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德第二创作时期(所谓“批判的”时期)主要是研究认识论问题。他的功绩在于:他从认识这一领域排除了一切超经验的、在经验之外的东西。按照他的意见,认识就在经验所能达到的世界范围之内。在《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先是否定上帝的存在、意志自由和灵魂不死,认为所有这一切都超出了感性经验范围;后又提出人的自由的自我规定思想,对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死的信仰又重新出现。
马克思出色地揭示了康德关于道德的唯心主义学说的社会基础:“在康德那里,我们又发现了以现实的阶级利益为基础的法国自由主义在德国所争取的特有形式。不管是康德或德国市民(康德是他们的利益的粉饰者)
,都没有觉察到资产阶级的这些理论思想是以物质利益和由物质生产关系所表达的利益割裂开来,并把法国资产阶级意志的有物质动机的规定变为‘自由意志’、自在和自为的意志、人类意志的纯粹自我规定,从而就把这种意志变成纯粹思想上的概念规定和道德公设。因此,当这种强有力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实践以恐怖统治和无耻的资产阶级经营的形态出现的时候,德国小资产
12
方兴未艾的年代7
者就在这种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实践面前畏缩倒退了。“
①的确,康德哲学观点的缺点就在于内在的矛盾性,同时,他常常极力把这些矛盾调和起来。他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动摇,在无神论和有神论、信仰和知识之间动摇,都源于此。
由于康德等人体现出的德国巨大的精神高涨,十八世纪下半叶和十九世纪初的德国文化,已不能只看作是一个民族的现象。德国的哲学以及古典文学乃是整个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是具有国际性质的。马克思说德国哲学是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时,正是指这一点而言的。
提出问题方面的伟大世界历史意义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局限性,构成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特征。
黑格尔哲学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他把康德等人的唯心主义向前推进了一步。作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最后一环的黑格尔哲学,是整个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发展上的一个特有的现象。具有百科全书式的学识的黑格尔,善于把人类各个领域的知识归结为统一原则,从而作出最大的概括。在黑格尔之前和黑格尔之后,哲学都很难做出类似的概括。
二、斯图加特市立文科中学的严谨少年
170年8月27日,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出生于斯图加特市的一位绅士、税务局书记官的家庭。
严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781页。
13
8黑格尔:纯粹人格
谨的家庭教育,使黑格尔从小学业出类拔萃。父亲认为:儿子在学校里上的课是不够的。尽管威廉把各学科都学得很出色,父亲仍为他聘请了家庭教师。父亲还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认识权威和秩序。这个思想影响了黑格尔一生。
读书是这个早慧的少年的最大乐趣,他把零用钱都买了书。他喜欢读严肃的书;在中学时代,他就养成了一个独特的习惯。
那就是,把读过的书详细地摘录在一张张活页上,然后按照语言学、美学、面相学、算学、几何学、心理学、史学、神学和哲学等项目加以分类。每一类都严格地按照字母次序排列。所有摘录都放在贴存标签的文件夹里。这些文件夹伴随了这位哲学家一辈子。
对于文艺作品,黑格尔不能说有中学以上的欣赏能力,在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德国的诗歌散文名著纷纷问世,而这位未来的哲学家均未读过。他所爱不释手的是一部以写实手法描写市民间千篇一律日常琐事的书,叫《索菲游记,从默墨尔到萨克森》(1769—173)。黑格尔越读越入迷。他为人循规蹈矩,安分守己,而且枯燥乏味。从现在保存的黑格尔中学时代日记中,也散发着少年老成、谨小慎微、陈谷子烂芝麻的气味。有一则是这样的:星期二,7月19日,先记载了黑格尔和几个模范生一起被叫到教务处去,“并没有训斥我们什么只是严肃地指令我们去规劝同学们,叫他们提防被拉进那些庸俗放荡的娱乐聚会。并且举了一个例子,说有这么一个团体,参加者都是些青年,男的十六七岁,女的十一二岁……”
黑格尔的传记作者库诺。菲舍尔写道:“当时谁也不曾料
