爱 

     善见王对征服羯陵伽深感悔恨的缘故。在征伐一个独立国家的过程中, 

     必然要出现屠杀、死亡和人们的流放,对此天爱善见王感到无限的痛苦 

     和悲伤……。天爱善见王现在认为,通过正法赢得的胜利,才是最高的 

    胜利……。凡是利用这种方法取得的胜利,到处都能洋溢出一种称心如 



①  Chandragupta 一词之音译。据说他出身于乡村一个养孔雀的家族,故称其建立的王朝为孔雀王朝。 

② 亚历山大死后,他建立的帝国三分,其部将塞琉古 (Seleucus,公元前305— 前280 年在位)控制西亚, 



建立塞琉古王国 (公元前305— 前64)。 

① 《世界古代及中古史资料选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年版,第140 页。 


… Page 74…

                                                                  ① 

     意的气氛,无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会如此。” 阿育王之所以改变 

     政策,与其说是真心奉佛,不如说是当时四宇平服之故。但以文治取代 

     武功,是值得肯定的。不过,阿育王后期奉佛,显得过于虔诚,不但本 

     人奉法忌武,还诏令子孙后代采取“忍让政策,”这必然导致忽视武备 

     的加强。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摩竭陀帝国的尚武精神,随着羯陵伽战 

     场上的最后一声哀鸣而消失。阿育王放弃了祖传的军国主义而发扬正法 

                                                                 ② 

     取胜的政策,它必然会严重削弱帝国的军事实力。”有的学者进而认为: 

      “羯陵伽的征服标志着孔雀王朝政治势力衰弱的开始。由于羯陵伽战争 

     的杀戮而在阿育王心灵上所产生的变化,引起了孔雀帝国政策上的革 

     命。正如所有热衷于宗教而放弃政治谋略的国王一样,阿育王为外族征 

                                ③ 

     服印度铺平了道路。”的确,阿育王死后,孔雀帝国便很快衰落了。究 

     其原因,若单从军事方面而言,以上所论不无道理。 



                               3。《政事论》的军事思想 



            《政事论》是古代印度一部重要的著述。传统认为它是孔雀王朝的 

     开国功臣考底利耶所著,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末3世纪初。另有些学者 

     认为,该书非考底利耶所著,其成书较晚,或云公元1世纪、公元3世 

     纪,乃至公元7世纪始成书。但该书的核心部分写于帝国初期,是研究 

     孔雀王朝时期社会状况的珍贵史料。全书15卷,论及政治、经济、法律、 

     外交、军事等内容,中心是讨论治国安邦之策。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也 

     是一部军事著作,因为它不仅讨论了兵制、兵种、编制、薪俸、兵器、 

                                                                      ① 

     防御设施等问题,也含有较丰富的军事思想,简介如下 : 

