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墨加拉法令等,并说“斯巴达希望和平,现在和平还是可能的,只要
你们给予希腊人以自由”②。雅典首席将军伯里克利(公元前495—前
429)则在公民大会上反对作任何让步,并分析敌情:其一,敌方缺乏军
费,“伯罗奔尼撒人自己耕种自己的土地,他们既无私人财产,也无公
共财富”,由于贫穷,“他们不能经常配备一个舰队的海员,或经常从
事陆上远征”,“金钱的缺乏会使他们处于不利的地位”。其二,他们
没有持久作战和海外作战的经验,因此,“我们无需惧怕他们在我们的
领土上筑垒,也无需害怕他们的海军”,雅典可以放弃陆上作战,仅坚
③
守雅典城,而利用海军扰乱其邻海地区,实施报复。此计划的基本内容
就是陆上消极防御,海上积极进攻。
(2)“十年战争”
③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78 年版,第83~84 页,第99 页,第100~101 页。
… Page 19…
公元前431年5月,斯巴达率同盟军兵伐阿提卡,战争全面爆发。
战争初期,双方实力相当,各有千秋。支持雅典的提洛同盟有300余邦,
①
主要是希腊北部国家,诸邦贡税年达600塔兰特 ;雅典本国还有1万塔
兰特的银币和金银珠宝;军力方面,有330艘三列桨舰,1。3万重装步兵,
②
1。6万城防军,1。2万骑兵,步兵弓箭手1600人 。斯巴达方面,盟国数
目与雅典相当,主要分布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及地中海西部,其中西西里
的叙拉古是斯巴达的供粮基地,此为后来雅典远征西西里的原因。斯巴
达同盟的军力主要是陆军,各国出兵数为其总兵力的2/3,首次入侵阿提
卡的重装步兵即达6万,海军主要由科林斯、墨加拉等邦提供,战舰数
量与雅典相当,但战斗力较差。
从战争爆发至公元前421年《尼西亚和约》的签订,为战争的第一
阶段,史称“十年战争”,或以斯巴达王名称为“阿基达马斯战争”。
自公元前431年到公元前425年,斯巴达率盟军每年出征一次阿提卡,
为期1月至40天不等,破坏雅典农村,引诱雅典守军出战;雅典方面实
行“坚壁清野、固守城垣”的战略,不求陆上反击,但派海军防守优卑
亚岛、骚扰斯巴达的海岸,并伺机惩罚近邻的斯巴达盟国,双方战事均
无大进展。但到公元前425年,战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是年5月,斯巴
达军第5次蹂躏阿提卡半岛,而雅典则兵取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南角的派
娄斯,并派德谟斯提尼率5舰驻守。
派娄斯附近有一良港,且大部是天然要塞,易守难攻,雅典占领后,
以之为据点鼓动斯巴达奴隶暴动。斯巴达军闻知,撤兵回援,用战舰封
锁海港,步兵进占派娄斯南部的斯法克特利亚岛,从海陆两面反攻两日,
却无进展。第3日,雅典50舰前来增援,驱散斯巴达舰队,使岛上的斯
巴达陆军陷于孤立。斯巴达被迫求和,但雅典在克里昂(?—前422年,
此时伯里克利已死于瘟疫)的鼓动下,不允求和,反而增兵,与德谟斯
提尼一起进攻该岛。他们乘夜登陆并突破斯巴达人的警戒线,拂晓前,
登陆军全部上岸,包括70余舰的水手,800名弓箭手,800名轻盾手,
德谟斯提尼的原驻军200人及盟军,迅速占领制高点,包围了敌人。战
斗中,雅典的轻装步兵以箭、标枪、石头、投掷器远攻,而不与之肉搏,
他们很灵活,进退自若,使斯巴达无法发挥其步兵方阵的优势。斯巴达
人不熟悉这种战术,大部受伤或战死,少部退至南端的小堡垒,坚守待
援。但雅典出奇兵,从其后面攀岸而上,猝现于其后,斯巴达人被迫投
降。是役持续72天,斯巴达损失惨重,仅被俘者即达440人。
此战后,斯巴达求和不得,遂决定进攻北希腊,以瓦解雅典的盟国。
公元前424年夏,斯巴达名将伯拉西达 (?—前422)率军2000,横穿
中希腊,进入卡尔息狄亚半岛。12月,兵围雅典的北方重要据点安菲玻
①
里,该城向驻守色雷斯的修昔底德求援,修氏虽然即发救兵,但晚了一