14
方兴未艾的年代9
到,这个陶醉于如此一部乏味小说的平庸少年竟会脱胎换骨,成为一个深刻的思想家,他还将孜孜不倦,力图前进,有朝一日作为当代第一位哲学家而出现。“
就是这样一个少年,在他的中学时代留下了两篇作品:以启蒙的唯理主义精神写成的《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宗教》(1787)和《论古代诗人的某些特点》(178)。后一篇在主题上同席勒的《论素朴诗和感伤诗》一文很相近,得到的评语是“大有后望”。黑格尔对近代文学缺乏鉴赏力,但他却以通晓古典文学而见长。他醉心于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的悲剧。据他看来,近代诗人再也起不到古代诗人那样大的作用了。古代作品的优秀品质和无可争辩的长处就在于纯朴。他们的思想不是取自书本,而是直接源于生活和自然。
他的中学毕业讲演是《土耳其人治下艺术与科学之衰落》,借题发挥,触目惊心地对比了家乡符腾堡的优秀,取悦了老师、学监,特别是公爵。这年10月,他顺利拿到了奖学金,他将赴图宾根修道院的神学院学习。
和他进同一所神学院的,有两位中学时代的挚友: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和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谢林。尤其是谢林这位哲学家,今后将成为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并同黑格尔有着深远的联系。
三、“自由之树”
“黑格尔早期思想是以法国革命及拿破仑为中心的。”
——卢卡奇
15
01黑格尔:纯粹人格
黑格尔的大学时代适值莱因河彼岸爆发了这样一些巨大的政治事件:袭击巴士底狱、推翻君主制、处死路易十六和雅各宾党人执政。黑格尔怀着浓烈的兴趣迎接这些事件,他和谢林、荷尔德林一起,于1791年参加了象征性的种植“自由之树”的活动,他用诗一般的语言热情赞扬法国革命:“这是一个光辉的日出。一切能思想的生物,都欣然地欢迎这一新时代的到来。高尚的热情充满了这个时候,全世界被一种智慧的热忱所浸润,仿佛神意同尘世之间的调和现在才达到似的。”
在这个时期,黑格尔的思想发展并不归功于学院规定课程的学究式的研究,而主要应归功于勤奋的自学以及和学友——特别要提到的是后来成为杰出诗人的荷尔德林和未来的哲学家谢林,也就是他中学时到大学的两位挚友——的精神交往。几个年轻人对哲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钻研柏拉图、康德,进行热烈的讨论,同时,使他们共同感兴趣的,甚至在哲学兴趣之上的,是政治。这些年轻人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所鼓舞,他们热烈地欢迎这个革命,卢梭是他们的先知者。他们加入了政治俱乐部,在那里激烈地讨论法国革命事件。甚至他们在同普鲁士君主制妥协的时期,黑格尔也对法国革命做出了肯定的评价和赞扬。黑格尔把德国的宗教改革置于“爆发于现实中心”的法国革命之上,因为在黑格尔看来,法国革命不像宗教改革那样是在精神领域内发生的。
但是,他从来没有像德国反动的浪漫主义者所做的那样,站在贵族反动派的立场上对抗法国事件。黑格尔对法国革命
16
方兴未艾的时代11
的热忱,明显地表现在他的青年时代的著作《人民宗教与基督教》一书中。
卢梭是对社会罪恶和封建奴役愤然提出控诉的人,他的革命思想吸引了黑格尔,卢梭也是最先洞察资产阶级进步有其缺陷的人们中的一个。他的口号是:“回到大自然去!”他写道,经济的繁荣和科学的发达,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幸福,而人类这些成就所付出的代价却是自由和道德的沦丧。但是卢梭相信,大多数无权无势的人们将摆脱暴政并将获得平等。
他认为理想的国家体制,就是古代的城邦制国家。而在黑格尔看来,法国的事件正是卢梭思想的实践。
概括起来讲,黑格尔的时代,是资产阶级革命高涨的时代,也就是法国革命的时代。黑格尔的政治态度,“我们可以说,黑格尔早年对法国革命比较持同情态度。晚年,当他到柏林大学成了官方哲学家后,他的政治态度更趋于保守。不过,尽管他早年较有自由民主思想,晚年较偏于保守,但他贯彻始终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主张人民与贵族阶级的联合”
,……他始终赞成君主立宪制。从哲学上来讲,黑格尔所处的时代可以说是康德的时代,而黑格尔的任务则是:“依照康德提出的问题和开辟的道路,有所批判、提高、发展。”
一般说来,黑格尔当时对于哲学的兴趣不如他对政治的兴趣。
虽然他在法国爆发革命那一年就开始读康德的著作,但当时他还领会不了批判哲学的革命精神。黑格尔和谢林结交的基础,起初也不是哲学,而是政治。理论方面的共同兴趣是后来才发生的。这个时候的黑格尔,已经不再是那个循规蹈矩的文科中学生了。但他并没有堕入图宾根众多放肆的酒
17
21黑格尔:纯粹人格
鬼的行列:他对政治着了迷。
可是,二十岁的黑格尔并没有因此而当不成哲学硕士。
神学院的头两年研究哲学,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