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刹蛇踪-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以上的对话中,我们能看出陈局长询问得非常细致。

“哦,是这样的,阎高山没有从寨子里面经过。”

“没有从寨子里面经过——你如何能看见阎高山呢'

正文 第四十一章 货担斗笠

“阎高山走的是黄石寨北边的一条路。”

“在黄石寨的北边还有一条路吗?”

“对,在我们黄石寨的北边有一条河——连着清水河,在河的北边有一条山路,阎高山走的就是这条路。”

“看到阎高山的时候,你在什么地方?”

“我在社场——我在社场后面的树林里面喂牛,我就在那里——”备注:黄宗生所指的位置,就在牛棚的的外面。牛棚和木桥之间的距离是三四百米的样子,这中间还有一些白桦树。黄石寨北边的河流距离村寨有两百多米的样子。

从这段备注的文字来看,陈局长和吴起显然是对黄石寨的地理环境进行了实地勘察。谈话地点在社场,因为是记录,不是实时叙述,有些称呼和虚礼都省去了。

“黄石寨的东边有哪些村寨?”

“有周庄大队的几个村寨,还有山北瓢儿井大队的几个村寨,阎高山走我们黄石寨这条线,一般是到这些村寨去。这些村寨都在一条线上。”

“到周庄大队和瓢儿井大队,是不是走另外一条路更近一些呢?”

“要说近的话,当然是寨子里面这条路近了。寨子里面的路平顺,另外一条路高高低低,不好走。”

“既然寨子里面这条路近,阎高山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走寨子北边那条路呢?”

“我到现在都没有想明白,阎高山为什么要走另外一条路呢?我以前没有见他走过那条道。当时,高山走得很急、很,好像赶着去什么地方。”

“阎高山多长时间到你们黄石寨来一次呢?他总要隔一段时间吧!”

“也就三四天的样子吧!”

“在四月十七号之前,阎高山是哪一天去过黄石寨的呢?”

“十五号去过——对,就是十五号,我还在他的货郎担上拿了五盒火柴和一块肥皂。”

下面有一个备注:阎高山选择另外一条路,最合理的解释是,他刚刚去过黄石寨。

“你和阎高山打招呼了吗?”

“我和阎高山没法打招呼。”

“这是为什么?”

“我们隔得太远。”

“阎高山除了挑着货郎担,您还看到了什么?他的头上有没有戴什么东西?”

“高山的头上戴着一个竹斗笠。”

陈局长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想对门翠华提供的有关情况进行一次确认。门翠华也看到阎高山头戴斗笠。确认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证实阎高山和门翠华分手之后,确实去了黄石寨。

欧阳平看到这里,心里面有了相当多的疑问:既然阎高山刚去过黄石寨,同样,他也刚刚去过黄石寨附近的其它村寨,因为周庄大队和瓢儿井大队的几个村寨属于黄石寨一条线路。即使刚去过黄石寨,路过寨子一下又有何妨呢?阎高山挑着货郎担的走村串户,不就是想多卖一点东西吗'

正文 第四十二章 阿宝阿娇

以下是陈局长和刘双双的谈话记录:

谈话地点在刘双双的家、屋后和河边码头,大家看出来了吧!陈局长和吴起在谈话的过程中,对刘双双看到阎高山时两人的位置关系进行了实地目测。

“刘双双,听说你在四月十七号的早晨,在后河边洗衣服的时候看见了门头村的阎高山。”

“对啊!”

“能不能请你把当时的情况回忆一下呢?”

“当时,我在后河边洗衣服,一抬头,便看见阎高山挑着货郎担,走在河对岸的山路上。”

“什么时间?”

“村里面的人都下地干活了,大概在八点多钟吧!什么钟点?我不知道。”

“你看见他的脸了吗?”

“没法看见他的脸。”

“这是为什么?”

“你们看——河岸上有很多树,我只看见了阎大哥的货郎担,对了,阎大哥的头上戴着一个竹斗笠。他走得很急,我看到他的时候,他已经走远了。”

“阎高山走得很急?”

“对,走得很急。”

“那么,他看见你了吗?”

“他有没有看见我——不知道——他该能看到我。”

“听说你喊了他几声?”

“我突然想买点东西——我想买几两毛线和一块香皂,就喊了他几声。”

“他没有听见吗?”

“他连停都没有停一下,我估计他没有听见。要不然,他肯定会停下来的。高大哥每回都是有喊必应。”

一个卖货郎靠得就是有喊必应,等到别人喊,那已经算是比较被动的了,会做生意的应该是自己主动吆喝,最好再摇几下货郎鼓。

“阎高山认识你吗?”