步,该城已被攻陷。伯拉西达以此为据点,鼓动雅典盟邦背叛,极有成
效,附近诸邦先后叛离雅典。雅典深感不安,除迁怒修昔底德援救不力
将其流放外,派克里昂率兵反攻。公元前422年,克里昂率舰30艘、重
① 重量单位,1 塔兰特约为26 公斤。
②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117 页。
① Thucydides (公元前460— 前399),古希腊史学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作者。
… Page 20…
装步兵1200、骑兵300以及同盟军出发,9月进抵安菲玻里城下。此时
伯拉西达的军队有所增加,除拥有1000轻装步兵、2000重装步兵、300
骑兵外,还雇佣了1500名色雷斯军、伊东尼亚的骑兵与轻盾兵,其战术
是先示弱迷惑对方,然后趁敌不备,猝然开城,南北两路突然袭击。克
里昂见敌增军,加之援军尚未到齐,不愿冒险开战,决定分兵两路向爱
昂退却。但正面撤退的左路纪律松散,队形混乱,伯拉西达见有机可乘,
遂率军从南北两门杀出,前后夹击之,歼其大部,余者溃逃;继而调头
攻击其右路,双方冲杀猛烈,克里昂率先逃走,中途被杀,其士兵退守
一个小山头,击退敌军三次攻势,最后斯巴达盟军的骑兵和轻盾兵将其
包围,以标枪远距离投射,使之无法保持队形,大部分战死,少数逃往
爱昂。是役,双方主将均战死,雅典阵亡600人,斯巴达仅7人。伯拉
西达出其不意,全获大胜,修昔底德评论道:“那不是一场正式的剧烈
①
战争,而是一个意外的惊慌事件。”此战后,双方均感精疲力竭,无力
再战,遂于公元前421年4月签订了为期十年的《尼西亚和约》,规定
互相交还战争中占领对方领土,互换战俘,联合镇压奴隶暴动,战争遂
暂告一段落。
(3)雅典远征西西里
①远征的抉择。条约签订后,平静了六年零十个月,但双方除交换
战俘外,其他条款并未执行,故在此期间,双方虽未交兵,积怨却更深
了。克里昂死后,亚西比得(约公元前450—前404)担任雅典将军,他
极有才干,却好大喜功,一上台就鼓吹重启战端,提出了远征西西里的
计划。当时,西西里岛上的雅典盟邦厄基斯泰与斯巴达盟国叙拉古发生
纠纷,厄基斯泰向雅典求援,并愿意负担所需的军费开支。公民大会上,
老将尼西亚(?—前413)反对出兵,因为出兵就意味着把斯巴达留在后
方,造成两线作战的危险;而且西西里远离故国,即使征服了,也难以
统治,因此,防止斯巴达进攻才是首务,而“不要卷入一场和我们毫无
关系的战争中去”。青年将领亚西比得为捞取政治资本,竭力主张派兵,
因为西西里诸城邦的人口混杂,没有爱国心,是乌合之众,他们不会联
合行动,相反,他们多数都怨恨叙拉古人,愿意与雅典结盟,因此取胜
实属轻而易举;至于斯巴达会乘机进攻雅典,这不成其为理由,因为无
论雅典出兵与否,斯巴达都能这样做。因而,雅典应当出兵攻取西西里,
这既可以得到大笔金钱,又可断绝斯巴达的粮源。在此鼓动下,一些人
认为取胜很容易,一些人希望乘机看看远地风光和取得一些经验,还有
一些人希望暂时得到薪给,因而对远征都很热情。只有极少数人虽不同
意,但害怕戴上不爱国的帽子,只得默许①。公民大会因此通过了远征
①
决议。远征军出发前夕,雅典城内发生了捣毁“赫耳墨斯神像事件”。
公元前415年6月,亚西比得、尼西亚、拉科斯率远征军扬帆启航,全
军共2。7万人,有战舰136艘、重装步兵5100人、轻装步兵1300人、
骑兵30人、运输船130艘,规模宏大,其装备之精良、齐全、华丽,皆
属一流,以至在“其他希腊人看来,它好像是一次表现雅典力量和伟大
①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363 页。
① ③参见修昔底德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431—442 页,第445—446 页。
… Page 21…
②
的示威运动,而不像是出发进攻敌人的远征军”。但远征军刚到西西里,
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