            (1)战争观《政事论》认为,战争与外交、国力紧密相联,欲取得 

     军事胜利,就必须善于利用外交手段,同时充实国力。它指出,在国际 

     斗争中共有6种外交策略,即和平 (缔约)、战争(彼此伤害)、对峙 

      (冷淡)、进军(力量增强)、寻求庇护(附属他国)以及双重政策(与 

     一方和平而与另一方战争)(第7卷第1章第2目,后文简写为7。1。2)。 

     国王使用何种策略,应视自己的条件而定:处于劣势则和平,国势兴盛 

     则战争,势均力敌则对峙,具有优势则进军,力量耗尽则寻求庇护,有 

     盟国相助则诉诸双重政策 (7。1。13—18)。概而言之,就是一切以我为 

     中心,审时度势,合于利则战,不合于利则止,在国际斗争中,不存在 

     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战争之胜负是对综合国力的检验,因而《政事论》 

     十分重视增强国力。它提出了“国家七要素说”,认为国家是国王、大 

     臣、国土、卫城、国库、军队和同盟七种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体。七要 

     素关系合谐,则国力强盛;反之,则国力衰弱。七要素中,国王是核心, 

     大臣辅佐国王,其他五要素是国家得以维持的基础。国土是生产、税收、 



① 葛维钧《阿育王铭文》摘译,见《古印度帝国时代史料选辑》,商务印书馆1989 年版。 

② 雷乔杜里:《古代印度政治史》,加尔各答,1953 年版,第365 页 (H ·Ray… 



chaudhuri;PoliticalHistoryofAncientIndia,Calcatta,1953)。 

③ 班纳吉: 《史前、古代和印度教时期的印度》,德里,1979 年版,第92 页 



 (R ·D ·Benerji。Prehistoric。AncientandHinduIndia)。 

① 参阅崔连仲《从佛陀到阿育王》,第三章第三节:“考底利耶的治国安邦策”。 


… Page 75…

兵力的源泉,没有国土,则一切无从谈起。它说:“卫城的保证、国库、 

军队、供水系统和谋生职业,在国土上有它们的源泉” (8。1。29)。军 

队是国家的支柱,它“植根于国库,如果国库匮乏,军队则倒向敌人或 

杀害国王”;反之,“如果缺少军队,则国库肯定丧失,”因为“军队 

是获得和保护国库的手段”(8。1。48,43,51)。卫城是国防的据点, 

 “国库和军队都处在卫城中,这个地方也是危难时本国人民的避难所”, 

如果缺少卫城,则国库将落入敌手” (8。1。25,39)。《政事论》十分 

重视军事与国力的相互关系,并把军事置于国际环境中加以考察,这种 

从宏观上来探讨军事问题的思路为当时世界所罕见。(2)战略战术论① 

兵种与地形。《政事论》将军队分为步、车、骑、象四个基本兵种,并 

分述其作用:骑兵的作用是在地面、宿营地和森林中搜索敌人;占领平 

坦地、水池、渡口、有利地势;摧毁敌人的供应与贮备,保护我军的供 

应与贮备;清剿敌人、坚定军心;扩大袭击范围;驱赶敌人;向敌人首 

先发动进攻;穿插、分割与突围。象兵的作用是行进于部队前列;开辟 

新路、临时营地和渡口;驱散、践踏敌人;渡河与下水测试深度;稳定 

军心;破坏敌人的防卫土墙、城门和塔楼。战车兵的作用是抵抗敌人的 

四军;瓦解未被击溃之敌;使敌恐惧;显示我军强大;制造恐怖的喧嚣 

声。步兵的作用是随时随地携带兵器,准备作战 (10。4。 13—16)。四 

兵种作战,要因地制宜:若地势平坦、能见度好、土质坚硬,用战车兵; 

若地势起伏不平,则用其他三兵种。 

     ②因敌制胜。 《政事论》提出,打击敌人要战术灵活。以精兵对敌 

弱兵,以双倍于敌的兵力攻敌劲旅;不断骚扰敌人,乘其疲惫予以歼灭; 

若敌军强大,应先以敌之叛军、外国军队、森林部落军队与之相拼,消 

耗其兵力,而后予以重创。进攻方向的选择,应视地形而定:若敌之前 

方阵地崎岖不平,则从后面进攻;若敌之后方阵地崎岖不平,则从前面 

攻之;若敌之一翼阵地居险要之地,则从另一翼进攻。所有这些,均体 

现了灵活用兵、因敌取胜的战术原则。这与我国古代 《孙子兵法》所提 

出的以逸待劳、以强击弱、集中优势兵力等作战原则极为相似。 

     ③料敌我之备,决定攻退。《政事论》对此作战方法论述较为详细、 

具体。它列举了不宜作战的17种情况 (第10卷第2章):在密林和荒 

野中长时间行军;在无水的地方;无饲料、燃料和饮水时;在艰难的路 

上行军;遭敌袭击而蒙受伤亡时;为饥饿所折磨时;通过沼泽地、水深 

的河流、攀援于坎坷不平的谷地和山峦时;拥挤于只能单行的道路上时; 

在崎岖不平的山路小径上行军时;军中无辎重时;正在用餐时;经长途 

行军而疲惫不堪时;正在睡觉时;受疾病、时疫和饥馑袭击时;步兵、 

战马、战象生病时;未占取有利地形时;当所有灾难共同降临时。在上 

述境况下,不宜作战;反之,若发现敌人处于上述诸境,则应立即用兵 

歼灭之。概而言之,就是当天时、地利等因素于我有利,则兴兵而战; 

若于敌有利,则息兵退守。 

     ④秘密战争。 《政事论》将战争分为三类,即公开宣战的战争、突 

然袭击的战争和无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