“怎么不认识?他经常到我们公主村去,我是公主村的人。他这个人很和善,东西的价钱很公道。一时没有钱,他会让你赊账,连账都不记。我们村的人都喜欢他。现在,他突然不见了,村里人买东西都要到镇上去了。”

走在去黄石寨的路上,欧阳平已经想好了自己的问题,找黄宗生的意义不大,主要是找两个人,一个人是刘双双,一个人是田大秀,找刘双双,是想明确一下刘双双在看见阎高山时,两个人所处的位置,然后进行一次现场模拟,测试一下阎高山到底能不能听见刘双双的声音。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测试呢?欧阳平暂时还不能做出合适的理由,但他觉得有必要试一试。欧阳平总觉得这里面有问题,但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他一时还比较混沌;找田大秀是想了解一下阎高山和田二秀之间的关系,姐妹俩应该是无话不说的。更何况姐妹走的比较近呢——这可是村民们说的,两家住得有很近,一个在黄石寨,一个在门头村,半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关于阎高山和田二秀之间的夫妻感情,恐怕只有田大秀知道,当然,还有两个人知道,他们就是阎高山的一双儿女,欧阳平已经在笔记本上写下了阿宝和阿娇的名字。�

正文 第四十三章 现场测试

五个人赶到黄石寨的时候,时间九点二十四分,同志们和阎正发分手的时候,时间是九点半钟,同志们从门头村到黄石寨所用的时间是半个小时不到,速度为中等。

周队长在黄石寨的社场找到了黄宗生。在黄宗生的指引下,大家在寨子南边的玉米地里找到了正在锄草的刘双双和田大秀。

一行人带着刘双双和田大秀沿玉米地向西,走到清水河东河岸上,然后沿着东河岸向北,经过第一个木桥,来到第二个木桥跟前,大家还记得吧!第一个木桥就是黄石寨西边,通向门头村的木桥,第二个木桥在清水河和后河的交汇处。

欧阳平和李文化交代了几句之后,李文化走过木桥,沿北河岸向东;欧阳平一行和刘双双沿南河岸向东。

南河岸上,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码头,几乎和每一户人家相对应的地方都有一个码头。河水很清,也很干净,河水里面长了不少水草,河面上漂着一些浮萍和菱角的叶子。

刘双双在一条小木船前停了下来:“我当时就是在这里洗衣服的。”刘双双指着木船旁边的跳板道。

水中竖着两根树桩,树桩上用铁丝绑了一根横木,横木上放着两块木板,木板的长度有一百五十公分左右。木板的另一头搭在河岸的石头上,木板上用几块石板压着。

“刘双双,你喊阎高山的时候,他在什么位置呢?”

李文化止步于河对岸,他站在河边等待欧阳平的指示。

“在那里——”刘双双指着河对岸一个地方道。

“刘双双,河对岸这棵树算第一棵树,你往东边数,你喊阎高山的时候,他走到了第几棵树?”

“在第——第——树太多,数不过来,就在那棵歪脖子树跟前。”

“李文化,你听见了吗?你走到那棵歪脖子松树跟前。”

李文化大步流星,走到歪脖子松树跟前,然后站住了。

欧阳平目测了一下,李文化所在的位置距离同志们所在的码头,大概在三百米左右。

“刘双双,你喊两声。”

“喊两声?”

“对,你当时是怎么喊的,现在就怎么喊。”

“我当时喊他阎大哥。”

“你就喊阎大哥。”

刘双双面对李文化所在的歪脖子树,喊了两声:“阎大哥——阎大哥。”刘双双的声音并不高,但声音很清脆。

“你当时的声音也是这么低吗?”

“我当时的声音比这个还要高一点。”

欧阳平朝李文化招了招手:“李文化,你过来。”欧阳平大声道。

李文化跑了过来。

李文化站在河对岸。

“李文化,你听见了吗?”

“听见了——听的非常清楚。”

“刘双双喊了什么?”

“她喊了两声‘阎大哥’。声音很清楚。阎高山应该能听到。”

“阎高山既然能听见,为什么置之不理呢?“小曹道。�

正文 第四十四章 闷头毛驴

“是啊!最起码要支应一声吧!”翟所长道。

在欧阳平脑袋里面又多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呢?阎高山的行为为什么如此古怪和诡异呢?陈局长对此疑惑也颇多,欧阳平则更是疑虑重重。

玄机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之后,欧阳平一行带着田大秀去了黄石寨的社场,黄宗生在牛棚外面的树林里面喂牛,欧阳平等人和田大秀的谈话在牛棚里面进行。

田大秀和田二秀一样的漂亮:身高和身材差不多,长相也很相似,就是脸色差了许多,田二秀的脸上比田大秀滋润多了,这显然不是年龄上的问题。因为田大秀只比二秀大两岁,但看上去要大很多。

牛棚里面有一张床,这是黄宗生夜里面睡觉的地方,生产队将五六条水牛交给他照应。床上铺着一张芦席,一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床头。床下有一个小板凳。牛棚里面被清扫的很干净,有一些气味,但不是很难闻。牛吃的东西主要是草,所以拉出来的粪便并不臭。在乡下,把牛粪晒干了能烧饭,当然乡亲是舍不得用牛粪当柴禾的,因为牛粪能折算成公分。

欧阳平等人坐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